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在,经济学界都认识到,对不合理价格体系的调整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了;而且认为,价格体系改革的成功与否,是目前正在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成败的关键。但是,对价格体系的调整究竟对物价总水平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在认识上却不是完全一致的。一种意见认为,价格体系调整是各类商品之间比价(包括同类商品的质量差价、地区以及季节的差价)的调整,影响的只是具体各类商品价格的变动,因而不可能导致物价总水平的上涨。而多数同志则担心,价格体系的调整将会引起商品价格的连锁反应,推动整个物价的上升。显然,正确地认识这些问题,对于目前的价格改革是重要…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历时十年的经济体制改革中,价格改革一直处于中心地位。通过价格改革,改变了旧体制下价格一成不变的状态,使价格结构、价格水平和价格管理体制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这种变化对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都起了积极作用,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新的问题,诸如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通货膨胀、比价复归等。这些情况表明,目前远没有建立合理的价格和价格体系,没有形成平等竞争的市场,更谈不到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新秩序。因此,深化价格改革,要求我们回顾十年改革的经验教训,认清当前价格改革的状况,探讨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并为深化价格改革作出新的正确的抉择。一、目前的价格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当前,物价上涨已成为全国亿万人民普遍关心的热门话题,街谈巷议,指责抱怨。的确,近几年的物价上涨,特别是1988年上  相似文献   

3.
一关于通货膨胀成因,理论界认为,我国近年来通货膨胀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总需求超过总供给,表现为成本和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上涨,并认为主要是因为商品经济不发达,企业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管理体制不合理,企业效益差等原因造成的。我认为这些分析是中肯的,对于正确认识通货膨胀,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治理措施是有帮助的。但还应指出的是:价格关系不理顺,价格背离价值呈强劲上扬的势头,也是诱发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且是根本原因之一,对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因此,当前在认真抓好调整产业政策,改革经济体制,培育市场,优化劳动组合,提高效益等工作的同时,还应该把重新构造价格体系摆上日程,以期能从根本上解决导致通货膨胀出现的一些原因。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投入产出方法,从量上粗略分析部门间价格变动的相互影响,着重考察不同产品物价变动对生产领域的影响。由于投入产出联系,各种产品间相互消耗,一种产品的价格变动必将牵动其他产品的价格变动。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如果不及时协调各部门产品的比价,势必会影响某些部门的  相似文献   

5.
12年的价格改革,使不合理的价格体系和价格管理体制得到逐步调整和理顺,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改革了人民生活。没有12年的价格改革,就不会有今天经济建设的蓬勃生机。因此回顾和总结12年来的价格改革,对于我们今后的工作将起到积极的作用。一、回顾黑龙江省的价格改革从总体历程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9——1984年是酝酿改革并逐步进行改革的探索阶段。主要侧重于有计划地调整一些突出不合理的价格,是价格体系的结构性调整。与此同时还进行了小范围的放开尝试,这一阶段的改革获得了成功。出台的主要项目有:  相似文献   

6.
廖惠霞 《探求》2010,(3):4-10,77
在广州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中,价格体制改革是关键的一环,其改革的目的是改变僵化的管理体制和不合理的价格体系。广州价格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大致可以分为起步、走上轨道和攻坚三个阶段。回顾这段历史,我们可以得到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7.
当前,物价已成为举国上下一致关心的话题,不少人对价格改革存在疑虑,本文拟就物价和价格改革问题提出一些不成熟的个人看法。一、价格改革是否能绕过去?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改革的内容是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以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只有这样才能消除旧的经济体制已经造成的种种弊端。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呢?所谓市场机制实质上就是通过市场竞争  相似文献   

8.
一、十二年价格改革的回顾与反思回顾这十几年的价格改革,大体上经历了以调、放、控为基本特征的三个阶段。1979至1984年,主要是通过国家有计划的调整,解决工农产品中一些多年遗留下来的不合理的价格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在这期间,大幅度地提高了粮食收购价,相应地提高了生猪、禽蛋、水果、水产品等18种农副产品价格和8种副食品销售价格,还调整了煤炭和纺织品等个别工业品价格。这一段突出以“调”为主,而且是从农产品价格入手,集中解决吃饭穿衣问题。这一段全省物价指数上升了20%,而同期城镇职工增收36%,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51.1%。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增加,市场供应明显改观,生活质量提高,广大群众对价格改革是拥护和欢迎的。可以说,这一段价格改革是比较成功的。1985年至1988年,这一期间,国家总的经济形势出现了过热现象。体现在价格改革上,“闯关”、“到位”曾一度成为人们设计价格改革方案的指导思想。而在实际操作上,也走的是“调放结合,以放为主”  相似文献   

9.
比价复归是中国经济改革中出现的一个令人十分困惑的现象。文章首先从实证描述的角度勾勒出我国比价复归的基本表现形式和特征;然后从价格机制、价格运行空间、价格形成的经济主体和价格调控四方面揭示出比价复归的基本机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比价复归基本机制长驻不变的深层根源,在于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的弊端;最后提出走出比价复归陷阱、深化价格改革的对策在于明晰公有财产关系的基础上同时转换价格改革思路,并就公有财产制度重塑和比价矫正给出新的思路建议。  相似文献   

10.
改革全民所有制经济的管理体制,是当前我国经济生活中的意义深远的大事。为什么改革,怎样改革,改革的方向、内容和实质等问题,都需要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行深入探讨。 改革全民所有制企业现行管理体制的必然性,是由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现行体制有三个特点:一是国家高度集中管理:生产计划统一下达,生产资料统一分配,产品统购包销,财政统收统支,外贸统一经营,物价统一规定,劳力统一安排,工资统一标准,企业没有或很少有自主权。二是按行政系统,用行政手段进行管理。三是排斥商品经济,限制市场作用。这种体制使企业和生产者…  相似文献   

11.
为了适应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形势,目前我国必须加快建筑业的改革步伐,以提高建筑企业的竞争力。国内建筑业在产权制度、价格体系和市场运作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必须有针对性的地进行深化改革,以进一步完善企业自主经营机制,全面实现建筑产品商品化,并加强建筑市场管理。  相似文献   

12.
凡是去过东欧计划经济国家的人都知道,那里的物价关系是极不协调的。东欧国家的改革者们以及一些西方观察家总是强调,彻底的物价改革应是经济改革的第一步。但是,所有从事经济改革的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物价放开总是与通货膨胀联系在一起的。从这时的物价上看,改革时期的国民经济既不是市场经济,也不是计划经济,而是行政与市场两种调节机制的结合。这两种指导原则虽然是不相容的,但是在过渡时期,两种机制的并行又是不可避免的.从原则上说,关键的问题是,在过渡时期里,能否将通货膨胀限制在一个可控制的范围里。否则过度的通货膨胀会严重干扰实际的经济过程,而物价扭曲的现象也不能消除。  相似文献   

13.
<正> 在今明两年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的过程中,要不要进一步实行必要的物价管制,既是当前理论界较为敏感的问题,也是在实践中急待解决的问题.自去年十月份以来,不少地方在抑制通货膨胀的过程中采取了行政性的管制物价的做法,这种做法遭到了经济理论界某些同志的抨击,认为这是旧体制的复归与改革的倒退.理论上的歧议导致实践上的犹豫.因此,究竟如何认识物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当前中国流动性过剩这一货币金融问题的概念、现状进行了阐述,对引发流动性过剩的成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由于产能过剩、产品过剩、出口快速增长、顺差扩大、外汇储备过多、外汇占款增加、货币投放增加,引发流动性扩张;由于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储蓄率提高,消费率下降,消费有效需求不足.储蓄快速增长在产能过剩情况下导致银行存贷差扩大,流动性过剩.流动性过剩的深层次原因是发展理念不科学、政府职能没有实现根本转变、公共财政体系尚未建立起来、收入分配关系不合理.在此基础上提出宏观调控策略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一、第三产业价格范畴辨析 我国第三产业价格理论的研究目前还比较薄弱,其主要表现是价格范畴在第三产业统计体系中尚未有一席之位。原因在于第三产业产品形式的非实物性。传统观念认定,非实物=非产品=非商品=无价格,因此,在统计部门的正册中,与“物价”并列的不是服务价格,而是“服务收费”,“非商品收费”。为了确认第三产业价格范畴的成立,需要对以下问题进行辨析。 1.价格与物价在我国价格理论研究中,对价格与物价很少区分,当作同义语混同使用;政府部门中,主管价格的机构被命名为“物价局”。其实,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价格是价值的货币…  相似文献   

16.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已历时九个年头,随着改革的逐步推进,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难度也越来越大。特别是放宽放活以后,物价总水平上涨较快,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消费基金膨胀难以控制,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效益呈下降趋势等,严重地影响着经济体制的整体配套改革的深入进行。产生这些问  相似文献   

17.
与价值相一致的合理价格体系只是一种理论上的抽象。它在市场经济中表现为价格运动的客观要求,而在实践中,在任何时点上都是不可能出现的。趋于合理的价格体系只有在实现由产品经济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转化、由供求决定价格的管理体制确立之后才有可能逐步形成。  相似文献   

18.
《社会》1992,(6)
1992年物价趋势将怎样,城乡居民都很关心。据权威人士分析:今年物价计划管理的环境不会有太大变动。居民对价格的预期仍然基本稳定,未出现明显波动迹象,物价总水平相对较低,储蓄存款仍然保持较高水平。另外,1991年农业丰收,对1992年的农副产品以及农副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产品的供给打下了良好基础,而城市耐用消费品购买力不会突然增加很多,相反,随着全国住房改革的全面推开,还会抑制一部分耐用消费品的购买需求。以上都是1992年物价稳定的有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矫正要素比价扭曲、资源错配与发展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攀  龚敏 《求是学刊》2015,(1):66-73
要素比价扭曲是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它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根本性原因。劳动力、资金、土地以及能源等要素市场的二元结构特征扭曲了这些生产要素的价格,导致厂商在隐性补贴的成本体系中,弱化了自主创新和推进产品优化升级、节能环保的动力,固化了对要素比价负向扭曲的路径依赖;居民受劳动报酬占比下降的影响,消费占GDP比例不断下降。要素比价扭曲加剧了资源错配和效率损失,并阻碍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因此,提出矫正要素比价扭曲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微观基础保障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20.
物价和工资是人们很关心的问题,也是社会最敏感的问题之一。这里,撷取的是近七十年来法国的工资、物价结构的一些材料,读者看后定会感慨不已。法国是经济发达、西方文明度较高的国家,与我国的国情不同,无法比照,不过,从中也可得到一些启迪。法国的工资、物价结构,从1914年至80年代,物价大约上涨1000倍,而名义工资增加5000倍。换句话说,70年前一法郎能买到的商品,现在得花1000法郎;祖父辈挣一法郎工资,孙辈已能挣5000法郎。因此,法国出现了物价之高,令人咋舌;但若以当地人收入来衡量,物价之低,又会令海外来客吃惊。法国人就是在物价两重比例下生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