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哲学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哲学?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差别究竟何在?其中的一个回答是,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最主要差别在于中国哲学以"不言说"的实践方式作为探索和表达真理的手段,而西方哲学则以"言说"的方式作为探索和表达真理的手段。中国哲学虽然也有"言说",但其"言说的"的价值最终要由这"不言说"的实践来决定,因为这个原因,所以中国哲学对于用以"言说"的文字就不甚重视,往往有"得意忘言"的情结。中国哲学因其以"不言说"作为探索和表达真理的手段而表现为一种非逻辑的心灵体验哲学或实践学。  相似文献   

2.
反本质主义者把当代中国文学理论知识生产的根本症结,简单归结为等同于西方哲学基础的那种形而上学传统的元叙事模式,亦所谓"真理"意识形态元叙事模式(以认知形而上学为基础)的本质主义观念及其思维方式,是一种"错位"的归结,并形成对真正症结,即政治意识形态元叙事模式(以政治形而上学为基础)的本质主义观念及其思维方式的"遮蔽",因而不利于对其进行深刻解构;中国文学理论也应有所构建,不应走向反本质主义者式的极端解构,而应通过"个人写作模式"进行开放而多元的本质个性化言说与构建,使当代中国文学理论知识生产走出政治意识形态元叙事模式的本质主义观念及其思维方式,促进其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3.
从自由言说到自觉言说的整合--"延安时期"散文现象浅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延安时期”的散文经过由自由言说到自觉言说的整合的过程。自由言说时期 ,散文形式多样 ,充分表现了对个性主义的追求 ;到了自觉言说时期 ,散文形式单一 ,成为当代“抒情散文”的自觉滥觞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话剧家通过对话剧的引进和推广参与到新文化建设中来,在对旧戏和文明戏的批判中确立自己新剧作家的言说身份,在对优伶角色排斥中确立自己的新型知识分子的言说身份,在对社会使命的关注中确立自己的戏剧活动家的言说身份。这三种言说身份共同造就了现代戏剧家的现代品格。  相似文献   

5.
"哥白尼式的革命"与哲学言说的困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哲学作为一种言说,已经从本体论退到了认识论,再由认识论退到了语言论,而到此为止,一退再退的哲学实在已经退无可退;作为一种独特的言说方式,哲学必须迎向自己的言说困境,迎向自己的对象化循环模式的极限.言说的困境说到底就是思的困境.在入思之前,如果思的可能性已被一条已经完成了的"思路"的绵绵延伸所吸尽,我们便不能不说我们尚不会思.思不是任何"什么",思只是"到场",在"去蔽"和"倾听"中到场.  相似文献   

6.
鲁迅《摩罗诗力说》中的"拜伦"言说,成为后来在中国传播和接受拜伦的重要基础。它所建构的拜伦思想、精神、文本及意义,影响到中国对拜伦的言说及其价值评判。沿着鲁迅的思路,近百年来对"拜伦"的接受历经了从乌托邦到意识形态化,再回归到文学经典的过程。"拜伦"言说也受制于社会历史语境和言说主体的牵制。由此可见,鲁迅的"拜伦"言说及其被言说,隐含着当代中国学术向度与政治限度的博弈,拥有学术阐释史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探讨"自我东方主义"倾向的原因,分析"自我东方主义"者们对翻译文本和策略的选择,揭示"自我东方主义"造成了他们在文化翻译中方向的迷失,从而患上言说东方文化的"失语症".  相似文献   

8.
味最初是一种感受,后来演变为审美体验.中国美学以味论诗的本质在于"口弗能言,志弗能喻"的整体风貌之感悟.这种感悟贯彻为文,逐渐演化为以创"味"为核心的言说方式.  相似文献   

9.
先秦的诸子文人在思考言意关系时为我们如何言说点亮了一盏光彩夺目的明灯--隐喻,照亮了后人的言说之路.这种言说方式具体到操作上,就分化为"赋诗言志"、 比兴手法、寓言和立象的方式,先秦诸子文人在言说方式上的选择使隐喻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成为当时人们主要的言说方式.而从那时起隐喻也成为中国文人一种根深蒂固的思维习惯,具有强大的力量.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文学理论在"本质主义"之后也应该有所构建,不是也不应走向反本质主义者那样的极端解构,而应进行一种开放而多元的本质个性化的重新言说,呈现出多元发展的开放空间与富有个性的构建格局,以促进当代中国文学理论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1.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要求言说的.自由诗把外部形式创造的基点放在言说的表现上.自由诗的分行排列是表现言说的一种主要方法,主要通过排列诗行的长短、诗句句意的间距、诗句的句式结构和音节停顿以及诗句的整散来表现言说.我们可以通过分行表现的言说体会到言说者的隐晦情感.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萧红小说行文特点的探讨与研究,试图从言说方式对其小说艺术形式的现代特征加以论述。萧红作品的主导思想就是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关注与重新审视,而她的作品中所反映的这种现代性与超前性,正是通过个性化、女性化的生命体验与广大人民的切身痛苦结合起来的。这种独特的言说方式使得她的作品独具魅力,这证明了她的小说在20世纪中国小说史上的重要地位与独特价值,及对现代小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确认、厘定鲁迅小说文本的特异性与重要性无疑是必要的。鲁迅小说特有着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和东方式的存在主义哲学的思辨色彩。在分析鲁迅和当代先锋小说作家的小说文本中,我们会发现鲁迅在他自己的时代语境乃至现今看来的伟大和不无先锋的言说。  相似文献   

14.
老子在《道德经》中对"道"的诠释集中体现在对"道"的虚拟化命名和象征言说的特征之中,"道"只是"天地之始"的一个虚拟化命名,其本身并没有实体意义.老子对"道"的把握,是通过"不可言说的言说",在具象性象征言说中,使得本原呈现.老子的这种表达和言说方式正好代表了中国哲学独有的方法论意义,即在形式上是以语言(经籍)为主,但在实质上却借助语言(经籍),通过象征言说,最终达到对本原的体认和把握.  相似文献   

15.
张爱玲的小说为我们构置了一幅乱世生存的悲凉图景,"不安"是张爱玲对生命、人性和文化的言说方式,也是其小说独特的美学标记.  相似文献   

16.
文学观念的革新与文学理论的发展,说到底是思维模式的变革和言说方式的发展。中国古代文论何以言说的关键性问题怎么解决,中国文论界已经提出诸多富有远见卓识的见解。其中"文备众体"之说在概念、规律与方法上形成独具理论特色、入思方式和言说方式的话语体系。在重塑中国古代文论批评文体的本土传统,构建独具特色和风格的中国古代文论批评文体的话语体系,需要揭橥"文备众体"的深层内涵,厘清其入思规律,创造性总结其言说方式。中国古代文论言说之"体"这一元关键词具有一体三式的概念,即体势(叙事与抒情)、体貌(哲理与诗性)、体味(继承与创新);一体三味的规律,即"尊体""破体""原体"这三个方面的内容;一体三说的言说方式,即解决"为何说""说什么""怎么说"三个方面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中国文化界所发生的经典与大众文化之争,表明中国现代性的发展已经深入到"五四"以来不曾达到的反思阶段.作为现代意识形态的历史进步主义与大众主义,在面临现代性虚无主义这一更深刻危机时受到反思批评.古代经典对于重建现代精神价值的重要意义开始显现.然而,"十博士"攻伐经典俗讲的悍戾之气,从对立一面同样地表明了古代经典在当代中国被扭曲的处境.古今之争的积极前景需要依靠现代交往文明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论老子直觉思维与诗性言说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老子的直觉思维、诗性言说与中国古代文论的诗性特征之间的关系,运用文字和文献研究以及思想和文论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了老子的直觉思维及其诗性话语表现,揭示了直觉思维特征和诗性言说方式在老子智慧中的紧密关系.结论为:直觉思维是老子诗性言说的内在诉求,而诗性言说则是其直觉思维的外在表现形式.老子的诗性言说方式,成为中国古代文论诗性特征的一个重要源头.  相似文献   

19.
“神说”、“子曰”、“什么是……”分别代表着古代希伯来、中国、希腊文化中的形式化了的三种不同言说方式.无论是中国古代孔子的言说特征,还是希腊苏格拉底的言说特征,似乎都缺乏“神说”这种希伯来先知与上帝直接对话、交流的文本层面.通过论证强调了古代希伯来先知这种独特的“神言”的言说特征,指出其与中国古代孔子言说特征的不同,以及带给我们今天思考和反观汉民族古代伦理思想体系的启迪.并指出当代学者在中西文明比较中更侧重于希腊文明,而对希伯来文明较少着墨这一不平衡现状.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末,中国女性文学出现了缤纷多彩的言说或者关注人的世俗生存,细说种种"烦恼人生";或者审视商品经济时代的现实,执著追问"情为何物?";或者对"家务事"、"儿女情"说长道短,毫不掩饰作个"小女人"的惬意;或者走进"一间自己的屋子",无所顾忌地敞亮女性的秘密,诉说女性经验等等.这些引人注目的女性言说,构成了世纪末中国女性文学的热点和亮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