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学在明代中后叶虽蔚为主潮,但朱学也贯穿明代始终.本文按学术演进的历史过程及特点,分别论述了洪武朱学、永乐朱学、宣德成化朱学、正德嘉靖年间与阳明心学相对立的朱学及晚明东林朱学.  相似文献   

2.
一、明代社会与封建史学的衰微明朝是中国专制主义君主集权制开始登峰造极的时代。明初,极度衰竭的封建经济,高度强化的封建政治,派生出极端严酷的文化专制政策。统治者将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规定为士子必须尊奉的官方哲学,以挟制其思想。学术完全被禁锢了.同时,推行残酷的迫害政策,大兴文字狱,对在思想上、文字上稍有“越轨”、“悖逆”表现的士人,予以无情的镇压。明代中期,正德、嘉靖以后,政治、经济等方面发生了一些变化。政治上君主无能,宦官乱政,客观上却造成了有限的,但也是十分难得的宽松气氛;王阳明的心学在经历了半个世纪的盛期以后,于万历中期陷于四分五裂。泰州学派的后学何心隐、李贽则直接走到了其对立面,开始冲决包括宋明理学在内的一些封建教条,为人性的解放做舆论工作了;在经济  相似文献   

3.
明代土兵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代的土兵是国家武装力量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卫所制度的崩溃是明代土兵得以发展的历史机遇,土兵发展表现为土兵数量大、民族构成多,战斗力强.土兵在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过程中,具有巩固国家政权、稳定社会治安、维护边疆稳定的作用,为明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1939年海河流域水灾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定的自然因素以及人为社会因素导致1939年海河流域发生了特大洪灾。洪水给包括敌后抗日根据地在内的广大地区造成了巨大损失。中国共产党带领和团结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努力最终克服了灾荒。1939年海河流域水灾爆发的教训和救灾的经验都对当今的防灾救灾工作具有重大的历史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1998年夏季,在长江中下游遭受特大洪水灾害的同时,地处上游的四川省也遭受了继1991年洪灾之后的又一特大暴雨袭击和严重的洪水、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据初步统计,此次受灾范围遍及全省180个县(市、区)中的168个县(市、区),受灾人0.2718万,受损农作物2566万亩,倒塌房屋32.78万间,殃及人数22.4万余人,损坏水库321座、堤防687公里、水利工程渠道3271公里、渠系建筑物3179座、塘坝12160处、排灌泵站398座、小水电站285处,造成各种直接经济损失达123亿元①。本文仅就这一时期四川特大水灾及危害产生的原因、波及范围、特点以及灾后对策等问题作一论述,以期能痛定思痛,吸取教训,进一步增强人们的生态环境意识和防灾减灾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6.
朱元璋在建国初期惟恐下情不能及时上达,在明初察言司的基础上设置了通政使司。通政使司作为皇帝的喉舌之司,利用其特殊的职能和地位,充分发挥了疏通政渠和制衡分权的有利作用。随着明代政治的不断变化,使其因为多种原因导致其被废除。  相似文献   

7.
明代官场服饰述论王云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自古以来就有重视衣冠之制的传统.《左传》定公十年疏云:“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从商周开始,冠服制度就已出现,以后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成为与治国之道密切相关的重要制度,历代官修正史,莫不把...  相似文献   

8.
(沈阳出版社,沈阳110011)摘要:南北分卷问题是明代科举考试在地域科举名额分配方面的一个突出问题,从洪武年间开始的南北榜事件到此后的南北分卷及更后的南北中分卷制度的形成,反映出明朝政府从政治均衡出发,通过对科举会试名额的重新确定和分配,以力求解决这一科考中的录取名额分配问题。对明代科举分卷制的评述和认识有助于全面深入地理解明代科举制度的政治文化意义及其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9.
明代地方官的朝觐活动,是其政治制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长期以来研究明代政治制度的学者仅把它作为官吏考课制度的一部分加以提及,而对于此制度实行的原因、内容以及推行此制度的意义等则缺乏较系统的研究。本文旨在这些方面做点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明代夔州府,处于朝廷与蜀地联系的“中间地带”,形势险要。明廷为加强对川东夔州辖区的管理,以地方教育设施的重建为契机,辅之以书籍、图画的“颁赐”,将“中央之手”伸入地方社会。由此个案,可见国家与地方在教育事业中的动态关系。  相似文献   

11.
明代安辑流民政策的主要对象是因年饥、战争或逃避繁重赋税而流移异地谋生的这部分人口。有明一代的安流政策采取提供基本生存条件、编籍管理和鼓励垦荒等措施,对逃户实行整顿户籍、免租税和随地占籍等政策。明代的安辑流民政策对社会的稳定和经济增长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对明代经学的研究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清代。清人对明代经学的认识以负面评价为主,其程度也由清初的有针对性的批判、清中期的全面否定、晚清的蔑视而不断加深。第二个阶段为近现代。近现代学者对明代经学的认识既受清人负面评价的深刻影响,也逐渐转向以积极、肯定的态度看待明代经学。无论是将明代经学视作宋学的余波加以否定,还是将其视作清学的滥觞而加以肯定,都不是全面、客观的态度。绵延近三百年的明代经学,有其独立的学术特点和学术价值,今后的明代经学研究应该就明代经学自身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3.
明代甘南藏区贡赐贸易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甘南藏区聚居着众多的番族,他们多次入京朝贡,这不仅有利于当地的稳定,还加强了当地与内地的经济联系,更促进了汉藏间的文化交流和甘南藏、汉文化的发展,因此朝贡对甘南藏区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明代的社会保障政策是中国古代传统社会保障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明太祖极为重视社会保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与措施保障社会成员尤其是灾荒时期社会弱势群体的生活,这一做法为有明一代的历朝统治者所继承,在安定社会、增加人口、发展经济等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与此同时,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在社会保障政策实行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从而限制了其机能的正常发挥。  相似文献   

15.
明代言官与皇帝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言官是对十三道监察御史(简称御史)和六科给事中(简称给事中)的统称.由于明代谏无专官,让御史和给事中兼负进言之责,所以也称他们为言官.这样明代言官既有纠举弹劾之权又有进言上谏之责.明代在言官的设置上颇费心机,使言官秩甚卑、权甚重、赏甚厚.因为秩卑其爱惜自身之念轻,权重则职司不受阻碍,赏厚则求效之心激切.明代言官仅为正从七品小官,其秩甚卑,却可以进谏皇帝,弹劾阁臣大僚,其权甚重;可以超迁为按察  相似文献   

16.
建国前后苏北地区发生了数十年未有的严重水灾,给苏北社会造成了极大的灾难。灾情出现后,苏北区各级政府部门借鉴以往解放区的救灾经验,整合各种社会资源,自上而下组织起统一的救灾领导机构,掀起了群众性的生产救灾运动,最终战胜了灾荒。  相似文献   

17.
明代万历后期通番案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历后期的违禁通番贸易,较之嘉靖后期更盛。出海地点自南至北,由福建转向浙江,人员构成由福建为主转向江浙为主。地方各级官府对于通番性质的认定也有所不同。通番之所以屡禁不止,最根本的是因为走私日本利润丰厚,也在于较之合法的“东西洋”贸易利润要高得多,与海防主管部门、税监官员以及巡缉兵丁的劣行也均有关系,明廷的对外贸易政策不尽合理,疏于防范,也是要因。  相似文献   

18.
19.
《南都学坛》2016,(5):46-52
明代宗藩诗人是明代文坛上一个独特的诗歌创作群体,有明一代,宗室有传诗文集者共160人计221种,现存36人51种,对整个明代文学创作和学术文化发展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在明代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价值。在特殊的文学创作生态环境下,宗藩诗人积极参与明代文学复古运动,创作了大量诗歌。其诗作拓宽了诗歌创作领域和题材,多维度、全方位关注个体命运和社会现实,诗风诗貌多样化。一方面追求风华和婉、温柔敦厚、雍容典雅、文辞优美的盛世之音和清新淡雅的隐逸之风;另一方面又积极关注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诗风逐渐回归现实主义,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学成就。  相似文献   

20.
科举在明代达到空前完备,科举选才、授官一体化造就了大批人才,也造成了诸多问题,对当时社会影响深远。然科举最终走向末路,在清末不得不废。自科举废除后,学界对历行1300年的科举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对科举定性及明清时形成的科举考试文体——八股文的认识与评价,始终成为科举研究经久不衰的热点,学者争论最烈,分歧最大。梳理明代科举研究脉络,可对科举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