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媒体背景下政府应急机制和网络舆情管理存在对突发事件应对重视不够,大众疑问回应不及时,整体舆论环境不透明,持续性公共舆论监督不足等问题。提高政府网络平台的舆情应对能力,要敢于正面应对大众对事实真相的追问,切实尊重公众的知情权。政府管理部门要提高舆情传播理论水平,运用议题设置等传播手法,主动设置议题,动员官方网媒资源参与,对舆情进行积极引导和处理,建立完善有效网络舆情引导机制和公众舆论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2.
我国各级政府要有效掌控网络舆情,必须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树立宏观视野,正视网络的客观存在,紧紧围绕实际工作中的重点、核心等问题,积极探索完善掌控网络舆情的体制机制,从建立完善网络舆情信息汇集机制、信息研判机制、信息报送机制、信息反馈机制、危机处理机制及建立健全网络舆情信息工作保障机制等方面,加强网络舆情的妥处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3.
在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影响日益扩展的态势下,如何有效应对网络舆情则成为我国各级政府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基于这种视角,首先分析我国各级政府在掌控网络舆情实践中凸显的理念、行动、组织和方法等方面的问题,进而从信息汇集机制、研判机制、报送机制、反馈机制、危机处理机制以及网络舆情工作保障机制等方面来探讨如何有效掌控网络舆情。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的转型期。网络舆情危机的爆发对政府治理能力提出挑战。网络舆情的突发性、非理性、去个性化以及多元互动性,对舆情监管提出了现实的要求。公共治理视角下网络舆情的治理模式表明,完善基于网络监测系统的舆情预警机制,加强网络舆情监管的法治化和规范化,建立专业的新闻发言人制度,构建政府与社会组织共同治理的新格局,将会有力提升政府对网络舆情的治理能力,对构建和谐网络舆情环境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互联网事业的快速发展,以网络为代表的新技术已成为群体性事件发展演变的一个重要因素,网络舆情正成为一块正在加速膨胀的思想阵地。在此分析了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的特征,解读了基层政府应对群体事件网络舆情中存在干部理念偏差、法律法规的不完善、网络舆论预警机制的缺失及信息不透明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基层政府应转变社会管理理念,重视对网络舆情的预警研判,加强网络规制的建设以及健全信息公开和官员问责制度等网络舆情引导策略,以期提高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6.
正编者按: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网络化时代,网络舆情已经成为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舆论应对能力是执政能力和管理能力的一部分,如何对网络舆情进行有效的监测和引导,正确处置网上舆情危机,使和谐的网络环境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重要作用,已经成为党政干部面临的避不开、躲不过的现实课题。研究网络舆情传播规律,提升政府应对网络舆情处置能力,构建系统化的网络舆情引导机制,这是我们本期专题关  相似文献   

7.
《东岳论丛》2017,(11):76-82
在突发事件频发和网络媒介深度介入的当今社会,政府应当高度重视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的治理。当前,网络法律规制的缺失,网络干预的内在悖论,网络舆情监控评估的障碍,官民网络舆论的分化与割裂,行政紧急权力运行的潜在风险等因素限制了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的治理效果。为破解困境,迫切需要政府加快网络专项立法进程,有效整合应急管理资源和要素,建立网络舆情快速反应机制,实施分类处置和多元干预策略,综合采用协商、调停、教育和预防等响应措施,并切实提高网络媒体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和网民的自律精神。  相似文献   

8.
作为城市发展与治理理念的全面创新,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不仅带来了智能交通、智能电网等城市硬件基础设施的改善,也给政府网络舆情治理带来了新的挑战,这主要表现为政府治理理念、治理模式及信息处理能力三个方面。为了使政府网络舆情治理适应智慧城市理念发展的新要求,政府有必要转变其网络舆情治理理念,构建有效的网络舆情治理模式和治理机制,从而实现网络舆情的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9.
舆情危机的游客感知是网络舆情危机研究的重要领域。以海南为例,基于游客的舆情危机感知、旅游地形象感知和行为意向实证研究揭示的问题,探讨舆情危机管理和形象修复的对策思路:提出针对政府、新闻媒体和旅游企业的舆情危机管理策略;基于形象修复理论,设计了政府和旅游地的形象恢复策略,为旅游网络舆情危机管理提供了全面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0.
网络舆情视角下的地方政府公信力的政治考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的兴起和发展为公民民主参与政治和政治诉求提供了新的平台,也对地方政府的社会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充分认识网络舆情的重要性,全面把握网络舆情的特点和规律,积极应对网络舆情的民意监督,建立网络舆情的快速反应机制,构建疏通民意表达的多元化渠道,建设责任政府,是地方政府提高社会治理能力的必然要求,也是考量地方政府政治公信力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反腐已成为传统反腐模式的有益补充。网络反腐通过互联网信息的传播引发舆情,在国家反腐机关的督办下,制裁"问题官员",其演化规律一般遵循"信息披露—网络热议—媒体追踪—政府回应"的模式。因此,规范网络反腐舆情应对机制,应当从以下方面着手:优化网络反腐舆情的汲取机制、整合网络反腐主体的协作机制、完善网络反腐信息的反馈机制、强化网络反腐流程的公开透明机制。  相似文献   

12.
深入了解和掌控网络舆情传播规律,建立舆情监测、预警和引导机制对舆论管理来说意义重大。该研究突破了现有网络舆情获取和分析停留在单体化理论研究阶段的现状,在总结了现有基于事件的舆情分析模型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维社会网络结构的舆情分析模型。该模型从现实方法上实现对网络舆情的多视角分析、利用,进而为网络舆情的管理提供智能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网络舆情是舆情和网络相结合的产物,其已经成为社会不同利益阶层言论的重要发源地和放大器,同时网络舆情也是一把双刀剑,影响着广大公众的观念和价值取向.在我国,由于舆情是指公众对政府的态度,舆情的客体也多与政府的管理活动有关,一旦处理不当,不仅会影响到政府的形象,有时还会演变成公共事件.因此,政府应从常态状态和应急状态两个方面构建应对网络舆情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改变了舆论格局,给政府带来严峻挑战。面临这种新挑战,当下我国政府的舆情管理仍然延续传统,即以管控为内核,以应急为重心,以平息为旨归,距离治理现代化的要求仍然有较大距离。基于治理理论,政府除了保障言论自由以及与媒体进行互动传播之外,还要与舆论中的多元主体形成互动和对话关系。基于这种新型关系,推动舆情治理现代化,就要在坚持政府主导性的前提下,培育网络舆情治理的多元主体,并用法律界定清晰的权责界限;以内部的整体性治理和外部的互动机制为重点,创新舆情治理机制;以互动为重点,打造舆情治理平台,创新舆情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突发事件引发的网络舆情数量激增,政府对网络舆情引导管理的形势愈发严峻,政府公信力和号召力也面临着巨大挑战。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干预效果做进一步的评估研究,可以有效衡量政府相关部门对此次舆情的引导状况,对明确未来引导干预的相关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分析了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干预效果的影响要素,从信息发布效果、网络谣言控制效果、事件处置效果、网民引导效果四个方面构建了舆情引导干预效果评估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得出了指标体系各个指标的影响权重。研究结果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引导干预效果评估及科学引导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治理中的政府决策:过程与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具有突发性强、现实性强、传播快速、影响深远等特点。为提高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治理能效,增强突发事件应对的主动性,需研究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治理中政府决策的过程和机制。文章从网络舆情全生命周期的角度研究了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治理中决策的过程,并以实际发生的案例剖析了一个决策周期内的直接治理和间接治理两类十种治理行为;分析了决策与网络舆情情感、语义和传播范围的关系,设计了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治理的三维决策矩阵。  相似文献   

17.
为实现对高校舆情的规范化管理,将新媒体环境作为研究背景,开展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创新机制及应对策略的研究。从即时性、速度性、广泛性三个方面,分析了新媒体网络传播特点。同时探讨了建立长效监管机制、科学化机制,来创新舆情管理工作,并提出了具体的应对策略:完善网络监控队伍,提高网络舆论管理的专业性与覆盖范围;增强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自卫意识与自我防护能力,落实网络行为规范化教育;以正视问题的心态对舆情予以辟谣,及时纠正学生在网络中的错误性言行,加强校园舆情正向引导;搭建一个新颖、多元的互动交流平台,以积极的反应与真诚的沟通,提高学校管理工作的透明度,增强高校发布信息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18.
网络舆情的主体多元、内容丰富、传播迅捷等特点,正重塑传统公共决策的信息生态,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增进公共决策的民主进程,提高公共决策的有效性、交互性与公信力。然而虚拟开放的网络空间信息庞杂,难以验证的舆情信息可能误导公共决策偏离科学轨道,数字鸿沟与网络信息结构失衡会对公共决策公正性造成影响,群体极化和网络暴力不利于公共决策的有效治理。在公共事务网络舆情倍增条件下应高度重视对网络舆情的疏导与管控:要推进信息基础建设,改进网络舆情的民意代表性;加强网络道德建设,提高网民公共事务参与理性;促进政务信息公开,建立网络舆情长效回应机制;完善网络监管机制,为公共决策营造良好环境;优化公共决策机制,切实提升政府治理实效。  相似文献   

19.
李静 《理论界》2009,(9):9-11
当前,互联网日渐深入地改变着我国的政治生态环境.在互联网这个舆论场里,网民通过新闻跟帖、网络论坛、博客和即时通讯群等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营造舆论、形成舆情;中央和地方政府部门对网络舆情高度重视、积极回应,互联网日益成为政府了解社情民意、治国理政的新平台.在善治视域中,公民必须具有足够的政治权力来参与选举、决策、管理和监督.本文通过分析网络舆情与公民参与选举、决策、管理和监督这四个方面的政治权力之间的关系,来论证加强网络舆情研究以及正确引导网络舆情对实现政府善治的意义,具有一定的边际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20.
张丽红 《理论界》2010,(4):164-165
在我国基层社区实践中,已经探索出了许多有利于开展舆情工作的相关机制或制度,主要包括:社情民意的表达机制、"楼道速递"工作机制、居民代表联系户制度、民意畅通机制、"民情快递"制度、社区舆情信息工作机制和网络舆情机制等,推广、完善这些机制或制度对社区建设和各级政府决策大有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