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刊一九八○年第四期发表王中忱同志的《丁玲的名、别名、笔名辑录》一文以后,相继收到几份来信来稿,提出补正,现综述如下: 乇乇:(zhè音浙)一九二八年七月三十一日、八月二日在《中央日报·红与黑》副刊第三、四号,发表散文《素描》时署名(上海潘颂德,无锡荣耀祥)。喻自己是文坛小兵。(武汉熊守海)  相似文献   

2.
莎菲论     
一莎菲是丁玲的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以下简称《日记》)的女主人公.这篇作于一九二七年冬到一九二八年春,发表于一九二八年二月《小说月报》的作品,以其独特的思想内容和新颖的艺术表现形式曾经震动了当时的文坛,并使作者一举成名,"好似在这死寂的文坛上,抛下一颗炸弹一样,大家都不免为她的天才所震惊了."虽然莎菲女士的出现哄动了中国的文坛,但是中国的文坛却长久地并没有真正了解和懂得莎菲.半个多世纪以来,文坛上对这个人物进行了各种各  相似文献   

3.
1990年12月号《上海文学》的扉页上,有醒目的《编者的话》。其中写道:“本期还推出安徽青年作家许辉的中篇小说《飘荡的人儿》。许辉曾在本刊发表过中篇小说《焚烧的春天》(1989.3)《夏天的公事》(1990.6),先后获得《小说选刊》、《新华文摘》转载。许辉的中篇不追求故事性,甚至也不讲究人物个性色彩的渲染,然而仍以它独有的艺术魅力吸引读者,并在当前文坛上独树一帜。许辉的中篇小说在本质上是一首首富有韵味的社会诗,他  相似文献   

4.
1 从一九二一年开始,许地山在《小说月报》上连续发表《命命鸟》、《商人妇》、《换巢鸾凤》等小说,以异域风情的描述,独树一帜,引起文坛注意.历史进入三十年代,艾芜在《文学月报》、《现代》杂志发表《人生哲学的一课》、《我们的友人》,《伙伴》等小说,也以新颖的域外题材,受到文坛的重视.尽管在许地山与艾芜之外,也曾出现过或一作家或一域外题材小说,但总没形成这种题材的系列性.许地山和艾芜是以大量描写异域风光而显示独  相似文献   

5.
试谈前期的《论语》半月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语》半月刊是论语派的主要阵地。1932年9月16日创刊于上海,1937年8月1日因抗日战争爆发停刊,1946年11月复刊,1949年5月终刊,共出177期。《论语》活动于文坛前后达十七年之久,这在旧中国,可以算得上是个“长寿”的期刊了。 《论语》在三十年代是一个引人注目的刊物,以鲁迅为代表的左翼作家围绕着《论语》和它的幽默文章,曾发表过许多精辟的见解,鲁迅自己在1933年前后所发表的关于幽默、讽刺、滑稽的种种意见,绝大多数与《论语》有直接或间接关系。因此,实事求  相似文献   

6.
从文化影响看“京派”与“海派”的自然形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33——1934年,现代文坛曾出现过一场“京派”与“海派”之争.被人视为京派大师的沈从文当时发表过《文学者的态度》、《论“海派”》、《关于海派》等文章对上海的一批作家表示不满,上海的某些作家也曾撰文予以反驳.海派,在苏汶看来,是一个恶意的名词,“有着爱钱,商业化,以至于作品的低劣、人格的卑下这种种意味.”京派,无疑指包括沈从文在内的一批居住于北京的文人了.多年以后,人们今天所说的现代文坛的“京派”与“海派”,大多指当初生活在北京和上海的两类作家,前者秉有一份学院式的传统,强调文学创作的正统优雅,含而不露;后者具有洋场恶少式的作风,强调文学创作中的新奇、变化、  相似文献   

7.
我选择三位通俗文学大师的文学翻译对其创作的促进为研究对象,又以他们在《小说时报》、《礼拜六》、《文学大观》、《小说画报》四种杂志上发表的短篇为主要例证,其意图是,这四种杂志创办于1909~1917年之间,正是近代文学步入现代文学的转型期;而这三位起步于近代的作家在文坛上开始活跃时,现代作家除了鲁迅发表过《怀旧》和叶圣陶发表过几篇文言小说外,还都没有在文坛崭露头角。在这文学革命的前夜,可以研究这一被视为通俗作家群的短篇小说作为一种过渡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下称《讲话》)发表半个世纪之际,四川省社科院于5月18日召开纪念《讲话》发表50周年座谈会。来自四川省文化厅、成都市文化局、四川大学、西南民院、四川教育学院、《当代文坛》、《四川日报》,以及本院文学研究所、毛泽东思想研究所和《社会科学研究》编辑部的三十多位学者、理论工作者参加了座谈。现将会议讨论的主要内容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1928年中国文坛展开的关于革命文学的论争,是苏联的普罗文学理论在中国的一次大宣传、大引进。其对中国新文学运动的影响是巨大的。但是,这场论争也暴露出了中国年轻的左翼文艺界的一些严重弱点,如队伍中存在的不团结和小团体主义,作家和作品都脱离群众等,要使革命文学运动健康发展,就必须解决这些问题。杜国庠以林伯修的笔名在1929年3月28日《海风周报》第12号上发表了《1929年急待解决的几个关于文艺的问题》(以下  相似文献   

10.
赵文杰 《东岳论丛》2000,21(1):123-124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次年改为《新青年》),标志着中国的新文学时期已正式到来。在这场轰轰烈烈的破与立的斗争进程中,中国的文坛上分出了两大流派———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代表这两大流派的文学社团也相继出现。其中成立于1921年7月的以表现自己的“内心要求”为思想核心的创造社,明确提出把唯美主义作为封建的“文以载道”观念的对立物,从而形成了自己的浪漫主义倾向。郁达夫就是创造社众多作家的杰出代表。郁达夫的创作成果是多方面的,但最有影响力的当推他的小说创作。一、郁达夫小说创作的三个阶段生活是艺术创作…  相似文献   

11.
拙文《论物之作为价值主体》在《湘潭大学学报》(1988年第1期)发表之后,《学术论坛》先后发表了两篇意见不同的商榷文章,一篇是高兆明同志《物不能作为价值主体》(1989年第5期)的文章(以下简称(《高文》),一篇是黄海澄同志《论价值主体的本质规  相似文献   

12.
《学术月刊》是在我进上海财经学院(即后来的上海财经大学)读书一年后创办的。五十年来,我一直把《学术月刊》视为教材参考书,拜为无声老师。《学术月刊》最早引起我阅读兴趣的,是教我们政治经济学的孙怀仁老师在讲授社会再生产的两大部类时对两大部类的划分以及比例关系发表了独到的见解,并说,如有时间他将写文章说一说他的看法。很快,《学术月刊》1957年3月号上发表了他的论文《关于纯粹流通费用中可变资本部分的补偿形式问题》,接着有宋承先在《学术月刊》同年5月号上撰文跟他商榷。这对于活跃我们的思想起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孙怀仁老师…  相似文献   

13.
南斯拉夫文学以一九四五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日作为重大历史标志进入当代文学时期。伊沃·安德里奇在这一年发表了历史长篇小说《德里纳河上的桥》(一九六一年获诺贝尔文学奖金),轰动了世界文坛,以伟大的艺术典范迎来了南斯拉夫社会主义文学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14.
大上海衰落了。这是谁也不能否定的事实。导致衰落的原因,如果作为一个社会科学的重大课题来研究的话,可以列出很多条,但主要原因是市民心态的封闭。与其说,我决定写《大上海沉没》之后再着手研究衰落的主要原因,不如说,是上海日常生活中无数封闭心态的表现激发我、诱使我从这里入手来解剖大上海。  相似文献   

15.
王安忆是近二十年来 ,中国具有影响的作家之一。早在八十年代初期 ,王安忆的《雨 ,沙沙沙》等系列作品便受到公众的注意。二十年来 ,她一直活跃于文坛 ,以其独有的情悟写出了一系列“上海往事” ,从早期的《流逝》、《逐鹿中原》、《好婆和李同志》到九十年代中后期的《长恨歌》、《妹头》 ,无一不是王安忆对上海顽强的书写。她紧紧地抓住上海———这个或许是二十世纪中国最具魅力的城市 ,似乎要成为它忠实的记录人和传言者。而在王安忆看来 ,“要写上海 ,最好的代表是女性 ,不管有多么大的委屈 ,上海也给了她们好舞台 ,让她们伸展身手………  相似文献   

16.
论冰心的《超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在“五四”高潮中,冰心以“问题小说”登上文坛。她的《两个家庭》、《斯人独惟悴》和《去国》等小说,获得了新文学界的好评。参加文学研究会不久,冰心发表了《超人》这篇更具重大影响的小说,一直被人们誉为冰心早期的代表作。茅盾在1935年曾回顾该文发表时所引起的强烈反响:“《超人》发表于1921年,立刻引起了热烈的注意,而且引起了摹仿(刘纲的《冷冰冰的心》,见《小说月报》十三卷三号),并不是偶然的事。”但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中国文坛的潮流是令人注目的。而长篇小说《夜与昼》的出现,更使文艺思潮的走向全面化了。涵盖着文学界广袤地带的两种思潮之间横亘着鸿沟,然而其差异处又潜藏着深刻的同一。本文拟从《夜与昼》切入,探讨它们的走向及其共同根源。何新同志在《读书》1986年7月号上发表的《〈新星〉及〈夜与昼〉的政治社会学分析》,文不很长,却蕴含着一些极有意思的命题,因此在这里一并作些评论。  相似文献   

18.
陈灵犀在1941年1月7日的《社会日报》发表的《小型报杂论》中说道:"本来小型报对于新文艺方面,素是不加注意,视同秦越,而新文坛的人也把它瞧不起,因此形成两个森严的壁垒,各自为政,各不理睬,年深月久,更似不能相容。但这个难关,终于给《社会日报》打破了,《社会日报》首先刊登有关新文艺方面的消息和论争,而新文坛上的先生们,也知道这时的小型报,  相似文献   

19.
论鲁迅小说中的“意识流”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鲁迅小说中的“意识流”问题黄承基一《狂人日记》于1918年5月在《新青年》上发表后,就以其表现的深刻与格式的特别震惊了当时的文坛。在《狂人日记》中,类似意识流手法的运用,便是鲜明的一例。首先《狂人日记》的结构是一篇把时序倒置,把过去、现在和未来互相...  相似文献   

20.
论东北作家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作家作为一个群体步入文坛,是在1936年。这一年,上海的文学期刊《作家》、《中流》、《文学》、《光明》、《海燕》和《文学界》等,比较集中地刊载了两萧、端木、舒群、罗烽和白朗的作品。萧军出版了短篇小说集《羊》、《江上》,以及散文集《绿叶的故事》,萧红出版了散文集《桥》,舒群出版了短篇小说集《没有祖国的孩子》,上海生活书店还专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