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素是20世纪最重要的西方哲学家之一,《中国问题》集中反映了他对20世纪初中国社会问题的研究和判断,呈现了他的中国文化观,他在中西文化的对比中研究和解读中国文化,比较客观地分析和评述了中国文化,并对中国文化发展提出了富有启发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任继愈先生关于老子哲学的研究成果,集中体现在他主编的三种中国哲学史著作和他对《老子》一书的注释之中。他在1963年出版的《中国哲学史》中认为,老子是一位朴素唯物主义者;1973年出版的《中国哲学史简编》中改变了看法,认为老子是唯心主义者。1983年在《中国哲学发展史·先秦》中,他全面地审视了上述两种看法,认为它们都"犯了把古人现代化"和"片面性"的错误。他在老子哲学研究中在方法上的不断探索,以及他勇于自我超越的学术精神,给人们以很大的启迪与激励。  相似文献   

3.
谢宇教授作为社会科学定量研究的代表人物,他在接受访谈中主张社会学研究应该是跨学科的.接纳不同的研究方法;他继承了导师邓肯的总体逻辑思想,强调社会学研究重视异质性,可以从组间差异入手,并期望在中国推广以人口学的视角、方法来研究社会学现象。谢宇教授也谈到,一旦选定了研究题目就要坚持做下去.并且他建议要在中国建设动态追踪的数据库,以了解事态演变过程和建立因果关系。同时,他也提及大学要培养的两类不同人才和对中国学生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徐复观作中国思想史的研究,从根本上讲,就是通过对中国文化的解读昭示他自己对于民族文化的看法及态度,并以自己的看法和态度感动同时代的人。他把中国文化视同中华民族的生命,认为学术思想研究的态度与方法应当立足于人的生命存在。他在研究中国思想史的过程中发现了中国文化的巨大价值,这一发现使他确信对我们的整个历史文化应当采取“无限的敬意”的态度。他治学方法的特点,即方法以态度为基础、方法为态度所决定。  相似文献   

5.
如果从冯友兰先生1915年进入北京大学中国哲学门就学算起,直到1990年溘然长逝,他一生从事学术活动的时间就长达70多年。70多年间,他写了十几部书,发表了不少的文章。他所讨论的问题,笼统一点说,就是以哲学史为中心的东西文化问题。稍具体一点说,冯先生的学术活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哲学,一是中国哲学史。在中国哲学史研究中,冯先生特别对中国传统文化作了广泛的解释和评论,而他对孔子的研究和评价是其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将对冯先生在不同时期对孔子的研究和评价作一评述。 一 冯友兰先生是1927年才正式开始研究和讲授中国哲学史的。他一边讲授,一边研究,一边撰文。在中国哲学史这片园地里,辛勤耕耘,硕果累  相似文献   

6.
顾准在研究古希腊史的过程中曾出现了"卡壳"情况,而且一"卡"就是两个多月,乃至要为此毁弃旧稿而全部重写。他原先想通过研究希腊城邦的历史来反思中国为何产生不了民主和科学,但随着研究的深入,他又感到希腊的城邦制度也存在着自身的局限,进而对中国的传统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他对西方的研究始终是在中国的思想视域下进行的。  相似文献   

7.
萧萐父先生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哲学史家,他对中国哲学史的研究是多方位的。在宏观方面,他阐释了自己的哲学史观和方法论及相关问题;在思潮及个案方面,他对中国早期启蒙思潮和船山学有着精到的研究。探讨萧萐父先生对中国哲学史若干问题的研究,不论对于中国哲学史学史的研究还是当下中国哲学史的书写都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8.
徐复观力图在比较语境中对古典作出现代的阐释和研究,但他反对用西方的文学体系作为标准来衡量中国文学.他强调文学研究要走出进化论的观念,采取历史的整体视角.他认为,要以中国文学自身的传统为脉络来建立研究的基点,而避免那种以西方某种理论概念为先在体系的研究方法.基于这种学术的自我意识,他提出了中国文学的实用性,将其作为传统文学的主要特征加以表彰,从而构建出与一般从纯文学角度出发建立的中国文学史观念.  相似文献   

9.
李大钊创新思想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大钊的一生是不断创新的一生.他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卓越的创新能力.因此,在对中华民族前途命运进行深邃思考以及为此而进行的对救国救民道路的艰辛探索过程中,他的创新思想和实践都结出了丰硕的成果.他率先在中国大地上高举起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旗帜,为中国昭示了新的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他公开提出要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性质的现代化政党--中国共产党;他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革命理论,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初步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他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农民问题,进行了富有开创性的探索.研究李大钊的创新思想和实践,在今天仍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吴越地区民间民俗研究领域中,顾希佳先生是一位起步较早且很有成就的学者。他既有多年采风调研的经历,又有很高的理论素养。他的早期论著多着眼于民间文学,80年代后期,他似乎有意将民间文学与民间信仰研究相结合,并侧重在民间信仰方面。到了90年代中后期,他又进一步将研究范围扩大,把江南地区的神歌和北方的萨满信仰、西南的傩文化联系起来,使论题提高到了中国文化的层面上,并将其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来发掘和探索,填补了中国文化研究的一块空白。人民出版社新近出版了顾希佳先生的《祭坛古歌与中国文化———吴越神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