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利用联合国统计司的农产品统计数据,运用CMS模型分析了“入世”前后中国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的出口增长源泉及其变动。分析发现:1995-2001年和2002-2005年两个阶段果蔬产品和水产品的出口增长源泉主要在于需求因素、竞争力因素,但趋势是世界进口需求拉动贡献不断提高,而竞争力因素对出口增长的贡献下降;结构因素中市场结构影响很小,而产品结构则是抑制出口增长;肉类产品前一阶段出口增长的主要源泉在于结构因素和竞争力因素,而后一阶段则转为需求因素和结构因素。这表明“入世”以来世界需求扩张对三种产品的出口增长拉动效应明显,但三类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均在下降,出口产品结构调整滞后于世界需求结构变化。  相似文献   

2.
水果是具有出口创汇比较优势的生鲜农产品。采用1996—2013年水果贸易数据,分析中国水果对东盟的出口形势;运用三元边际方法探究水果出口增长路径,并进一步着重考察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水果出口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中国水果对东盟总体出口增长主要是由价格边际带动,其次是扩展边际和数量边际;价格边际对东盟各国出口增长的作用在不断增强,扩展边际和数量边际因国家而异,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推动了水果出口,尤其是出口数量,应从水果出口长远发展考虑,提供更为丰富的出口水果种类,实现水果出口沿着扩展边际增长;提高水果附加值,实现水果出口沿着集约边际增长;与东盟国家建立更紧密的贸易联系,降低双边贸易成本。  相似文献   

3.
文章基于新新贸易理论和企业异质性理论研究中国出口的二元边际,得到中国出口二元边际的三个特点:(1)中国出口主要依赖集约边际,广延边际起辅助作用;(2)中国出口的集约边际增长缓慢;(3)集约边际和广延边际均受地缘因素的影响.结合引力模型对中国出口二元边际进行固定效应模型的面板数据回归分析,得出二元边际对中国GDP、出口目的国GDP和常数项均显著,集约边际对多边贸易阻力显著,而广延边际并不显著;出口贸易总额和二元边际对双边贸易成本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齐玮 《统计与决策》2016,(16):125-128
文章通过“三元分解”框架,利用1992-2012年HS编码(92版)中六分位下汽车制成品的出口数据,将中国汽车制成品的出口增长分解为广度、价格和数量三个方面,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核密度估计和非参数检验对中国汽车制成品出口增长的源泉及其动态特征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近20年来,中国汽车制成品的出口增长仍属于粗放型增长,出口数量的增多为主要因素;其次为出口产品种类和市场的不断扩大;价格因素对出口增长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SPS措施影响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PS措施已成为中国农产品出口的主要障碍。采用2004—2011年中国与贸易伙伴日本、欧盟、美国和加拿大的面板数据检验SPS措施对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中国农产品需要4年才能适应国外SPS通报,国外对中国农产品的扣留或拒绝显著阻碍农产品出口。因此,中国应该增加国外SPS措施信息的供给渠道,把企业纳入到SPS措施的评估中,帮助企业进行技术更新,缩短出口企业的适应周期;同时加强企业管理和出口自律,减少国外扣留对贸易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6.
戴国海 《浙江统计》2011,(12):11-13
今年以来,江苏出口增速出现持续下滑态势,呈现出口增速持续下滑、出口规模维持相对稳定、消费品相对资本品出口增长更快等特征。分析原因,欧美经济疲软是关键,而日本灾后重建一定程度上拉动了江苏出口增长,新兴经济体、周边国家需求旺盛则对江苏出口形成有力支撑。预计四季度江苏出口增速还将延续当前小幅下滑的趋势,但不会出现2008年大幅回落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中国钢铁产业关联效应及国际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应用投入产出表计算了中国钢铁产业关联效应及其国际比较,并分析了各项最终需求对钢铁产业生产的诱发作用。研究结果显示,我国钢铁产业对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后向直接关联效应明显高于其它七国;包括中国、巴西等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和韩国等新兴工业化国家的钢铁产业对建筑业的前向关联效应远远高于发达国家;我国钢铁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拉动效应低于其它七个产钢大国,且其对我国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呈降低趋势;投资需求仍然是诱发我国钢铁产业生产的最重要因素,明显高于日本、美国等钢铁强国,也高于印度和巴西等钢产量很大的发展中国家;出口需求对钢铁产业生产的拉动效应明显低于钢产量远小于中国的日本等OECD国家。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中国电力消费增长与经济增长相互偏离的原因,采用LMDI分解法对2005-2014年电力消费量及产业增加值等相关统计数据进行分解。结果表明:引起中国电力消费增长与经济增长大幅度偏离的主要因素是电力消费强度发生变化;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时期,结构效应发挥的作用逐步超过电耗强度效应,电力消费强度下降幅度相较"十一五"期间有所加大,但大多数细分产业电耗强度仍对电力消费强度下降起着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将电力消费的增长因素分解为经济增长效应、结构变化效应和强度变化效应,通过分析三种效应在最近20年来对电力消费增长的不同影响,对中国电力需求增长的原因进行解释,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产品进出口与农业GDP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引言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对于中国的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已经有较多的研究.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分析;第二,对外贸易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这些研究虽然在分析方法上存在一定差异,但分析的对象仍然是中国对外贸易总量(主要是以出口总量为主)与中国之间的分析.然而遗憾的是对于中国农产品进、出口与农业产出(农业)之间关系的研究很少涉及.  相似文献   

11.
中国出口增长的特征与持续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现有对出口增长分析的文献大多重点分析出口增长的规模与结构问题.笔者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推动中国出口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于经济体制改革引起的工业化进程、外资进入和沿海地区出口加工能力的扩张.  相似文献   

12.
国际商业周期对中国出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商业周期变化对中国出口有着怎样的影响?本文在重力方程中引入不可观测的周期性因素,用于分析中国出口的变化及其决定因素。与已有研究相比,本文允许周期性因素的影响具有个体异质性,因此更具一般性,也更符合典型贸易事实。在此基础上,本文使用Pesaran (2006)的异质性面板、Bai(2003)的共同因子等新提出方法分别估计重力方程和周期性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出口具有明显的供给推动特征,国内产出是引起出口增长的最主要因素;国外产出和汇率是导致出口波动的重要因素;周期性因素的影响因贸易伙伴而异,中国对美国、日本等贸易伙伴的出口受周期性影响较为明显。进一步分析发现,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的负面冲击在2009年还将进一步显现。  相似文献   

13.
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使我国经济增长越来越受需求约束的制约,扩内需是重要的应对举措。文章基于VAR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居民消费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投资、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和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投资增长不是引起长期经济增长的原因,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和出口是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经济增长对于居民消费和出口的变动相对敏感;(2)出口是投资、政府消费、居民消费和我国GDP的格兰杰原因,外需冲击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虽具有一定时滞,但负面影响不小,而扩大投资仅仅在非常短的时间内有效,扩大居民消费是应对金融危机的适宜举措。最后本文根据结论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要素生产率与经济增长的中日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洁  泉弘志 《统计研究》1998,15(2):52-58
 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突出的经济增长实绩越来越为世人瞩目。但是同时也有人指出,中国经济的增长主要依赖于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而非生产率的提高因而不可能持久。本文以投入产出表为基础数据,考察了中国1981-1992年11年间经济增长与各产业部门要素生产率提高之间的变化关系,并同称之为经济奇迹的日本经济高度增长时期(1960-1970年)及1960-1992年期间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对1992年各产业部门要素生产率与日本同时期及日本经济高度成长始点的1960年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5.
潘安 《统计研究》2018,35(1):53-64
本文在总贸易核算框架下,采用WIOD提供数据计算与分析了在GVC视角下中美贸易隐含碳排放量,并讨论了GVC分工对贸易隐含碳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GVC视角下中美贸易的出口隐含碳排放主要来自出口国内碳排放,进口国在消费者责任原则下承担主要的碳排放责任;中国在与美国贸易中主要处于碳排放转出地位,但碳贸易条件有所改善;参与GVC分工是导致中国对美国出口隐含碳排放出现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但也是中国调整出口隐含碳排放结构的重要途径之一。与GVC视角下的计算结果相比,基于MRIO模型的计算结果高估了中国出口隐含碳、碳排放转移规模以及碳贸易条件指数的实际水平。本文的创新在于将总贸易核算法应用到对外贸易隐含碳的研究领域,改进了传统对外贸易隐含碳的计算方法,有助于更为全面地分析贸易隐含碳排放特征及其碳排放责任。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2000-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海关贸易数据,在量化制造业行业内企业间出口退税率差异化和对生产率进行动态分解的基础上,深入考察了出口退税率差异化对制造业行业资源误置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出口退税率差异化是导致中国制造业资源误置的重要原因,并且在考虑了不同资源误置衡量方法等因素后,结论依然稳健.异质性检验表明,出口退税率差异化对中国制造业资源误置的影响,因行业要素密集度、行业出口退税强度、所在地区以及行业加工贸易比例的不同而具有显著的异质性.进一步的渠道检验显示,相比于进入效应和退出效应,企业间效应是出口退税率差异化影响行业资源再配置效应的主要途径.上述结论意味着,逐步取消制造业行业出口退税率的差异,对于缓解我国出口部门内部的资源误置、实现出口结构优化升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本文基于引力模型,对中国FDI的贸易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的主要结论是中国对东道国的直接投资促进中国对东道国的出口,但对从东道国的进口却具有替代效应.  相似文献   

18.
国际贸易规模扩大带来了中国蕴含能源进出口的增长,在定性讨论出口贸易对中国能源环境影响的基础上,编制中国1992年至2007年序列(2000年不变价)实物价值型能源投入产出表,采用投入产出法定量测算了中国各部门完全能源强度和蕴含能源出口量.研究表明:中国为间接能源净输出国,其中非能源商品出口结构和总量是间接能源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雁  田飞 《统计与决策》2016,(1):124-127
为了探究当前形势下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文章选取1978~2012年出口额、进口额和 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实际数据为样本,运用协整分析以及VAR模型对两个变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实证结果表明,在短期,中国的出口贸易、进口贸易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在长期,出口、进口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  相似文献   

20.
魏浩 《统计研究》2014,31(12):54-60
本文构建一个分析进口商品技术结构的新框架,对中国进口商品技术结构、各类进口商品在中国市场上的比较优势变化进行了分析,并把中国与8个发达国家、8个发展中国家的进口商品技术结构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2000-2010年期间,中国进口商品的技术结构高度整体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的态势,近年来,中国进口技术结构高度增长相对较快,目前,中等技术工业制成品是我国第一大进口商品;不同类型国家向中国出口的商品结构不同,发达国家向中国主要出口中高技术工业制成品,发展中国家向中国主要出口初级产品和金属类制成品;发达国家垄断了中国中高技术工业制成品进口,高技术工业制成品在中国市场上的比较优势增加速度较快,日本高技术工业制成品的比较优势水平较低、进口规模较大,美国、德国、法国的比较优势水平较高、进口规模较小。增加从西方发达国家进口高技术工业制成品是中国今后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