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作为中国艺术领域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画一直以来具有重要位置.然而,随着当今中国社会的飞速发展,中西方文化的交汇,人类正以前所未有的包容性和发展性共享着整个人类文明的成果,传统的中国画也面临着变革与创新,以适应时代的发展与变化.本文将对中国国画艺术的传承与创新进行探讨,展现国画的本质和生命力,以此推动国画创作的深入研究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画有上千年的历史,它根植于民族文化土壤之中。中国画在世界艺术界具有独特而非凡的成就,它的发展和西方绘画相比更具有发展的继承性。在不断发展的社会中,中国画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来适应时代带来的不同的欣赏水平和要求,并在其中得到发展和丰富。继承传统文化艺术是为了现代文化艺术有更好的创新和发展。在艺术上,民族性就是本民族人民群众的社会生活条件和审美形式在艺术活动中的统一反映和表现。  相似文献   

3.
中国画情感和笔墨发展的历史,应该说是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才渐趋成熟.以后,历代画家沿此道路发展下来,直到现当代.现时期艺术大师们为了创新中国画做出了努力并取得可喜的成果.中国画创新,应表现新时代的民族感情,应在笔墨上改变中国画的虚实关系,突出情景的表现,可以淡化中国画的笔墨.  相似文献   

4.
活化传承是新时代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创新提出的新要求。潞绸作为一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样面临着实现活态传承的现实问题。从潞绸的传承实践来看,呈现出以山西上党高地为中心的原生地原生传承与原生地次生传承相互嵌套的模式,表现为两个方面的重要特征:一是潞绸产品的跌宕起伏演绎了一个地方性丝绸产品"发端—繁荣—低谷—振兴"的传承谱系,并且突破原生传承的地域和文化局限,成为全国性的知名品牌,也培育了当地一代又一代传承人,为上党高地潞绸的原生地次生传承奠定了经济和社会基础;二是上党高地及周边地区潞绸配套产业的变迁和发展,为潞绸原生地传承模式的实践提供了社会和文化保障。  相似文献   

5.
中国画作为种姓基因的一部分已经深植于每一代人的头脑深处并产生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西方艺术从古典主义到现代主义已走过了几百年。无论是哲学范畴,还是艺术体系,中西方绘画均体现出各自不同的民族特性、文化底蕴与思维模式。基于此,在面对中国画同一与多样的发展时,少些规矩约束,少些大一统的审评标准,多些宽容与包容的导向机制和舆论支持更有利于当代中国画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家具在中国的发展与运用较世界其他国家早,同时中国家具在精美与实用上的体现也为世人所称道.但在我国家具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的今天,需要对其进行传承和创新,并在家具的功能、造型、结构、材料、色彩等各个方面进行保留与改变.  相似文献   

7.
中国民间美术是中华民族亿万劳动群众为满足自身社会生活需要而创造的艺术。近代,民间美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似乎在慢慢淡出,保护和发展民间美术已成为当今中国人民刻不容缓的事情。根据民间美术发展的现状,探讨我国民间美术的传承方式,并探寻其新的创新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8.
中国画的传统与传统的中国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画的传统与传统的中国画在理念上有鲜明的区别,前者着重于中国画精神理念的继承与发展,人文的因素比较多。而后者则侧重于中国画的变迁过程及对未来发展思路的预示。此二者之文化精神,就是人生智慧、政治传统与艺术境界的结合,它们相互结合、相互表现,是最地道的中国文化哲学“和之以天倪”的表现。  相似文献   

9.
泗州戏是典型的地方戏剧类型之一,主要是起源和发展于苏北地区,因此受到当地的文化影响比较深刻。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泗州戏已经逐渐被忽略。针对当前文化环境与戏剧发展环境下泗州戏传承和发展问题进行论述,提出泗州戏传承和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首先阐述了江南水乡与中国画的渊源,江南水乡元素以其独特的人文风貌与形象特点在中国绘画中受到历代画家的高度重视;其次,分析了江南水乡题材对于中国画创作的重要作用及其特点;再次,当代中国画的创作中,江南水乡题材的应用需要结合时代语境来重新审视,从表现技法、绘画材料、题材的选择三个方面详细探讨当代中国画中江南水乡题材的创新运用。  相似文献   

11.
笔墨是传统中国画的灵魂,其内涵非常丰富,它决定一幅画的优劣成败.对于用笔太刻露的作品,历代画家、理论家评价它是"有笔无墨",而对渲染太过、用笔较弱或不明显的作品,则说它是"有墨无笔".创作出"有笔有墨"、"得意忘形"的完美作品是中国画家的终极目的.  相似文献   

12.
文章重点阐述了在这新旧时代转型期,中国绘画由“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审美精神向深研传统、心系生活、广济修养和容纳中西等多方位相互依存的绘画特征过渡,并对当今的中国绘画如何构建一个现代性的艺术平台和坚持正确健康的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探析中国传统山水画意境审美及创构理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绘画在美学上有它的独特性。尤其是中国传统的山水画有着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表现语言,从立意、为象、到格局长期探索内容和形式的关系,逐步丰富而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体系,它形成了中国山水画独特的意境美,彰显了中国文化鲜明的美学思想,体现了画境的审美意识和审美理想的追求,并提出了形式美的法则。本文从传统山水画的意境及美感形式中探寻古人的美学思想、创作方法、审美意象、审美情趣,试析意境审美的创构理念,对我们进一步理解前人的审美思想及高深的境界,传承民族独特的文化艺术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造园历史悠久,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发展也是源远流长,该文从文人山水画及文人园林的发展轨迹,阐述传统山水画中的审美意境对古代造园活动的审美标准及价值取向产生的极大影响,并且由此推动了园林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当代油画叙事从依赖图像交代故事情节、传达画面主旨的模式逐渐转向通过具有超脱性质的意象,以叙事作为表象,追求物质内在隐含的精神共性的新型叙事模式。追溯这一艺术现象的文化根源,分析中国艺术精神对油画叙事方式转变的影响,提出中国油画本土化叙事进一步构建需要在适应全球化发展趋势下“重建”本土文化,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对中国社会和人予以合理阐释。  相似文献   

16.
贵州中国画萌芽于明初,六百年来它在继承中国古代绘画传统,汲取地域民族文化养分的基础上,自强不息,与时俱进,由一脉不为人知的地方绘画成长为中国绘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以独特的风韵开放在黔岭乌江。文章从宏观视野对贵州各个历史时期中国画的衍变轨迹进行了初步梳理,并对数十个具有代表性的画家作了概略论述。  相似文献   

17.
含蓄逸雅和浮华媚艳——中国仕女画与日本美人画散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仕女画发端于战国时代,兴盛于唐宋时代,衰微于明清时代。日本美人画胎息于中国的唐代仕女画,并且长期在中国传统绘画艺术风格的影响下发展,直到江户时代浮世绘美人画的崛起,才形成日本民族风格的特点。与日本美人画相比较,中国仕女画的艺术形象具有柔和恬静典雅内美的特征,而日本浮世绘美人画则浓艳媚俗浮燥外华,两者在艺术风格上的显著差异乃中日两国不同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不同的民族传统和习俗所造就。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中国文人画的内涵与历史的考察,指出继承与发展文人画不仅在全面奔向小康社会的文化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且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与文化的重要手段,并强调了专业工作者在文人画的继承与发展方面应肩负起普及与引导的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19.
文章由道教对中国文化的重要意义切入 ,具体考察了水墨画这一特定文化现象的形成与发展同一定社会环境下道家思想的兴衰变迁之间的必然联系 ,并以此对“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墨分五色”及书法入画等水墨画主要形式法则同“道”文化的直接渊源关系进行较为详细的解析。  相似文献   

20.
王宗良 《肇庆学院学报》2009,30(1):53-54,58
传统中国画在漫长的发展演化过程中,具有独特的抽象美学性质,它并没有象西方现代主义绘画那样走向极端的抽象,而是与具象性互相溶合,共生共存,在本民族的传统人文思想、书法、文人画三个主要因素的影响下,构成了中国画“半抽象性”的美学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