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立足中国农业国情,诠释农业经济流失的含义,分析农业经济流失的现象和成因.探讨农业经济流失与农村资源约束的内在联系,提出克服农业经济流失、促进农村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山西的农村经济主要包括农业农村的农业经济和综合农村的土地经济和乡镇企业经济。近几年,农业农村和农业经济出现了徘徊不前的状况,为此应采取加强农村基层组织的改革等措施。综合农村的土地经济出现了土地资源严重浪费,部分农户的“恋工”意识淡化,“厌土”意识明显增强。引导综合农村经济走出低谷,应采取收回耕地重新分配,使农业向规模化、产业化过渡等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3.
面临众多的经济、资源和环境挑战,我国农业农村地区需要一种能够增加经济收益、提高资源效率、减少环境污染的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本文提出工农业复合循环经济是农业农村地区实现三个目标协调统一的重要途径,并利用技术经济范式理论进行了理论探讨,认为工农业复合循环经济是工业时代化石燃料资源和生物质资源组合的循环型技术经济范式的子模式,将对整体经济产生积极显著的经济、环境与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目前广大农村教育资源极为匮乏的同时,还严重地存在着教育资源使用效率低下的问题。如隐性教育资源闲置、规模不经济、管理涣散造成人财物资源的巨大耗损流失和教育质量低下等等。要使农村教育走出资源短缺的困境,不能光靠增加投入,更应注重提高效率,使农村教育从粗放型走向集约化。为此,须从资源投入、配置、管理和教育质量等多方面综合考虑来寻求提高农村基础教育资源使用效率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5.
<正> 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基本处于波动与徘徊状态。导致此困境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农业比较利益的偏低与流失是一个重要的引发源。而农业比较利益偏低与流失的主要根源则在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不规范变动。有鉴于此,本文拟以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变动为中心,结合我国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实际,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其中的变动规律及其相应的对策选择。  相似文献   

6.
农业中的经济流失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综合性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然而,在我国农业发展中,存在着较严重的经济流失现象,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诸多不利的影响。因此,分析研究农业中的经济流失问题,对于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任保平 《东岳论丛》2024,(1):41-48+191
在新发展阶段数字经济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双重目标,既要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又要实现农业农村的数字化。双重目标下数字经济能够在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数字经济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机制有创新驱动机制、效率提升机制、分工协调机制、组织管理机制、供需结构机制、融资支持机制。新发展阶段双重目标下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点任务是:推动农业全产业链的数字化改造,提升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推动数字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进数字化的农业经营组织体系建设,实现农业的数字化经营管理;以数字经济赋能农业发展,提升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应保障水平;以数字经济赋能农业生态化,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针对新发展阶段数字经济赋能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制约因素,双重目标下数字经济赋能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路径在于:推进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推进数字技术与农业农村深度融合;补齐农村数字经济短板,弥合城乡数字鸿沟;完善保障支持系统,提高数字经济赋能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支撑保障能力;加强财政金融支持,拓宽数字经济赋能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融资渠道。  相似文献   

8.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是农业基础的根本,<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指出,"确保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是今后十五年经济发展中非常重要而又难度最大的一项任务".河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要实现农业经济的增长,根本出路是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率和增加农业投入的科技含量.  相似文献   

9.
从工业产品对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方式的影响,解析秸秆焚烧问题的根源在于工业经济对农作物秸秆处理过程的阻断。破解秸秆焚烧问题,在于从城乡统筹的高度整合工业和城市的优势资源,为农业和农村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  相似文献   

10.
我国能源农业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能源安全形势严峻,发展能源农业经济大有可为,首先,中国需求市场空间大,其次,我国有丰富的农业能源资源,再次,中国农村丰富剩余劳动力利于能源农业经济的开发与发展.总之,发展能源农业经济,对突破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能源瓶颈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努力寻求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世界各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共同选择,更是中国现代化建设与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基本国情决定了农业、农村、农民在国民经济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关键地位,但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十大矛盾对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最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农业连续夺得十六年丰收,农村经济获得较快发展。1993年全区农业总产值达184.91亿元(按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比1978年增长2.59倍,年均递增8.9%;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778元,比1978年增长4.82倍,年均递增12.5%,创造了世界上荒漠绿洲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高速发展的范例。根据荒漠绿洲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特点,在资源开发中实行合理利用与积极保护的方针,努力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生产率,是保证新疆农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开源与节流相结合,合理利用水资源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远远低于GDP平均增长率.通过对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省份1978~2008年Panel Data数据研究,我们发现,经济结构调整是影响农村人均收入的重要因素,对农村人均收入增长率有负面影响.农村物价水平的波动对农民收入增长率也起到负面作用.对此,要积极采取措施对农村中的资源要素流动进行合理引导,在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中要注意反哺农业和农村经济,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和金融支持.政府需要发挥好宏观调控的作用,防止农产品生产资料和农村消费市场价格的大起大落.  相似文献   

14.
我国至今还未能形成有效开发利用丰富的农村劳动力资源,稳定地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机制。农业剩余劳动力大量冗余和转移的不稳定,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现代化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现代化的最大障碍。本文旨在针对这一严峻现实,着重剖析40年来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经验教训,探索在改革开放的新历史条件下,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业剩余劳动力稳定转移机制,加速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农村现代化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5.
9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农产品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战略性转变,农业发展从过去主要受资源约束转向受资源、市场双重约束,并以市场约束为主,为此,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必须进行战略性调整。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内旅游显现了灿烂的前景.其中,我们看到的一个突出现象,就是农村和农业旅游在国内旅游中起到了更为明显的作用,并显示强劲的发展势头,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农村和农业旅游.而湖南具有丰富的农村和农业旅游资源,更应该因地制宜把握时机,充分发挥优势,对农村和农业旅游进行全面系统地研究和扶持,引导它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论农村改革发展中的制度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30年,也是农村制度创新和制度建设的30年。其中,家庭经营承包制、农产品价格放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农业产业化经营、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农业资源环境制度建设、农村社保体系构建等,极大促进了农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出了巨大贡献。回顾和分析农村改革发展中制度创新与建设的宝贵经验,对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云南农业经济发展与财源建设董棣一、对当前云南农业经济支柱的再认识和再分析在丰富的资源条件下,经过十四年卓有成效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云南农业经济形成了三大基础性的支柱产业:以粮、油、畜禽为主的基本需求产业;以烟、糖、茶、胶为主的优势资源产业;以林、果、...  相似文献   

19.
论农村公共服务人员的能力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公共服务人员是农村具有一定的知识技术或管理能力,为农村经济和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各项事业发展提供服务的人才队伍,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中坚力量。提高农村公共服务人员的能力,对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推进农村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目前,农村公共服务人员的能力建设方面也存在结构不合理、人力资源开发滞后、人员流失严重等困难和问题,各级党政部门必须通过整合资源、加强培训、搭建平台、优化环境等措施,解决目前的困难和问题,以达到全面提高农村公共服务人员能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农村人力资源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居于主导地位的能动性资源,农村人力资源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和农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农村人力资源质量是由构成人力资源的单个劳动力素质决定的,而农村劳动力的素质一般由身体素质、教育素质、科技素质和心理素质等构成。对黑龙江省农村劳动力素质进行科学的评价,有利于我们清楚地把握该省农村人力资源质量的整体状况,有针对性地对农村人力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以此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