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在贫困地区现行人口政策面临的困境、计划生育障碍因子分析和农民生育观念的转变等方面作了些分析和探讨。认为利用发展政策,改变现有的生育方式和生活方式,转变农民的生育观,是制定合理的人口政策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更加注重利益导向,是新形势下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必然选择。建构计生利益导向,其直接目的是转变人们的生育观念,引导群众合法生育。建立和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是政府应  相似文献   

3.
积极落实各项计生奖励政策,努力建立和完善计生社会保障措施,认真解决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后顾之忧,减轻实行计划生育家庭的负担,已成为新时期稳定低生育水平、转变广大群众婚育观念的重要措施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是新时期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实现“两个转变”的必然选择。湖北省黄石市下陆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局在区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积极筹建人口与计划生育基金,实现计生各项奖励政策与社会保障制度的对接,探索出一条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的新路子。 为了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落实计生奖励政策和新时期建立计生保障制度的…  相似文献   

4.
计划生育重在治本山西省稷山县县委书记尚平安计划生育被称为“天下第一难”,难就难在人们的生育行为与我国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有距离。人们的生育行为受制于自身的生育意愿,其生育意愿又受影响于群体的生育观念。因此,更新社会群体的生育观念,优化育龄夫妇的生育意愿...  相似文献   

5.
计划生育工作单纯依靠行政命令、经济罚款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只有用人口与计划生育知识去引导、教育群众 ,帮助群众转变旧的生育观念 ,才是解决计划生育与群众生育意愿矛盾问题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6.
调查表明,农村基层干部普遍对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的作用给予高度评价,对奖励扶助对象规定的合理性持基本肯定态度。大多数干部认为,奖励扶助政策在推动群众生育观念转变、纠正出生性别比失调、稳定人们政策生育行为和促进计划生育工作开展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发挥了作用。奖励扶助政策对于一些农民家庭转变为城市户口的意愿产生微弱的抑制作用。提高奖励扶助标准、扩大奖励扶助对象范围、政策能够持续和降低享受奖励扶助政策的最低年龄等,是农村干部对改进完善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制度的主要建议。  相似文献   

7.
生育观是人生观和世界观的组成部分,它反映了人们对婚姻、生育子女的数量和质量上的要求,是影响计划生育工作的主要因素。解放以来,随着我国生产力的发展、计划生育工作的深入开展,人们的生育观有了很大的转变。但是,由于我国目前仍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加上漫长的封建社会意识的影响,旧的生育观念严重地障碍着我国的计划生育工作。因此,转变生育观念,是当前我们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迫切任务。就生育观念来看,当前主要存在两种思想:第一是旧的传统观念“无男便是绝后,断了  相似文献   

8.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明确指出,今后十年要“初步形成新的生育观念和生育文化”。这一目标是今后我国十年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倡导新型生育文化,是一项重要而又长期的工作,河北省保定市坚持全方位、广角度、多层面的宣传教育,不断拓展受教育对象范围,改进宣传内容,改革宣传形式,丰富宣传手段和教育方法,有效地促进了群众婚育观念转变,推动了人口与计生工作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9.
三津村是广西南宁市郊区沙井乡的一个行政村,有965户人家,4690人,人均耕地1.16亩。1980年人均收入只有188元,计划生育工作也是有名的老大难单位。自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发展集体经济,三津村告别了贫困,同时也迎来了计划生育生机勃勃的新局面。1991年底全村人均收入达815元,人口出生率降到12.3‰,自然增长率6.34‰,计划生育率为91.4‰,连续三年无多胎生育。为此,该村被广西自治区评为“计划生育先进村”和“双文明单位”。 1987年前,三津村欠国家几十万元贷款,群众的生活水平很低,计划生育工作十分落后。改革开放的东风吹到三津村后,村党支部一班人深深感到,计划生育工作难,难就难在党的生育政策与群众的生育意愿之间有差距,而造成这种差距的根源是个“穷”字。只有把村民们组织起来,发展集体经济,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彻底摆脱“穷”字,才能彻底摆脱计划生育的被动局面,才有利于群众生育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本文建立两时期婚姻搜寻模型,用以解释在性别间存在可生育年龄生理差异的基础上生育意愿对男性与女性婚姻搜寻行为以及婚姻匹配模式产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CHNS(1993)抽样调查的微观家庭数据,通过构建两个计量模型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来分析生育率对婚姻匹配模式的影响。首先运用CHNS微观家庭数据对家庭层面中孩子数量与夫妻年龄差距之间的联系进行实证研究,对农村家庭的回归结果显示孩子数量与夫妻的年龄差距具有显著的关系,具体而言,家庭中每多1个孩子,夫妻间的年龄差距也随之扩大0.27年。其次从宏观的角度运用Difference in Difference(DID)的方法来分析生育政策对婚姻匹配模式产生的冲击效应,实证分析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后生育率的变化对我国城乡地区婚姻匹配产生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后生育率出现了下降,家庭的生育需求受到抑制,造成了政策实施后夫妻初婚年龄差距的下降。在生育需求受到计划生育政策影响更大的农村地区中夫妻初婚年龄差距随着生育率的快速下降出现了更为显著的缩小。研究结果表明生育需求是影响婚姻匹配模式的一个重要因素,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后生育率的变化对我国城乡地区夫妻初婚年龄差距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