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翻译过程既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又是模因传播过程,是对源语模因进行重新解码、编码、重组的信息流通过程。模因论为中国文化专有项的翻译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译者作为传播模因的宿主,可以通过音译、直译及变体模因等方式将汉语模因引入目的语,从而将中国文化专有项传播给译语读者。翻译过程中,译者应该使源语模因在译语文化中得到最大限度地保真。  相似文献   

2.
由于源语和译语文化的巨大差异,文化意象翻译中的文化缺失似乎在所难免。然而,源于后结构主义的互文性理论给文化意象的翻译带来了新的启示。为保留源语文化意象的韵味,译者应正确理解源文本与他文本间的互文指涉并评价它在译语文化中的意义,继而采用协调式异化,适当应用一些补偿手段,以帮助译文读者积累源语互文知识,培养源语文化互文能力。  相似文献   

3.
翻译是以译语为媒介的异质文化沟通活动。优秀译本应能在译语读者中产生与源语读者对等的交际效果。文化的民族独有性导致社会心理、价值观念、思维模式、历史文化、风俗文化等文化语境因素出现差异,影响翻译顺利进行。通过分析《生死疲劳》葛浩文译本,探寻译者文化语境重构策略,指出翻译时可通过语篇重构、替代、释义、增益、删减、创译等方法,在译语文化接纳范围内重构文化语境,进而实现译本的读者认同与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语篇翻译角度出发,讨论源语语境在译语语篇上的反映,概括说来对翻译有两点启示:一是源语语篇信息的接受者即译语读者,要努力认识和具备源语读者所掌握的语境信息;二是译者在构建译语语篇时要设法对译语读者思维中可能出现的语境盲点与裂缝进行弥补.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俄国形式主义文论的陌生化理论出发,在广阔的社会背景、文化交流、文化传播和哲思层面,深入追问了文本从源语到译语的旅行过程,发现这一过程在"原作-译者-读者"三维一体的运动之链上所表象的是一个从原作到译作陌生化的过程.翻译的过程从译者和原作的对话出发,经过"协商"和"对话"之后,在译语环境里移植原作的思想文化和语言他者,到达读者对译本的接纳,恰好是"正题-反题-合题"的文化陌生化运动图式.  相似文献   

6.
源语文化与译语文化的冲突给翻译增加了一定的难度,本文陈述了异化翻译和归化翻译的概念及其理论基础。二者是解决源语文化与异语文化的冲突这一矛盾的主要手段,并突出了异化翻译在文化传播,解决文化冲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文化图式翻译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实现有效的文化图式翻译既需要遵循文化顺应原则让目标语读者顺利地摄取源语文化图式的文化内涵,又需要遵循文化传播原则向目标语读者展示源语文化图式的文化魅力。在这两个原则的指导下,需要对应地采取归化翻译以利于目标语读者对源语文化图式文化内涵的理解与接受以及异化翻译策略以利于源语文化图式的文化内容在目标语中的传播并有助于目标语读者建立新的相关文化图式。  相似文献   

8.
译语再创造不是简单的从源语到目的语的过程,而是个动态的认知的高度整合的过程.格式塔心理美学的整体观和格式塔质对译语再创造有着切实的指导意义,它能统观全局、细致入微地指导译语再创造的整个过程.它着眼于译语再创造的整体形似和整体神似,能使译语与译语语篇和源语与源语语篇达到形神兼备、和谐统一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翻译是跨文化的信息交流,在处理文化因素时,译者可以通过两种策略,即归化(adaptation)和异化(for- eignization),对意义真空进行翻译补偿。归化是以译语文化为归宿,用译语文化身份的表达方式取代源语文化身份的表达方式。语气词的使用在汉语中比较常见,其本身并无什么实际的词义。由于英语中某些语气词的缺失,汉语语气词的英译尽可能通过归化的策略来体现。本文论述了如何用归化策略英译汉语语气词的两种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在对英语中的动物比喻进行翻译时,只有对动物在两种语言中喻义异同有深入的了解,同时以源语与译语之间的灵活对等为基础,灵活采用直译、直译加注、借译、意译等方法,才能使原比喻中的动物形象得以保留或转换,从而将源语中动物比喻所承载的信息最大程度地传递给译语读者.  相似文献   

11.
东汉佛教文献中有大量的音译词、意译词以及经典罕用的流俗词语,给人一种强烈的新异感。音译和意译两种方式常常并行,有时彼此融合,带来词汇的变化。东汉佛经中的音译词,绝大多数有浓厚的佛教色彩和异域色彩,它们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生命力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2.
略论音译与中国传统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针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播中出现的欠额翻译和某些译法众说纷纭的现象提出音译的必要性。通过音译词的语义涵盖量、国外词典、因特网信息、历史溯源和翻译的现代理据证明音译的可行性,同时剖析了译者少用音译的原因。最后文章界定音译范畴,并提出音译的操作技巧:拼音规范、优化选词、借词发挥、以及音意结合  相似文献   

13.
音译不仅是一种译音代义的方法,而且可以是语言修辞中常用、有效的手段。由于汉字同音字占优势,音译过程中汉字选择具有灵活性。音译词有赏心悦目、诙谐幽默、时尚洋气等修辞功能。纯音译词和谐音译词各具不同的修辞功能和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14.
零翻译词就是用目的语中非现成的词语把源语中的新词语翻译过来的词语。零翻译词主要有5种形态:1)纯粹零翻译词、2)音译零翻译词、3)音意结合型零翻译词、4)形译零翻译词、5)新造词。零翻译词在语义、形式、使用及传播方面存在坚实的理据。在新词语翻译和使用实践中,人们应该解放思想,大胆地、深入地、多层面地探讨零翻译词的翻译和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15.
关于意译词和借形词的身份的确认,应该区别对待:那些被称作"仿译词"的,应当视作外来词,而那些纯意译词,则宜看作是本民族词;借形词的情形极为复杂,其中一部分是外来词,还有一部分实际上是汉民族传承词。音译词是层次最低的一种外来词,它们常常成为外来词定型过程中的初级形式、过渡形式。音译兼意译词则是一种集音译、意译于一身的外来词,个中蕴涵着译者的智慧和灵气,因而往往也成为外来词定型过程的终端。字母词同音译词类似,从理论上讲,应当也是外来词定型过程中属于过渡性质的一站。外来词的汉化现象既表现在词的语音形式上,也表现在词的结构和意义上,有时甚至表现在书写形式上。同汉语本民族词一样,汉语外来词也存在一个规范的问题,内容涉及读音的规范、构词方式的规范和书写形式的规范等。  相似文献   

16.
林则徐《回疆竹枝词》中的维吾尔语考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则徐流放新疆期间深入研究维吾尔族历史,尊重维吾尔人民的风俗习惯及宗教信仰,虚心学习维吾尔语。《回疆竹枝词》是林则徐深入南疆勘地时所作的反映清代维吾尔民族生活习俗的诗歌。他把许多维吾尔词语经音译或意译直接写入诗章,使读者体会到诗歌所蕴含的民族文化特色。本文逐一试解了原诗中没有准确注音和义训的维吾尔语词。  相似文献   

17.
归化和异化这两种翻译文化立场,向来在翻译界引起激烈争论。翻译实质上是两个文化之间的转换,并非局限于符号学或者文字内部。普遍观点认为翻译过程中应更多的考虑把原语的文化,风俗和内涵传达给目的语读者。因此,在翻译过程中我们主张采用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翻译策略。这可从三方面进行阐释:一是异化策略符合翻译标准中"信"的要求;二是翻译中采用异化手段能够更好地传达原语文化,满足译文读者了解原语国家的好奇心;三是翻译中采用异化手段可以丰富目的语语言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8.
以丰富的葡萄酒名的汉译译例作为佐证,以接受美学为指导,从翻译归化的视角阐述了舶来词在汉语表达中所体现的独特意境。这些汉译技巧涵盖了以音译融合意义、以音译融合汉语语素的方法,并通过分析葡萄酒名的误译及应对策略,强调以归化翻译的方式起到传神达意的翻译效果。说明语言的运用需要尽可能接近读者,便于读者理解和接受,这样才能使所要表达的内容生动,风格自然。  相似文献   

19.
英语人名翻译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人名的翻译在遵从名从主人、标准汉音及约定俗成三个原则外 ,在许多场合还应作一些变通处理 ,如采纳音译法、音译加注法、释义法等 ,使人名的真实内涵得到体现 ,从而让译文读者得到与阅读原文一样的感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