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假日经济”现象的再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从1999年第一个黄金周开始,“假日经济”一词被各种媒体炒得火热。至今四年已经过去了,那么我们所说的“假日经济”对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发展到底起了多大的作用呢?  相似文献   

2.
走出"假日经济"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假日经济已经成为我们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的社会经济现象和热门话题.但是,人们对假日经济存在着一些认识和行为上的偏差.这些偏差有碍假日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必须予以澄清或纠正,使假日经济能够迈上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相似文献   

3.
春节将至,和家人去购办年货,在收银处,发现等待付款的人排起长龙,购物车里都是满满的。刚后悔没有早几天来,就听前面的人说,一个月了,几乎天天如此,不禁莞尔。   在中国,五一、十一、春节是三个长假,人们利用假期进行购物旅游,引发了消费高潮,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假日经济”。据统计, 2001年 1月元旦、春节期间,我省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超过 10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近 10个百分点。哈尔滨市九大零售商店春节“黄金周”销售额实现 8020.7万元,同比增长 1.05倍。很多商场一天的销售额甚至是平时一周的总和。旅游业是“假日经济…  相似文献   

4.
王跃 《四川省情》2005,(1):37-37
现代社会推崇“另类经济”,诸如美女经济、假日经济、娱乐济、高考经济等等层出不穷,这些都是随着现代社会文明的程而衍生的,只有美女经济算不上是什么新事物。两千多年,不是就有卓文君当垆沽酒了吗?这与今天的售酒小姐好像有什么两样。唐伯虎等古代画家更是靠画“美人图”增加收。历代除了为帝王选妃选秀,民间也有不少评选“花魁”类的美活动。南美洲国家委内瑞拉的美女经济闻名天下,选美是委内瑞头号“工业”,该国美女在国际三大选美竞赛中已获得无数次军头衔,被誉为“造美工厂”。即使国家有什么灾害,电视台和播电台仍在转播选美比赛实况…  相似文献   

5.
一、巴盟市场运行情况及特点 1、“节日消费”效应明显,市场繁荣活跃。今年1、2、5月份,受元旦、春节、五一“假日经济”的有力拉动,市场销售活跃。尤其是春节期间,各大市场纷纷采取各种措施,抓住商机,促进销售,出现购销两旺的火热场面。1、2、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为36264万元、28642和31465万元,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0.2%、9.2%和14.6%,为2002年增长幅度最高的三个月份。 2、城市消费额增长快于农村,但差距逐渐缩小。前九个月,全盟城市实现社会消  相似文献   

6.
一、我国采用旅游卫星账户的必要性1、我国旅游业现状我国国内旅游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活跃,到90年代走上快车道,近几年则已发展成为广大城乡居民重要的消费领域和扩大内需的重要力量。特别是199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旅游确立为国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之一,及2000年实行的“假日经济”,使得我国的旅游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下表列出了我国近几年的旅游收入数据。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形态的演变,社会经历了从产品经济时代过渡到商品经济时代,再转变到服务经济时代。然而到今天,我们的社会已经从服务经济时代跨入了一个全新的体验经济时代。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日益表现出个性化和情感化的特点,在接受产品或服务时的“非从众”心理日益增强,这就使得现代人们在消费时不仅仅关注得到怎样的产品,而是更加关注在使用或消费产品时的体验感受。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汽车消费迅速膨胀,特别是2001年11月我国正式加入WTO,汽车产销出现“井喷”式的飞跃,为我国汽车物流行业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9.
徐浩 《江苏统计》2001,(4):32-32
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 ,苏州市民“吃”的变化充分展示了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村消费函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 1978~ 1997年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预算数据检验了持久收入假说与随机行走假说。由于制度和经济的原因 ,中国农村居民家庭消费行为并非完全符合发达经济的消费函数假说。分析认为 :1978年以来 ,我国农村居民家庭经济收入与财富显著增加 ,农村民间信用和转移支付 ,也为农民降低流动性约束提供了部分条件 ,进行跨时预算的条件逐步成熟。然而由于短缺经济的制度惯性等因素决定了农民很难获得官方的消费信贷支持 ,农民消费主要取决于其收入特别是持久收入 ,目前在过剩经济形势下更应该承认居民消费行为的合理性 ,纠正舆论以“人情风”、“建房热”等对农民理性消费的责难。  相似文献   

11.
吴涧生 《统计研究》1999,16(11):35-41
如今,谈论“地下经济”的人似乎越来越多,但究竟何为“地下经济”?人们却似乎不能准确地加以识别和界定,以致常常把“地下经济”、“隐性经济”、“隐蔽经济”、“影子经济”、“非正规经济”、“非法经济”及“犯罪经济”等术语混为一谈。事实上,西方国家早就开始关注和研究这些经济现象了,并把它们统称为“未被观察到的经济”(NonObservedEcono-my,以下简称NOE)。近年来,由于这些经济现象日益增多,直接影响着各国GDP估计的全面性和质量,进而影响到各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制订与实施效果,因此,不光是西…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十一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了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新四化”概念。当前,我国正处在“新四化”日益加速的时期。在经济国际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潮流的形势下,加快推动四川经济全方位融入国际分工与合作,才能实现更高层次更快速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当前,在市场经济的强劲走势下,当代大学生的消费市场已经成为各个商家极为关注的目标市场。不仅因为当代大学生的经济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更是由于一种崭新的、极具个性的消费意识形态正在他们身上悄然地萌芽。随着大学生作为消费主体的地位日益凸现、增强,一系列发人深省的问题也随之产生。我们针对此  相似文献   

14.
有人把消费、投资、出口喻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而这“三驾马车”中,消费被推为“驾辕之马”,投资和出口是“拉套之马”。数字是雄辩的,量化是硬道理。从数字看,消费似乎显示出成为四川经济增长第一动力的趋势,作为“驾辕之马”,消费跨上经济增长的“宝座”是迟早的事情。但是这个“宝座”显然不是好坐的,要坐得舒服、坐得稳当、坐得胜任,真正驾好经济增长这驾马车之“辕”,不仅要费气力,还要费脑筋。若想消费这匹“驾辕之马”跑得快跑得好,  相似文献   

15.
一、“新经济”定义 当代所说的“新经济”一词是90年代首先在美国出现的。普遍观点认为“新经济”如果真正存在,那么它发端于美国经济。但历史走到今天,我们日益发现“新经济”并不只存在于“美国经济”。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随着区域经济合作的拓展,全球的经济形态、经济活动模式以及经济运行方式都已发生或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这对  相似文献   

16.
酒"经"考研     
这年头,“经济”一词无孔不入地渗透到生活中的每一个领域:网络经济、“超女”经济、拇指经济、年夜饭经济等不断充斥着人们的眼球。对喝酒的“经济”进行考察和“研究”,可能也会吸引眼球,繁荣眼球经济。每逢岁末年关,各种总结会、团拜会、联谊会等都会打堆式地集中在一年中最后一个月的最后十几天(甚至最后几天),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喝酒,喝酒也超越了其本身的内容,“酒以成礼,酒以治病,酒以成欢”。虽然没有人真正统计过自己一年到底喝了多少酒,但2005年全省57.83万千升的白酒产量,相信都有每个喝酒人的贡献。虽然酒的名称、品种、规格…  相似文献   

17.
文章指出,企业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中,必须走出将“市场”等同于“实业”,将“市场需求导向”等同于“利润需求导向”或“消费热点和经济增长点”,以及等同于“顾客至上”等诸多认识误区,从而全面把握“市场需求”的内涵。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大需求走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郑学工 《统计研究》2007,24(9):11-17
第一次经济普查之后,国家统计局利用经济普查资料,对支出法GDP历史数据进行了系统地修订。本文利用修订后的支出法GDP历史数据,以及联合国和OECD的统计资料,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投资、消费和出口“三大需求”的变动趋势进行了国内、国际比较分析,揭示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内在特征。  相似文献   

19.
孙蕾  蔡亮 《山东统计》2002,(1):32-32
随着党中央“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教育日益受到社会的重视,其“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第三产业”的地位得到肯定。并且当前由于国内市场消费需求不足,物价指数持续下跌,政府的财政政策和央行的货币政策都难以启动消费市场、拉动经济增长。社会各界开始思考通过教育启动消费,继而提出了“把教育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口号。但笔者认为教育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是不合时宜的。  相似文献   

20.
程莉  王琴 《统计与决策》2020,(1):96-100
文章以重庆市为例,构建了基于“五大发展理念”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重庆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了测度与评价,然后构建计量经济模型进一步实证检验了重庆“产业-城乡-消费”三维经济结构变迁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重庆直辖以来,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得分分值从1997年的1.10增加到2016年的9.86,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稳步提升;影响效应上,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常住人口城镇化水平、户籍人口城镇化水平提升以及消费结构升级均对重庆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