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近代镇江私塾改良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晚清末年到抗战前,近代镇江私塾经历了初步改良、取缔和改为代用小学补充义务教育等三次大改良的过程,展现了政府与社会各界对私塾改良循序渐进的认识,以及镇江在改良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特别是教育投入不足与教育发展之间存在的严重矛盾,由此表明近代中国以私塾改良补充初等教育是教育近代化进程中的一个明智的选择,但同时也是一个无奈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清末开始,随着新式教育的兴起,天津出现改良私塾的舆论,私塾改良开始起步。民国初年,在政府的推动下,私塾改良有所进展,但在初级教育中仍占有相当的份额,与学堂形成了对峙之势。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对私塾采取严格的取缔政策,进一步压缩了私塾的生存空间。至抗战前,新式学堂已基本取代私塾的地位。在近代天津的教育变革中,私塾改良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私塾为中国传统教育的重要形式,在山东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与社会基础,虽经清末改良,学校教育逐渐替代其成为主导形式,但私塾在近代社会中一直存在.大量资料表明,私塾在近代山东基础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1905—1919年,私塾仍是山东基础教育的主要形式;1919—1937年,私塾为山东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1937—1945年,私塾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爱国主义情操以及民族认同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不同历史时期的政府认可其在义务教育实施中的地位以及与乡村社会的适应性是私塾仍发挥作用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私塾改良是清末教育改革的重点,河南当局顺应形势发展对私塾进行改良,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法令和章程。民国时期的河南私塾改良是在各方力量角逐下的新陈代谢和自我整合,弥补新式学校的不足,通过改良与新式教育接轨,对当时河南初等教育作了辅助和补充。文章通过梳理民国时期河南当局设立改良私塾的推行机构,对塾师的改造与培训,改进教学内容与教研方法等举措,进而分析其对近代河南教育的双重影响。民国时期河南私塾改良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代的私塾改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私塾改良是中国初等教育近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过程反映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一些基本规律和特点.近代私塾的改良主要从管理体制、课程、教学内容、塾师、教学方法几个方面展开,体现出传统私塾与近代小学并存及两者间既互相排斥、又互相融合的特点.这种改良先是自下而上进行,但最终还是通过自上而下实现的.近代教育教学观念的变革是促进私塾教育近代化的重要动因.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民教馆在济南市祝甸乡设立实验区,调查私塾和塾师概况,转换对私塾和小学定位的话语,召开塾师教学讨论会,对私塾的课程、教材和教法进行改良。既取得一定成效,又有许多缺憾。这为我们在微观层面深入历史现场提供了进行个案研究的视角和资料。  相似文献   

7.
私塾作为一种传统教育机构在"壬寅学制"公布以后便遭到新式学校的冲击,但它与中国近代国情融合,在普及义务教育的过程中显示着顽强的生命力并发挥着巨大历史作用。自新式学堂出现以后,关于私塾是存、亡,还是改良及改良到何种程度,有过众多讨论并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但是,就在这种存亡不定的历程中更显现了它的时代价值,突显了私塾顽强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初期湖北省允许私塾存在并对之改造,1951年底该省大多数私塾转变为民办小学,1952年底剩余的少数私塾又大部转为公立小学.随着1953年国家对小学教育的整顿和提倡民办小学,湖北省新成立一些私塾,但数量极少.1961年,随着国民经济方针的重大调整,湖北省一些农村私塾重新开办,呈现勃兴之势.1963年初随着国家整顿私塾政策的实施,到1964年湖北省私塾的勃兴被压制下去.  相似文献   

9.
私塾教育,在明代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鼎盛时期。尤其是科举体制的相对开放,与政府社会教化政策的大力推行,私塾的分布与发展,也呈现出更为纵深化的发展趋势,并日渐成为明代私学中的一个主体部分。私塾的这种纵深化发展,不仅促动了社会基础教育的发展与兴盛,也促动了塾师职业群体人数与社会规模的极大增长。不过,这种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已远远超出了私塾及其对塾师社会需求的增长速度,而呈现出了一种供大于求的相对失衡的社会局面。  相似文献   

10.
艾牧 《今日南国》2006,(1):36-40
韩复榘,字向方,河北霸县人,生于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父韩静原,在本村私塾当教师。韩复榘随父在私塾读书。1910年,因家庭困难,他辍学投军,入陆军二十镇冯玉祥营。韩复榘在冯玉祥部下颇得信任,与冯玉祥是武学会的同  相似文献   

11.
伟大的教育家孔予兴办私学,在招生对象、教育方法、学习方法诸方面十分注重个性培养、以其身体力行树立了一个教育家的千古风范,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创办私学,在开展私学教育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所提出的一些教育原则和身体力行的教育实践为后世树立了光辉的典范,特别是孔子一贯关注对学生的个性培养问题,在这方面也取得了成功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介绍了甬籍名商秦润卿由一名钱庄学徒到上海钱庄领袖,最终成为中国钱业界元老的生平事迹。  相似文献   

13.
识字教育是我国古代蒙学语文教育的起点,也是我国古代语文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识字教育是读写训练、作文训练的基础,也是蒙学初始阶段语文教育内容的重点。《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是古代蒙学教材的典范,它们以韵语、属对的方式,开启儿童心智,激发儿童对汉字的认知。古代蒙学中的识字教育对现代语文识字教育仍有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晚清,作为沐浴欧风美雨的前沿阵地,东南沿海地区私学率先奏响了近代化的乐章,成为新式私学最先崛起、最发达的地区,并呈现出多元主体参与办学、爱国热情高涨等特点。东南沿海地区在教育上成为先行者,在引进新学、新的教育方法、新的教育理论方面,始终走在前列,对晚清教育近代化,起了有力的推动与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明清科举制度对民营教育的促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明清时期是科举制度实施得最充分的时期。经过明初的反复,科举制度确立起了至尊的地位。官学无法满足大众接受教育的欲求,各种民间教育形式便大行其道,仕宦望族、商人子弟、一般民众的子弟都积极致力于此,形成了文化教育的全面繁荣。其中,科举制度是民营教育发展的关键动力。尽管科举制度的实施存在这样那样的弊端,但由科举促成的民营教育的发展却为明清时期的政治建设发挥过积极作用,也产生过诸多正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宋代书院是古代私学发展的顶峰。在朱熹、张栻等一代宗师的倡导下,宋代私学针对官学谋利求禄的教育目的,提出以德育人的教育理念;针对僵化而失却创新精神的官方学术,坚持学术自由的办学特色;以灵活多样的筹资渠道,谋求自身发展。这都给当代民办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我国民办教育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从争论走向合法,从无序竞争走向规范办学,今天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民办教育促进法》的颁布实施,不仅为民办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而且对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民办教育的发展和合理回报仍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8.
科举考试作为智力测验并以考试成绩作为选才入仕的主要标准使科举制成为人们最自由的竞争工具,科举制使“学优则仕”由理想变为现实,也使读书做官的思想深入人心,因此广大臣民被卷入应举考试。科举社会中,面对共同的教育市场,官学的不振客观上促进了私学的蓬勃发展,而科举制造就大批士人充当教师则使私学的大发展由必要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19.
《民办教育促进法》是我国第一部关于民办学校的法律,它明确规定了民办学校的法人地位及法人财产权。但该法关于民办学校的财产的使用,特别是关于举办人的回报权及民办学校财产归属问题的规定,表述过于模糊,不便操作,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应该对此予以修改和完善,应明确规定民办学校对其财产的所有权,明确规定举办者的回报权和民办学校的财产归属权。  相似文献   

20.
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新诗社湖畔诗社诸诗人历来都被认为“一点也没有与旧诗发生过关系。”这一论断数十年来几被视为定论,其实并不准确。文章就湖畔诗社的发起人应修人与1日诗的关系作了较全面的论述:第一部分论析了应修人的旧诗;第二部分论证其新诗有兼取旧诗的形貌与精神、取旧诗的外形而内容出新、取旧诗的神髓融注于新诗等三种情形,对他有意识汲取旧诗表现体系中的长处以弥补当时新诗之不足的创作实践予以肯定,并对他的诗歌美学观点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