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城市土地储备制度是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不断深入而形成的城市土地市场制度,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分析比较目前我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现有模式,找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储备模式,以期为土地储备模式的推行及土地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杨剑波 《决策探索》2010,(14):18-19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持续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用地的需求量逐年加大,城市发展对土地的需求与城市土地资源短缺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加强城市建设用地科学管理,确保城市土地的利用更加合理,使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最大化是我国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城市土地储备制度是政府控制和调节城市土地开发利用的一种有效手段,研究城市土地储备与城市建设之间的内在关系和相互作用机制,无论对健全和完善我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还是对发挥土地储备制度在城市建设发展中的调控作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我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积极作用,分析了我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建立一个以政府为核心,土地管理部门为纽带,多部门协调的土地储备管理机构理顺法律关系,建立强有力的法律保障机制实施多元化筹资,形成有效的融资机制制定合理的土地供应计划,实现土地储备的综合目标积极引进和培养专业人才,全面提高工作人员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4.
国有土地使用权改革的主要成绩是城市土地储备制度。该制度以公共性利益理论为基础,是城市规划得以落实的前提,是推动城市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的条件,对保障国有土地收益具有重要意义。经营城市说的最终目标依然是维护公共利益。在制度设计及操作细节方面,我国的土地储备制度仍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鉴于此,本文主要对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法理基础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冯春艳 《经营管理者》2013,(20):106-106
在政策制度不断完善的今天,通过很好地把握土地储备的内涵,准确分析其面临的市场实际,正确认识各种利益关系,做到有备而储,有的放矢,我们的土地储备就能在土地市场日益活跃的今天很好地发挥其调控作用,成为推动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和城市建设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6.
土地储备制度对于规范和培育土地市场、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促进中国土地收购储备制度及城市规划的合理实施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土地储备的功能定位,分析我国土地储备制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我国土地储备制度运行机制的调整对策,以期为完善土地储备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7.
土地储备制度是我国土地市场发展过程中的产物,为土地市场的正常运行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我国土地储备制度发展时间较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土地储备重点偏失、储备量的控制失调、储备资金筹措问题等。克服土地储备制度中的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省的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工作,由试点总结、阶段性作战转入到持续推进、实质性突破的新阶段。新一轮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马克思主义地租理论、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中央和全省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精神为指导,以服务、发展为主题,以培育完善土地市场为主线,以有偿使用、管理创新为动力,采取强有力措施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主要目标是:政府实行高度垄断,强化土地拍卖出让。  相似文献   

9.
城市是现代经济社会活动的主要载体,上海市政府主导型土地储备机制建立,有利于城市用地模式从外延扩张型向内涵挖潜型的转变,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实现城市建设中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以前对土地储备机制运作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诸如法律法规、政策等宏观保障因素上,本文从土地储备机制运作的微观角度出发,在分析上海市土地储备机制的运作模式的基础上,探索其在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关于需求量、储备量和所需资金量方面的辅助对策.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具有实际经济涵义的土地价格问题的提出和对它的实诈性研究是以我国土地制度改革为契机的。在旧的产品经济模式下,由于对土地采取了计划划拨、无偿无限期使用的制度,并原则上禁止各种形式的土地流动,因此,在土地的分配和利用过程中,土地价格被无情地置之于土地经济之外,使用土地的经济作用异化为其它经济活动的结果,这种悖理的运行,使我们付出了沉重的土地资源浪费和土地收益流失的代价。  相似文献   

11.
我国土地市场经过多年发展,还存在政府对一级市场控制比较乏力,土地市场化程度不高,土地管理体制不完备等问题。本文从土地储备制度,土地交易制度,土地管理制度方面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土地集约利用的必要性和我国土地使用问题的分析,指出合理推进城市用地置换、科学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健全土地市场体系、适当提高土地容积率、强化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机制是实现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目标是在本世纪末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标志着我国企业改革已经开始从放权让利的政策调整,转向企业制度的创新。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次制度上的革命,它的实现对企业来说不啻是一次根本性的改造。所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涉及到方方面面的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因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也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目前,总的看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全面理解“四句话”(即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抓住“三个关键环节”卿政企分开、加强企…  相似文献   

14.
一、充分发挥城市规划宏观调控 作用,搞好土地资本运营 1.垄断土地一级市场。对城市规 划区内的土地,政府应通过规划,对 其发展方向、功能分区、重点建筑等 进行明确定位,在宏观布局上合理配 置城市土地,充分显示土地的增值预 期和开发价值。之后,严格实行"五 统一",即由政府统一规划、统一征 地、统一开发、统一出让、统一管 理。彻底垄断土地一级市场,放开搞 活土地二级市场,利用级差地租,实 现以地生财、以地兴城。 2.建立土地储备制度。根据城市 未来发展的需要,由土地管理部门建 立土地储备中心对规划区内的重点 部位、黄金地段、闲置土地,统一收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不同国家土地储备制度立法背景、规则设置及制度实践的比较研究,力图从微观层面揭示国内外土地储备发展状况的异同,并期望对国内土地储备制度立法和制度创新带来借临夏市和裨益。  相似文献   

16.
《领导决策信息》2012,(23):16-17
5月25日,国土资源部和广东省政府在深圳召开土地管理制度大会,酝酿两年的《深圳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总体方案》正式公布。这是深圳历史上第二次在土地管理制度方面的改革,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三次土改试验的尝试。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称赞“是我国土地制度改革历史上又一次里程碑式的重大战略抉择”。改革围绕着八大重点,通过近期计划(2011年一2015年)和远期计划(2016年一2020年),分两步推进。  相似文献   

17.
自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中国社会进入了以改革促发展的转型时期。国家从农村到城市进行了一系列重大制度的改革。首先在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接着,取消了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后来,又对城市的蔬菜、副食品和粮油供应、劳动就业、社会福利等制度进行了改革。这一系列制度的改革给农民带来了“自由活动空间”和“自由流动资源”,从而引发了中国特有且令世界瞩目的民工潮。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我国人口流动呈现出异常活跃的现象。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我国流动人口规模已超过1亿人,其中18周岁以下的流动儿童占全部流动人口的19.37%,即全国有近2000万的流动儿童。截止2005年底,我国流动人口的总数已达1.4亿人,据2000年全国流动人口管理经验交流会上的权威人士估计,到2010年将达1.6亿人。研究表明,目前,我国的流动人口正呈现出三大特征:一是数量上持续增加。二是“家庭化”趋势明显。三是不少流动人口正在变为“移民”。这些特征都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其引发的直接后果之一便是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是义务教育的公平问题。义务教育是制度性安排的公共产品(服务),在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领域,有为政府应正视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的公共产品属性,针对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的现状,采取高效并能保证公平的政策措施,来有效提供公共产品。本文拟就解决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公平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规划是调控城市建设的重要行政、技术手段,而土地储备是土地资源合理配置的新型手段,规划工作如何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与城市土地管理相配合,合理调控各方面利益,有效配合土地储备和城市土地的健康发展,是值得规划和土地管理人员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隋婧 《科学咨询》2007,(11):9-10
规划是调控城市建设的重要行政、技术手段,而土地储备是土地资源合理配置的新型手段,规划工作如何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与城市土地管理相配合,合理调控各方面利益,有效配合土地储备和城市土地的健康发展,是值得规划和土地管理人员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规划是调控城市建设的重要行政、技术手段,而土地储备是土地资源合理配置的新型手段,规划工作如何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与城市土地管理相配合,合理调控各方面利益,有效配合土地储备和城市土地的健康发展,是值得规划和土地管理人员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