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日益普及,网络舆情空前高涨,群体性事件的网络特征日渐凸显。网络舆情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群体性冲突的形成发展机理,从某种意义上说,网络背景下群体性事件的演化过程就是一种从网络民意到网络民怨再到网络民愤的过程。因此,如何针对网络舆情与群体性冲突的相互作用机理,建立和完善网络舆情的预警、监控、引导和回应机制,提高群体性事件的情绪疏导和矛盾化解能力,成为做好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工作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手机短信等即时通信工具大众化、媒体化、数字化、互动化的趋势越来越突出,互联网"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由此所产生的网络舆论的影响力、社会组织动员能力越来越大,在深刻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思想观念,推动生产力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同时,也给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尤其是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所以必须对网络舆论加以引导。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群体性事件在各地时有发生,且行为、方式趋向激烈,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危害了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事业,已成为新时期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当前,加强对群体性事件产生的一般规律的研究,从根本上减少遏制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对维护社会的安定,促进...  相似文献   

4.
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与演化具有明显的链式传承效应,是特定社会环境中的社会矛盾或诉求、信息传播、群体规模结构、行动与后果等载体在性态、量级和时空上的增大、扩散和升级.通过构建群体性事件的链式演化理论框架,揭示群体性事件内在的、规律性的链式机理,指明实施断链防控治理的关键举措,有助于避免爆发更多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减少群体性事件的社会危害.  相似文献   

5.
我国目前正处在剧烈的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导致的群体性突发事件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所以,如何有效地预防和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对于保障社会的安定和谐有着积极的作用.本文综合国内外有关群体性事件演化轨迹的研究成果,基于定性模拟技术理论,对群体性事件演化轨迹进行了定性模拟,从不同的初始条件出发,得到了比较接近社会实际情况的模拟结果.且研究结果表明,诱因事件引起的群体性突发事件爆发会导致次生事件的发生,政府对网络传播互动、谣言或不实信息产生与传播的控制和舆论引导能有效干预群体性事件的恶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网络群体性事件是网络时代社会治理的一个新挑战。近年来经由网络传播不断放大、演变而来的群体性事件层出不穷。在此背景下,网络群体性事件迅速成为学术界研究的新视点。纵观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与此类事件有学术渊源的研究路径包括:关于网络民主的政治学研究、关于网络舆情的传播学研究、关于互联网共意性社会运动的社会学研究。在研究视域上,呈现出以风险社会理论、社会冲突理论、集体行动理论为主的三种理论视角。在研究方法上,偏重于文献研究和规范分析,较少采用实证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7.
群体性事件中的群体心态,对群体性事件的发展变化往往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使越来越多的人趋向于关注那些可以控制人们行为的非理性的因素和机制.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舆情、社会心理和群体心态对个人、社会、市场、国家的影响,高度重视构建和谐的社会心理环境对社会发展和改革进程的重要作用.群体心态研究理论为群体性事件的疏导、处置和预防提供了基础性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胡兰 《理论界》2013,(10):145-147
在社会转型时期,我国的社会矛盾与冲突加剧,在互联网的助推下,网络群体性事件愈演愈烈,对社会冲击的广度与强烈都超过了以往任何时代.从政治学的视角分析,网络群体性事件是网络时代公民非制度化参与的典型表现.通过观察近几年的网络群体性事件,网络维权行动是一亮点.本文以政治参与理论为支撑,运用社会冲突理论对网络维权行动的发生机制与性质进行了深入剖析,提出了以特定利益诉求为目的但并不冲击现行政治统治的网络维权行动应被政治体制所吸纳,成为利益表达的常态.  相似文献   

9.
网络群体性事件是把"双刃剑",既可能引发破坏社会秩序的集体行动,也可能成为网民和政府沟通的桥梁。网络群体性事件概念不应带有贬义,笔者客观界定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概念,说明其宏观意义上的本质是社会监督形式,微观意义上则是公民表达权的形式。网络群体性事件在参与主体、关注事件、参与方式、产生影响等方面具有特殊性。所以,网络群体性事件应通过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途径加以疏导。在此重点探讨疏导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法律路径。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群体性事件不仅进入了高发期,而且规模大、对抗激烈、社会危害严重,直接影响着社会稳定与和谐。群体性事件的生成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但与社会心理因素密切相关。从本质上看,任何群体性事件背后都隐藏着纷繁复杂、变幻莫测的社会心理动因。而在这些心理动因中,社会心理失衡和冲突是最重要的动因。所以,要准确把握群体性事件产生发展演变的规律,必须全方位、多视角地深入剖析社会心理冲突及其发生机制,揭示群体性事件的社会心理根源,以寻求有效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关于群体性事件“新思维”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婷婷 《理论界》2009,(8):113-114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处于新旧交替阶段,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各种利益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引发了了大量群体性事件,并且规模和表现形式不断升级,成为当前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2009年的<法治蓝皮书:中国法治发展报告>指出2008年发生的群体性事件规模之大、影响之广是前所未有的,并强调处理群体性事件"需要新思维",笔者就处理群体性事件的"新思维"从法社会学角度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2.
当前,影响中国社会和谐稳定的最主要因素是频发的群体性事件,这也已经成为风险社会的主要特征.群体性事件呈现井喷式发展,使得网络言论力量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也使网络舆情更加复杂化.如何有效监测基于群体性事件的网络舆情,对促进社会安定团结、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网络舆情的功能及其与群体性事件的关系,指出监测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的必要性,并构建基于群体性事件的网络舆情的监测机制.  相似文献   

13.
群体性事件的宪政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引发了各种群体性事件,成为当前影响我国社会稳定的一个突出矛盾.群体性事件展现出来的社会各方面宪政意识的缺失,表明了作为社会秩序构成部分的我国宪政制度依然十分不完善.当前的群体性事件基本上不是对抗性的矛盾,党和政府应当转变思维从宪政的角度去分析和解决群体性事件,并在治理群体性事件的过程中逐渐学会接受监督和制约,从而构建符合宪政要求的真正民主、法治和文明的和谐社会.只有将群体性事件纳入宪政视角,切实解决社会不公问题,切实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才是预防和治理群体性事件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14.
2008年的贵州"瓮安事件"、云南的"孟连事件"等表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群体性突发事件问题,越来越成为当代中国能否顺利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一个重大问题.转型社会中的利益矛盾和冲突在很大程度上已成为困扰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全运行的大问题.很显然,认识和把握现代化进程中群体性突发事件的规律和种类,对减轻转型社会过程中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对执政党的执政安全和社会良性发展的冲击和震荡是非常有必要和紧迫的.为此,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特别关注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研究,成为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一种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5.
群体性事件是目前我国社会冲突的主要表现形式,而群体性事件愈来愈呈现出突发性、暴烈性、难以控制、难以协商等特点,这在很大程度上与群体性事件中“谈判者缺席”问题有关。“谈判者缺席”问题直接反映的是群体性事件的无组织化状态,而其深层社会结构根源在于转型期“社会中间组织的缺失”,这导致社会缺少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载体,国家与民众之间缺失缓冲地带。当矛盾出现时,国家与民众直接互动,使转型期的社会矛盾冲突以突发的、对抗的、难以协商的形式表现出来,而培育社会中间组织是应对转型期群体性事件的重要社会治理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同时也是群体性事件的多发期,它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当前群体性的总体数量在减少,但表现方式日趋激烈,干群矛盾逐渐成为引发群体性事件的重要因素。各种利益矛盾、利益诉求渠道缺失等原因造成了群体性事件,因此要通过大力发展生产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认真做好现场处置工作等来预防和处理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村群体性事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农村群体性事件是我国农村社会内部矛盾经过长期积淀而成,具有群体性、利益性、维权性、积累性、突发性、组织性、非理性和过渡性等特点.群体性事件一方面影响农村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反映了农民维权意识和能力的不断提升.对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特点及其成因进行认真分析和总结,努力探索解决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对策,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转型社会的过渡性、阶段性和不稳定性特征导致了群体性事件的频频发生。从法社会学的视角来看,群体性事件的本质是发生在风险社会中的一种集群行为。风险社会是群体性事件的社会根源,集群行为是群体性事件的本质特征。我们应当明确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和特点,从而确定群体性事件的应对原则和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19.
网络群体性事件:舆论生成与政府决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网络群体性事件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类型研究的基础上,可以梳理出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舆论生成过程:公共话题聚合→舆论场出现→意见领袖出现→网络与传统媒体间互动.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生成过程进行分析,结合危机设计、理性设计、渐进设计和社会设计等四种公共行政领域行动的模式,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网络群体性事件设计出不同的处理方案,从而形成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政府决策机制.  相似文献   

20.
于海峰 《理论界》2007,(10):160-161
高校校园安全稳定是高校发展,乃至社会稳定的基石。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高校群体性事件,对维护高校及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了高校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和特点,并从加强改进思想教育、提高认识、以人为本及时化解矛盾、加强信息管理、活跃校园文化等方面对高校群体性事件的有效预防进行了分析。同时,就如何妥善处置高校群体性事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