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本文利用1950-2003年广州市从业人数和地区生产总值,结合经济计量理论,建立模型,揭示了就业岗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并根据经济发展规划,时就业岗位数作出预测.  相似文献   

2.
图说四川     
《四川统计》2011,(3):6-7
四川兔年用工“胃口”大增 新增岗位64万个 据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相关负责人透露,去年四川计划新增就业岗位62.5万个,实际新增75.4万个,超过计划20%以上。今年预计全年将新增城镇就业岗位64万个,动态消除城镇零就业家庭。  相似文献   

3.
《浙江统计》2011,(2):27-27
1.就业扶持温暖你我2.老有所养安享晚年共帮助40.68万名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全省各地组织农民转移就业培训30万人,培训后新增就业24万人。全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580万人;全省城镇和农村月人均低保标准分别达到376.69元和245.2元;全省城乡居民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1170万人,参保率达到85%以上。  相似文献   

4.
按照国家统计局的统一部署,2008年11月在全区城乡开展了劳动力抽样调查工作。调查结果显示,宁夏劳动力人口从业状况呈现五大特征:劳动力参与率略有下降,就业人151工作时间长,从业人员劳动合同签订比例较低,部分就业人员岗位稳定性较弱,城镇失业人员平均失业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5.
1998-2007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增长高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就业形势的基本特点1.就业规模不断扩大。2003年,全国有就业人员74432万人,比上年增加692万人,增长0.93%;比2000年增加2347万人,年均增长1.07%。在就业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受劳动年龄人口增加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我国的失业人数也在增加。根据有关调查资料推算,2003年全国有失业人员1643万人,其中城镇失业人员1541万人,分别比2002年增加23万人和81万人。2.就业人数的增加集中在城镇。就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主要依靠城镇经济发展和就业岗位的开拓。2003年,全国城镇有就业人员25639万人,比上年增加859万人,增长3.47%;与2000年相比,增加24…  相似文献   

6.
随着四川经济的较快发展和一系列鼓励就业政策的实施,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机构的基本形成,四川城镇就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就业人数增加。据2004年城镇劳动力调查资料推算,全省城镇就业人口为1086万人,比二季度增加10万人,从2000年以来,四川城镇就业人口总量增加均在10万人左右。2004年四川城乡就业人口达到4691万人,就业率为73郾25%,城镇就业率为53郾87%,城镇就业率比乡村低29个百分点。在城镇就业人口中,男性为606万人,占55郾8%;女性为480万人,占44郾2%。男性多于女性,男性就业率比女性高16个百分点。尽管四川就业…  相似文献   

7.
《四川统计》2014,(2):26-27
2013年创业带动就业效果明显 全年共实现城镇新增就业93.45万人 截至12月底,全年共实现城镇新增就业93.45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30.13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0.15万人,分别完成全年计划的116.81%、150.68%、169.1%。  相似文献   

8.
论城镇外来农民工的统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改革开放以来 ,特别是 90年代以来 ,国家对农村劳动力进入城镇就业的控制大大放松。大批外来农民工进入城镇就业。目前 ,在城镇就业的外来农民工的人数已经达到 30 0 0— 50 0 0万 ,其在城镇从业人员中的比例已经超过 15%。流入城镇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已经成为影响中国城镇就业形势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准确地统计城镇外来农民工的数量 ,就成为各级统计部门所面临的问题。目前 ,城镇外来农民工的统计 ,主要来自两个渠道。即由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进行的农户抽样调查和由国家统计局人口社会司进行的城镇劳动力抽样调查。在农户抽样调查中 ,…  相似文献   

9.
一、绥化市就业形势的现状1、从总体上看,就业形势有所好转,但依然比较严峻。2011年底,全市从业人员总数为27.2万人,比2010年末增加17568人,增长6.9%,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全年全市城镇新就业6.76万人,新增就业6.38万人,领证人员再就业6万人,其中"4050"人员再就业2.28万人。开发公益性岗位0.41万个。2、从结构上看,从业人员的就业结构发生新的变化。(1)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上升,第一、二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下降。2011年末我市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为18.0万人,占全  相似文献   

10.
以我国东、中、西部共十五省市为研究对象,估算了加工贸易从业人数,并运用面板数据和多变量模型分别检验了2005~2009年东部、中部、西部省市和整体十五省市的加工贸易从业人数与加工贸易出口、劳动生产率、工资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加工贸易出口对就业有显著的正效应,劳动生产率和工资水平的就业效应为负;就一定期间的实际就业效应而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工资水平的上升对加工贸易出口增长的就业创造效应有抵消作用。  相似文献   

11.
《青海统计》2007,(7):45-45
今年上半年,我省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增加,劳动报酬、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大幅增长。一、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和在岗职工人数增加.  相似文献   

12.
据统计,2001年末辽宁省城镇登记失业人员55.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8%,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2002年一季度末,辽宁省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在岗职工人数,比上年末又分别减少了17万和16.2万人左右。有关部门预计,2002年仅国有工业企业就要减员分流54万人。当前,人往哪里去以及如何缓解就业压力的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焦点。  相似文献   

13.
一、2009年浙江、江苏、上海与全国主要经济指标比较 二、2010年浙江省政府十大民生实事 就业:帮助30成名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城镇零就业家庭发现一户、解决一户;完成农民转移就业技能培训20万人. 养老和基本生活保障:新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70万,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待遇,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确保符合条件的60周岁以上城乡居民按规定领取到每人每月不低于60元的基础养老金.  相似文献   

14.
日本中小企业一般指资本在1亿日元以下,从业人数低于300人的企业。但有一些行业的情况较为特殊,批发行业标准为资本金3000万日元以下,从业者100人以内;零售业和服务业的标准为资本金1000万日元以下,从业者50人以内。在日本500多万家企业中,中小企业所占比例高达80%,其就业人员约占企业从业人员总数的77%,是支撑日本经济的主要力量。日本能做到全民就业,主要原因就是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中,始终  相似文献   

15.
一、城镇工业就业紧缩的结构特征分析 (一)所有制结构特征 按所在经济单位性质对就业人员进行划分,共为4类:国有经济单位职工、城镇集体经济单位职工、其他经济单位职工、城镇私营和个体从业人员.1995~2001年,4类经济单位工业就业人员共减少了143.25万人,其中国有经济单位的职工减少了117.36万人,城镇集体经济单位的职工减少了47.35万人,其他经济单位的职工与城镇私营和个体从业人员分别增加了20.64万人和0.82万人(表1).  相似文献   

16.
1996年,在我区经济整体运行良好的形势下,我区城镇劳动就业基本稳定,职工工资水平明显提高,为自治区实现“两个提高”开了个好头。但企业下岗人员较多,部分单位和地区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拖欠职工工资的问题。1996年我区城初就业形势的主要特点是:1、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城镇登记失业率略有上升。据统计,1996年我区城镇失业人数有26.34万人,本年安置失业人员就业10.8万人,比上年同期多安置2.1万人;到年末尚有失业人员14.4万人,比上年同期多0.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7%,比上年同期上升0.31个百分点。2、职工队伍总量减…  相似文献   

17.
妇女篇 实现平等就业和获得社会保障的权利 基本实现平等就业.十年来四川省就业人员中女性所占比例均在45%以上,接近劳动年龄人口女性所占比例.2010年,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女性比例37.5%,比2000年下降11.6个百分点. 基本获得平等的社会保障权利.2010年末,四川省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女性527.6万人,医疗保险女性1002.1万人,失业保险女性192.4万人,工伤保险女性210.7万人,均比2000年大幅度增加.生育保险参保人数484.2万人,其中女性217.1万人,占44.8%,比2000年提高8.6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8.
信息短波     
《四川省情》2008,(3):44-44
四川省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2007年,四川省城镇新增就业65.9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3万人,其中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10.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3%,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基本做到  相似文献   

19.
《四川省情》2020,(1):26-27
就业总量继续扩大,结构持续优化全省城乡就业总量为488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8万人城镇就业人员171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6万人乡村就业人员3173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8万人三次产业就业比重为35.1∶27.3∶37.6主要就业指标超进度完成全省城镇新增就业107.8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26.8%失业人员再就业30.7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39.4%就业困难人员就业9.9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65.1%。  相似文献   

20.
一、劳动力转移的基本特征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牧区劳动力的就业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剩余劳动力转移在规模、从业时间、从业结构、从业地域方面都具有明显的特征,其表现是:1.农村牧区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规模不断扩大。农村改革以后,农村牧区剩余劳动力转移情况比较明显。据第一次全国农业普查结果,1996年全区农村牧区从业人员中,从事非农牧业人数达95.6万人,占从业人员总数比重为11.4%;全区农村牧区兼营或经营工业、建筑业、效通运输业、批零贸易、餐饮业和其他各业的户数为24.7万户,占7.9%,按收入主要来源看,非农业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