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沙溪话有丰富的持续体表现形式,虽然在其他方言中也有类似的表现形式,但所表示的体的功能有 所不同。这些表现形式有的是从近代汉语中继承下来的,而有些是独自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文章主要描写了宾阳话的述补结构和体标记的分布特点和语序特征,并通过与近代汉语历史语法研究的成果相比较,指出宾阳话的述补结构仍使用"动词+宾语+补语"的"VOC"为基本语序是近代汉语语法特征在宾阳话中存留的结果。同时,进一步指出宾阳话体标记使用"动词+宾语+体标记"的"VOA"语序是宾阳话述补结构仍以"动词+宾语+补语"的"VOC"结构进一步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对沅江话中五种"持续/进行体"的表达形式进行描写和分析,发现沅江话中主要通过在动词后加助词"着/哒/起"来表示各种持续或进行的意义,缺少普通话中于动词前加副词"正在/在"表示进行的方式。这五种形式及其具体意义分别是:表示暂且/短暂持续的"V下着、V哒(O)着";表示事物存在状态或行为伴随状态的持续的"一V起、V1起(O)V2";表示动作行为或存在状态或行为伴随状态的持续的"V哒O、V1哒(O)V2";表示动态行为的持续的"V餐V餐…、V餐(O)";表示动态行为的持续与进行的"在咯里/哦里+V"。  相似文献   

4.
闽语莆仙话是处于闽南话与闽东话之间的一个过渡型方言,是二者接触与融合的结果。莆仙话具有明显的渐变性、兼容性和排他性,并进一步体现为:音韵结构的简化和音变规律的趋同,词语的渗透和叠加,语法成分与语法规则的借贷和变异。莆仙话具有方言接触考察的样品价值。  相似文献   

5.
6.
昭平方言持续体标记有“倒”和“住”,主要针对“倒”和“住”的基本用法、语法形式以及历史演变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7.
新疆汉族方言的持续体有两个并行的形式标记"底"和"底呢"。它们分布在不同的句子类型中和不同的句法位置上,具有不同的语法功能和意义。本文通过对"底"和"底呢"的句法条件的考察,就它们的功能和意义进行了探讨,同时对"底呢"的结构作了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8.
宜昌方言中的体标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宜昌方言中的体标记主要有"哒、倒、起、着、在、过"等特定形式,可以表示持续、完成、经历、起始、继续、将然、进行等语法意义.宜昌方言中的体标记和其意义之间不存在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一个体标记可以表示几种体意义,一种体意义也可以由几个体标记来标示.  相似文献   

9.
玉林方言的进行体和持续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通话的进行体一般用时间副词"在、正在"来表示,持续体一般用"着"来表示.玉林方言的进行体主要用动态助词"住(紧)"和时间副词"在"来表示,而持续体则主要用句尾助词"在"来表示.  相似文献   

10.
湖南汨罗湘语的持续体标记极为丰富,多达22个,可分“状态持续”“事件持续”两种,其用法存在交叉,但各有独特的使用环境。其中,“事件持续”标记语义上还存在“使然”“非使然”之别。这些标记遵循东南部方言的演化规律,“状态持续”标记“起、到、得、住”由同形动词经动相补语或实现体助词阶段虚化而成,“起个、到个1”则是持续体助词“起/到”与量词“个”发生词汇化的结果;“事件持续”标记结构上类似于唐宋白话中的“在里”,由介词结构语法化而来。  相似文献   

11.
赣语乐安湖溪话中表示动作完成的句中助词有"哩"和"了"两个。用"哩"一般只表示完成,表示谓词和其他谓语形式的词义所指处于事实的状态之下。用"了"除了表示动作完成的现实外,还表示说话者对所说内容的强调。  相似文献   

12.
闽南语民间歌谣中的“过番歌”和“讨海歌”地域特点鲜明,内容比重较大,是对闽台地域文化的一种揭示和还原。对闽南语民间歌谣的个案探析旨在阐释其诙谐性格,而主要源自于闽南语民间歌谣的闽南语歌曲,则是对闽台闽南语民间歌谣的地域性格再造。闽台闽南语民间歌谣的传承和变异关系是闽台地域文学血脉交融的产物,传承性变异使得地域文学呈现出历史性、地方性和创造性的特色,充溢活态的、永久的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3.
20多年来,大陆闽南方言语法研究在队伍、成果、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取得历史性突破,也存在不足。为此,我们认为应抓以下几项工作:1.合理配置人才资源;2.加强系统研究工作;3.促进共时历时比较;4.探讨研究方法问题。  相似文献   

14.
闽南语合唱艺术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其歌词朴素、通俗易懂,多采用方言俚语、谚语、俗语、歌谣等,表现了闽南语方言本身所具备的丰富声调与多彩韵律,备受闽台地区民众的喜爱。从语言学、历史学、传播学、社会学、音乐学等角度就闽南语合唱艺术的发展历程、规律和音乐特色作了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中日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日语的颜色词虽深受古代汉族文化的影响,但也有其独特的民族文化渊源。闽南话乃古代汉语之活化石,留存着中日交流的种种印痕。本文着重比较两个民族的色彩观与两种语言的颜色词之异同,并试图从文化学的角度予以阐释。  相似文献   

16.
在一些汉语方言中,体标记“在”由“在这(那)里”脱变而来,这在丹江方言中也得到了印证。丹江方言句尾体标记“在”是动词结构后“在里”的缩略,不是来源于表存在的动词“在”。动词短语后虚化的“在这(那)里”表示状态的持续,和动词前虚化的“在(这)那里”有相同的来源,都是相应位置的介宾结构语法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高邮话动词的体貌格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邮话通过动词与虚词构成一定的格式来表达体貌意义。共有十二种格式,不同格式的语法意义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8.
惠安方言粘合式动补短语与普通话相比,有三种情况:一是普通话也以粘合式与其相对应,主要有带结果补语、趋向补语、数量补语的动补短语;一是普通话以组合式与其相对应,主要是带数量补语、状态补语的动补短语;一是普通话里没有的,称得上是最有特色的部分。  相似文献   

19.
在合同履行过程中的向第三人履行问题是债务履行的一种常见的特殊形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64条对此做了明确的规定,但在现实生活中仍会产生较多的歧义。本文试就债务人向第三人履行相近的债权转让、向第三人给付之契约做了比较分析,以便更好地适用向第三人履行的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