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法的价值冲突是指不同法律价值间存在的一种相互矛盾相互排斥的状态。它主要体现在自由与平等的冲突、自由与秩序的冲突、秩序与正义的冲突等方面。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法律的价值目标之间必然会产生各种冲突,而造成这些冲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主体原因、社会原因和文化原因等。只有深刻理解了法律内部各价值目标之间冲突产生的来龙去脉,才能在法的运行中克服法律价值目标之间的矛盾,实现法律价值的外化。  相似文献   

2.
改革中的利益关系协调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一种社会体制都代表着一定集团,一定阶层的利益,体制的变迁过程同时也就是利益的调整过程和利益的再分配过程,我国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面推出的各项改革措施,不断调整各方面和利益格局和利益关系,从而既使我们的社会生活充满了活力,推动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同时又引起了不同利闪主体之间的碰撞,摩擦和矛盾,16年的改革过去了,但已不合时宜的旧的经济体制却迟迟没有退出历史舞台,新的体制尽管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但它的生成却困难重重,这些全都与利益的调整和利益的再分配有关,因此,体制转轨或曰社会转型不仅有社会心理和人们观念上的矛盾,更有利益关系上的矛盾,特别是在社会转型期间,由于社会利益关系变化幅度大,社会利益超常涨落,甚至会引起某些方面发生质的变化,因而社会利益矛盾也就会相对突出,这种矛盾主要表现在:不同社会利益群体对体制创新预期利益的冲突,不同利益群体在体制创新中实际收益差距的冲突,不同利益群体在体制创新中获益先后不一的冲突,社会经济政策中某些方面的利益刚性特点与改革所必须作出的抉择的冲突(比如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等),等等,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矛盾和冲突,不仅表现在实际利益获得不同上的冲突,而且也包括相对利益差距拉大所引起的心理上的不协调,旧的平衡被打破,新的平衡尚未实现,社会利益关系在动态发展中产生的各种问题显得比较突出,特别是在当前改革已进入“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的关键时期,由于改革措施力度大,涉及面广,引起的利益关系变化也就相应较大,在这种情况下,要保持机制转换中利益关系调整的平稳过渡,减少由于体制创新而起的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注意对其进行恰当的协调,使这些矛盾和冲突始终处于可控状态,必须正确把握一些原则。  相似文献   

3.
领导者常常处在纷繁复杂的干群矛盾、群众矛盾的冲突之中。构建和谐社会、维护团结稳定的责任,要求领导者不仅要有解决棘手问题的能力,还要有化解冲突的良好口才。经验表明:领导者口才好,三言两语就可以解决问题,化干戈为玉帛;口才不佳,虽千言万语也可能事与愿违,使简单问题复杂化,以致激化矛盾。那么,口才如何才能在化解冲突中显威呢?真心诚意动“情”,靠亲和力化解冲突冲突往往最直接地体现在情绪冲动上,因此,化解干群冲突首先要求领导者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端正态度,满腔热情,以情感人。某商业局领导班子新老成员正在会议室里进行工作交接,…  相似文献   

4.
艾克柔 《科学咨询》2004,(14):17-18
民主、开放、多元的21世纪,学校教育面临许多重大的挑战,挑战之一是教师队伍的成长与学校管理中的矛盾冲突.这种矛盾冲突集中表现为:教师发展的个性化、多元化与学校管理的系统性、程序性之间的矛盾;教师自我发展需求的高涨与学校管理的规范性之间的矛盾冲突;教师专业发展的迅速性与教育管理的滞后性之间的矛盾冲突.由于目前我们推行的学校管理方式是较为严密的等级模式,即十分注重上下之间的服从关系,又由于学校是以专业技术人员为主组成的组织,一般来说专业技术人员具有较强烈的民主参与、自我管理的意识,因此这种"模式"与"意识"在客观上就有潜在的矛盾.  相似文献   

5.
民主、开放、多元的21世纪,学校教育面临许多重大的挑战,挑战之一是教师队伍的成长与学校管理中的矛盾冲突。这种矛盾冲突集中表现为:教师发展的个性化、多元化与学校管理的系统性、程序性之间的矛盾;教师自我发展需求的高涨与学校管理的规范性之间的矛盾冲突;教师专业发展的迅速性与教育管理的滞后性之间的矛盾冲突。由于目前我们推行的学校管理方式是较为严密的等级模式,即十分注重上下之间的服从关系,又由于学校是以专业技术人员为主组成的组织,一般来说专业技术人员具有较强烈的民主参与、自我管理的意  相似文献   

6.
刘睿 《决策探索》2010,(24):65-66
房屋从古至今对中国人而言都意味着太多的内涵,“居者有其屋”是我们大多数人的梦想,这种心理上强烈的归属感体现在法律上就是对于居住权和财产权的关注。但是,由房屋拆迁引发的大量矛盾纠纷时常发生,这些矛盾和冲突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已成为一个不和谐的音符,也引起了人们对宪法在房屋拆迁中怎样对公民财产权进行保护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劳动关系是现代社会基本关系之一,劳动关系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劳动关系的总体形势是稳定的、协调的,但平静的水面下暗流涌动,企业与劳动者之间仍存在许多利益矛盾和冲突。如何有效协调劳动双方利益关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现实课题。一、劳动双方利益关系的历史演变新中国成立之初,为了迅速  相似文献   

8.
“又好又快”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化,也是反思我国多年发展历程的经验总结,它不仅是我国经济社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之后的必然要求,更是我们这一代建设者的历史责任和应尽义务。中央关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各项政策,落实的关键在于各部委和各级地方政府。  相似文献   

9.
本文着重分析王熙凤形象的典型性,从三个方面展开:首先在矛盾冲突中显示其鲜明的个性;其次从多角度、多层面刻画更加丰满人物形象;最后从人物性格的多重性、真实性、典型性方面加以阐述,说明人物悲剧性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0.
黄波 《决策导刊》2005,(6):14-16
党的先进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要求和体现,但归根到底要看能否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给党的先进性作出了科学的定位,进一步明确了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基本内涵和根本要求,为我们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和广阔的实践空间。我们要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  相似文献   

11.
上下级冲突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利益矛盾,感情冲突、误会是上下级冲突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要高瞻远瞩、克己奉公、以德服人、克服成见,切记独断专行,对部下进行感情投资等,努力化解各种矛盾等。  相似文献   

12.
在任何一个单位或部门的领导活动过程中,领导者与被领导者都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所以,二者之间必然会发生矛盾冲突.领导者必须善于及时并合理地处理、化解这些矛盾冲突,创造团结和谐的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13.
企业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人格化代表,企业家集团是现代市场经济和企业管理的必然产物。由 L·索贝尔和D·西西利亚合著的《美国企业界4O位名人传略》揭示了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企业家现象。通过企业家的地位和贡献、企业家集团的独特作用及其这种作用的形式特征,说明了“时势造英雄”与“英雄造时势”这两种力量交互作用的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14.
如果没有集中新的音乐观念的矛盾和冲突就不会有一个的稳定的音乐时期的到来,如果没有一个稳定的音乐时期那么怎会有音乐革命者的存在呢?没有音乐的革命也就不可能有矛盾,更不可能有冲突的诞生。换言之,一个音乐时期稳定以后必然会出现改革者来改变一些东西,使新的音乐时期出现。  相似文献   

15.
一个班集体是由几十个学生组成的,由于各人的认识、情感行为方式、文化背景、扮演的角色及个性均有差异,因此在相处与交往中难免会出现不一致,发生矛盾冲突,尤其是当今纷繁复杂的信息社会,各种媒体都作用着学生,各种观念都影响着学生,加之处于青春期前后的学生自我意识强,争强好胜,血气方刚,情绪冲动,更为引发冲突准备了导火线。面对一个实际的冲突,班主任应如何处理呢?一、克服传统观念,认识冲突的不可避免性现代组织理论认为:冲突是任何组织内部常见的,不可避免的。班级也不例外。从班级人际冲突的原因来看,有角色因素,认识因素,利益因素,…  相似文献   

16.
石萍 《科学咨询》2006,(15):59-60
如果没有集中新的音乐观念的矛盾和冲突就不会有一个的稳定的音乐时期的到来,如果没有一个稳定的音乐时期那么怎会有音乐革命者的存在呢?没有音乐的革命也就不可能有矛盾,更不可能有冲突的诞生.换言之,一个音乐时期稳定以后必然会出现改革者来改变一些东西,使新的音乐时期出现.  相似文献   

17.
所谓“乡土历史”,顾名思义,它是指家乡或故乡的历史,其范围可大可小。大而言之,是指本市、本省以至邻省的地区。小而言之,可指本村、本乡(镇)、本县(区)的历史。简单地说乡土历史就是我们身边的历史,我们从小就生活在它的氛围中,对自己周围的风土乡情和历史踪迹都有着特殊的感情。它离我们很“近”,就像历史与现实,古代与现代架起的“超时空隧道”觉得历史就在我们身边。利用乡土教材的这种特殊性和亲和力,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能有效激发学生学历史的积极性和兴趣。在历史教学中能较好地利用乡土历史课程资源,可加强学科知识的实践性,丰富历史教学内涵,更可以扩展历史教学的外延,增强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激发其热爱乡土的情怀,最终达到传承社会方明、凸显乡土文化特征,真正实现历史科学的教育价值课程目标。然而在现实教育教学和青少年学生群体中,对自己国家的历史多少能知道一些,而对自己家乡的历史曾经有过怎样的辉煌和挫折,却知之甚少。这种现象的存在相当普遍。之所以会产生这种情况,我认为主要问题有以下四点:  相似文献   

18.
一.从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谈起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提出以来,遭到的批评似乎多于肯定,但9.11恐怖袭击事件的发生,却使我们不能不重新审视亨氏此说。亨氏此说认为未来世界的冲突根源来自不同文明体系的矛盾,他特别指出了最可能发生、最值得关注的文明冲突:基督教文明与儒家文明、伊斯兰文明(有可能是后两者联合)的冲突。亨氏此说首先遭遇到来自“儒家文明体系”(拥有儒家文明背景或传统的国家与民族)的非常符合其文化逻辑的反应。“儒家文明体系”的某些思想代表甚至政治家纷纷立言驳斥亨氏,认为“和为贵”的儒家古典信…  相似文献   

19.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首要内容,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又进一步指出:“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这一指示深刻阐明了我们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科学内涵,凝结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光辉,高扬着时代发展的主旋律,反映着历史进步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根本要求,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战略问题,体现着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的理论品格,是指引我们继续2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在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强化思想武器,其理论创新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代懋 《领导文萃》2012,(16):7-22
"十二五"初期、后金融危机时代,各种矛盾与冲突直接或间接影响着我国就业形势。我国就业形势如何?何种作用力在推动这种形势?我国又有哪些应对措施?本刊就此专访中国就业研究所副所长杨伟国教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