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新贡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在总结以往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重新提出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恢复了生产力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和指导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应有地位;其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了生产力视角的转换,找到了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新途径,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一些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人对生产力理论的认识,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的.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共产党人对生产力理论有了更深入、更科学的认识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强调通过完善生产方式,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强调生产力的持续发展;确立了以生产力标准为核心的"三个有利于"标准等.这些都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并有力地指导和推动着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首先回顾了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的发展进程,提出生产力标准是划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客观依据.其次,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证明社会主义必须存在一个生产力快速发展的阶段,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对理论和实践进行总结的基础上,作者提出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生产力的基本经济政策利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积极因素,发展生产力;利用制度创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相似文献   

4.
生产力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基石之一 ,江泽民同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 ,对生产力发展的动力、先进性、人民性等一系列问题作出了具有时代特征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是对马克思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理论的发展,不仅批判了以往把科学技术看作是生产力的外在要素,从而否定了生产力能动性的生产力理论,而且弘扬了人类智慧之光,在生产力的要素理论、生产力的能动性、生产力的社会作用等方面引发了生产力理论的革命变革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不仅继承和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生产力的理论,而且强调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最根本任务,将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为首要内容的"三个有利于"作为判断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最根本标准,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  相似文献   

7.
"人文生产力"是从价值视角审视生产力理论的必然结果,是以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基本精神为指导,在批判和反思传统生产力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其基本内涵是生产发展、生态良好和人的发展的三位一体和有机统一。"人文生产力"观是科学的生产力观,代表了未来生产力发展的必由之路,它的提出不仅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有重大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8.
开发绿色生产力、实现西部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产力理论的发展经历了系统生产力、市场生产力和绿色生产力三个阶段 ,开发绿色生产力 ,发展绿色产业 ,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和趋势 ,也是西部地区由相对落后的追赶工业化 ,到知识化和绿色化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途径 ,这个结论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唯物辨证的历史发展理论、充分利用资源优势的资源禀赋理论、突破绿色壁垒的比较优势理论、科技进步的后发优势理论四大理论基础上的。  相似文献   

9.
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进步的表现。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同样见证了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事实。而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强调了生产力的发展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据此,西方学界将矛头指向了马克思的“发展生产力”理论,认为这一理论引起了生态环境的破坏。对此,英国生态马克思主义者乔纳森·休斯给予了反驳,他从三个方面对马克思的“发展生产力”理论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生产力的发展不单单包括技术的发展;一般意义上的技术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破坏没有必然联系;马克思的技术发展同生态环境的破坏没有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马克思有关生产力理论的主要观点进行了梳理,主要从生产力是一种物质力量、生产力与上层建筑的关系以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等几个方面来展开。并在此基础上,对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当代价值进行了阐释:在大力发展物质生产力的同时重视精神生产力的发展,在大力发展物质生产力的同时加强科技的创新能力,在大力发展物质生产力的基础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同时重视自然生产力的发展和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