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东汉对羌族的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自汉武帝设河西四郡,隔绝羌胡获得成功之后,在沉重打击了匈奴军事气焰的同时,也引发了汉朝同西羌的正面冲突。因之,在西汉时期就爆发大规模的羌汉战争。西汉政府在取得对羌战争的胜利后,设金城属国以处置内徙、降附的羌民。这一统治方式,对保障西汉时期西北边疆的长期稳定起了重要作用。东汉建立后,一方面,大批羌民聚居于东汉边郡境内,受东汉政府的直接统治,另一方面,塞外羌人部落仍判服不常,并煽诱内附芜人反抗东汉政府。这一时期,羌族已发展成为西北各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且随着匈奴军事力量的逐渐衰落,羌汉关系在西北民族关系中的地位日渐突出,处理羌族事务成为关乎国家治乱兴衰的头等大事。因此,对羌政策成为东汉西北民族政策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一、设护羌校尉领护西羌 以河湟为中心的西羌地区,是羌人活动的根本之地,因此保证这一地区的稳定,是保证东汉西北边郡安定的关健。东汉初,隗嚣割据陇右,联络西羌豪酋,对抗东汉政府。隗嚣灭亡后,西羌豪酋并未屈服,“先零与诸种勾结,复寇金城、陇西”,严重威胁东汉西北地区的安定。建武十年(34),东汉政府派来歙率盖延、刘尚与马援等进击西羌于金城、大规模羌汉战争爆发。从建武十年至十三年(34—37),来歙,马援等先后平定了金城、陇西的先  相似文献   

2.
<正> 范文澜先生在《中国通史简编》中,认为东汉将领段熲是“一个完全兽性”的人。对此,有的同志曾提出异议,认为段熲是一个“立有大功”的“安羌名将”,应该为他“恢复名誉”(见《西北史地》1982年第2期,《东汉时期的安羌名将——凉州三明》)笔者认为,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虽然段熲算不上一个十分显眼的重要人物,但在西北地区古  相似文献   

3.
自汉武帝斥匈奴,逐西羌,开始了中央封建王朝在青海东北部地区的施政管理。经西汉末年的战乱,刘秀建立东汉,承前旧制,并有所完善,形成了东汉王朝在管理青海东北部地区的政策和措施上的诸多特点。一、东汉初期青海地区的形势西汉末年,王莽的一些尚古改制措施,使西汉王朝在青海地区的苦心经营遭到破坏,青海访羌积怨欲反。随着汉末中原动荡,陇右、河西之地虽不是主战场,却也失主了中央的控制。造先乘机攻破诸县,《后汉书·马援传》云:“自王莽末,西羌宏边,选入居塞内,金城届县多为虏有。”时为张掖届国都尉的窦融与酒泉太守梁统…  相似文献   

4.
杨成立  杨成凯 《天府新论》2022,(6):封二-封三
羌族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古史中有“禹生西羌”的传说,禹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王朝——夏朝,羌族在夏朝成为中华民族的重要成员。殷商甲骨文中,即有关于“羌”的大量记载。在漫长的历史中,古羌人创造了灿烂的羌文化,而《刷勒日》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刷勒日》于2015年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成为国之瑰宝。  相似文献   

5.
最近我在《辞海》编辑所中看到有几封提意见的信,对于《辞海》稿中的释文偶有用“某政权”代替“某王朝”字样的,以为人可不必。我对此也有同感。其实岂仅不必,亦且不可。汉献帝能不说是汉王朝的一个皇帝吗?但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来讲,可以脱是汉皇帝而不得称为汉政权,当时只能有曹政权或魏政权。诸葛亮《出师表》第一句就是“汉贼不两立”,这个“汉”字只能是王朝,而不可能  相似文献   

6.
秦朝的统治范围尚未达到匈奴、乌桓、鲜卑与西羌的居住地,汉武帝开疆拓土,奠定了在北方、西北设立边疆民族管理机构的基础。西汉时期设置度辽将军、护羌校尉,对北方的匈奴、乌桓、鲜卑和西北的西羌等边疆民族进行管理。东汉王朝沿袭并发展了西汉在北方和西北的边疆民族管理机构,将度辽将军、护羌校尉"置真",并设置使匈奴中郎将;三者互为犄角,拱卫北方、西北边疆,从而将中央王朝的治边理念与治边政策实施得更具体,统治势力也更加深入民族地区。  相似文献   

7.
从张家山汉简看楚汉法统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万进  吴亮 《中州学刊》2002,(4):136-140
张家山汉简为研究楚汉法统关系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历谱“新降为汉”之“汉”是指刘邦刚刚建立的汉王朝 ,而非公元前 2 0 6—前 2 0 2年间的汉王国 ;《奏谳书》“楚时去亡 ,降为汉”之“楚” ,不应仅限于“楚汉战争之楚” ,还应包括陈胜“张楚”之楚、楚怀王“义帝”之楚 ;“楚时去亡 ,降为汉”反映了汉王朝建立之初官方和民间对汉王朝法统的看法 ,并对西汉文景至武帝时期汉人对楚汉法统关系的认识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8.
《通湖山摩崖石刻》因字迹漫漶不清,其年代和性质一直争议不决,对照文献,可以排除其为纪念"东汉王朝与南匈奴联合攻打北匈奴的历史事件"或纪念"公元107—117年间以逢侯为首的北匈奴与西域诸国共同寇边引发的汉匈之战或公元134—151年东汉攻伐北匈奴的战争"的可能性,此碑无论为纪念军事胜利还是整修边防设施,均与北匈奴无关,而更可能是永初四年东汉政府调遣西北驻军平定南匈奴叛乱后,为纪念此次军事胜利而刊刻。  相似文献   

9.
读僧义净《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和《南海寄归内法传》,对了解古代中西交通和中外人民友好交往很有参考价值。古代中西交通中的吐蕃路吐蕃人即今藏族同胞,其主要居地,即今西藏。“吐蕃”应该读为“吐播”,西方各国称藏族为Tibet,中国古代文籍中亦作“图伯特”,大概是原来的译音。《新唐书·吐蕃传》说:“吐蕃本西羌属”。《旧唐书·吐蕃传》微异,说“吐蕃在长安西八千里,本汉西羌之地”。羌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每与氐并提,称为氐羌。氐羌和匈奴都是古代中国境内强大的少数民族,氐可能就是Tibet的缩音。  相似文献   

10.
一提起汉光武帝刘秀,大家都知道他是东汉王朝的建立者。《辞海》中介绍:刘秀是“西汉皇族”,“南阳蔡阳(今湖北枣阳西南)人”:《中国历代帝王录》中介绍:刘秀是汉“高祖九世孙”。近读《汉书》和《后汉书》,发现刘秀的祖父出生在湖南;刘秀的曾祖父则出生在湖南宁远并且终生在湖南活动;刘秀的高祖出生在湖南长沙而安葬在湖南宁远,其墓地至今犹存;刘秀的太祖也是终生活动在湖南的。正因为刘秀的祖父以上四代人在湖南生活100多年,所以,刘秀的祖籍是湖南。现将这些史料整理出来,以飨读者。为了说清刘秀是“西汉皇族”、“高祖九…  相似文献   

11.
羌人"饶妻制"的形成,不仅与其生活的自然环境有关,而且与羌汉战争以及羌人的生产方式、风俗习惯等因素息息相关。羌人生活地区土壤微量元素严重缺锌,造成育龄妇女营养缺乏,引发妊娠期女性大量死亡,而羌人各种族间的斗争和与汉的战争以及其风俗以生病为耻,每病辄以刃自刺的习俗,使男性人口大量减少。因此,依靠人口强盛生存的羌人,为使更多的育龄女子受孕,"饶妻制"就成为其繁衍生存的最好方式。  相似文献   

12.
一、魏晉时期的战乱 韩遂的堕落 西北各族人民有着英勇的斗争传统。公元184年,在张角领导的黄巾大起义爆发后,先零羌和小月氏以及当地的汉族人民又起来造反了。他们共推月氏人北宫伯玉和李文侯为将军,在金城起义,可以算是大起义的组成部分。为了把更多的汉族人民吸引到起义队伍中来,他们推举金城人边章和韩遂掌握军政权力?“金城边章,韩遂杀刺史郡守以叛,众十余万,天下骚动。”(《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但是“韩遂、边章素著名西州,群盗诱而劫之,”(《资治通鉴·中平元年》)他们当过汉朝的官吏,倾向“党  相似文献   

13.
(一)“士伍”之称,在秦汉史籍中屡有出现,由于文献记载的局限,对于“士伍”身份的断定,历代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最早对“士伍”进行解释的是东汉的卫宏。他在《汉旧仪》中说,秦制“无爵为士伍”。而东汉末李奇则认为:“有爵者夺之使为‘士伍’”。李奇的说法不同于卫宏,按卫宏的说法,只要无爵位的都可称为“士伍”,李奇则认为“士伍”仪指那些被夺爵的人。三国曹魏时人如淳也认为“尝有爵,而以罪夺爵,谓之士伍。”这种看法近于李奇。唐人颜师古则进一步认为:“谓之士伍者,言从卒之伍也。”也就是说,“士伍”是对夺爵后为兵卒之人的称呼。此外,明代董说和清代沈家本都认为“士伍”不过是刑徒的一种。  相似文献   

14.
<正> 王遇(约435——约504年)作为北魏时期最杰出的羌族建筑家,却一直为后世所忽略。本文依据零星文献文物资料,试对王遇作一粗浅探索,(女占)举数端,聊示一斑。一、王遇的族别姓名《魏书·阉官传》记:王遇“冯翊李润镇羌也,与雷、党、不蒙俱为羌中强族”。冯翊为今陕西铜川地区,古属关中。汉以后,北魏以前,关中已为杂胡部族集中地。羌族人关始于东汉建武十一年(35年).西晋的江统曾作《徒戎论》云:“关中之人百余万口,率其少多,戎狄居半处之。”戎狄为泛称,实应包括匈奴、羯、氐、羌等诸族。  相似文献   

15.
《陇右金石录》的作者张维在考释《重修护国寺感通塔碑》时说:“……碑文一再斥言西羌,而元昊上仁宗疏,自称:‘改大汉衣冠,制小蕃文字。’①碑中书西夏文者,即题为书番碑。是羌、番必各自为族类,而西夏不自承为羌也。至夏之称蕃,盖以唐时吐蕃据有涼、陇,自号大蕃,其余威或犹存于诸部族间,故因而仍之,以畏诸戎欤!”②这里提到的“羌”与“蕃”不在本文讨论的范围之内,唯“小蕃”一词的出现及其含义,应予探讨。  相似文献   

16.
本期导读     
《阴山学刊》2021,(1):I0001-I0001
在中国历史上,东汉末年频发大疫,对于汉末大疫的起源和疾病的类型,有的研究者认为是匈奴在汉军必经之路埋牛羊,将动物尸体的瘟疫传播给汉军,通过这一方式对汉王朝发动“生物战”,并将汉末瘟疫大流行归之于匈奴的传入;有的学者则认为匈奴埋牛羊等行为并非是要将动物身上的疾疫传播给汉军,而主要是一种原始的盟诅巫术,不存在生物战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西夏地区古盐产资源考辨——兼论若干宁甘古盐池的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夏,是10至13世纪崛起于贺兰山、祁连山麓及河西走廊地区的西羌党项民族国家。其极盛时期的疆域,西抵敦煌之西,与西州回鹘接壤;北逾居延海;东至河套及窟野河,与辽、宋为邻;西南曾据有青海东部,密迩吐蕃。羌夏地区之盐,自古就闻名远近。从《周礼》中专供王膳的“饴盐”,到《吕氏春秋》和《七励》中的“大夏之香盐”;从《广志》和《凉记》,到《名医别录》等书关于“戎盐”的记述。史籍中著录羌夏盐品之多,历代累不绝书。不论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馈赠南朝  相似文献   

18.
哈密自古以来是西域通往祖国内地的交通要地,素有“西域襟喉”、“新疆门户”之称。自汉至清,历代中央王朝经营西域,必先取得哈密。因而,在这里遗留下许多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碑刻。这些碑刻有的补充了文献资料的不足,有的是重大历史事件的佐证。本文试结合有关资料,对哈密已发现和现存的汉、唐、清重要碑刻略作述评。一、汉碑新疆迄今已发现的汉朝碑刻有《任尚碑》、《裴岑碑》、《焕彩沟汉碑)、《刘平国碑》,均属东汉时期的遗物,其中前三块均发现于哈密地区。1.任尚碑:此碑原在巴里坤县松树塘北200米处,1957年8月自治区文管会…  相似文献   

19.
纳西族、藏族同源异流关系考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用丰富的历史文献和民族志资料,通过考证古羌人首领无弋爰剑、牦牛羌、“白狼国”与纳西族和藏族之间的关系,认为纳西族和藏族之间存在着同源异流的历史渊源。此外,还对民族史重要文献——东汉时的《白狼歌》和纳西、藏、普米等族语言的关系提出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20.
<正> 工夫之在二十一岁时与同乡好友管嗣裘、郭风跹、文之勇等在衡州组织的“匡社”究竟是什么性质,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现在,我根据王夫之在结“匡社”前后所写的诗,结合有关史事,来探索“匡社”的性质。我认为,王夫之在组织“匡社”以前的三年中(1636—1638),心情沉闷,无心用世。他在崇祯九年写的《黄鹤矶》中说:“仙踪疑费吕,霸气想孙刘。我欲骑鲸去,无心问蒯缑。”(《王船山诗文集》第511页)这是说,他对于东汉相传从壶公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