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我国农业政策性金融改革出现的问题入手,分析当前我国农业政策性金融改革的现实性,从合理配置资源和加快建设农村经济的角度出发,提出我国农业政策性金融改革与发展的策略构想,希望能进—步完善农业政策性金融功能,构建适合我国农业发展的政策性金融体系,真正解决我国“三农”发展的金融困境,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业政策性金融存在的问题及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政策性金融是一个国家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农业政策金融的有效运行既需要政府财政的积极支持,也需要政策性金融机构运行机制的不断完善。目前,我国的农业政策性金融存在很多问题,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对我国的农业政策性金融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农业政策性金融正处于转型改革的关键时期,如何确定未来我国农业政策性金融体系的改革取向一直是理论界和实务界探索的焦点。本文立足于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现实特征,从普惠金融的视角出发,探讨建立以市场化为导向、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为主导及缺乏外部资金来源的小型微型农村金融机构为参与主体的农村批发金融机制。在借鉴国际上较为成熟的批发金融机制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农村批发金融机制的理论框架、参与主体和制度要素,从而在推动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同时,为未来我国农业政策性金融改革提供可行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农业政策性金融集财政与金融优势于一体,而当我国正全面与世界接轨的今天,农业政策性金融是我国 金融改革的瓶颈。本文结合我国农业政策性金融业务的现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改革的必然,并借鉴国 际农业金融改革的先进经验,探讨了我国农业政策金融的完善对策,以期我国农业政策金融功能的充分发挥和不 断完善。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农业实施的区域发展政策以及农业的产业化经营,迫切要求农业政策性金融实行分类指导的区域信贷政策,支持农业区域产业发展。即主产区农业政策性金融要继续支持粮食企业敞开收购农民余粮,业务延伸的重点是以支持国家储备为基础,支持粮食企业的产业化经营和农产品加工;主销区农业政策性金融要支持企业面向市场搞活调销业务;产销平衡区农业政策性金融要在按保护价保证订购粮收购资金供应的同时,重点做好支持退耕还林草工作以及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6.
基于农业政策性金融是否对农业经济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这一问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江苏省为例,收集了1994年~2005年的相关数据,利用多元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江苏省农业政策性金融对农业经济的影响,并对其进行了相应的分析。最后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农业政策性金融发展的实际情况,给出了简单的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的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农村金融体系随着宏观经济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出现了一些阻碍其充分发挥服务农村经济职能的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 ,揭示问题根源 ,对各金融主体重新进行功能定位 ,提出农发行进行双轨制改革 ,创建新型一体化农信社 ,成立专业政策性农业保险机构 ,并试图引入农业补贴等 ,以助于打破金融压制 ,促进金融深化 ,重建农村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8.
[摘要]中国金融格局呈现城乡二元化是城乡产业二元化和经济发展差距的现实体现。本文从城乡金融二元结构的现状及其对经济的影响入手,深入探讨我国金融二元化格局的深层次原因,并提出发展中小额贷款机构、加大政策性金融投入以及推进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等措施,以健全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最终实现经济和金融发展的相互促进,改变我国城乡金融发展不均衡的现状。  相似文献   

9.
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新农村建设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作为我国唯一的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农业发展银行,肩负着为新农村建设提供资金的历史任务。然而,目前的农业政策性金融还存在一些缺陷,满足不了新农村建设的需求,我们需要改革农业政策性金融,使其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0.
农业政策性保险体系的国际借鉴与构建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是受自然条件、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产业,也是比较收益较低的基础产业。面临自然风险、市场风险的双重制约,作为政府支持和保护农业的“绿箱”政策内容之一,农业保险特别是构建我国农业政策性保险体系问题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在农村金融体系和农业保险体系大框架下,立足国内农业保险发展的实践和需求,在充分利用现有农业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资源的基础上,构建完善、可行、高效的农业政策性保险体系模式,成为本文关注的主题。  相似文献   

11.
农村政策性金融的发展,对于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和粮棉流通体制改革,完善农村金融服务,弥补财政支农不足,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保护农民收益,都具有关键性作用。立足于中国农村政策性金融的现实问题,在借鉴发达国家比较成熟的政策性金融制度的基础上,提出了对现行农村政策性金融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2.
乡村振兴战略是贯穿于中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局的系统性工程,完善农村金融相关法律有助于更好地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完善政策性金融立法应当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明确农村政策性金融机构职能,深化政策性金融与财政支农的资金整合,促进服务实体经济;完善商业金融立法应当以服务"三农"为根本,法定农村商业金融机构的社会责任,对农村土地和资产上市作出法律回应,着力深化金融改革;完善合作金融立法应当以普惠金融为理念,盘活民间金融资源,对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开展业务进行统一监管,重点防控金融风险。农村金融法律的完善应当注重整体统筹,促进立法取向的协调稳定,为金融支农、服务乡村振兴提供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13.
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村稳定提供保障的农业保险只能实行政策性经营,主要原因有:与其他行业相比,农业风险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该保险市场也普遍存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由于农业保险市场供需不足而导致农业保险商品难以商品化。因此,结合国外农业保险发展经验、WTO等国际协议的相关规定和中国的实际国情,我国应采用以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为主体的多元化组织模式,并开展多样化的农业保险模式。  相似文献   

14.
东营市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中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强化了具有本市特色的计划生育综合改革机制建设,逐步构建了领导保障、政策导向、依法行政、全面程服务、民主管理和选人用人六项机制,推动了人口与计生工作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5.
从法源上讲,宪法的合法性根据应是人权,以人权作为起点和逻辑终点的宪法才能稳定而长久;人权作为宪法合法性的根据,决定了我国在立宪模式上应从政策性立宪模式转为制度性立宪模式,并应依据对人权的尊重和保障来设置宪法的内容,彰显政府及权力机关对人权的服从;宪法权威的确立有赖于完善有效的人权救济制度的确立及其作用的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16.
对外商直接投资实行超国民待遇的原因与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我国对外商直接投资实行超国民待遇的理论依据和现实基础 ,并在客观评述经济情况发生变化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对外商直接投资待遇政策的调整趋势。笔者认为 ,我国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待遇必须由政策性倾斜的超国民待遇向功能性优惠的国民待遇转化 ,同时这一转化不能一蹴而就 ,必须逐步、分阶段进行  相似文献   

17.
从2007年我国启动政策性农业保险试验至今,农业保险分别在覆盖面、市场运作、供给主体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但在农业保险立法、政府财政支持、农业保险经营机构的管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以及巨灾风险管理方面仍存在不足之处。为了让农业保险成为一种有效的风险转移和社会管理机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今后发展我国农业保险应在完善农业保险立法、加大政府财政支持、建立与社会各方协作机制、降低逆向选择以及道德风险以及改进农业保险巨灾风险分散方法方面做出进一步的努力。  相似文献   

18.
谈新形势下高校德育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新形势下高等学校中教师、学生思想品德状况进行了分析 ,就高校教育中的德育教育进行了探讨。认为高校的德育应以政策为导向 ,以政治思想教育为核心 ,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以先进模范为典型 ,教师言传身教 ,加强学生的道德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村金融供求失衡及其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供求失衡是指金融供给与需求不相适应,表现为金融供给大于金融需求或金融供给小于金融需求。中国农村金融失衡主要表现为金融供给小于金融需求,其主要原因在于农村金融需求的多样性与农村金融供给的单一垄断性的矛盾及农村金融改革的滞后性。调节农村金融供求失衡的主要措施是实现农村金融组织多元化,允许非正式金融在一定的秩序框架内运作,政府转换职能。  相似文献   

20.
论金融发展理论的演进与前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融发展理论是发展经济学在金融领域的延伸与拓展,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金融发展理论演进过程主要经历了金融深化论、金融约束论、实证金融发展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等几个阶段.金融发展理论的前沿研究主要集中在法与金融学、金融发展的新政治经济学理论、宗教与文化对金融发展理论影响以及社会资本理论与自然禀赋理论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