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关系中的"安全困境"概念可运用于国内族群冲突研究。当一个国家的中央权威处于衰弱之际,国内政治会陷入一种无政府状态。在无政府状态下,国内各个族群不得不依靠自助的原则维护族群安全,一个族群维护安全所采取的措施往往被另一个族群视为威胁,后者会针锋相对地采取反制措施,从而导致族群之间陷入螺旋式的安全竞赛,即陷入族群安全困境。在这种困境中,族群的凝聚力、地缘政治因素、权力转移带来的"机会之窗"都使得首先发动进攻成为最优战略。在这种进攻占优的族群安全困境中,族群冲突极有可能爆发。  相似文献   

2.
现实主义是国际关系中最重要与最具影响力的理论,一直位居国际关系理论的主流地位,其原因在于它不断推陈出新,与时俱进.防御性现实主义与进攻性现实主义属于现实主义的两大分支,是现实主义理论的最新发展.它们在一些基本理论上既存在统一性也存在分歧.二者都认同经典现实主义的基本假设,即国际政治处于无政府状态,但在对待国际无政府的状态的态度上和国家为了安全应获取多少权力的问题上都存在明显差异,但彼此没有否定对方,只是对国际关系现象有着不同的解释偏好.无论是进攻现实主义还是防御现实主义理论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至少自二战以来 ,现实主义就支配着国际关系理论。对现实主义而言 ,国际无政府状态促进国家间的竞争和冲突 ,阻止它们的合作意愿———即使在这些国家拥有共同利益的情形下。现实主义还声称 ,国际制度不能减缓无政府状态对国家间合作的限制作用。因而 ,现实主义对国际制度的能力和国际合作的前景提出了悲观的分析。对现实主义的挑战来自自由制度主义。它们分别是 :4 0年代和 50年代初的功能主义一体化理论、50年代和 60年代的新功能主义地区一体化理论、70年代的相互依赖理论。三种理论都驳斥现实主义的国家观及其对国际政治的模糊理解。最…  相似文献   

4.
创建中国国际关系理论应以本体论的研究为前提和基础,研究本体论的实质就是探索国际无政府状态的构成形式。西方语境下的国际无政府状态的两层内涵在于:民族国家是国际体系的基本行为体;各个民族国家常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解决争端。但在近现代时期的西方冲击——中国反应的视野下,国际无政府状态的两层涵义扩展、转化为:文化国家与民族国家并列成为国际体系的基本行为体;中国对西方冲击的反应具有逢弱愈弱、逢强愈强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创建中国国际关系理论应以本体论的研究为基础,研究本体论就是探索国际无政府状态的构成.西方语境下的国际无政府状态的两层内涵在于:民族国家是国际体系的基本行为体,各民族国家常使用武力解决争端.但在西方冲击--中国反应的视野下,国际无政府状态的两层涵义扩展、转化为:文化国家与民族国家并列为国际体系的基本行为体,中国对西方冲击的反应具有逢强愈强、逢弱愈弱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全球化的发展和国际合作的日益密切使大规模国际冲突爆发的几率大为下降,现实主义理论因为固守国际体系的无政府状态导致国际冲突的逻辑受到国际关系理论其他学派的激烈批评,现实主义研究方法忽视国际体系与国家的同构关系导致了其对国际关系中新的因素认识不足,如果引入同构主义方法现实主义可以在理论上对国际合作进行更多的探讨,但是现实主义的基本价值取向决定了现实主义的理论创新不会动摇其对国际冲突的特殊关注。  相似文献   

7.
论国际格局的作用规律及其对政策偏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际格局是国际秩序的基础性条件之一。在无政府状态下,由于国家间的关系实际上是一种"国家共存"的关系,所以如果要维持这种关系,多数国家都需要产生这样的共识,即需要共同逃避无政府状态、特别是最原始的霍布斯式的"自然状态"。国际格局的形成,是国家逃脱"霍布斯困境",进入社会化过程的第一个环境;而国家进入社会化过程之后,无政府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改造,"自然状态"变成了"自治状态"。在这一变化的过程中,国际格局对国际关系的运行、国家行为和国家的政策偏好会产生显著的影响。对于国际格局所能产生的作用规律,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分别从结构和过程的不同角度做出过阐述,并且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从理论的意义上讲,如何认识国际格局的作用规律,是国际关系基本理论中的重大问题之一。文章试图结合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研究成果,对国际格局的作用规律及其对政策偏好的影响进行一种新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理性”是西方文化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是理解西方文明以及西方国家行为方式的关键点,也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重要理论基础。因与“人是理性的”基本观点契合,与无政府状态下民族国家最大限度获取国家利益的需要及国际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需要相适应,当前以理性主义为核心的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主导着整个国际关系理论学界。理性主义研究范式在解释以及解决众多国际问题方面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其价值理性的缺失以及对主体性的忽视、导致其现实解释力不足。  相似文献   

9.
主权概念产生于国家型构的需要,随后又逐渐发展成为国际法的一项基本准则。在人类社会迈入20世纪之后,主权概念受到诸如主权消亡论之类的诸多挑战。但实践证明,主权概念在其数百年的演进历程中所积淀下来的元价值却是任何挑战都不可动摇的,即便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之下,主权概念的国家型构、社会安全、人权保障、公意凝聚与国际和平等基本价值,仍然是国内政治乃至国际政治得以维系的价值基础;如果拆除国家主权这根支柱,不仅国家这座大厦将顷刻倒塌,而且国际政治也势必堕落为弱肉强食的无政府状态。为此,有必要对主权概念进行正本溯源,重申主权概念的基本价值,使国内政治与国际关系重新回缚于国家主权的价值基础和基本准则。  相似文献   

10.
自 1 997年我国正式推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确立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目标 ,大力实施依法行政以来 ,历经三四年来各级政府的努力 ,初显成效。然而 ,新世纪 ,特别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 ,我国的依法行政成为法治化的重点和焦点 ,它面临的诸多外部制约因素 ,成为政府自身和国内民众及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重大中国政治发展问题之一。首先是改革和发展进入了新阶段 ;我国依法行政必须善于应对国际冲突和国际互动 (合作 )这样一种无可回避的国际关系局面 ;国际和平与国内稳定是制约一个国家依法行政的重要前提性因素。  相似文献   

11.
国际关系三大理论流派对国际安全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国际安全进行宏观思辩和理论思考时 ,现实主义强调 ,在国际政治无政府状态下 ,每个国家都面临“安全困境” ,结果国际相互作用的本质必然是冲突。虽然安全困境不能从根本上消除 ,但均势政策能最有效地解决因权势竞争造成的国际冲突和不稳定局面。亦有现实主义学者指出 ,安全的获得可以不通过均势而靠优势强权 ;理想主义倾向于强调国际关系中各国的共同利益、共同价值观念和共同规范保证了国际社会具有和谐的本质 ,其关于国际安全最通常的见解是世界政府论、集体安全体系论、自由经济秩序有利于增强和平理论和民主和平论 ;革命主义主要有马列主义以及受马克思著作影响的非马克思主义者 ,其代表性观点有列宁帝国主义论、依附理论、世界体系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论和世界秩序学派的世界秩序论。  相似文献   

12.
无政府状态是国际社会的常态,但是对于其舍史和影响自由主义和现实主义持不同观点。在结构现实主义的无政府状态下,国家单元之间的合作与冲突也是个常态。华尔兹对这种常态的形成概括为合作的否定——冲突下的合作可能——合作肯定。剖析这种变换的过程,并揭露其如何衔接合作与冲突这一矛盾体。本文认为:冲突与合作看似矛盾背后的同一面,不过是“国际时段状态”并行不悖的两条平行线。  相似文献   

13.
阿隆从新的角度考察了 2 0世纪 70年代以前的国际关系 ,形成了自己的独特判断。他认为 :国际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 ;国际关系中的“反社会”和“无政府”特征决定了“尚武和平”的长期存在 ;要想消除国际无政府状态 ,必须解决马基雅维利问题和康德问题。阿隆的理论对于我们认识已经消亡的、现存或即将建立的国际秩序都有着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冷战后,国际关系民主化成为了普遍诉求。但是,9·11之后美国发动的反恐怖战争尤其是伊拉克战争无疑对国际关系民主化形成显然的挑战。本文以伊拉克战争为视野,通过国际社会中个体本身的属性、个体间的互动能力和国际体系的结构三个方面来分析国际关系民主化在无政府状态下为何变成一个遥远的神话。  相似文献   

15.
在无政府状态下,国际行为规范是如何对理性国家行为体产生吸引力的?当一种国际规范同国家个体的利益存在潜在冲突的时候,国家还会对之感兴趣吗?在不存在一个自上而下的权威强制实施国际规范的状态下,国际规范是怎样自我实施的?本文从个体理性选择的角度阐述了国际规范对于理性国家行为体所具有的价值与功能,为理性国家行为体自觉遵守国际规范提出四种可能的个体功能解释:建立互惠关系、国内政治需要、发送可信性信号以及减少风险的需要。本文还解释了"虚伪合作"在国际规范实施过程中的作用,指出即使在无政府状态下,理性国家行为体仍然有可能自发地在集体层面实施国际规范。  相似文献   

16.
黑格尔可称为现实主义国际关系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国际关系思想包括国家个体、国家个体之间权势冲突关系和世界历史三方面内容,基本反映了当时欧洲的国际政治面貌和性质、德意志的政治文化传统以及他本人的德意志民族主义倾向。尽管黑格尔国际关系思想仍不免片面,也带有一般现实主义国际关系思想的那些弱点,然而在相当大程度上说明了国际关系本质性的一面,甚至可以说较主要的一面,由此仍有足够充分的理由将他誉为现代国际关系思想的一位鼻祖。  相似文献   

17.
谢剑南 《东方论坛》2011,(2):122-127
他者的存在,是一种客观实在。自我与他者的互动,持续造就了观念、共有知识和制度,造就了组织和机构,造就了阶级、政权、国家和政党,也造就了一切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状态。他者的存在是国际关系理论暗含的核心前提,国际关系学引入他者主义理论是重要的,但却仍然是有问题的。  相似文献   

18.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现实主义学派、理想主义学派和建构主义学派对国际安全的分析,都建立在国际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的假设上。现实主义学派强调国际社会处于"霍布斯"式无政府状态,理想主义学派认为国际社会处于"洛克"式无政府状态,建构主义学派则认为国际社会也可以建构一种"康德"式无政府状态。对无政府状态的不同理解也使三大学派给予了不同的维护国际安全的方案。  相似文献   

19.
国际政治理论致力于解释国家间冲突合作问题的学术任务及其"无政府国际体系-国家理性选择"概念框架,使其无法容纳国际组织进化、分化、自组织等组织特性。曾经寄生在国际政治理论中的国际组织理论需发展自己的概念框架。该理论构建需关注国际组织的本体而非成员国特征,摒弃无政府状态世界观而看到渐进有序的国际社会,将国际秩序视为核心变量并赋予其创设型秩序和自发型秩序双重内涵,并将国际组织机构设置视为对多边利益结构而非对单体国家利益诉求的回应。国际组织决策逻辑不在于国家间政治对其决策的决定性,而在于其程序规则对国家间政治的约束和塑造。  相似文献   

20.
全球许多国家的政府均将遏止“种族与宗教冲突”视为主要的外交政策目标。例如,2006年《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发出警告:“种族冲突势必会四处蔓延,或者演变成人道主义悲剧乃至无政府的混乱局面。”不过,种族冲突绝不会凭空产生,大多数种族冲突应归咎于政治精英的决策失当。由此推究,种族冲突也不会自行蔓延。面对当前全球的跨国种族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