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和谐社会及其构成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的提出是由于社会管理体制还没有很好地适应和跟上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要求,社会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矛盾的大量出现,形成社会问题易发、多发状态。马克思主义的人学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依据。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是指整个社会的和谐,主要包括人的自身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以及国内环境和谐、国际环境和谐。按照社会结构理论,和谐社会的构成包括高度发达的社会经济体系、管理科学的社会组织体系、先进高尚的社会观念体系、合理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2.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民主是贯穿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基本内容,它是法治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础,是实现诚信友爱的重要条件,也是实现人与人和谐相处的基础,只有充分发扬民主才能使社会充满活力,没有民主就不会有社会的安定有序。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每个目标、每项内容、每个环节无不渗透着民主因素,离开了民主这个基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厦就不可能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3.
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基础。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都取得了巨大成绩,但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却又使社会公正面临新的挑战。我国当前的社会结构为金字塔型的社会阶层结构,还没有形成一个合理、公平、开放的社会流动模式,社会整合缺乏有效机制。要立足公平正义,以塑造信息对称环境、打破体制性壁垒、提高公共财政能力、培育中产阶层、加大转移支付、建立整合的社会保障体系为依赖路径,构建良性运行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4.
“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确定的伟大的历史目标。“和谐社会”包含着丰富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和谐社会”是一个“和而不同”的、和谐与矛盾并存的社会;“和谐社会”是一个全面、整体、系统和谐的社会;“和谐社会”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循序渐进发展的社会;和谐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坚持群众史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从唯物辩证法视角思考“和谐社会”,我们就会对构建“和谐社会”更有信心也更加自觉。  相似文献   

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场史无前例的伟大社会实践.在一定意叉上,和谐社会构建根本上是要实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也就是要实现社会各阶层关系的和谐.和谐社会的构建与合理的阶层结构形成是相辅相成的,和谐社会构建要实现社会成员关系的融洽,这要求社会的阶层结构合理有序,合理的阶层结构又是和谐社会实现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6.
和谐社会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等关系相互协调的社会。公民道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只有大力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才能使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形成和谐的利益关系,从而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7.
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却又使社会公正面临新的挑战。该文重点描述分析了当前的社会结构形态和机制功能,即“金字塔”型的社会阶层结构,还没有完全形成一个合理、公平、开放的社会流动模式,社会整合缺乏有效机制。笔者立足公平正义,提出塑造信息对称环境、打破体制性壁垒、提高公共财政能力、加大转移支付、建立整合的社会保障体系,构建良性运行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8.
社会学学者们特别关注社会阶层关系的不和谐,提出了社会排斥、社会剥夺和社会断裂等概念来说明这一问题。和谐社会决不是一个没有利益冲突的社会,相反,和谐社会是一个有能力解决和化解利益冲突,并由此实现利益大体均衡的社会。我们要全力消除社会排斥,尽力弥补社会断裂,从而整合社会关系,这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经济增长是一切社会因素进步发展的一般性物质基础,而和谐社会又是经济快速增长的环境条件。但是,和谐社会建设与经济增长速度没有必然直接的联系,而是通过社会分配环节相互影响。和谐社会建设与经济的分配方式直接相关,而经济分配方式又与经济增长速度是辨证统一的,经济增长通过社会分配方式作用于和谐社会建设。社会经济转型后期利益竞争使经济增长的同时导致中国社会阶层分化,利益差距扩大。要使经济增长的成果为绝大多数人所享有,化解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必须通过社会分配使经济增长服务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0.
社会和谐的关键是人与人社会关系的和谐,与社会交往密切相关.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交往实践对人类社会生活和社会历史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社会交往是一个历史范畴,和谐交往是交往实践的理想状态.实现和谐交往与构建和谐社会是内在统一的.合理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为实现和谐交往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物质基础;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努力调整好各种利益关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为实现和谐交往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政治保障;建设和谐文化,为实现和谐交往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思想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11.
纠纷是人类社会的必然产物.和谐社会并非是指一个没有任何纠纷的理想"桃花源",而是指一个纠纷被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的社会.因此,及时、有效、妥善地解决不断出现的社会纠纷是促进社会和谐的一个基本要求.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一个利益重新分配的过程,同样也是一个矛盾纠纷不断涌现的过程.当下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和利益冲突更为激化,有些矛盾纠纷最终演变为非理性的暴力冲突,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与和谐.本文基于对和谐社会内涵和构建思路的理解以及和谐社会与纠纷解决机制关系的分析,就建构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作了阐发.  相似文献   

12.
经济增长是一切社会因素进步发展的一般性物质基础,而和谐社会又是经济快速增长的环境条件。但是,和谐社会建设与经济增长速度没有直接必然的联系,而是通过社会分配环节相互影响。和谐社会建设与经济的分配方式直接相关,而经济分配方式又与经济增长速度辨证统一,经济增长通过社会分配方式作用于和谐社会建设。社会经济转型后期利益竞争使经济增长的同时导致中国社会阶层分化,利益差距扩大。要使经济增长的成果为绝大多数人所享有,化解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必须通过社会分配使经济增长服务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3.
邵书峰 《南都学坛》2011,31(2):114-115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努力,网络是传播信息的一个重要媒体,网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又会对构建和谐社会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对此,我们要采取切实措施,把网络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合理利用网络,使网络真正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4.
和谐社会的构建内在地要求各种经济、政治和文化利益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合理而平等地分配。教育公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程,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没有教育公平就实现不了社会公平。而现阶段,由于我国教育制度的体制性缺陷,导致公民受教育的机会不公平,并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均衡发展。因此,必须改革、完善原有的教育体制框架,采取具体的政策措施,才能保证教育公平在我国得到充分体现,才能使社会成员的潜能、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实现。从而更好地实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不是我国传统文化关于和谐社会思想的简单复原,也不是19世纪欧洲空想社会主义"乌托邦"式的社会理想的照搬,而是基于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和社会主义本质的现实要求而做出的科学抉择。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没有矛盾、没有差别、绝对同一的社会,而是一个充满着矛盾,又能尽快发现矛盾,尽快解决矛盾的动态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只强调公平,主张平均主义的社会,而是公平与效率和谐统一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一个静止不变的社会,而是一个既稳定,又改革和发展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强调和谐,但并不排斥竞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一个和谐的社会,又是一个公平竞争的社会。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是经济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谐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和谐社会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谐社会是一个实现社会公平的社会。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与法治社会关系简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共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十六届四中全会又进一步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当前法学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就是和谐社会与法治社会的关系问题。和谐社会首先是一个法治社会,法治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法治在处理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三种核心关系,即人与人、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中起着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18.
人类的发展问题实际上是人的生活世界发展与文明化的问题。正义是人类的本性和美德,是人类活动的价值追求与理想,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一种合理、平衡、协调的关系。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的本质是社会正义,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是正义的逻辑延伸、发展和落实。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终极目标是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要实现此目标,就必须首先实现能够体现平等、公平、正义等价值的公正而合理的社会公正,来保证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公平与正义,要从机会平等与阶层开放的政治诉求机制、合理的利益表达机制、体现社会公正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机制这三方面来构建保障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公正的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20.
在远古时期,人与自然保持着原始的和谐关系,人的活动具有完整性、多面性。资本主义的机器大工业使工人成了机器的依附品,产生了劳动异化问题。理想的和谐社会是一个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及人自身各方面和谐有序的完美状态。这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可能实现。因此,必须走科学发展的道路,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