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杂交”思想是后殖民主义的一项重要内容。后殖民主义把文化的“杂交性”作为反文化霸权的重要策略之一。本文认为 ,后殖民主义所热衷的“杂交”掩盖了文化关系中的不平等和权力差异 ,其效果是达成了与西方霸权的“共谋” ;后殖民主义力倡“杂交” ,忽视了阶级问题在探视东西方文化关系中的重要性 ,它也就找不到通过“杂交”来反殖民的真正主体。  相似文献   

2.
张其学 《东岳论丛》2004,25(5):50-55
消解和批判文化霸权主义是后殖民主义的重要理论旨趣。后殖民主义理论不仅揭露了西方帝国对东方民族的文化霸权主义的实质 ,还探讨了东方民族如何反抗这一文化霸权主义行径 ,提出了反文化霸权主义的种种策略。后殖民主义的实质是从文化角度反思殖民 ,这一文化主义的分析范式也就决定了后殖民主义所提出的反文化霸权的策略仅仅是在文化领域内的话语、理论抵抗 ,这些策略包括 :杂交性、模拟、女权理论和少数话语理论  相似文献   

3.
关于“文化霸权”概念的再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批判是后殖民主义理论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国内外学界在对文化霸权这一概念的使用和理解上可以说是歧义颇多。本文考证了文化霸权概念中的“霸权”一词的含义,辨析了文化霸权概念中的“霸权”与政治霸权、经济霸权概念中的“霸权”的区分,对文化霸权这一概念作了新的界定,并结合分析国外学者尤其是汤林森的“文化帝国主义”观,对文化霸权(主义)进行了再思考。  相似文献   

4.
作为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所引进的西方文论,后殖民主义理论运用在中国文论建设中具有方法论意义,使我们能够看到西方话语背后隐藏的文化霸权与西方中心主义。中国文论应走出“失语”的自卑状态,平等地展开与世界各种文化的对话。本文提出了中国文论与其他文化对话的途径与可能。  相似文献   

5.
作为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所引进的西方文论,后殖民主义理论运用在中国文论建设中具有方法论意义,使我们能够看到西方话语背后隐藏的文化霸权与西方中心主义.中国文论应走出"失语"的自卑状态,平等地展开与世界各种文化的对话.本文提出了中国文论与其他文化对话的途径与可能.  相似文献   

6.
周宁 《学术月刊》2012,(6):20-26
"跨文化形象学"之所以出现,与当下中国文化自觉的问题有关。西方的中国形象之所以重要,并非因为它是"西方"的,而是因为西方的中国形象研究是"跨文化形象学"中国问题的起点。从西方现代性精神结构中中国形象的生成,到中国形象跨文化传播中西方的话语霸权,时隐时现的始终是西方现代性观念与制度中的某种致命因素,即深植于西方现代性精神核心同体异构、相互关联的两种力量——自我认同与异己分化。表面上全球化的中国形象网络,实际已被西方的中国形象程序所操控,这才是隐藏在全球主义中转移病变的最危险的东方主义因素。如果以专业的方式"解构"西方中国形象的文化霸权,那么,这种文化霸权既包括西方建构的,也包括跨文化移植的。就后者而言,俄罗斯、印度、日本这三个国家与中国地理相邻、文化相关。在当今世界地缘政治格局中,与它们的关系,构成21世纪中国最敏感也最危险的国际关系;而它们的中国形象,构成它们面对中国的地缘政治想象与国家战略背后最深层的文化动机,直接关系到中国的和平崛起。风靡一时的后殖民主义批判理论或许能"解构"西方文化霸权,并不一定能"解放"中国现代性思想主体。因为,后殖民主义文化批判这一理论工具既未面对"中国问题",又未能解释"中国问题"。倘若在后殖民主义文化批判理论前提与方法下进行"跨文化形象学"研究,至多是一种"反西方中心的西方中心主义",它最终会误导"中国思想"迷失了"中国问题"。  相似文献   

7.
一“后殖民主义”和“文化帝国主义”的话语唤醒了人们对西方“软霸权”的警觉,使国人意识到,在这个凭强力生存的世界上,发达国家的文化、科学技术、价值观念、消费方式和游戏规则背后,有比“硬霸权”更严重的私利和霸权,我们不要用玫瑰色彩去想象它。从这个意义上说,对霸权主义的研讨起了警世钟的作用。不过在如何看待霸权主义的问题上,目前的讨论似乎又陷入自“维新”到“五四”思想家们曾经绕过的一个怪圈:从深感中国落后,向西方寻求真理开始,到发现西方只有强权没有公理、只有“霸道”没有“王道”(或只有“兽道”没有“人道…  相似文献   

8.
文化霸权问题与主体性问题具有内在的关联性。文化霸权问题不仅是在主体性式微的背景下凸显的,其中也内在地蕴含了主体性问题,从主体性角度解构文化霸权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后现代主义对主体主义哲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在主体性式微时代崛起的后殖民主义接过了后现代主义的衣钵,在质疑、讨伐主体主义的二元论、本质主义等观念的基础上,从主体性批判的角度对文化霸权进行了犀利的分析和无情的解构。  相似文献   

9.
戴鸿斌 《兰州学刊》2008,3(3):193-194,111
后殖民主义的主要理论渊源有:非洲的殖民主义批评话语、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和葛兰西的文化霸权思想。其代表理论家有:佳亚特里·斯皮瓦克、爱德华·赛义德。后殖民主义的出现为解读英国小说中涉及殖民和殖民地的作品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作家赫尔曼·麦尔维尔的小说《泰比》看似作者在批判以法国为首的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在土著岛国实施的侵略行径和霸权行为,批判西方帝国主义的扩张,并描述了泰比山谷善良质朴的土著岛民在美丽怡人的大自然中安享太平的生活画面,实则反映出了作者本人内心中的殖民主义文化意识,其主要表现在白人种族的主体意识,低劣的土著文化和白人殖民主义心理,说明了麦氏的种族身份、文化背景和美国当时天定命运说对其思想意识和政治主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从理论上看, 后殖民主义接过后现代主义的衣钵, 反思现代性, 但又转换了反思的视角,从文化角度解读现代性中的殖民主义, 解构东方学和文化霸权主义, 从而把反思现代性这个始于西方的问题转变为全球性的东西方之间的关系问题; 从问题构成看, 后殖民主义提出了一个新的理论问题域, 即东方与西方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殖民关系问题, 表现出强烈的反西方中心主义倾向, 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与马克思主义的契合性。本文从马克思哲学观点出发, 探讨后殖民主义的实质、特征及其局限, 以期深化我们对后殖民主义以及后殖民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后殖民主义从西方传入中国,成为反现代性的理论武器.它指认"五四"以来的启蒙思潮接受了西方殖民主义的话语,虚构了一种落后的传统文化和愚昧的国民性.后殖民主义反对西方中心主义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它把中西文化对立起来,否认中国现代启蒙运动的历史合理性,存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偏颇.特别是在中国现代性未完成的历史条件下,后殖民主义具有更大的负面作用.因此,必须坚持现代性的方向和文化间性的立场,开展对后殖民主义理论的批判.  相似文献   

13.
后殖民主义是一个辩证性的概念,它既指向过去的殖民史,又立足于全球化时代的文化政治现实.这种沟通过去与现在的独特立场,给予后殖民主义以极大的理论能量和实践潜力.后殖民主义对殖民历史的回顾不是简单地重估,而是将一种批判性视域引入当今社会语境,以便为寻求公平正义以及对边缘群体和文化多样性的尊重与理解做出知识上的努力,并提供抵抗霸权与宰制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论争与求解——谈后殖民主义的冲击与文化交流的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殖民主义是在西方后现代主义的谢幕声中异军突起的一股反中心价值观念的理论思潮,正以方兴未艾的势头由边缘向中心进发,冲击有序的社会;而且以凶猛的来势波及着东方乃至整个第三世界,产生跨文化的影响。同时,其以显著的霸权意识,实现强势文化向弱势文化的灌输,造成文化交流与发展的困境  相似文献   

15.
赛义德将福柯的权力理论,具体运用于分析西方殖民主义传统所形成的"东方学"话语体系,指出其中隐喻的西方中心主义的霸权实质.然而,他却刻意地与福柯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将葛兰西的"霸权"理论援引为自己的思想来源.这种思想的混杂性表明,包括后殖民理论在内的后马克思思潮,不过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在后现代语境中的一种理论变式.  相似文献   

16.
后殖民主义在对抗和挑战西方学术霸权过程中也陷入到一种理论困境之中.民族主义依然是塑造当今世界极其重要的力量,民族史的观念仍然是组织和表现我们关于过去的知识的最为重要的方式.  相似文献   

17.
刘鹏 《江淮论坛》2005,(5):71-73
后殖民主义是在近几十年中迅速发展起来的一个理论思潮,它最初在西方国家出现,并不断扩展到了第三世界国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重要影响.后殖民主义的思想家大多是西方世界中具有东方血统的文化精英.由于历史与现实的特殊性,再加上后殖民思想家的尴尬身份,造成了后殖民主义思想不可避免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萨义德的后殖民主义理论强调了东西方交往的不平等事实 ,从对马克思有关殖民理论的评述中 ,萨义德察觉到东方学的视野是基于毁灭和再生的转换 ,通过在经济与文化两个领域里分析全球化对民族文化的影响 ,萨义德揭示出后殖民主义理论对维护民族文化独立与尊严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从后殖民理论看中国民族文化发展面临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殖民理论不仅是解读文学作品的重要理论之一,而且也是现实实践中解析东西方政治文化关系的有效的理论方法。针对全球化时期的文化身份问题,中国民族文化必须应对后殖民理论的挑战:警惕西方世界后殖民主义的威胁、警惕民族文化的生存危机、警惕"走向世界"的后殖民主义心理。  相似文献   

20.
走向"间性哲学"的跨文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比较文学面临着一次新的研究范式的转型,从影响研究、平行研究进入"间性研究"。后殖民主义文化批判理论既有贡献又有局限,曾经推动比较文学向跨文化研究开放的后殖民主义文化批判理论,指出了东方主义的文化陷阱,却没有提供超越东方主义的文化前景。公正客观地认识西方现代性文化,倡导一种全球意识的、跨文化的文化间性伦理,走向"间性哲学"的跨文化研究,是汉语学术界目前面对西方现代性主流思潮与后殖民主义文化批判的合理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