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受众的敏感性和影响的广泛性,动画片在主流价值观建构和宣教体系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伴随着消费文化的蓬勃发展,动画片已成为当今流行文艺实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和探索,国产动画片虽然在宣教主流价值观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实绩,但是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下,一些国产动画片在价值表述方面出现了较大的偏差,与主流价值观呈现出一定程度的背离关系。发挥国产动画片的主流价值观引导功能,应在内容、思想价值观和表现形式上实现民族化、时代化。  相似文献   

2.
《点石斋画报》是晚清时期重要的城市通俗读物,它不仅反映了晚清现实生活,同时传播了新的思想和观念,扩大了时人的思想视野。画报中出现的许多儿童形象,描绘了当时儿童生活的众多方面,体现了时人的儿童观念,对近代儿童观的形成既有显著的推动力量,也有不可忽视的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3.
儿童观是指人们对儿童的看法和态度,即我们怎么看待儿童,如何认识儿童,又如何去对待儿童。纵观不同的儿童观在历史上的演变,儿童观已经是现代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方教育思想上,卢梭和杜威都非常重视儿童教育,而且他们的儿童观理论对儿童教育思想产生很重要的影响。卢梭和杜威的儿童观在某种程度上存在异曲同工之处,但仔细对比研究,两者的儿童观又是大有不同,至今仍值得我们进一步去探讨。  相似文献   

4.
中国历史文化悠久,源远流长,为中国动画片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同时也吸引了国外动画创作者的浓厚兴趣。他们以中国传统元素为载体来体现自己的价值观念,推出了许多经典的作品。而相比之下,中国动画片却"洋"味十足,迷失方向。面对这样的局面,中国动画事业该如何应对?是一味的模仿,还是保持传统?就此,本文对国外动画片"借题发挥"与国内动画片"借题模仿"进行了深刻的分析比较,阐述了中国动画应在原有特色的基础上,吸取国外动画之长补己之短的观点,目的在于为中国动画片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5.
留守儿童问题的建构与研究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留守儿童的研究视角呈现出多元化特点,有乡村教育志视角、社会化视角、社会政策视角、社会支持视角等.本文反思了当今的留守儿童何以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以及既往研究存在的问题.本文指出,留守儿童问题作为一个社会问题,是经过系列的社会建构和学术建构活动才得以"被发现"和形塑的.留守儿童问题之凸显,在很大程度上主要是借助国家政策、大众传媒、学术研究、社会舆论等活动形式而得以表现出来的.当前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在研究对象的界定、操作化路径和分析思路的选取、研究过程中的价值取向等方面,仍然存在若干值得商榷的地方,本文对此提出了质疑与讨论,并展望了今后研究的进路.  相似文献   

6.
本土心理学的科学观反思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周宁 《学术探索》2002,(2):21-24
正确的科学观是学科发展的前提 ,本土心理学的研究一直在自然科学观和人文科学观之间摇摆不定 ,这给本土心理学研究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本土心理学的内涵是文化意义 ,应该确立人文科学观 ,遵循人文科学的研究原则 ,克服自然科学观造成的抽象研究 ,在心理生活的历史性与具体性中理解和阐释心理生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现代经济的信用特征对成型于商品经济时代的主流货币理论构成全面挑战。主流货币理论将货币本质理解为商品,并采取了基于交易媒介职能的一般均衡与数量论分析和基于价值储藏职能的货币与资产选择分析,但这两种分析框架都难以阐明以金融活动为中心的现代经济运行机制。本质上,货币不是一种商品,而是一种信用。只有基于信用本质观的货币理论能够从根本上弥补主流货币理论的种种不足,为分析现代信用经济运行提供系统的分析框架。对于解释货币市场的剧烈波动和天量货币不会带来超级通货膨胀等经济现象,基于信用本质观的货币理论也很有现实意义,进而为理解以现代货币理论(MMT)为代表的财政赤字货币化争论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8.
2018年民政部儿童福利司成立,标志中国现代、普惠性儿童福利时代来临。本文以国家福利责任和社会福利制度理论视角,界定儿童福利观的内涵、外延、构成要素与制度灵魂角色,论述儿童观、现代儿童观、儿童福利观、现代儿童福利观和家庭福利观之间的关系,描述中国特色现代儿童福利观和儿童福利制度范围内容、层次结构,探讨现代儿童福利、家庭福利观与现代儿童福利、家庭福利制度建设之间的内在制度逻辑。中国特色、现代、普惠、广义儿童福利制度建设的当务之急和关键之举是:重构中国特色现代儿童福利观和家庭福利观,中国特色现代儿童福利与家庭福利制度建设的福利责任主体是国家;现代儿童福利制度建设的主要制度途径是国家为本的政治责任与政治机制;中国特色现代儿童福利服务制度体系建设的优先领域与战略重点是以现代家庭福利服务为基础的现代儿童福利服务制度。  相似文献   

9.
儿童文学翻译策略的选择关乎着译作对儿童的影响,也关系到儿童读者对翻译作品的态度。正确的策略选择会促进翻译实践朝积极的方向发展,形成良性循环,源源不断地为儿童提供好的作品和阅读体验,增强未来一代对外来文化的包容性。在引介外国优秀儿童作品的时候,唯有基于儿童本位观选择翻译策略,注重儿童文学的教育功能,融审美性与娱乐性为一体,才能让儿童在轻松愉悦中获得较好的阅读体验,从而扩大知识面、开阔视野和培养创造力。  相似文献   

10.
梁启超是清末民初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对日本的感情经历了由中日甲午战争之后的以日为师,称赞日本为可爱可钦之国,以及辛亥旅日时期认日本为第二故乡,到民初反日、憎日、惧日的转变历程,这一历程深刻揭示了19世纪的大亚洲主义愿景伴随日本对中国侵略的加深,至20世纪10~20年代之交趋于破灭的现实。总之,梁启超日本观的演变并非孤立现象,而是时代缩影,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11.
天才儿童是特殊教育的对象之一。对天才儿童的鉴别和教育实践由来已久,相关观点、方法和技术多种多样。随着人本特教理念的提出,我们有必要对以往的天才儿童观进行新的解读,在人本特教理念的指导下,树立起天才儿童鉴别和教育的新观念。  相似文献   

12.
少年儿童动画片观赏心理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主要探讨动画片的故事内容、人物形象、文化背景、表现手法对少年儿童观赏动画片的心理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 :生动曲折和贴近生活的故事情节 ,鲜明立体以及符合少年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特点的人物形象 ,是少年儿童喜欢看动画片的内在原因。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表现手法对少年儿童观赏动画片起到不可忽视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3.
国家与市场的互动是经济法的基本分析范式,本文以国家干预观和市场调节观作为两条主线,以国家干预与经济自由两大经济思潮的理论演化为论述起点,在实践层面,分析评价了中国经济转型期国家干预与市场调节的关系,并进行了反思;在理念层面,阐释了国家的法律与社会的法律的理论命题;在制度层面,提出了对国家干预进行宏观调整和微观重构的理论构想,旨在对国家与市场分析范式进行系统解读,寻求经济法的合理内核,实现国家干预权的正确行使.  相似文献   

14.
儿童是一个独立的生命存在,是独特文化的拥有者。童年不仅对于整个人生具有“基础性”、“扩展性”价值,而且其本身也自有浑然天成的独立意义。正因为如此,儿童观的演进成为儿童文学审美独立的前提。而在此基础上,儿童文学成为儿童生命成长的精神通道与喜闻乐见的想象游戏,既为孩子们提供了阐释的娱乐,也成为儿童语言学习的资源,它对于儿童“化影无形、润物无声”的浸染和抚慰、昭示与引领。沉潜在童年生命里,并最终成为陪伴孩子一生的精神结构与心灵气质。  相似文献   

15.
鲍德温的儿童观是其文学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价值取向与叙事模式均昭示出与基督教《圣经》的浓厚血缘关系。这种明显的互文性实质上是传承与超越的并置,很大程度上暗合了布鲁姆的影响的焦虑理论。鲍德温创造性地拓展了《圣经》儿童的神性内涵,将其指向宗教伦理所不容的淫乱,以异教徒姿态宣告了其宗教立场的世俗化。鲍氏儿童观既有根深蒂固的神学基础,更不乏深刻的哲学思辨,其人文关怀彰显出挑战流俗陈规、张扬边缘人性的另类道德家气度。  相似文献   

16.
当代大学生政治观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加剧 ,当代大学生的政治观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客观分析大学生政治观的现状 ,准确把握大学生政治观的特点和存在问题 ,积极探讨加强大学生政治观教育的有效对策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儿童健康权的实现是人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对天津城乡千余名少年儿童调查发现,存在近视眼、意外伤害、睡眠不足、用餐草率等诸多健康隐患,而学习负担是儿童身体健康的最大"杀手"。因此尤应强化成人社会保护儿童健康权的育人理念,形成立体实施儿童健康教育的社会氛围,以儿童为本创新与拓展儿童健身载体,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达到促进儿童增强体质、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19.
从民族学视角看,藏地小说作家对藏地文化的观察和阐释有两种典型的路径,即自观与他观。两者互相弥补,相映成趣,共同完成了对雪域文化的田野发现和诗性呈现。在众多藏地小说作家中,阿来和范稳具有代表性,他们的全部创作勾联成了两条典型的文化阐释路线,完整呈现了藏地博大精深的文化,弘扬了信仰的力量。  相似文献   

20.
生态心理学取向的情境观形成了不同于行为观和认知观的知识观、学习观和教学观。导致我们对人类学习的认识发生根本性变革的是这种基于情境的学习观,而不是建构观。虽然情境观有可能融合了行为观和认知观,但行为观和认知观同样有其实践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