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试着分析庐隐小说的特点:浓厚的自叙传性质;以情感人的悲剧意识;对女性命运的追问;融情入景的笔调.旨在说明庐隐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是应当切实加以肯定的.  相似文献   

2.
庐隐是"五四"时期最早的女作家之一,她的作品具有强烈的感伤色彩,无论从她作品的格调上,还是从她作品的题材上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她的小说结构的选择也适合表现感伤的内容.正因如此,使得庐隐不同于别的作家,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创作之路.  相似文献   

3.
庐隐是我国现代文坛上第一代女性作家,是五四运动的产儿,生活在一个思想解放但旧势力仍未退出历史舞台的社会.她笔下的人物同样也是这一时代的产儿,充满了这个时代的气息.通过庐隐的《海滨故人》,透过她笔下的人物,来阐述庐隐人生经历和思想轨迹在其作品中的写照.  相似文献   

4.
冯至的爱情诗之所以深沉动人,给人以强烈的刺激,是与其现代意识分不开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对爱的感性的表现;对爱的过程的肯定与重视;把爱的瞬间与对存在本体的把握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5.
庐隐作为亲历“五四”妇女解放大潮的新女性作家,创作的小说凸显着鲜明的女性意识,而基督精神对她的女性意识的表达有着深刻的影响,具体体现在:一、平等与博爱思想催发了女性意识的觉醒,使之在追求个体的独立自由的同时,勇于担当社会责任;二、女性意识在现实的突围中陷入困惑,在忏悔与皈依中不断挣扎以寻找出路。基督精神渗透在庐隐的小说创作中,增强了庐隐女性意识表达的迫切性和厚重度,使之散发出永久的文学魅力。  相似文献   

6.
香江都市言情小说家亦舒,其作品的现代意识主要体现在浓郁的都市情结、强烈的时代精神、自强不息的女性意识等三个方面.本文试图从这三个方面入笔,对亦舒言情小说的现代意识作一番综合性的评述.  相似文献   

7.
民国时期,活跃在文坛的一批女作家为新文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忽视的努力.其中庐隐与石评梅小说的自叙传色彩浓重,第一人称、书信体、日记体小说比重大,是新文学以及现代女性文学发生时期的重要特征;沈祖棻的历史小说女性意识强,构思独到;张兆和的白话小说风格纯美.她们的创作都为后来的女性文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民国女作家的创作是中国女性文学的重要发展时期,同时也为推动中国白话文学的成熟贡献了不可忽视的力量.  相似文献   

8.
庐隐、石评梅、白薇等女作家在作品中经常表现出以否定家庭的合理性为核心的反家庭叙述,否定家庭中的"男权统治",摧毁"父亲"的形象;反映家庭对女性的压抑、歧视和囚禁;表现新式家庭对女性的束缚,等等,主张打破家庭的藩篱,走上社会去追求女性解放.虽不免偏激,但反映了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女性主体意识的初步觉醒,推动了女性解放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努拉.尼.古诺尔是当代专用爱尔兰语(凯尔特语/盖尔语)创作并专注本土文化的爱尔兰诗人中声名卓著的一位。她的诗作巧妙地融合了爱尔兰传统和现代意识,带有独特的女性主义色彩,表现了强烈的女性意识和反男性中心思想。  相似文献   

10.
庐隐小说的审美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人物形象的情感性;题材内容的写实性;小说体式的私秘性.庐隐所塑造的大都是"伤感"型的人物形象,对爱情的追求与失意,对婚姻的恐惧与逃离,构成了女性形象的共同特征.庐隐小说的题材内容带有明显的"自叙传"性质,她的小说平实、自然、真实,拉近了作家与读者的距离.在小说体式上,她善于运用书信、日记等文体,使小说颇具"私人性"和神秘性.给读者造成一种"窥探隐私"的艺术想象氛围和心理阅读空间.  相似文献   

11.
庐隐小说以独特的女性话语以及有别于男性的视野和价值判断描绘了女性的痛苦及反抗 ,她几乎无时无刻不在借小说作“为我象征之用”。正是凭借这一切 ,庐隐才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  相似文献   

12.
庐隐对女性的“女奴”现状的反抗 ,对“男权文化”的抗拒和剥离 ,对女性“自我”个性意识的确立 ,有着独特的、时代的意义。同时 ,由于庐隐“本我”“经验”的原因 ,她的女性自觉意识盈溢着“消极”的、悲哀的色彩 ,影响了她无法对于自身的超越  相似文献   

13.
五四时期的作家,由于面对酷烈的社会现实,大多选择以倾诉作为短篇小说最基本的表达方式。从讲述变成倾诉,短篇小说侵入了诗的范围,这是五四短篇小说的一大创举。不过,因作家个人体验及抒情的心理动因各有差异,这些小说在表现方式上千姿百态、个性斐然。最能体现出五四时代特征的抒情短篇小说形式,当属以郁达夫为代表的主观宣泄式、庐隐为代表的日记书信式、鲁迅的手记式、废名的田园写意式等。抒情的介入,使传统短篇小说的叙事重心发生了彻底的颠覆。  相似文献   

14.
庐隐小说中最深刻的精神现象是一种复杂的生命焦虑 :在追寻中焦虑、在焦虑中追寻。通过对小说文本的深层解读 ,发掘出“五四”一代觉醒女性的心灵历程 ,尤其是迷失于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男权世界、宗教王国、死亡之谷等误区的痛苦挣扎。  相似文献   

15.
庐隐小说创作的主要内容是男女恋情.她笔下的知识女性有青春的欢乐,有对爱情(包括同性恋)的憧憬和向往,而爱情的缺憾又使她们忧郁、悲哀、痛苦.她们对婚姻生活普遍感到失望甚至恐惧.庐隐从对社会人生、女性命运的认识以及自身经历的深刻体验出发,把女性人物的情感设定在愉悦--悲哀的维度上,使小说具有凄美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6.
将中国现代讽刺幽默小说荟萃 ,按照其演变发展的轨迹 ,评价鲁迅、老舍、钱钟书在中国现代讽刺幽默小说发展中的地位及其深刻的内在联系。鲁迅以其深刻的现代意识和独特的现代感受 ,创建了现代讽刺幽默小说 ;老舍既继承了鲁迅思想启蒙的题旨 ,又开启了与鲁迅迥然不同的艺术路子 ;钱钟书对文化人作了极其深刻的心理审视和道德批判 ,并推而广之从哲学层面昭示了人类所面临的永恒精神困境  相似文献   

17.
对现代启蒙的坚守——论鲁迅的小说《故事新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鲁迅于“左联”时期创作了5篇历史小说,其被收录在他的第三部小说集《故事新编》中。对于这些中国历史题材小说,鲁迅作了最具现代意义的创造,并深化了其早期进行的现代启蒙的思考。更为重要的是,小说所表现出的传统性与现代性之间的冲突与张力,启蒙与革命之间的艰难的承担与整合,使得鲁迅的小说创作始终处于传统与现代的冲突和启蒙与革命互动的中心位置,最大限度地承担着中国现代化冲突的痛苦与代价。  相似文献   

18.
鲁迅在创作《野草》时,将具有强烈忧患意识的启蒙功利性灌注于清醒执著的艺术探寻中,借助于象征主义的表现手法,以丰富的、深刻的、幽深的甚至是神秘的意象,传达自身生命哲学的体验,造成了艺术传达的幽深和神秘,给人以丰实的精神享受和深沉的艺术启迪,深化了中国现代散文诗的艺术和思想意境。  相似文献   

19.
鲁迅的文学和学术实绩是一种带有整体意义的现代创造,具有不可分割的生命关系,但悄然兴起于20世纪末叶的"国学热"及其在这种文化语境下形成的价值评判标准,对于鲁迅研究至少形成了三个方面的现实影响:其一,由冷转热的"国学"蕴含着唯古是崇的价值标准;其二,遭遇"国学大师"与鲁迅实际学术贡献的有限确认;其三,"纯"学术的眼光不仅低估了鲁迅实际的学术水准,也人为切断了鲁迅整体性生命追求中学术与文学的血肉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作为新文学旗帜的鲁迅在逝世后逐渐被权威化、神化。一段时间内,国内研究者很少再触及鲁迅作品中表达的自我心理黑暗面,然而,这些具有暧昧色彩的侧面,却有鲁迅思想内涵的丰富性深刻所在。本文试图通过鲁迅文本中的一系列特例——"双身小说"接近鲁迅心灵上的真实——孤独,并联系他对古代文体的借鉴与《野草》的对照分析来审视鲁迅内心的孤独感与人生选择的艰难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