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高校校报是高校上情下达、内外宣传的重要工具,因此,切实加强新闻版面的可读性是办好校报的必要条件。作者针对当前校报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新闻理论研究、校报个性、新闻写作手法、新闻体裁等几个方面做了尝试性探讨。  相似文献   

2.
常听人说,校报吸引力不强。究其原因,无非是校报周期过长,校园范围不大,校内发生的新闻,等到校报报道出来时,几乎已是尽人皆知了。这一顽症,正是校报新闻的致命之处。 在1988年湖南省高校校报研究会首届学术年会上,与会的许多同志都已意识到这一问题,并试图提出一些改善校报新闻报道的办法。有的同志提出了“慢新闻”的概念,即把因周期过长而报道得慢的校报新闻称为“慢新闻”。这是一种积极的尝试。但我认为,它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新闻的特点中有两个是“新”和“快”,不新不快,如何称得上新闻?说得严重点,“慢新闻”的提法仅仅只能当作校报工作人员无法根除这一顽症的自我解嘲。另外,有的同志提出,在编辑处理校报新闻时,如果新闻事件发生的时间久了,可以将它的时间作一个模糊处理,将时间定为“近来”、“不久前”等等,事实上,许多校报编辑对许多稿件的处理都采取过这样的手法。但是,这样做是违反新闻原则的,它削弱了新闻应有的魅力。因为新闻最基本的东西是五个W,五个W之一的时间(When)如果模模糊糊,将就着交代一下,岂不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么?我们这样做,是对不住读者的,当然也就会慢慢地失去读者。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校报普遍存在着出版周期长、信息容量小、新闻时效性差、形式呆板单调等多种问题,严重影响了校报新闻的广泛传播,削弱了校报的传媒功效。质量是报纸的生命,如何增强报纸可读性,如何发挥校报在学校宣传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应有的作用,是摆在高校校报工作者面前一个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由于高校校报的特殊性,其总编的编辑思维应不同于地方报总编的编辑思维。地方报总编以管理和新闻思维为主,而高校校报总编则应作多视角思维,如新闻思维、教育思维、文化思维等。校报总编的编辑思维中只有新闻、教育、文化等多元并重,才能充分发挥校报的多重功能,弥补校报的一些“先天不足”,把校报办成具有高校特色的报纸。  相似文献   

5.
高校校报是我国新闻园地里一朵奇葩。在当前报纸期刊竞相扩充版面,广播电视纷纷增设节目,新闻改革浪潮一浪高过一浪的形势下,高校校报该如何立于时代的潮头?依笔者所见,最根本的一条是坚持新闻改革,增强校报的可读性,办出自己的特色,以质取胜。为此,高校校报应建立一整套寓指导性于可读性之中的机制,并切实提高校报新闻的采访、写作和编排水平,使之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读者面前。校报要增强可读性,必须提高新闻写作水平,提倡散文笔法。校报的主要读者是青年学生。这部分人思维敏捷,思想活跃,文化生活丰富,生活节奏快捷,不仅…  相似文献   

6.
专访已经成为报刊宣传中一种颇为引人注目的新闻体裁,不少校报对使用这种新闻体裁已足够重视。一些立意新、构思精巧、生动活泼、语言简洁明快的新闻专访见诸于校报,给校报增加了活力。笔者不避浅陋,就校报新闻专访及其写作谈点体会,旨在抛砖引玉,希望引起大家对这一新闻体裁的兴趣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高校校报是指由学校党委主办的以校内师生员工为主要读者的报纸,是学校重要的思想教育阵地和理论宣传工具.然而,随着网络媒体的崛起,高校校报在校园的传播优势受到一定的冲击,笔者就高校校报的新闻策划的必要性、新闻策划的基本内涵以及新闻策划途径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强化校报在校园媒体中所特有的权成性和导向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目前高校校报新闻摄影的不足,并提出要提高校报新闻摄影的质量,必须提高校报摄影记者的业务素质.  相似文献   

9.
新闻采访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高等学校校报记者必须懂得这门学问,掌握新闻采访的艺术。否则,校报上的新闻就缺少新意,平谈乏味,甚至出现报道失实的现象,影响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10.
校报作为高校的重要舆论宣传阵地,其影响力是舆论发挥应有作用的基础和体现。对正确认识高校校报舆论影响力及如何发挥高校校报舆论影响力进行了探讨,指出高校校报要实现宣传价值和新闻价值的统一,在办报过程中要突出实用性,从而提高高校校报的舆论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随着网络媒体的崛起,高校校报在校园的传播优势受到一定的冲击。校报如何发展?笔者认为只有通过加强新闻宣传策划的力度,更多地开展深度报道、立体报道,更好地配置和运用有限的新闻资源,强化校报在校园媒体中所特有的权威性和导向性,向读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新闻精品,才能在与广播、有线电视、校园新闻网络等媒介的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2.
随着网络媒体的崛起,高校校报在校园的传播优势受到一定的冲击。本文通过对高校校报新闻策划的必要性、新闻策划理念、新闻策划有效途径三方面进行阐述,指出只有因势而变,更新策划理念;前瞻预测,引起读者广泛共鸣;深入挖掘,打造独家新闻;创新报道样式等,向读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新闻精品,才能在与广播、有线电视、校园新闻网络等媒介的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3.
高校校报作为校园媒体中的主导媒体,近年来随着校园网的普及等主客观因素有影响力弱化的态势。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高校校报必须按照新闻规律办事,处理好新闻与宣传的关系,把握新闻与宣传的度的措施,以期高校校报在众媒体竞争中提升其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当代报纸总的业务方针是图文并重,而不是以往的重文字、轻图片。从世界范围来看,新闻图片已成为报纸上的"天之骄子",在报纸版面上占有显赫的地位。从新闻性和广泛性二方面论述了新闻图片的重要意义,从"选好新闻角度,抓住典型"、"要有自由丰富的想象力"和"注意各类资料的收集"三方面探讨了如何发挥新闻图片在报纸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一些著名的英文报纸和广播新闻中各选取20篇语篇为语料,对其利用衔接与连贯理论中的指称衔接手段、逻辑联系语和词汇衔接手段进行详细分析。数据表明,广播新闻语篇中衔接纽带的总数要多于报纸新闻语篇的数量。广播新闻语篇中的指称和词汇衔接手段的衔接纽带的总数和直接衔接纽带的数量也要多于报纸新闻语篇的数量,而报纸新闻语篇中的逻辑联系语的数量要多于广播新闻语篇的数量。  相似文献   

16.
新媒体背景下的媒介融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新媒体时代受众对新闻报道提出新的需求,传统纸介质报纸已然陷入新媒体和新技术的挑战的问题,论述了新媒体背景下的媒介融合问题,提出了从报网互动的角度经营报纸网络版和通过卫星报纸变革报纸发行两条融合途径。论述了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形式——融合新闻。分析了新媒体时代融合新闻的优势,提出融合新闻必将成为新闻传播的主流,传统新闻媒介网络化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7.
报纸成为20世纪初中国社会主要的媒体资源.因没有对新闻及时立法,清季爆发的“苏报案”等报案,令清政府感到措手不及.晚清的报案不同于康乾之时的文字狱,而报案的发生反过来促进了中国的新闻立法.但清季的新闻立法并没有起到实效,而革命党人巧妙地利用了报纸宣传革命,为自己的政治目的服务,诸如“国风报案”与山西巡抚被免、“大江报案”与国内舆论以及辛亥年间的假新闻,等等.因此,晚清由报纸主导的社会舆论很大程度上引发了革命,更顺应了时代潮流.  相似文献   

18.
在共产党局部执政的革命根据地,党十分重视利用新闻媒体进行宣传工作,黑板报就是其中一种有效的媒介形式.黑板报为当时的根据地儿童参与新闻传播提供了一个实践平台.通过黑板报的编制活动,不仅有助于儿童群体的政治社会化,同时也发挥了儿童面向社会传递新闻信息的二级传播功能.  相似文献   

19.
论梁启超前期的新闻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梁启超前期的新闻思想 ,用“去塞求通”四个字是无法全面准确地加以概括和反映的 ,“去塞求通”仅仅是其新闻思想的一部分。梁启超前期的新闻思想集中表现在对“报馆有益于国事”及“报章体例”的探讨上 ,提出了开风气、求通达、教愚民的报刊功能观以及文义并举的新闻业务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