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展观的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观的基本内涵追求发展、进步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也是人类孜孜以求的基本实践活动。根据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有发展实践,在人们的观念意识中相应的就有发展观存在。所谓发展观,筒言之,是人们关于社会发展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所谓社会发展,是指社会有机体在人们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合乎人们主观目的和自主需要的,从而有着特定方向和一定规律的一种运动变化形式。换言之,是人类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而获得的社会系统的整体上的进步或积极的、向上的变化。一般而言,有什么样的发展实践,就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发展观包括经验形…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把社会发展仅视为单纯的经济现象的传统社会发展观对扶贫所导致的弊端,指出应当用全面的,以人为发展核心的社会发展观来指导扶贫,把扶贫汇入经济发展主流。扶贫是一种以经济效益为前提,以社区的成员的发展为核心的社会积极变迁。在扶贫中,要考虑社会保障,社会服务,社会心理和生态环境因素的作用,应该引入受益者民主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社会保险机制,竞争机制和综合性评价指标体系等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3.
发展观的变革与思维方式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展观同认识主体的认知方法和思维方式息息相关。发展观的变革与思维方式的演变是认识的历史和逻辑发展有机结合的表现。2 0世纪中叶以来,发展观及其思维方式经历了四次变革:经济增长发展观与纯分析思维方式;经济社会综合发展观与纯抽象思维方式;可持续发展观与纯逻辑推理思维方式;科学发展观与系统辩证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发展观的深刻变革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发展观的深刻变革。从物本主义发展观转向人本主义发展观 ,从唯经济主义发展观转向全面发展观 ,从自发发展观转向协调发展观 ,从不可持续发展观转向可持续发展观 ,是当代发展观变革的主要趋向。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不仅制定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基本政策和战略,而且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改革开放观。而贯穿于邓小平的社会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理论的,则是他的社会发展现。他把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应用于当代世界和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着眼于解决我国社会发展的基本理论和思想指导原则,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科学论断,阐述了以生产力‘为本位、以改革开放为根本战略、以发展和公正的统一为价值取向的社会发展观,不但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而且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学说也具有普遍性的理论意义,在当代世界…  相似文献   

6.
世纪之交,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演进, 哲学思维及其所引起的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也发生了相应的变革。全球性哲学观念的转变必然要求我国哲学观念跟上形势, 使哲学现代化与社会现代化保持同步和协调,为我国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全新的观念保障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化的不断推进,人的实践活动也越来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历史唯物主义以深厚的历史感和洞察力从当今社会的风险根源出发去解析现代生活风险的常态化、突出化,同时这也成为历史唯物主义在新的历史实践下需要不断去完善和解答的社会发展中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8.
论社会发展观和中国特色的辩证发展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从发展观研究的起源和演变的过程考察分析了传统发展观及其弊端,新发展观的提出及其主要特征;其次简要概括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并揭示其现实意义;最后论证分析了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社会辩证发展观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的社会发展理论是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在社会有机体中发展是一个总体性范畴,集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协调发展于一体。邓小平社会发展理论的核心是人的全面发展,集中反映在民族精神的升华上  相似文献   

10.
所谓产业结构社会发展观,指的是产业结构合理化的目标函数必须考虑诸如社会保障、婚姻家庭、生活方式以及文化繁荣等社会发展问题。本文试就这一问题作些初步探索。一、产业结构何以要有社会发展观仅把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的增加看作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标准未必可取。产业结构合理化问题不能囿于经济发展范围。除经济发展观外,产生结构还要有社会发展观。  相似文献   

11.
在知识、信息占主导地位的世纪,社会又开始一次全方位的变革,原有的现代社会理论的解释力表现出种种不足与不当,能够弥补已有理论不足的后现代社会理论应运而生.由于后现代社会理论的反形而上学、反二元对立、反"人道主义"、去中心化等特点,其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理论,没有专门的论述,但在社会、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后现代社会理论均主张稳态、生态发展的观点.后现代社会理论的发展观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有助于我们克服西方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弊端和失误,少走错路和弯路.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社会发展理论是基于我国社会发展的实践经验总结和对世界发展潮流的深入思考而逐步形成的,它深刻揭示了社会发展的丰富内涵:社会发展应是全面的、协调的、持续的、综合平衡的、人民本位的发展。这标志着我党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一个新的水平。认真研究和学习这一思想,对于我们更好地处理社会发展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有着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罗素认为马克思的理论没有条理,因为不符合数理逻辑。但列宁却说马克思的理论极其彻底而严整1。这两位二十世纪极具影响力的思想家对马克思的理论看法如此大相径庭,我们究竟相信谁呢?自上世纪下半叶开始,当代的一些经济学家们陆续证明了马克思的经济学原理是符合数理逻辑的。那么马克思还有经济基础变化必然会引发上层建筑变化的理论,这个理论是否也合乎数理逻辑呢?这正是本文要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论邓小平的社会发展观李澍卿《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从首篇(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宣布“党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而奋斗的纲领”,到尾篇(邓小平南巡谈话)做出“发展才是硬道理”的重要论断。发展问题成为全书的主线,多数文章都...  相似文献   

15.
一、传统理性主义的社会发展观随着21世纪的迫近,社会发展问题越来越受到理论界的重视。社会发展观是对社会的前景、变迁的道路和规律诸问题的理论思考。最初,社会发展观作为人类的生存意识表现出来,体现着人类对整体的未来和归宿的生存焦虑。古罗马诗哲卢克莱修抒发了这种焦虑:“永远是那同样的对生命的焦渴,/苦恼着张大着嘴巴的我们,/并且总不知道未来将带来什么命运,/或者机会可能带来的是什么东西,/或者怎样的结果正在等待着我们。”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不断加深,决定了人们的观念在不断变革。社会发展是人类观念变革的基础,观念变革又是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社会发展需要观念变革作为先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伟大的实践活动。它的成功将极大地促进中国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问题与全球性问题名称近似 ,但二者是有区别的 :其一 ,全球化问题的内涵比全球性问题更宽泛 ,全球化问题包括全球性问题 ,但不能仅归结为全球性问题 ;其二 ,全球化问题产生的历史起点和理论研究的起始年代比全球性问题早得多 ,二者形成的背景也不完全相同 ;其三 ,就其影响或后果而言 ,全球化问题兼具正负双重效应 ,全球性问题则单指负效应。当然 ,二者在其发展进程上也具有相关性 ,它们互为因果 ,互相影响 ,互相推动。弄清全球化问题与全球性问题的区别和联系 ,对深化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和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全面发展是我国已确定的重大战略。如何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如何评价社会发展,或者说社会的发展应取怎样的价值取向,这是需要进一步深入讨论的问题。我们初步认为,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目的和根本动力,判定社会是否发展了的最高标准是人的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决定于国民素质的发展,我  相似文献   

19.
在晚清留学日本的热潮中,由一批有理想有抱负的留学生组成的政治群体在社会面临大动荡、大转折的紧要关头迅速崛起,成为一支活跃于中国政治舞台的重要力量。他们中的许多人后来成长为近代中国社会的杰出人物,为推翻满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做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留日学生政治群体的出现,并不是一个偶然的社会现象,而是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本世纪初,随着戊戌变法的失败,曾经风行一时的维新思潮已不再属于社会思潮的前列。东西  相似文献   

20.
社会发展观 ,是中国古代历史观进步因素的突出表现 ,它与朴素的唯物论、更与朴素辩证法思想相结合 ,反对历史观中的复古倒退论 ,强调社会历史的日新进化 ,并力图探寻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及其动因。随着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 ,这种“社会发展观”逻辑地展现出四个主要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