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2011年九月是我们的祖父李鼎铭先生诞辰130周年。 李鼎铭先生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抗日战争时期。他竭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与中国共产党精诚团结合作。1941年后,他先后出任米脂县参议会议长、陕甘宁边区参议员和边区政府副主席。  相似文献   

2.
今年6月20日是我国著名哲学家、爱国民主人士张申府先生辞世周年忌日,张先生三十年代曾在清华大学执教五年,清华园里留下了他辛勤耕耘的足迹,他是一位深受学生尊敬的好教授。张老在清华的学术成就、治学态度及其思想品德,至今仍对我们有着莫大的教益。  相似文献   

3.
张澜曾是中国民主同盟主席,著名的民主人士。抗日战争胜利前后,张澜坚持爱国,进步和革命,与中国共产党密切合作,对我党领导的革命斗争起了重要的配合作用。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著名爱国民主人士苏资琛先生,曾连续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在人民最高权力机关登堂议事;他曾担任陕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公仆”的足迹遍及三秦大地。然而在30年代后期,陕东沿黄河一带对他还有一个“抗日县长”的美好称誉。  相似文献   

5.
陆小波先生作为江苏省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实业家.也是主张“实业救国”的公益人物之一。他一生创办了百余个企业,数十所学校,为镇江近代工业的兴起、地方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的贡献,因而他与冷御秋、严惠宇一起被镇江人民尊称为“镇江三老”。  相似文献   

6.
修身养性锻炼体魄是长寿老人共同的心得,这里辑录几位爱国民主人士健身的体会,愿读者能从中得到启迪和教益。 沈钧儒是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长寿老人。他一生奔走革命,不避劳苦,仍然活到90岁高龄,沈老的健身法宝有三个:  相似文献   

7.
公元1840年4月6日(清道光20年的清明)。在镇江府丹阳县诞生了一位在中国近代史上的杰出的教育家、爱国民主人士马相伯先生。在他出生后不久.就举家搬到了镇江城中去了。他出生于鸦片战争之年,去世时又值日寇践踏祖国大好河山之时。真可谓生于忧患.死于忧患,一生为救国奔走呼号,奋勇搏击,到了期颐高龄仍老而弥坚。他无愧于“爱国老人”的称号。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统治区的爱国民主运动高潮迭起。参加运动的有广大学生、工人、爱国民主人士、各民主党派,以及国民党内部分爱国将领和部分地区的农民。斗争遍及30多个城市和地区,时间长达14年之久。这场斗争是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斗争的一部分。正确分析、认识国统区  相似文献   

9.
一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民族危机日趋严重。抗日成为中华民族的首要任务。这时爱国民主人士和民主党派,深明大义,拥护中共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1935年“华北事变”发生,整个中华民族面随着危亡的严重关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同年12月,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政治局会议,决定建立“最广泛的民族统一战线”。爱国民主人士和民主党派纷纷发表通电、宣言和谈话,拥护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邹韬奋主编的《大众生活》首举抗日救亡  相似文献   

10.
试论邵力子对国共合作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力子先生是现代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中国共产党的真挚朋友,他一生致力于和平事业,特别对国共合作起过重大的作用。本文拟就邵先生对国共合作的贡献作些粗浅的论述。邵先生于1908年加入同盟会,1912年转为国民党员,曾积极追随孙中山进行辛亥革  相似文献   

11.
从历史人物主体性活动因素考察,抗日战争时期,受军事政治“边缘化”地位影响,蔡廷锴在政治思想上完成了由朴素的爱国主义到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转变,在政治立场上完成了由拥护国民党统治的爱国将领到反对国民党统治的爱国民主人士的转变。尽管这种转变中思想认识的阶级局限成份亦很浓厚,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仍然是一种了不起的进步,为后来蔡廷锴走上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追求新民主义革命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1938年,时值抗日战争初期,正当众多爱国将士在前方浴血奋战,后方广大同胞和海外侨胞全力支援祖国抗战之际,在海外的著名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多次风闻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主张对日和平妥协。起初,他不信真有其事,因为他与汪精卫过去有过交往,私谊甚好。1938年10月,广州、武汉相继沦陷,路透社电讯公开传出“汪精卫发表和平谈话”,陈嘉庚才确信汪精卫真的在唱投降论调,汉奸嘴脸已露端倪。  相似文献   

13.
白族将军杨杰是我国民国时期著名的国防战略理论家和伟大的爱国民主人士。他一生探索强兵富国,在国防战略理论研究上有很高的造诣,写下了上百万字的军事理论著作,全面地论述了建设现代国防的强国思想,在国际军事学界享有盛誉。其中,1942年发表的《国防新论》一书,是他现代国防建设思想的重要代表作之一。全书共分三篇,第一篇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是全国有特殊影响的模范抗日根据地,它以民主团结、政治清明而著称于世,成为中国抗战、团结、进步的一面旗帜,从而吸引着数以千万计的中外人士来这里参观访问,有远涉重洋而来的外国朋友和爱国华侨;也有历尽艰险,辗转而来的大后方爱国民主人士;还有弛聘抗日疆场,久慕陕甘宁边区的国民党高级将领。他们中,有坚持华北抗日的领导者卫立煌将军,有“八年抗战,支撑北线,保护边  相似文献   

15.
蔡廷锴是近代中国著名的爱国将领和抗日民族英雄,其抗日斗争生涯可以分为赣南筹谋抗日、淞沪武力抗日、福建联共抗日、海外宣传抗日和两广发动民众抗日五个时期。蔡廷锴抗日斗争活动集中体现了对抗日、团结、民主三者的共同追求,蔡廷锴在实践中完成了由近代地方军事势力集团将领到爱国民主人士的革命性转变。  相似文献   

16.
我们的父亲李顺达,是全国著名劳动模范、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他1938年入党,一生听党话,跟党走,始终保持劳动人民本色,在农业生产中争当英雄,在爱国战线上树立典范,受到了党和人民的高度赞扬。今年是父亲逝世15周年,我们仅将他在建国初期发起爱国丰产竞赛运动,支援抗美援朝的主要事迹整理成篇,以寄托哀思激励后人。 爱国丰产竞赛成绩突出 荣获金星奖章全国学习 早在1943年,父亲李顺达就积极响应毛主席“组织起来”的伟大号召,在西沟村组织起太行山第一个由6户农民组成的互助组。并在短期内取得突出成绩,曾两次荣获太行区一  相似文献   

17.
冯玉祥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爱国将领和民主人士,他出生于安徽省巢县的一个行伍之家,当时家境贫寒,上不起学。后来,冯玉祥有幸顶替别人,到私塾读了一年零三个月的书,从此他就喜欢上了读书。因生活所迫,冯玉祥12岁入伍当兵,只是为了能领到每月三两三钱的军饷。虽然军营里的训练非常辛苦,但是冯玉祥依然对读书十分痴迷。晚上读书的时  相似文献   

18.
孙越崎先生是我国现代工矿业的泰斗,能源工业的奠基人。抗日战争时期,他怀着极大地爱国热忱,冲破重重阻力,在抗战后方建起了一批现代化的煤矿,创办了玉门油矿,有力地支援了抗日战争,被人们誉为中国的“煤油大王”。一  相似文献   

19.
今年是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冯玉祥(1882-1948)诞辰116周年和黑海遇难50周年。冯玉祥少小因家境贫寒,十二岁便背井离乡,投身行伍。长期艰苦紧张的生活和行军打仗的磨炼,使他成长为一个身材魁梧、体格健壮的军人。他凭个人奋斗当上高级将领以后,在治军作战之余,仍很注意锻炼身体,除有时练习劈剑以外,他锻炼身体的主要方法,就是坚持每天散步一二个小时。散步已经成为他多年的生活习惯和不可或缺的生活内容。即使被迫在美国“考察水利”期间亦不曾中断。  相似文献   

20.
西安事变后,在联蒋抗日的方针下,为了争取各地方实力派和各界人士,促成全国团结抗战,一九三七年五月,张云逸受党中央和毛泽东的派遣,从延安到达香港,从事华南地区的统一战线工作。在港期间,张云逸主要是对在港的爱国民主人士,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促进团结抗日。十一月下旬,主张联共抗日的爱国将领杨虎城将军从欧州归来,路过香港。张云逸作为中共中央驻港代表,拜访并宴请了他,并向他传达了我党欢迎他共筹抗日的意见,布望他经武汉会见周恩来和到延安去。但杨将军当时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