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认识论通常被界定为“关于认识的理论”。这个界定中包含致命的歧义 :“关于认识的理论” ,是关于认识的“哲学”理论 ,还是关于认识的“科学”理论 ?这种歧义之所以是致命的 ,是因为它决定着如何定位认识论的理论性质 :认识论是哲学 ,还是科学 ?这个界定上的模糊指示着人们思想上的混乱 :一方面 ,把认识论看做是对于认识或知识的科学的研究 ,比如 ,对认识的发生、认识的方法、认识的机制、认识的结构等的研究 ;另一方面 ,又认为“认识论是哲学的一部分” ,把近代哲学对古代哲学的变革称作“认识论转向” ,并且把认识论研究同价值论、生存论…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哲学认识论的主流是道德认识论,由此决定了它所应具备的、与西方自然认识论不同的主体条件和运思方式。本文对此作一初步论析。 1 关于道德认识主体所应具备的认识条件,在中国传统哲学中有一基本的共识,这就是主体必须静心、虚心、无私、寡欲。这在道家和佛教哲学认识论中是一首要原理。这里只讨论儒家道德认识论关于认识主体条件的基本思想。 《管子·心术》中有这样一段话:“人皆欲知,而莫索其所以知。其所知,彼也;其所以知,此也。不修之此,焉能知彼?修之此,莫能虚矣。虚者无藏也。”用现代的话来说就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认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是研究什么的?我们看到、听到的回答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是关于认识的理论。这种答案似乎已成定论。一直以来,人们普遍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看作只研究和解决人的认识性质、认识能力、认识形式、认识手段、认识过程、认识源泉以及认识如何达到真理等问题。我认为,这种观点的确切性、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哲学界有些同志运用自然科学的最新成果以及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对意识的来源、特性、作用、性质等问题作出了深入探讨和较令人信服的说明。稍感美中不足的是,目前对意识的研究还未完全走出本体论的范围。我们认为,意识是认识主体的意识,研究意识必须与认识论密切联系起来。认识论不能仅停留在意识同物质的对立上和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上去理解意识,还应该把意识放在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中来考察和把握。为此,本文试从这个角度对主体意识的要素作如下思考,以期得到哲学界同行的指导。  相似文献   

5.
<正> 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提出了哲学基本问题。联系恩格斯对旧认识论的批判以及他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阐发,我认为,恩格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规定亦即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主要课题的确定。 恩格斯把哲学基本问题划分为两个方面: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以及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对于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恩格斯作了多层次的剖析,把其分解为三个具体问题:“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这三句反问并不是同义反复,而是互相联系又相对独立,逐层深入的三个  相似文献   

6.
论中国传统哲学道德认识论的特质廖小平在中国传统哲学中,“认识”一词往往表述为“知”,因此,“认识论”便可以称为“知论”①。张岱年认为,“中国哲学中所谓‘知’,包涵今所谓认识、知觉及知识的意思。”因而,他把关于“知”的理论直名为“知论”②。但是,中国传...  相似文献   

7.
人的认识在本质上是主体在实践活动中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基本命题。然而,近年来在关于认识本质问题的讨论中,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这一基本命题受到了挑战。人们提出了选择论、建构论、评价反映统一论和信息反映论。它们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把反映仅仅理解为人脑对于不依赖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的客体的模写、摄影和  相似文献   

8.
列宁在《哲学笔记》中,把“生动的直观”作为人类认识活动的起点,他指出:“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的途径。”那么,什么是“生动的直观”?“生动的直观”与旧唯物主义哲学特别是费尔巴哈哲学的“简单的直观”有何同一和差异?搞清楚这一问题,有一定理论和实践意义。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在旧唯物主义认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它并没有停止在旧唯物主义的水平上,而是把人类关于认识的理论向前大大地推进了一步。因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具有本质的差别和原则的分歧。这一差别和分歧体现在认识论的一系列问题上,就认识活动的起点即直观这一问题而言,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直观是“生动的直观”,而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直观实质上是消极的、“简单的直观”。两者差别在于: 首先,什么是直观,即直观的主体是什么?没有主体就不可能直观,也无所谓直观。新旧唯物主义一致认为直观的主体是人。但是,在对人这一直观主体的理解上,新旧唯物主义却根本不同。费尔巴哈是旧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在哲学界形成了一股主体论热。一些同志以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和现代物理学为依据,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能动的反映论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并要用“主体论”(包括“选择论”、“重构论”,下同)来取代它。我们认为,人的认识,无论是作为活动的认识,还是作为结果的认识(真理),在总体上只能是以实践为基础和中介的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过程。这就是我们的认识本质观。  相似文献   

10.
认识论的中心问题是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但是,各派哲学对这个问题的解决却大相径庭。这里不仅存在着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野;而且从认识结构看,还存在着二维结构与三维结构的差别。所谓认识的二维结构,就是只讲认识主体与客体这二极。所谓认识的三维结构,就是在认识主体与客体之间引入认识中介,组成主体、客体与中介的系统。我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在认识结构上应该是以实践为基础的三维结构。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我国哲学界对主体、客体以及哲学的基本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从不少哲学论著来看,许多作者论述哲学基本问题都把思维与存在、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并列作为哲学基本问题,认为哲学基本问题“可以表述为思维与存在,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有的文章则认为,“主体和客体,是哲学认识论的一对基本范畴”,认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就是认识与认识对象的关系,也就是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所以哲学基本问题又可以概括为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等等。笔者认为,思维与存在,主体与客体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哲学基本问题只能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主体和客体是社会历史观的一  相似文献   

12.
认识的主体性问题已成为当前认识论研究的一个热点。加强对认识的主体性的研究,是推进、深化认识论的需要,也是指导现实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需要。所谓认识的主体性,是指认识必然具有主体的属性这样一种状况。认识的主体性主要表现在三个基本方面:第一,认识必有其承担者、主体;第二,主体对认识过程必然发生重大的影响;第三,主体对认识结果也必然发生重大的影响。认识论对认识的主体性的理解、看法,就是认识论的主体理论,它相应地包括三个部分的内容:第一,关于主体的本质及其结构要素的理论;第二,关于主体在认识过程中的地位、作用的理论;第三,关于主体对认识结果的影响的理论。主体论作为认识论的一部分,离不开一定的认识路线。有同志认为,反映论是经典认识阶段的历史产物,它所追求的“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去反映事物”的认识理想已经破灭了;反映论本身存在着逻辑矛盾:一方面,它认为随着主体认识能力的提高,认识结果中的主观因素会愈来愈少直至完全消失,另一方面,逻辑上同样能成立的是,随着主体认识能力的提高,投入认识过程和凝结于认识结果中的主体因素会愈来愈多,从而愈来愈偏离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等等。因此,主张拋弃“客体→主体”的反映论,代之以“主体→客体”的“重构论”。这里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即主体论和反映论的关系问题,或认识的主体性问题和反映论的关系问题,不能不加以研讨。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的哲学革命使西方哲学彻底摆脱了以个人主义为本位的认识论困境,提出了以社会共同体的实践为基础的新型认识论,在此基础上取得了实践标准、主体能动性、认识过程与结果的二重性、认识过程论的伟大哲学发现。那种把“实践”仅仅理解为个人主体与客体关系的活动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说,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本意。马克思的这一哲学革命形成了与中国文化的契合点。正是在这样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基础上,才能理解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论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创新;其蕴含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总体系统认识论的要旨体现于与马克思的上述伟大哲学发现相对应的五个方面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4.
论发生认识论的主体与客体关系的理论石向实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是现代任何一种认识论都必须回答和说明的问题。对主体与客体以及主体与客体关系的看法,是研究和解决认识论问题的基石。发生认识论之所以能够在当代心理学和认识论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以及对心理学和认识...  相似文献   

15.
“哲学就是认识论”不对吗?──与朱宝信同志商榷刘怀惠朱宝信同志的文章《哲学并不仅仅是认识论》(《晋阳学刊》1994年第3期)中,对认识论提出了狭义认识论与广义认识论的区分,认为毛泽东“哲学就是认识论”的提法,既不符合狭义认识论,又不符合广义认识论,在...  相似文献   

16.
<正> 所谓认识论,如果用最简括的语言来说,就是关于认识的理论。它研究认识的来源,认识的对象、目的、形式和方法,研究知与行、认识与实践的相互关系,主体和客体的相互关系,以及认识的过程和发展规律。作为认识的理论来说,实质上认识论并不是现在才有的,而是从哲学产生的时候起,它就产生了,并且随着哲学的发展而发展。当然,在古代哲学和自然科学浑为一体的时候,人们还不可能把认识论作为一门学问进行专门的系统的研究。只有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人们的知识领域扩大了,哲学研究的对象也扩大了,这时人们才把认识论作为一门学问来进行专门的系统的研究。因而认识论问题,才逐步地被人们重视起来。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  相似文献   

17.
在毛泽东的哲学著作中,认识论是其重要部分。关于认识、实践、真理、认识运动总规律等等他讲得很多,而且这些也构成了我们现在的哲学认识论的基本内容。传统哲学认识论基本上是毛泽东的认识论。然而,正是毛泽东在认识、实践、真理等问题上出现了重大失误。但是迄今为止,人们对此还极少从哲学上反思过,相反这种所谓“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还在继续被颂扬和发展着,没有把我们过去的根本性失误与哲学思想联系起来,而不从哲学上总结是根本不可能吸取教训的。马克思历来反对这种做法,还在他一开始进行哲学研究,考察德谟克利特与伊壁鸠鲁哲学的差别时就指出:“为什么一定要把思想意  相似文献   

18.
一、作为本体论的世界观和作为世界观的方 法论 历史上的哲学有两大基本研究领域。其一是对于世界的存在及其本质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和把握;其二是思维能否认识世界和如何认识世界,是主体对自身认识活动的认识和把握。前者属于本体论,后者属于认识论。  相似文献   

19.
以虚拟技术为代表的数字技术为哲学提供了一个从实在论研究转向描述论研究的最终根据.我们由此所能得到的应当是一种实在论色彩充分弱化的描述论立场.虚拟实在本身的存在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数字时代实在论(本体论)研究的走向,同时也决定了数字时代认识论研究的走向.人类有两类基本的认识活动探索既存事物和创设新事物.这是两种不同的认识活动对既存世界存在规律的认识和对创设新事物的规律的认识.前者是描述性质的,是一种描述活动;而后者则是创构性质的,是一种创构活动.关于这两种认识的反思形成两种不同的认识论描述认识论和创构认识论.创构认识论的兴起将是数字时代认识论研究的重要走向.  相似文献   

20.
最近,哲学界围绕着认识的主、客体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许多见解。这对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无疑有重要意义。本文试以认识主体与认识对象的特性、关系等问题做一些粗浅的探讨,以求指正。一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中,主体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现实的、进行思维与活动的人而言。这已经在马恩著作和学术界中得到认可。但围绕主体的范围却有着不同的认识。有的认为主体仅指人类而言。有的认为主体应包括能模拟思维的人工智能,即“人工认识主体”,“人——机认识主体”等等。我们的看法:人是认识主体。而这里的人首先是指认识的个人,是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