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记"的文字含义是识记,在这种含义基础上,"记"逐步获得了它的文体意义,成为经史中一种专事记录的文章体式.作为一种文体,"记"在六朝获得文体生命,唐代进入文苑,宋代其内容得到拓展,形式更加稳固,明清时主体性色彩更加浓厚,逐渐成熟稳固.根据史志中以记名篇的书目数量和文学总集中记体文内容的变化和类目的增减,可以更客观地了解"记"作为一种文体其内涵发生的变迁.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治文学史者多受到王国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论说的影响,普遍流行着“楚骚、汉赋、魏晋骈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说法。似乎一部文学发展史就是一部文体变迁史,一个时代就只着眼于某一种文体的文学。于是乎论辞赋,似乎只重汉代,无论他朝;讲宋代文学,似乎只重宋词,其他文体形式少有人问津。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学术研究的整体繁荣,  相似文献   

3.
童话与儿童小说两种文体都不是在一个早上形成的,都有自己发展的历史,都是在变异中不断形成与发展的。这两种文体的基本形式特征不断形成,同时其基本形式特征的不断突破,以至二者交叉形成一种新文体。变异性以及由变异而带来的模糊性,是这两种儿童文学文体的根本属性。  相似文献   

4.
“序”的含义发生过多次变迁,后来又成为一种文体名称。到东晋时期,山水在“序”中有了较大的比重。东晋山水序从文章结构到语言上都具有开启山水小品文的意义,并且这一文体在叙述内容上也有自己的拓展。同时,由于山水序还没有完全成为一种独立文体,恰恰使它成为最能体现东晋时代美学追求的文本样式。  相似文献   

5.
《马桥词典》在文体形式上,是对笔记小说的发扬,在文学理念上,是向古小说观念的复归。其词典外衣则为笔记小说零散无拘的形式给出了一种长篇小说文体所需要的整体构成性,从而成就了一种不同于全景式长篇小说的全息性长篇小说。这种文体形式是与这部小说对于人类文化的探讨本质联系在一起的,若采用全景长篇小说文体,作品中活跃而舒展的思想便会残废。  相似文献   

6.
广告文体是一种具有很高商业价值的文体。本文应用功能文体学的观点对书面商业广告中的突出形式进行了归类,并且对某些突出形式的语义信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论文体变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体变异是新时期以来文学文本中极为普遍的现象,当代文学理论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文体变异是文体演化的内在驱动力,是文学文本建构的艺术张力。它具体受四个因素合力的影响和制约:一是文体自身演化的内在规律;二是作家的创作个性对文体的浸润和突破;三是读者的主体意识对文体的强调和凸现;四是时代文化的历史变迁及其深层律动。文体的变异理论,为文体的演化勾画出清晰的轨迹,为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提供了一种科学、灵活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对文体的形式论、目的论、动态论进行讨论,引入互文性概念,指出互文是一种指示标志,具体语篇的产生是对既有文体语篇的再次语境化。当个体的文章同某种获得常规认可的文体的形式和结构之间存在高度一致性时,它在缩小同既有文体之间的间隔;而当个体的文章中的形式和结构因素并没有与既有文体形成共鸣时,它在扩大同既有文体之间的间隔。这些都在成员分类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史传经过漫长的发展历程,至两汉时基本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空间化”叙事结构观念。先秦两汉魏晋六朝杂史的叙事结构思想基本承史传而来,发展轨迹与史传基本上也一致,但作为从史传到小说的过渡性文体形式,在叙事结构上也出现了或多或少的变迁,这种变迁进一步强化了古代“空间化”叙事结构模式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制度及其功能,运用制度经济学理论,研究了建筑施工企业科技制度变迁和两种主要方式: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并分析了制度变迁的特殊形式、制度创新及其内容和形式,讨论了制度变迁与创新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1.
刘熙载提出:"宋子京词是宋初体,张子野始创瘦硬之体",陈廷焯也曾指出:"张子野词,古今一大转移",张先词的应社体性质,标志了词体从艳科应歌写作向士大夫生活写作的转向。在写作方法上,张先体也最早显示了词体的诗体属性,完成了由女性虚拟想像写作而为士大夫生活的真实写作,实现了由描写式向叙说式的词体句式转移等。张先体的"瘦硬",是在尊重词体别是一家内在规律之下相对而言的"瘦硬"。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中国散文诗是中外文化契合的产物,是20世纪中国抒情文学文体中一种特殊的抒情文体,在五四自由诗运动时期受到很多作家和诗人的喜爱,迅速完成了散文诗文体由西方向中国的译介和被中国化的文体由自发向自觉转变的文体成熟进程.20年代初中期是中国散文诗进入自觉状态后的第一个高峰,涌现了一些独具风格的作家作品,还形成了比较粗略的艺术流派,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散文诗的文体特征和文体风格.偏重于散文的西方散文诗在中国被严重诗化,更偏重于诗.  相似文献   

13.
宋代文体学介于汉魏六朝和明代两个文体集大成的历史时段中间,在中国古代文体学发展史上占据着承前启后的关键地位,这可以从文体学史、文体分类、文体批评、文体纂述体例等很多方面反映出来。总集编纂与文体分类密切相关,宋代四大文章总集中,有三部继承《文选》体例,《文章正宗》虽也以《文选》为参照系,但另开门径,创立了真氏四分法。这种文体分类方法不但在理论上普遍为人们所认可,在实践中也影响深远,历宋元明清不乏效仿者。宋代文体学的最大贡献是其文体纂述体例上的承上启下,这主要表现在类书中“文部”的纂述体例上。而宋代发达的文体批评则成为古代辨体理论的先声。  相似文献   

14.
开成年间试诗依“齐梁体格”是文宗本人的政治理想、对开元诗坛革新科举弊端举措的效法以及好古思想等复杂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直接产物。这种押仄韵而不拘平仄粘对、“体格雅丽,意思遐远”之体并非前所未见之“变体”,其最终所要追复的也并非本来意义上的“齐梁体”,而是初盛唐以来祧体齐梁、声律未谐、风格清新典雅的应制和试诗之体。除却文宗个人因素以及试诗一体独特的体制渊源,这一独特体制的出现又是中晚唐诗坛齐梁体“声病”特征集中凸显、唐诗自身体制演进以及唐人对齐梁诗的持续体认尤其是古雅一体的重新发现的共同结果,具有独特的体制与风格内涵。  相似文献   

15.
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对新时期党风建设的内容创新具有重大的启示和指导意义.党风建设的内容是特定时代的产物,我们党新的执政理念的提出和深入的实践,已经为形成新的作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出培育党的新作风应坚持的三项原则的前提下,提出了新时期党风建设的核心内容:即创新作风、求真务实的作风、亲民作风、勤政作风、民主作风,并阐述了形成新时期党风建设内容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新诗诗体定型难,新诗诗体建设难。中国的20世纪是以革命、战争为主旋律的动乱时代,新诗长期承载了过多的非诗功能,使新诗处在既生不逢时,又长于乱世的恶劣生态中,极少有进行唯美的文人诗体建设环境,诗体建设总是处在自由化与律化多对抗少和解的极端中,最终成为一种发育不良的文体。20世纪前半期,特别是一二十年代,是新诗诗体建设最重要的时期,最能呈现出新诗诗体建设生态的恶劣。  相似文献   

17.
共产党人的先进生活方式,特指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目标和任务所决定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生存、活动方式及过程的总合。具有区别于其他政党及社会组织的本质性特点、区别于一般继承意义的创新性特点、不同于"共时性"时代的先导性特点、不同于其他类型生活方式的统一性特点;共产党人先进生活方式的基本内容,包括先进的物质生活方式、社会生活方式、精神生活方式;共产党人先进生活方式的根本条件,包括党员自身、党组织、党外环境等条件,最关键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善和提升。  相似文献   

18.
以"三个代表"思想指导高校学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关于教育创新的要求,为我们探索和搞好学风建设提供了思考的路径:更新办学观念是学风建设的先导;加强道德建设是学风建设的基础;深化教学改革是学风建设的动力;提高学习素质是学风建设的核心;端正考风是学风建设的重点;班风建设是学风建设的载体.  相似文献   

19.
本文辩驳了视徐摛为"宫体诗"创始人之说,指出徐摛所创"宫体"实为"宫体文",首先体现于教命之书的写作上,其后再扩大至其他文类;其特点为文体的创新.由此判断,这之后的由萧纲为主创立的"宫体诗"当与之一样,都在于文体的创新,而无关乎特定题材(包括女性题材).在此基础上,本文以萧纲诗歌为分析对象,探究其与前人作品的语言差异,总结渗透于萧纲女性、写景等不同题材诗歌中的共同语言追求,由之观察"宫体诗"的文体价值.  相似文献   

20.
现在对于“风骨”的理解,不论是从内容上解释为“反映社会”,还是从艺术解释为“刚健”,都是对“风骨”的误读。刘勰“风骨”的本意,有两大基本要素,一是“述情”,二是精炼。建安风骨经历了曹操的“汉末实录”式的风骨、建安时代曹丕“便娟移人”的文人化风骨,以及曹植后期诗作代表的“沉著清老”式风骨的三个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