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字和词是不同层次的语言单位,从先秦到清代,虽然小学家们心目中,“字”常常等同于“词”,但在沟通文献语言的实践中,在探讨字的形、音、义三要素之间关系的过程中,在厘定字际关系概念内涵和外延的讨论中无不体现出对“字”和“词”这两种不同的语言单位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字本位论从"字"这一最基本的音义结合的理据块寻求汉语的语法规律,理据论则以"字"为最基本的出发点探究语言符号发生和发展的动因.这两种理论都关系到语言编码的基本单位和基本原理问题,因此具有异曲同工之炒,即字本位论从理据入手,理据论从字切入.这也使得从表面看似乎没有直接联系的两种理论在深层次中对接成趣,二者把历时与共时、语义与语法和谐相系,共同为挖掘汉语的本质特点、解读语言的奥秘开拓了新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3.
本文讨论古代典籍中的"言"字的用法,对先秦经典中的"言"字进行仔细研究,发现它共有五个意义,与传统的研究有较大的不同。它既是一个虚词,又可以是实词。既是动词、名词,又是代词、连词,还可以作为形容词尾,争论较大的是作为代词使用,而它本身是具有代词功用的。  相似文献   

4.
字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既是书写单位的概念,又是语言基本结构单位的概念.从传统语文学阶段以字为基本结构单位,到汉语语法学诞生之后20年间词观念萌发时期的字、词之辩,再到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汉语基本结构单位的再认识,以"字"作为汉语结构单位的汉语语法研究,无论在内涵上还是在所指上都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5.
汉字阐释的学术研究成果是汉字文化普及的基础.汉字阐释是对已识字的形音义、构形理据、历史演变、字际关系、文化内涵等不同层次的全面描写和解释.《说文解字》是汉字阐释的开山之作,直到清末已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占据汉字研究的主流地位.随着现代学术范式的确立与古文字学等相关学科的兴起,汉字阐释却逐渐远离学术研究,其重要原因之一是汉字阐释从一开始就存在着从材料出发的学术研究与从观念出发的思想表达两种阐释方法的纠缠,直到今天也没.有建立起可操作的研究方法与表达范式.梳理"也"及其所构成的"(畋)""地"等字的阐释学术史,解释许慎文字学低级错误背后的深层文化背景,有助于确定现有材料下"也"字阐释的路径与可能的深度.汉字文字学的阐释与文化学的阐释并不是对立的,而是不同层次的深入探讨.汉字阐释的基本原则是:从材料出发甄别字料,全面占有、充分理解、准确应用材料;从文字记录的语言事实出发,背离文字记录语言事实的阐释与文字学无关;坚守历史性原则,在客观描写基础上作出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6.
也谈无"是"即无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左立 《学术研究》2007,1(11):23-29
如何看待"是"对逻辑的影响,这不仅是一个中国逻辑史研究的问题,也涉及到一些重要的逻辑哲学问题。本文考察了"是"字在传统词项逻辑理论中的作用,分析了逻辑与语言的关系,阐明了古汉语中没有"是"对于中国古代没能产生类似于西方传统词项逻辑理论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韩琳 《殷都学刊》2008,29(2):117-121
黄季刚先生将汉字分为造字和用字两大领域。造字领域以字的音义关系为中心,以变易字和孳乳字为核心概念,以转注假借为造字的法则,着眼于字与词的一致性。用字领域以字的声音关系为主,以字的音义关系为辅,以假借字为核心概念,以文字与文辞的关系为主要探讨目标,着眼于用字领域字与词的矛盾性。这两大领域的汉字可归结为《说文》(文字的贮存)和文献(文字的使用)两大系统。  相似文献   

8.
丁俊苗 《殷都学刊》2009,30(1):126-133
缩略语的大量产生乃至进一步词化、字化,源于语言现实编码机制的变化和表达时的经济原则,是语言自适应性的一种表现.缩略在汉语词汇生成中具有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基于缩略的词汇生成模式是:源短语--缩略语--词化--字化--词--短语.这一生成模式的理论背景是汉语的现实编码原则,着力提出和解决的问题是缩略过程中的字化机制以及字化带来的汉字字义演变的新方式.缩略语在新词语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缩略、字化深刻影响了汉语的字义演变途径和词汇生成模式,给辞书编纂、信息处理中未登录词的自动识别等都提出了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说文解字》中的“喬”族字试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斋"族字的分析,探讨"喬"作为声符在"喬"族字中的音义作用,并在证实"母文表义"的同时,揭示出其与同源字、同源词、形声字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潘文国误解了汉语的字和文字改革政策。字和词的不同是语言共性,不是汉语个性。把汉语的字和英语的词对应是误解是另外一种表现。这种误解导致汉语在联合国文件处理中吃亏。汉字改革已经取得重要成果,国家语言政策一直坚持这些成果的推广。但是汉字拼音化是不能一蹴而就的,也不能够因此就说国家政策改变了,否定文字改革成果。  相似文献   

11.
表意字是字符表达一定意义的文字。它所表达的意义主要有字符所表达的字义, 文字所记录的相应语言单位 (词或语素) 的语义和字义与所记录的词义 (或语素义 ) 之间的关系———造字理据义。其中, 语义是表意字意义的核心, 是文字的本质。把文字与图符区别开来, 强调表意字的表达功能, 可以避免把文字当语言、把字义当词义、把末流当主流等不恰当释字, 进而正确进行古文字考释。  相似文献   

12.
汉语语言认知理论体系正在发生大的变革,其真正动因是"字本位"理论的提出。"字本位"的立论源于对汉语本体的研究,解决汉语言的生成问题,促使语言认知理论本土化。汉字具有意象表义的语言特点,字形与字音在表义功能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形声字并非表音文字,其字体结构依然遵循表义原则。字形表义所具有的文化特性对汉语语言的构成影响较大,推动汉字完成了由记事转为记录语言的历史跨越。  相似文献   

13.
韩祥波 《理论界》2010,(7):65-69
对于"法律行为"的概念,在中国法理学和民法学中有着截然不同的理解。这种不同理解的原因在于赋予"法律行为"一词含义的路径不同。从语言哲学的角度来看,两者在本质上具有同质性,即赋予"法律行为"一种应然的理解。实际上,"法律行为"一词到底具有什么样的具体含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对于一个学术概念的理解要在中国法学体系内部达成共识。这种共识的达成需要严肃而认真的学术对话。  相似文献   

14.
影视剧栏目名处于“标题”和“名称”的交汇点上,在语言运用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栏目名的类型不同,语言倾向也不一样,大致是:X.D格式有较强的“专名”语言特征,其他的有较强的“标题”语言特征。其语言形式以四字格为主,以双音节词为基本韵律单位。影视剧栏目在命名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语言文字的广告效应。  相似文献   

15.
四字格成语是中国语言的精华,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蕴。人类对颜色的认知,虽然语言各不相同,但仍具共同之处。由于各民族文化差异,颜色词语表现出各民族独特的"个性",带有显著的文化烙印。本文试图通过选取含有颜色的四字格成语进行分析,归纳出四字格成语中颜色词的英译策略。  相似文献   

16.
“反义聚合”和与其相关的反义词、反义关系等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即它是由语义上相反相成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同级的语言单位形成的集合体,这些语言单位主要包括词素、词和词组。从语言单位的性质上看,“反义聚合”有时是词素与词素形成的聚合,有时是词与词形成的聚合,有时是词组与词组形成的聚合,个别的还有词与词组形成的聚合。  相似文献   

17.
同形字是汉字字库中字形相同,音义不同的字。认真辨识文献中的同形字,沟通字际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总结研究同形字的方法,对于识读和整理古籍,编纂汉语文字典词书,以及研究汉字发展史,都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辨识了汉魏六朝碑刻中的10个同形字。  相似文献   

18.
李德鹏 《学术探索》2008,(6):98-101
艺术语言和科学语言在语法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本文试从语素、词、短语、句子和句群五级语法单位的角度,对其作了比较研究。艺术语言和科学语言相比,在词一级语法单位的差异性表现为词类的活用;在短语一级表现为变异搭配;在句子一级表现为多种修辞格的运用;在旬群一级表现为整体设喻,在特殊的句群——篇章层级就表现为童话、散文诗等不同的语体。  相似文献   

19.
彭泽润的《词和字研究———中国语言规划的语言共性和汉语个性》(以下简称《词和字研究》,引用说明中的“p.”表示这本书的页码),2005年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第1版,2007年出版第2版。这本书是作者最近10年来,围绕词意识问题思考的结晶。它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并且紧密联  相似文献   

20.
聚合词是汉语中常见的一类词,其内部各个语素呈并列关系,处于同一语义场内,组合起来表达的意义是各个语素语义的泛化。本文对275个汉语四字聚合词语进行统计分析,探讨省力和意义原则对聚合词字序的影响。认为聚合词字序排列是省力原则意义原则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省力原则对字序影响的减弱,意义原则对字序的影响加强,二者的影响力呈此消彼长的关系。字序的产生是省力原则与意义原则共同作用,相互妥协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