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走出“私小说”阴影的中国“自我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自我小说”虽然深受日本“私小说”的影响 ,可两者之间更有某种质的差异 ,这主要表现为中国“自我小说”还受到俄国文学、法国文学以及中国传统文学的影响。本文试图在多元文学的联系与比较中对“自我小说”作一系统阐析。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典小说的预叙叙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建勤 《江淮论坛》2004,(6):135-139
与西方小说有所不同,中国古典小说中“预叙”的使用极为普遍,法国叙事学家热奈特认为预叙会削弱悬念,实际上,中国古典小说中预叙并没有削弱悬念,甚至有些成功的预叙还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悬念,这和中国古典小说运用的预叙形式和特点有关。随着小说艺术的进步,预叙的形式也日趋完善,形成其独特的审美张力。  相似文献   

3.
《中国学术》2000,(1):237-241
从七十年代末比较文学在我国正式建立、并逐渐成为一门显学开始,建立中国学派的呼声就不绝于耳。所谓“中国学派”,乃相对于注重影响研究的“法国学派”与注重平行研究的“美国学派”而言,有的学者还设计勾画出了它的形态:一要以中国为主,按我们的需要对国外的东西加以吸收或摒弃;  相似文献   

4.
论张之洞在中法战争期间抵御外侮的思想及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19世纪80年代初,法国加紧侵略越南,觊觎中国,构成了对云南、广西的严重威胁,中国南疆告警.当时,张之洞还在山西巡抚任上,他虽远离前线,但“目击时艰,不胜焦灼”,向清廷屡上奏折,陈述战守方略,力主援越抗法,保藩固边.他对法国侵越图华的狼子野心有清醒的认识.他指出:“法国图越窥滇,蓄谋已久”,当此“强邻窥伺,藩属急难,疆国堪虞之际”,中国亟宜加强防务,增兵边关,“助越之势,沮法之气”,“断无坐视之理”.因而,就抗法援越问题,他曾“上十六策”,要求朝廷奋武筹边,秣马厉兵,全力抗击法国的殖民侵略.针对李鸿章避战求和,妥协退让的对外方针,张之洞尖锐指出:“今日法越之局,惟有一战……敌人虎狼无厌,而我执一不破和局之见.  相似文献   

5.
一九八一年九月,《红楼梦》法文全译本在巴黎首次出版。这是震动法国文学界、汉学界的一件大事。巴黎及近郊各大小书店都以显著的地位陈列这部译著;许多专门销售东方文学的书店,还召集了文艺爱好者及汉学家的集会,介绍中国这部古典文学名著,法国各大报章、杂志也相继发表评介文章,盛况可谓空前。法国一家杂志曾这样指出:“中国十八世纪末叶五部古典名著中最优秀、最动人的一部小说的全译本的出版”,无疑是一九八一年法国“文学界的重大事件”。确实,由李治华及其法籍夫人雅克琳·阿雷扎艺思(Jacqueline Alé-  相似文献   

6.
法国作家皮埃尔.绿蒂的《在北京最后的日子》是对20世纪初期遭受外强入侵后的负面中国形象的典型书写。但在这重显性中国形象的背后还隐藏着另一重不易为读者觉察的隐性中国形象。对“他者”中国的这一双重书写体现着对殖民主义合理性的建构与解构,代表着双重的东方主义。同时,它也是20世纪法国文学中关于中国形象书写起承转合的一个契合点。  相似文献   

7.
李庆本 《浙江社会科学》2022,(12):133-138+160
“中西二元论”构成比较文学的中国问题。我们需要从“世界的中国”,而不是“世界与中国”的角度,采用跨文化研究的理念与方法来解答比较文学的中国问题,来寻找二元对立“居间”的“中道”。中国比较文学尽管受到“法国学派”的影响,但仍然有自己鲜明的特色,研究中西文学之间的影响关系成为中国比较文学影响研究的主要内容。影响,作为中外文学交流中客观存在的一种重要现象,不一定非要从法国学派“影响研究”的角度去研究。我们要突破法国学派影响研究的文化中心主义的窠臼,要将“西学东渐”与“中学西传”看成是一个连续的整体,置于“跨文化研究的三维模式”中加以研究。这种“循环影响”,由于突破了文化中心主义的羁绊,就难以用法国学派“影响研究”这一范畴去涵盖,而成为一种中国比较文学跨文化新范式。  相似文献   

8.
通过阻止中国漕运胁迫清政府,是法国在中法战争后期使用的手段之一。长达数月的大米禁运,曾配合法国的军事、外交斗争,发挥了一些作用。对此,史学界还没有进行全面,深刻的研究,本文拟就这一政策从提出到实施所经过的周折以及法国推行这一政  相似文献   

9.
标题中虽然用的是“诺奖”这两个字,但本文所要谈的实际上却只是诸多诺奖中的一项,即“诺贝尔文学奖”。的确,对于许多国人来说,诺贝尔文学奖是一个萦绕心头挥之不去的情结。它从诞生到现在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这100多年里竟然始终没有一个中国作家获奖,不管怎么说也让我们觉得很不舒服。虽然有一个高行健获了奖,但他却已经加入了法国国籍,已经不是中国人了,虽然他的作品还是汉语作品,而且大陆这边也没有怎么承认他的成就。所以中国作家还是没有获奖。国人对此当然觉得遗憾,甚至还有些愤懑,认为这是因为评委们戴上了有…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自由主义的理论商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有没有“中国现代自由主义”?需要不需要“中国现代自由主义”呢?我认为:需要,可惜现在还没有。这就要提到什么是“中国现代自由主义”。讲到“中国”,人们往往会联想到民族主义、国家利益,想到“中国文化”的特殊传统与价值,讲到“现代”,人们往往会联想到西方最新潮的“前沿理论”。但我讲的“中国现代自由主义”与所有这些并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越南一些御用史学家秉承黎笋集团意旨,故意歪曲历史,将1873——1885年中国人民支援越南抵抗法国侵略者而引起的中法战争,诬蔑为两个帝国主义争夺殖民地;将为保卫越南独立而英勇战争的中国军民,与屠杀越南人民的法国刽子手相提并论。因此,有必要用具体事实来阐明历史真相,清除政治骗子们在中越关系史上散布的迷雾。资本主义列强角逐远东、阮福映开门揖盗十九世纪中叶,当时处于落后状态的远东各国,几乎都成为列强瓜分的目标。越南不但被法国殖民主义者内定为“法兰西国王王冠上新增加的一粒明珠”,而且还被当作使“亚洲诸民族、首先是中国尊奉法王为唯一国王”的整个战略中的跳板。因此,法国侵略者在鲸吞越南的同时,也将触角伸向我国西南各省。中越同时成为法国侵略者的掠夺对象,因而促使中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和欧洲之间,有两条“道路”,一条叫做“丝绸之路”,一条叫做“字母之路”。“丝绸之路”从东向西。把中国的丝绸运到欧洲。“字母之路”从西向东,把欧洲的字母运到中国。“丝绸之路”很早就开通了。“字母之路”很晚才开辟,到今天还没有完全开通。  相似文献   

13.
一现代派文学研究中的冷与热问题。如果从19世纪80年代发源于法国,并以波德莱尔为代表的象征主义算起的话,现代派文学已经走过一个多世纪的路程了。从现代派文学诞生之日起,欧、美人就对它极为关注,对它的研究从来没有中断。然而,这门学科在我国却处于忽冷忽热的状态。由于社会意识形态不同、中国民族心理的排他性,和“四人帮”长期闭关锁国等原因,直到1980年,即现代派文学发生近一个世纪,现代派文学还没有进入中国学者的研究视野。多年以来,我国高校的外国文学课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中国学术思想论衡(笔谈)王权主义:中国文化的历史定位南开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泽华马克思在说到法国中世纪的特点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行政权力支配社会”。马克思虽然没有详细展开论述,但这句话对我认识中国传统社会却具有提纲挈领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华定谟同志来稿认为,徐贺同志的“党的司令部不能用炮打”(中国青年1979年第三期)确实是篇好文章。但是其中也有使他不敢赞同的提法。特摘登如下: 马克思针对1851年到1852年法国的波拿巴政变讲过这样一段话:“象法国人那样说他们的民族遭受了偷袭,那是不够的。……还应当说明,为什么  相似文献   

16.
德雷福斯案件是许多中国“知识分子”耳熟能详的名案。但是,许多人往往更愿意关注左拉的勇气,而没有对造就左拉的整个法国历史以及法国的政治制度产生应有的兴趣。并不仅仅是左拉一个人为德雷福斯(Alfred Dreyfus)案件发出愤怒的吼声,在他的身后还有无数人在呐喊助威──无论是社会贤达,还是一般市民。同时,如果没有媒体的参与,左拉再有良知也没有说话的地方。他写的《我控诉》固然名垂青史,可是如果没有发表这篇文章的《震旦报》主编克雷孟梭(Georges Clemenceau),左拉的良知也不一定就能昭示于众;而没有自由的新闻舆论,像克雷…  相似文献   

17.
自法国大革命以来,“自由、平等、博爱”一直是法兰西民族精神的写照。然而,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法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民族认同危机。例如,法国人对欧盟的态度,就使人困惑不解。二战以后,他们积极推动煤钢联营公司的成立,率先启动欧洲一体化进程,但又在英国加入欧共体问题上百般阻挠。法国人成为欧洲各国谴责的“欧盟刺头”。然而,法国人却并没有觉得自己是无理挑剔,相反,他们宣称自己是理性的民族,是在纷繁芜杂的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坚持自我”,对于不符合“法兰西民族利益”的事情,绝不迁就。而“法兰西民族利益”,除了政治、经济方面的考量外,更重要的是保持文化上的独特性与法兰西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8.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对计划体制改革的根本要求,是在中国“建立自觉运用价值规律的计划体制,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并且提出,在计划方式上,“就要有步骤地适当缩小指令性计划的范围,适当扩大引导性计划的范围。”为了配合上述工作,我们撰写此文。尽管中、法社会制度不同,计划化的经济基础,计划的目的和作用的范围都有着本质的区别,法国经济计划化没有也不可能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但是,在具体方法上又不无可借鉴之处。 一、法国经济计划化在西方是最典型的 战后,随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很多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都采用了“计划化”的方式来干预经济,其中法国最为典型。主要表现在: 1.法国有更深刻的政治经济基础。从历史上看,法国长期以来垄断力量薄弱,中小企业比重大、经济结构落后,因此一直有国家干预的习惯。在二次大战中,法国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为恢复经济,改变落后的经济结构,必须运用国家力量。从政治上看,法国左翼力量强大。战时法国抵抗组织在1944年3日制定的全国抵抗运动委员会宪章中就  相似文献   

19.
丁冬汉 《理论界》2013,(11):119-122
法国大革命起因是学界研究恒久弥新的课题,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大量解读.但这些研究,多聚焦在改革路径、阶级压迫、既得利益集团、文人议政等方面,而法国专制君权,这个真正的“元根源”则多被忽视,有的研究似乎认为其还值得同情.本研究认为,法国大革命真正的“元根源”是专制君权,演化路径则是专制君权导致的财政危机最终演化为社会总体危机,导致法国大革命.  相似文献   

20.
张华 《文史哲》2006,5(6):75-82
现代性与文学性,应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两重基本尺度。近些年来,现代性视野已经得到了许多学者的高度重视,具体研究也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从整体上看,还不够深入,还缺乏深邃精警的成果。要获得更大的突破,尚需加强对中国现代性历程本身的复杂性,以及诸如现代性与民族性、现代性与阶级性、现代性与革命性之间关系的探讨。在“文学性”的研究方面,亦仍存在不足,迄今为止,尚没有出现一部真正属于“文学”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在具体的作家作品研究方面,也还缺乏更为充分的“文学性”观照,某些既有现代意识又有文学价值的作品,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与评价。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应进一步努力的是既要从宏阔的人类历史进程出发,强化现代性的研究视野,又要立足于文学本身,坚守文学性的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