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晚清到“五四”再到1930年代,中国知识分子经历着从传统文人向现代知识分子的过渡。身处转型时期的近代知识分子,在自身发展上呈现出多元化特征,对此,有必要研究他们的生存处境、物质精神与内在心理变化。其中,张恨水不仅能够继承中国小说创作的传统,而且善于借用现代报刊等新型媒介。他作为小说家和“报人”均有突出成就,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知识分子。通过探索张恨水的贡献可以发现,近代与现代的差异化是张恨水自由切换于自身双重身份之间的一种写作策略。  相似文献   

2.
张恨水,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最走红的作家之一,以《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缘》等小说风靡全国,倾倒无数男女。据说,鲁迅的母亲就是张恨水的"小说迷",每逢有张恨水的新书出版,鲁迅一定要买回去给母亲看。张恨水一生创作了120多部小说和大量的散文、诗词、游记,共近3000万字,有"中国大仲马"、"民国第一写手"之称。这样一个才子,生活中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是否也如他的小说作  相似文献   

3.
近日,著名作家贾平凹推出了长篇小说收官之作《秦腔》,他称这是在一种“惊恐”的状态中写作完成的。贾平凹以其故乡棣花街为背景进行创作,小说中描写的很多故乡、家族内部事情和他有直接关系,但贾平凹一再声明,这不是他的自传。《秦腔》历时两年完成,小说自问世以来,已发行18万册,第三版正在加印中。“秦腔”既是小说的名字,也是一种民间戏曲,贾平凹在它身上寄寓了象徵意义。写的是一堆鸡零狗碎的泼烦日子《秦腔》是贾平凹的第12部长篇小说,写的是老家丹凤县棣花镇的事,“写的是一堆鸡零狗碎的泼烦日子。”其中大部分人、事都有原型,解读的…  相似文献   

4.
盖房“基构”,园林筑建,讲究结构巧妙,钩心斗角,浑然一体。作家写小说,莫不如此,众多的人和事,纷然杂陈,如何使之井然有序,组成“天衣无缝”的艺术品,产生惊心动魄的艺术魁力,精巧的结构是其重要手段。著名作家张恨水在其代表作《啼笑因缘》情节结构中,既继承了我国优秀的古典章回小说传统艺术,又有自己的独特创新,他为作家构思情节提供了宝贵的创作经验。本文简论《啼笑因缘》结构艺术中的悬念、穿插和照应。  相似文献   

5.
在美国现代文学史上,格特鲁德·斯泰因(Gertrude Stein(1874—1946)被人们称作是一个怪人、一个怪杰,“一位现代写作中分裂修辞学的著名大师。”更有一些人把她誉为开创美国现代风格的小说家舍伍德·安德森和厄内斯特·海明威的“一代宗师”。在侨居巴黎近半个世纪的日子里,她勤奋笔耕,著作甚丰。她创作的有绘画、小说、儿童文学、诗歌、歌剧,此外还撰写了论文、讲稿、艺术批评、自  相似文献   

6.
安德烈.马尔罗是法国20世纪上半期的重要作家。他的写作生涯分为小说创作和艺术史论著两部分,而奠定他在法国文坛地位的则是他的6部小说。由于他年青时在东方的冒险经历,他的3部小说都以东方革命,特别是以中国革命为题材。其小说对当代人的状况、人的命运进行了深入的哲理思考。马尔罗是较早提出“荒诞”观点的法国作家,他对荒诞主题的独特表现手法对法国存在主义作家和现代派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文痴张恨水     
古滕客 《山西老年》2014,(11):55-55
张恨水是小说大师,有"中国大仲马""民国第一写手"之称。世上有情痴、书痴、画痴、歌痴、佛痴……无疑,张恨水当属文痴。 痴读 少年时,张恨水发现了一本《残唐演义》,他四叔正读着,把他吸引住了,他接过来看下去。从此,他开始看小说。在私塾里,教他的先生书桌上常摆着一本《三国演义》,等先生不来的时候,他就偷着看。后来,他收拾了一间书房,把所有的零花钱全买了小说来读。他不仅把《红楼梦》全本读完,还什么小说都读。不但读本文,还读批注。从读批注中,领悟了许多作文之法。  相似文献   

8.
一《斯人记》在张恨水众多长篇小说创作中是并不特别引人注意的一部,但是从小说的叙事特征角度来看,它呈现出典型的“环境小说”的独特叙事结构形式。所谓“环境小说”,指的是小说的主题与构思重心是环境,而情节与人物都从属于环境。而小说理论意义上的环境指的是“构成叙事作品中的人物和情节的背景事物和关系”。①同张恨水的其它许多长篇小说一样,《斯人记》也活用了传统的意回小说的形式。如果深入分析一部小说的叙事结构的话,仅仅指出这是一部章回小说,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章回小说只是各回的标题遵循惯例,采用字数相等的古雅的…  相似文献   

9.
薛原 《社区》2013,(29):16-16
汪曾祺以小说、散文名世,但熟悉他的朋友都知道,他写文章的兴致远不及写字画画,他自己也说,四十岁时曾想彻底离开写作,从头学画,但最终也没当成画家,近六十岁时还是以他的《受戒》、《大淖记事》等短篇小说赢得了读者。即便在他小说“大器晚成”的旺盛期,他最钟情的还是写字画画,这也反映了他的文人性情。  相似文献   

10.
《泰晤士报文学增刊》评这本书说,没有一个哲学家能象罗素那样愉快地否定自己早期的著作。关于他第一部理论著作《论几何学的基础》,他现在写道,“我不认为在这本早期写的书里有任何站得住脚的东西。”谈到在它不久以后写的一篇论数和量的文章,“我现在看来纯粹是废话。”他在1896—1898年写的关于物理学哲学的文章似乎是“十足的胡扯”。那本现在还有读者购买的“家庭大学丛书”版的《哲学问题》,他倒认为“里面有不少地方自己还是相信的。”在收入本书作为附录的一篇论“罗素哲学”的未  相似文献   

11.
布尔加科夫在写这部小说时,没有打算将它出版,所以写得很大胆,也写得很深刻,以至晦涩,他是在写一部给未来的读者的书。人们马上理会了书中以魔鬼的狡黠对20年代莫斯科的市侩们的嘲弄,对此给予高度评价,把布尔加科夫列为讽刺文学大师,进入果戈理、谢德林一类作家的行列。属于这“人们”的有西蒙诺夫等苏联有名的作家、批评家。  相似文献   

12.
罗贯中(1330—1400)是我国元末明初的一位杰出的传统小说作家,他的生平事迹不见经传,历史上的一点文字记载也很不一样,其中贾仲明的《录鬼簿续编》的记录文字较为可信,说他是太原人,号“湖海散人”,写过很多小说,不只写历史小说,还写词曲和杂剧。大家熟悉的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不仅是罗贯中最优秀的作品,就是放在世界名著的行列里,也不失为一部伟大作品。  相似文献   

13.
王小波被称“文坛外高手”、“天才作家”、“当代中国的一个谜”。他的代表作例代三部曲轴《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组成,共九部中长篇小说,上百万字。其中,收入精铜时哪中的长篇《万寿寺》是~部意趣横生的小说,小说的基本特点是“穷尽想象。”《万寿寺》的故事大致是这样的,‘哦”是一个在北京万寿寺上班的知识分子。“我”被车撞伤,成了一个失去记忆的人。“我”在万寿寺看到一部小说手稿,这手稿其实就是“我”写的。手稿上写的是唐代传奇人物薛嵩和红线的故事。薛嵩在长安花钱买了一个湘西镇守使的官,来到湘西凤…  相似文献   

14.
列夫·托尔斯泰在结束《战争与和平》的巨量劳动之后,从潜意识中冒出《安娜·卡列尼娜》的创作构思。但心理定势使他的写作兴趣仍在历史小说方面,想写关于被得大帝的小说,但进展很不顺利。在生活感召下,他回到社会小说的构思上来。一路灵感飞驰,写得很快。写作中,他不断融汇对时代生活的新鲜印象、强烈感受与切身体检,完全服从自己内心的冲动与人物的性格发展逻辑,使小说发生质的跃变,超出原先的构思与主观倾向,获得意外的巨大成功。因这部小说,他被人尊为“艺术之神”,这部小说的创作充分展现出了他的创作“神”性。  相似文献   

15.
西德尼·谢尔顿是当代美国著名的通俗小说家,生于1917年。他很早就从事创作,开始於戏剧创作。1941年他刚满24岁时,他的三部歌剧同时在百老汇上演,有了一定的名声和影响。他总共写了250部电视剧、30余部电影剧本和8部舞台剧,是剧作家、导演兼演出人,分别获得过“托尼”奖和“奥斯卡”奖。60年代末改为写小说。他的第一部小说《裸脸》是侦探小说,出版后获得好评。接着出版了《午夜情》(1973),引起轰动,很快就拍成电影,卖座情况空前。从此他专事小说创作。其中较有影响的有《镜子里的陌生人》(1979年)、《血缘》(1978年)、《天使的愤怒》(1980年),《女强人》(1982年)和《假如明天来临》(1985年)等。近些年来谢尔顿的长篇通俗小说相继在我国翻译出版,我国读者对  相似文献   

16.
艾煊的散文写作,比起他的长篇小说创作,实在不能称得上是丰产丰收。建国三十余年,只出了两册集子《碧螺春汛》和《雨花棋》。然而集子里那一篇篇清新淡远的散文作品,却是比小说更无保留地洞开着作者的心扉,你一眼看到的是那颗有力地搏跃着的、充满恳挚、深沉情爱的心! 读艾煊的散文,我常有发现:他把他小说家的特质带进了他的散文写作。这可能与他散文中较多写人有关。本来,散文和小说就是过从甚密的紧壁邻居,尤其写人散文。这二者的分界,到现在文体家们也不一定能真正说清。大略小说讲究缜密的结构、完整的情节、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云云。但近年来我国文坛上涌现的锦簇花团般的“散文式小说”、“诗化小说”、“情绪或心境小说”等新观念和公认的创作实绩,却更加模糊了小说和散文的界限。对照之下,艾煊散文的小说特点就更加明显了。  相似文献   

17.
秦传 《今日南国》2013,(10):21-21
英国现代著名作家毛姆,是《人性的枷锁》《月亮第与六便士》等著名长篇小说的作者,尤其擅长短篇小说的创作。早期的毛姆是位医生,1897年,毛姆弃医从事文学创作,接下来的日子里,名不见经传的他写了几部小说,总是不温不火,没有在社会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用毛姆自己的话来说,没有一部能够“使泰晤士河起火”。没有其他生活来源的毛姆常常入不敷出,一段时间里他甚至饿着肚子写小说。  相似文献   

18.
烟壶里的大千世界─—论《烟壶》的民俗美刘惠珍邓友梅曾经说过:“我向往一种《清明上河图》式的作品。”他说他的近作“都是我探讨民俗学风味的小说的一点试验。”他致力于这样的美学追求:“文学艺术本身,它也有它自己的任务,反映生活,塑造人物。从你的文学塑造中,...  相似文献   

19.
一最近阅读秦瘦鸥的《小说纵横谈》,其中有《闲话“狭邪小说”》一篇。他写道:“狭邪小说这个名称,见之《中国小说史略》,大概是鲁迅先生所首创的吧?其实他指的就是专写妓院的说部。”他在介绍中谈及这类书中有一部出版较迟而名气特别大的,即漱六山房张春帆的《九尾龟》(1910年出版):“我清楚地记得,抗战前不久,走进上海那些大学或中学的宿舍,还可以在不少同学的枕边发现这部‘巨著’。其影响之深且远可以见矣!”“为什么它会特别走运?照我看大概有两个原因:首先是《九尾龟》这个书名怪得好!不象《海上繁华梦》之类那么平淡。据说《九尾龟》的作者张春帆是把这个书名当作浑号送给他小说里的一个人物的。那人是个大官(很可能指的是盛宣怀),娶了不少妾侍,却无力周旋,以致广田自荒,每个妾侍都有了‘情夫’,作成他做了九尾之龟。”此书在上海颇有影响,在北方也有不少读者,尽管《九尾龟》中夹杂着许多“苏白”。1922年11月14日,北京高等师范趁建校十四周年纪念,对来校参观者举行了一次“民意测验”。有一题是“你最喜欢读的中国  相似文献   

20.
在五四新文学现代性规范的“压迫”之下,张恨水三、四十年代小说创作“转向”,由通俗文学的本土化 现代性规范向新文学的“抗战”主流现代性规范调整,“抗战小说”就是这一“转向”的产物。由于背离了张恨水的创 作个性,“抗战小说”存在着非统一性和文本分裂的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