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现代史上,共产党和国民党曾经两次合作。现在,中国共产党努力争取实现和国民党的第三次合作。国共两党每次合作,由于国内外形势和历史条件不同,合作的内容和形式也不同。而适宜的合作形式是国共合作的重要前提之一。总结前两次国共合作的经验,探索第三次国共合作的可行形式,对于  相似文献   

2.
本人去年在本刊第三期上发表的拙文《试论第三次国共合作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分析了国共两党通过第三次合作来实现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历史必然性的东  相似文献   

3.
孙中山先生晚年接受了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同意开展国共合作,并于1923年在广州第三次建立革命政权,这成为中共同年在广州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讨论国共合作事宜的重要背景和主要原因。中共三大制定了同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中国国民党进行党内合作的正确决策,为统一战线的建立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国共两党密切合作,使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事业取得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4.
自1981年叶剑英委员长代表中国共产党提出愿同中国国民党实行第三次合作,实现祖国和平统一以来,国内外各方面反应强烈。许多人虽然认为第三次国共合作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对于实现第三次合作的可能性,却持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可能性不大,有人认为这是根本不可能的。笔者认为第三次国共合作是完全可能的。现就其可能性的依据、采取的方式以及台湾时局的变化和政策法令的调整等问题,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一、第三次国共合作的可能性1、有较好的国际环境1971年美国国务卿基辛格秘密访华后,中美关系有了突破性的进展。1979年初,中  相似文献   

5.
半个多世纪以前,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在反帝反封建的共同目标下,实现了第一次合作。这次合作表明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反映了近代中国革命发展的需要,符合国共两党的利益,是中国革命史上的创举。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是在共产国际帮助下,国共两党共同努力的结果。中国共产党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是不容否定和怀疑的。本文只侧重于谈孙中山在改组国民党,促成首次国共合作建立的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两个最大的党派。它们对中国历史的进程和中华民族的兴衰,发生着直接的巨大的影响。 台湾与大陆长期分离的悲剧,就是第二次国共分裂造成的。台湾回归祖国,完成国家统一大业的历史重任已经提到日程上来。怎样实现祖国统一呢?邓小平同志指出:“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和谈,实行第三次合作。”本文仅就国共两党实行第三次合作的必要性与可能性谈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7.
台湾地方领导人选举,国民党候选人马英九顺利当选,国民党重新获得地方执政权力,两岸关系面临新的转机。未来国共是走向合作还是对抗?文章从历史上两次国共合作以及新时期国共两党的接触来分析国共第三次合作的可能性和现实性,同时对未来国共两党合作前提和框架、合作方式以及合作内容作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现代史上,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曾进行过两次合作,第一次是1924年到1927年的合作,这次合作取得了北伐战争的胜利,第二次是1937年到1946年的合作,这次合作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由于有上述两次合作,才有现在的国共两党第三次合作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是我国近代的两大政党。“中国的革命,自从1924年开始,就由国共两党的情况起着决定的作用。”在我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曾两度合作,为维护民族的独立,祖国的统一,共同进行了战斗。当今,我国正处在全民为振兴中华而奋发努力的新时期。海峡两岸的各族人民,都希望国共两党进行第三次合作,为祖国的统一大业,为四化的实现作出新的贡献。早在1957年,毛泽东同志就曾代表中国共产党表  相似文献   

10.
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是在中国共产党的组织、推动和政策影响下,在国民党内外爱国民主人士的积极配合下,在共同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这个总前提下建立起来的。研究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历史经验,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促进第三次国共合作,台湾回归祖国,完成统一大业,振兴中华,具有深远的意义。一、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的历史条件第二次国共合作,是在日本侵略中国,大敌当前,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国的两大政党——共产党和国民党,化敌为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时期国共合作抗战八年,始终无统战的组织形式和共同协商的政治纲领。这种合作形式的出现,是由中国的具体历史条件决定的。研究这一合作特点出现的原因及其对国共两党政策的影响,可以使我们加深了解建立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复杂斗争,正确理解党的实事求是的方针。同时我们也可以透过第二次国共合作这一特点,展望国共两党的第三次合作,这在今天是非常有意义的。本文试就这一问题,谈点粗浅认识,并求教于各位读者。  相似文献   

12.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开创全民族抗战的新局面,保证抗战取得胜利的重要前提。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又是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众所周知,一九二七年七月以后,一度合作共事的国共两党,势不两立,兵戎相见。经过十年复杂曲折的斗争,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共事,携手抗日。那么,十年干戈怎样化为玉帛,十年仇敌怎样化为友朋?探讨中国共产党促进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及其历史经验,对于推动第三次国共合作的实现,不无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有两次合作,它是中国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第一次合作是在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这次合作使革命势力由广东迅速发展到长江、黄河流域,取得了北伐战争的重大胜利;第二次合作是在一九三七年至一九四五年抗日战争期间,这次合作开创了中华民族全民抗战的新局面;最后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中国抗日民族解放战争,是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抗日战争的胜利是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硕果。时光荏苒,转瞬四十年了。历史是伟大的教师。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四十周年的时候,回顾第二次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不平凡的历程,放眼当今国内外的大好形势,展望祖国的锦秀前程,将有助于促进第三次国共合作,完成祖国统一的大业。  相似文献   

14.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曾经进行过两次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在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在中国共产党的倡议和推动下实现的。由此形成了1924年至1927年的大革命,取得了北伐战争的胜利。第二次国共合作同样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倡议和推动下实现的,结果结束了十年内战,形成了全国抗日的局面。这两次合作都顺乎历史的潮流,合乎人民的意愿,因而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程中邓小平同志提出以“一国两制”来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它是根据中国国情和世界潮流提出来…  相似文献   

15.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倡议和组织了两次国共合作,推动了北伐战争的胜利胜利发展和取得了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两次国共合作的历史经验启迪着人们,必将促进第三次国共合作。  相似文献   

16.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点。这条以实事求是为核心的思想路线,虽是确立于延安整风时期,但它是我党长期革命实践的结晶。在民主革命阶段,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的二次合作,就是我党对这条思想路线形成、发展、完善的一个伟大实践过程。毫无疑问,今天坚持这条路线,对于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也具有重要意义。一、国共两次合作是我党理论联系实际的产物  相似文献   

17.
无产阶级革命政党,为了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必须善于掌握一切斗争形式,并善于根据斗争形势的变化,不断改变自己的斗争策略。只有这样,才能在任何情况下立于不败之地。中国共产党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战胜当时最主要的敌人同国民党进行了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重大决策。历史证明实行这样的合作是完全正确的,它在中国现代史上起了积极的作用。本文试就历史上两次国共合作的作用来说明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的必然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联俄、容共是孙中山晚年的两大政策,但容共实为联俄的副产品。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孙中山的联俄政策久未确立,容共政策自无从推展。在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的大力推动下,中国共产党比较早地开始了与国民党合作的实质性准备,最终在广州召开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作出了国共合作共同推展国民革命的重大决策。第一次国共合作起源阶段,国共两党和苏俄及共产国际为探索国共合作,作出了巨大的努力。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也必将开启中国革命的全新局面。  相似文献   

19.
国共合作的历史与前景张晖颖近现代中国历史的发展,得益于先后产生的两大政党──资产阶级的国民党和无产阶级的中国共产党的极大推动。这期间,代表对立阶级的国共两党基于共同的目标和利益,曾有过两次合作,成为两党历史发展轨迹上的交叉点,对整个民族、国家的革命事...  相似文献   

20.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四十周年了。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是在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条件下展开的。而共产党在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中,又确实起了政治领导作用,就是说,没有共产党的政治领导,就不会有第二次国共合作,不会有全民族的抗日战争。认真总结这方面的经验,将有助于促进国共第三次合作,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本文拟就抗战初期福建的实际,谈谈福建国共两党合作谈判的过程及一些历史经验。福建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著名的老革命根据地,一九三四年十月主力红军长征后,南方八省尚有十四个游击根据地,其中福建有如下五个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