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小林夫妇结婚十多年了,日子平静得像湖水,没有一点儿波浪。房子旧了,电视机旧了,沙发旧了,夫妻二人便有许多的不如意。 一天,小林妻子参观了同事的新居,回家后对小林说:“咱也换台新电视吧。”小林说:“那台旧的还能凑合。”妻子说:“凑合个啥?都十多年啦,换个新鲜。”小林满脸无奈,说:“那好吧!”  相似文献   

2.
正23岁的小林毕业后不愿意找工作,一直在家"啃老",痴迷上网,晚上常常失眠,总是唉声叹气、魂不守舍。父母有时提醒,他就会大发雷霆。小林父母觉得,儿子可能是心里太郁闷了,"想不开"而已,并没有什么问题。他们请来小林的同学、朋友帮忙劝说,但效果都不好。不少人都有过遇事"想不开"的经历,但总觉得可能是压力太大,时间久了就会烟消云散,或者只要不憋在心里,说出来就好了……但其实,如果这种  相似文献   

3.
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我们常说一个校长就是一所学校,校长作为一个学校的总领导和总指挥,其领导力的发挥也必然会影响一个学校未来的发展。一、校长领导力的诠释1、何为校长领导力"领导力"一词最早出现在管理学领域,总结下可以简单的得出学术界较集中的几种看法。⑴领导力是领导者的某种个人能力;⑵领导力与领导者及其下属之间的权力关系有关,领导者具有权力,并运用它来影响他人,即领  相似文献   

4.
熊十力  赵建永 《云梦学刊》2016,(4):27-29,161
整理说明:近年来,笔者于北京大学档案馆发现了一些学者的往来信函,其中有一份档案原题"熊十力请求回南京给北大校长、林伯渠、董必武的信",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秘藏于不对外开放的校长办公室的专门档案里,故尚未收入《熊十力全集》及其著译目录。经汤一介先生亲自向校方提出申请,获得批准后,笔者才有缘得见并复制了该函。全信以身体与治学的关系为主线,反映了作者的独特观察视角和学术成长道  相似文献   

5.
意义的来源与存在方式一直是解释学领域内最为聚讼纷纭的问题之一。美国学者赫施坚持将对于客观意义的诉求置于对作者意图的询唤过程中,而在他的理论中,作者身份得到了全方位、多层次的阐发与建构:首先,作者意味着立足于语言性文本的"言说主体";其次,作者充当了某种独特的"意欲类型"的传递者;再次,作者的表意行为还不可避免地处于一个更加广阔的"范型"的引导之下。通过上述充满张力的理论建构,赫施体现了在"作者之死"的时代背景下重估作者价值的努力。  相似文献   

6.
徐瑾劼 《学术探索》2012,(2):163-166
澳大利亚是经济发达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也位于世界先进水平。在澳大利亚,各州/领地有各自独立的教育行政体系和中小学教育制度。中小学校长是政府公务员,对他们没有硬性的入职资格要求,但他们必须是"教师"身份且具有四年的教龄并注册。近年来,在面临中小学校校长"退休潮"、校长领导力分散化、校长工作量加大的各种挑战下,各州/领地及中央政府纷纷出台了相应的"领导力学习框架"。本文试图从校长专业发展及其领导力构建入手,介绍澳洲目前校长领导力的构成,专业标准、专业学习体系及评价手段,呈现澳大利亚"多元性"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7.
自从全国推行了教师聘任制改革以后,中小学教师对自己的工作普遍缺乏职业认同感,原因有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缺乏对校长权力的制约。概括起来主要有四个原因:校长的产生方式;对校长缺乏有效的监督;教育工会、教代会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校长自身缺乏公仆意识和自身修养。如何克服这些倾向?  相似文献   

8.
汪婷 《南方论刊》2011,(6):49-51
作者和读者之间的关系在文学批评历史上呈现复杂多变的现象.以作品为作者与读者关系的一个参照物,作者与读者的关系呈现以下四种形态:一是"作者中心"的状态,即作品是作者的绝对权威;二是主客相生,虚实共济的状态,即作者与读者共同完成作品意义的创造;三是对话与误解的状态,即作品是作者与读者对话的中介,但误解也随之产生:四是唯有句...  相似文献   

9.
在本文中,作者更贴近观察了1995年死于自杀的法国哲学家吉尔·德勒兹。根据德勒兹的哲学思想,作者仔细审视了他的死,但关注的焦点放在阿尔贝·加缪所著《西西弗斯的神话》中开篇即提出的一个著名问题:"判断人生是否值得活下去,就意味着回答了哲学的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一、略谈校长应具有的素质办好学校,一靠校长,二靠教师。作为校长来说,能不能把学校办好,本人具有的素质是一个重要的条件。在学校的管理工作中,校长素质包括生理特点、思想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知识等。各类学校校长应具有一些什么素质,这是中外学者长期研究的课题。我以为校长的素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竞争中的叙事:叙事转向中的又一转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认为,在叙事转向中出现了一个新的转向,印:将对个体叙事的分析置于一个更大的、通常是隐含的多种叙事选择的竞争中.作者认为叙事之间具有潜在的竞争是叙事的本质特征,并通过分析乔治·莱考夫对施瓦辛格如何赢得2003年加州州长选举的描述、宋飞关于奥运会银牌的"栋笃笑"节日与海明威的短篇小说<在异乡>,得出可通过关注这种竞争加深对各种不同叙事的理解的结论.作者指出:"目的"一词是理解各种叙事竞争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梁成武 《南方论刊》2012,(12):66-68
作者结合多年来的思想政治工作实践,提出了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要把握好一个基本原则、两个根本点、三个基本要素、"四心"工作态度、"五得"修养。对我们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隐含作者"新解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韦恩·C.布思在<小说修辞学>中提出了"隐含作者"这一概念.他在后来的<隐含作者的复活:为何要操心?>一文中又旧事重提,再次论及"隐含作者"的存在.纵观其理论,我们发现:不管是他最初提出的"隐含作者"的概念,还是后来再次论证的"隐含作者"的存在,其实都隐含着某些不可忽视的缺陷.本文作者认为,"隐含作者"的确是存在的,但"隐含作者"存在的形式既是与真实作者互动的,也是与社会环境等共生的.本文以埃文斯、普拉斯以及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主持人近日攻击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为例,探讨了"隐含作者"的真实内涵以及在其他叙事形式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4.
"人之死"是福柯"作者之死"的逻辑起点,随着现代知识型的废除和新知识型的诞生,作者终将与人一起死亡.作者功能是福柯作者理论的核心概念,集中体现了一个社会里某些话语存在、流通和运作的特征.作者是话语实践复杂运作的产物,作者形象及其含义在不同历史时期会园文化传统和话语形构的改变而改变.福柯改变了关于作者的提问方式,从"谁是作者"转向了"什么是作者",从而开辟了作者理论的广阔空间.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下半叶韩国的唐代文学研究,发展比较平稳,没有受到外在社会局势的不利影响,成果量一路上行,差不多每隔十年就上一个台阶,到了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增速明显加快。韩国唐代文学研究的作者队伍规模不大,八、九十年代每年有成果发表的常规作者也就是三、五十人,大量作者是"快闪"的"票友"。从变化历程来看,半个世纪间韩国的唐代文学研究经历了前低后高两个阶段: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年产成果量较低,作者队伍规模较小,活跃作者中以李丙畴最为杰出,最受关注的作家是盛唐三大家:杜甫、王维和李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年均产量提高了三倍多,作者队伍的规模也大为增扩,其中柳晟俊最为活跃,个体作家研究中杜甫的关注度依然最高,有关唐代作家影响研究的成果最堪关注。  相似文献   

16.
集美学校有一座富有民族特色的八角翼亭,名曰:"军乐亭".从其来历,可见陈嘉庚先生的高尚品格.原来1923年是集美学校成立十周年,也是陈嘉庚先生五十寿辰.为了纪念他的兴学功绩,那年校长和教师十二名倡议捐款建造"介眉亭".于是,校内师生、校外校友踊跃认捐.当时,集美学校设在厦门的"集通行",也认捐大洋240元,并写信告知陈嘉庚.陈老得悉后,先后给校长写了两封信,谢绝建亭祝寿,同时表示自愿出资为学生兴建"军乐亭".1924年3月28日,陈嘉庚在给校长的信中写道:"昨见集通来信,云捐建亭款240  相似文献   

17.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想评论一个学校,先要评论他的校长。”从一定意义上讲,一位校长就代表着一所学校,校长的思想、行为和作风影响着学校,校长的形象就是学校的形象。现代教育环境为校长提供了施展才华的机遇和天地.也向校长提出了更高境界的要求,校长要以全新的形象出现在新的世纪。那么,现代教育中的中学校长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呢?我认为,校长的形象应该是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调控有力的管理者形象、大胆创新的改革者形象、积极活跃的社会活动家形象。治学严谨、治校有方的学者形象。学校…  相似文献   

18.
陈越光著《一个有思想的行动者——陈越光NGO讲演集》一书已于2014年8月由三辰影库音像出版社出版。全书分为"公益:赋予时间以生命"、"对话:从内心通向内心的小道"、"传承:开创有传统的未来"、"变革:以人类整体精神思考进步之道"、"未来:世界需要什么样的中国"五章,收录了作者的演讲、发言、访谈、对话等文章共43篇。  相似文献   

19.
试谈校长的工作形象葛致仁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想评论一个学校,先要评论他的校长”。因此,校长应该有一个规范的形象,而规范的形象又应该具有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内涵。如:校长的工作形象,校长的能力形象、校长的学术形象、校长...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20世纪40年代全国高校学业竞试,并以浙大连续四次名列前茅的事实为例,从一个侧面说明浙大成为名牌大学,乃属实至名归;同时,分析了浙江大学取得如此突出成就的主要原因在于:第一,有一位好校长--竺可桢先生;第二,有一支高水平的教授队伍;第三,重视科学研究;第四,办学"严"字当头;第五,十分重视基础教育;第六,重视新生选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