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促进鲁西北农村经济全面增长的对策陈延明地处鲁西北的聊城,是一个农业大区,但并不是一个农业强区。1992年,全区农村人口占全省的7%,耕地占全省的8%,而农村社会总产值却仅占全省的3.5%,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全省平均数低286元。促进这一地区农村经济全面...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省乡镇外向型企业的发展速度令人瞩目。到1987年止,我省已有“三来一补”和合资合作生产及外贸出口创汇的企业14422个,从业人员107万人,占全省乡镇企业人员的17.5%。1987年,全省乡镇企业总共创汇10亿美元,占全国乡镇企业创汇总额的20%,占全省出口创汇总额的18%。从总的趋势看,我省乡镇外向型企业的发展是鼓舞人心的。然而,我们又不能不看到,我省乡镇外向型企业的面临着许多困难,制约其发展的因素还不少。因  相似文献   

3.
福建人均占有耕地面积仅及全国平均水平的50%。1987年,尽管全省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77.1%,种植粮食的耕地占总耕地的80%,粮食亩产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仍然缺口粮食176.2万吨(自给率为82%)。笔者认为,由于福建耕地资源异常  相似文献   

4.
贵州乡镇企业是在农村手工业的基础上,经过漫长而曲折的道路发展起来的,目前已成为全省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到1988年,乡镇企业收入34.43亿元,总产值已达34.31亿元,占全省社会总产值的9.67%,占全省民国收入的19.93%,相当于农业总产值的30.16%(按现行价格)。其中乡镇工业产值19.92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12%。发展到今天,乡镇企业已成为我省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国民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南方论刊》2009,(8):I0004-I0005
改革开放以来,茂名以强劲的发展势头,加速由传统农业大市向现代农业强市转变。全市建成了粮食、水果、水产、畜牧、蔬菜、油料、竹木、药材、蔗糖、蚕桑等十大主导农业产业。2008年全市农业总产值371.72亿元,占全省的11.9%,农业总量全省第一,是全国最大的水果生产基地、全世界最大的罗非鱼生产基地、全省最大的粮食生产基地、全省最大的肉类生产基地和全国最大的北运菜基地之一。  相似文献   

6.
鲁甸县是云南省三十八个贫困面较大的县分之一。全县设一镇、九区、七十四个乡,总人口25.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96.5%,少数民族人口占18.7%,总面积1487km~2,山区面积占87.4%。 近几年来,改革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的翻番,1985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8,260万元,比1980年增长1.55倍,粮食总产量1.49亿斤,比1980年增长34%;财政收入650万元,比1980年增长2.4倍。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尽管这样,鲁甸县并没有摆脱贫困  相似文献   

7.
近十年来,随着改革深化,经济发展,城乡之间、工农之间的关系有了新变化,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成为当前普遍关心的问题之一。本文拟就江苏沿海经济开放区城乡关系的十年巨变、现阶段存在的主要矛盾,正确处理工农关系和发展新型城乡关系,提出一些看法和对策。 江苏沿海经济开放区范围比较广,本文仅以南京、苏州、连云港三市为对象,分别代表苏中、苏南和苏北的不同经济水平进行研究和探讨。1988年这三个市的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21%,其中农业人口占全省农村总人口的26%;土地面积占全省的21%,其中耕地占全省的18.5%,工农业总产值占31.9%,农村社会总产值占全省27.3,外贸收购值占全省45.1%因此,它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8.
在西部开发中抢抓机遇,在恢复和建设生态的前题下,加快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购买力,搞活农村消费品市场,是拉动贵州国民经济整体持续快速发展和保持农村社会稳定的重中之重。如果我们不高度重视和解决好这个问题,就会在西部大开发中与机遇失之交臂。 一、贵州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势在必行 粮食连续7年获得丰收,农民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这在贵州农业发展史上是少有的,全省农业总产值已从1978年的27.46亿元增加到1998年的402.32亿元。但从农业内部的结构看:种植业产值占68.2%,林业占…  相似文献   

9.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任何国家,首先要有农业一定程度的发展,能够为农村人口和整个社会提供必需的食物,工业和其他产业部门才能发展起来。在我国这样一个十一亿人口的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作用更加突出。虽然农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已从1952年的56.9%降为1988年的24.3%,但农业劳动力占社会劳动力59.5%,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产值占轻工业产值73%,农村商品零售额社会商品零售总额56.8%,农付产品及其加工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47.1%,农业净产值占国民收入32.4%。尤其是,农业每年为全国人民提供了4亿吨粮食,1300万吨油料、3200万吨肉类、1100万吨水产品,满足了全国人民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农业生产的情况如何,直接关系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和社会的稳定。多年的实践证  相似文献   

10.
吉林省是一个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农业大省,有着发展粮食生产的优势和潜力,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产区,为国家做出了重大贡献,社会效益十分显著.粮食生产在全省农村经济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在农业总产值中粮食产值占50%多,在农民收入中有60%以上来自粮食生产.但是,粮食生产的优势并未转化成吉林省农村经济发展的优势,一些现实的障碍因素,使吉林省形成了粮食越多,财政越穷,农村经济发展越滞后的恶性循环.如何使产粮大省及早走出这种困境,是实现吉林省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常德市位于洞庭湖西岸,是一个富丽的鱼米之乡。全市辖2区6县1市,总人口为556.8万,其中农业人口占76.8%。这里盛产江南的各种农副产品,粮食、棉花、食油、牲猪、鲜鱼等均居全省前茅。在这样一个比较典型的农区,农民队伍也发生了较大的分化。更为可喜的是,农业生产在农民队伍的分化中并没有萎缩,而是获得了较大的发展,整个农村焕发出勃勃生机,一种新的农民,新的农业,新的农村正在农民分化中形成。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指出,今后农村经济的发展将取决于三个方面,即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创汇农业和乡镇企业的发展。而创汇农业将成为今后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头戏,已不容忽视。为搞好锦州市的创汇农业对其情况做一番研究就是非常必要的。 一、锦州市创汇农业的现状 近几年,锦州市非常重视创汇农业的发展,已充分认识到做为辽西政治、经济、文化  相似文献   

13.
我们宜春地区有2507个村委会,26124个村民小组。农村改革以来,尤其是1985年以来,我区农村经济保持了持续、稳定的发展。全区农业和粮食没有出现徘徊局面,实现连年增产,1989年农产品商品值达24.9亿元,商品率64%,比全省平均水平高3个百分点,乡镇工业异军突起,总产值19.8亿  相似文献   

14.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任何国家。首先要有农业一定程度的发展。农业能够为农村人口和整个社会提供必需的食物,工业和其他产业部门才能发展起来。在我国这样一个十一亿人口的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作用更加突出。虽然农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已从1952年的56.9%,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产值占轻工业产值73%。农村商品零售额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56.8%,农付产品及其加工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47.1%,农业净产值占国民收入32.4%。尤其是,农业每年为全国人民提供了4亿吨粮食、1300万吨油料、3200万吨肉类、1100万吨水产品。满足了全国人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和社会的稳定。多年的实践证明。只要农业生产稳定增长。国民经济各部门就能顺利发展;如果农业出现困难,国民经济各部门就要大受影响。  相似文献   

15.
四川盆地的丘陵地区,土壤肥沃,气候温和,物产丰富,是四川农牧业的最大生产基地,是全省农业经济的主体区域。1984年,丘陵地区的农业人口占全省农业人口的63.5%;耕地面积占全省耕地面积的56.7%,其中田和土的面积分别占全省田和土的面积的60.4%和53%。几种主要农牧产品分别占全省同类产品总产量的比例是:粮食占62.5%,棉花占98.3%,油料占61.4%,糖料占66.4%,麻类占82.7%,猪肉占63.6%,蚕茧占87.5%,水果占72.6%。农业总产值占全省农业总产值的61.6%,乡镇企业产值占全省乡镇企业总产值的51.8%。以上数字表明,丘陵地区经济在全省经济中居于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不断促进丘陵地区经济的发展,是实现四川“富民、升位”的一个关键。  相似文献   

16.
胶东人民走出了一条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新路子,创造了以集体经济为主体,农业经济为依托,乡镇企业为支柱,发展出口商品为导向的系统协调型农村经济模式.1.集体经济为主体.胶东农村以基本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以专业化分工为前提,以承包体为细胞,承包合同为纽带,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对分离.在改变原有生产关系为基本特征的农村第一步改革中,集体经济不仅没有受到削弱,反而不断得到加强.1987年,集体经济总收入占农村社会经济总收入的69%;集体固定资产总值占农村社会固定资产总值  相似文献   

17.
我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情况与对策许志宇,王智慧我省是全国第二人口大省,又是农业大省。全省8900多万人中,农业人口占86%,农村人均耕地只有1.03亩。由于人多地少的矛盾非常突出,在全省3600万农村劳动力中,富余劳动力就达2000多万。再加上农业...  相似文献   

18.
一、现状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云南乡镇企业进入一个以一定速度和规模发展的新时期,日益显示出在农村商品经济发展和两个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功能:第一、为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开拓了广阔领域。1986年,全省乡镇企业从业人数达125.65万人,占农村总劳动力的8.5%。昆明市的西山区、官渡区,玉溪市等7个县(市、区)的乡镇企业从业人数占农村总劳动力20~38%。第二、乡镇企业总收入持续增长,在农村经济总收入中的比重随之上升。全省乡镇企业总收入1986年达34.5亿元,分别为1978、1980年的9.6倍、5.8倍,年均递  相似文献   

19.
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向二、三产业转移,是近几年农村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特点。1988年底,浙江全省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村劳动力达到640万人,占全部农村劳动力的33%,农村二、三产业产值达到655.75亿元,占全部农村经济总产值的70%,农民家庭收入中,来自二、三产业的收入已占到70%。去年底开始,由于国家采取一系列治理整顿措施,乡镇企业面临种种困难,大批职工向农业回流。  相似文献   

20.
南城是江西省第一个双季稻“吨粮田”县,粮食生产在县域经济中占重要地位。全县农业人口22.5万人,占总人口的79.4%。1998年,粮食面积22.3万亩,占耕地面积的78.8%,其中早稻面积超过18万亩;经济作物面积6万亩,占耕地面积的21.2%。农民人均收入中粮食收入943元,占种植业收入的65.1%;经济作物收入506元,占种植业收入的34.9%。显然,种植结构很不合理。今年五月,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决策:从明年开始,早籼稻退出保护价收购范围。这一强烈信号犹如雷霆万钧,必然在农村掀起一场种植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