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1 毫秒
1.
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自银监会启动农村金融新政以来,四川县域金融培育发展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然而,目前四川县域金融改革发展尚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  相似文献   

2.
赵健 《统计与决策》2020,(21):11-15
农村金融是影响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普惠金融则是农户贫困减缓的有效途径。文章以中部六省2010—2018年面板数据为样本,从普惠金融发展深度和广度两维度测度了各省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并基于普惠金融视角,实证研究了农村金融的贫困减缓效应。研究显示,普惠金融和农村金融均对减缓农户贫困具有明显的积极效果;普惠金融对减缓农户贫困的作用呈现先弱后强的"U"型规律;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较低时,传统农村金融机构的减贫效应相对明显;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较高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减贫效应则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采用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来研究农村正规金融、非正规金融发展的减贫效应。研究发现,农村正规金融发展存在一定的当期减贫效应,但持续减贫效应不显著。具体表现为仅在缓解农村贫困人口之间收入不平等程度上发挥了积极效应,而对减少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数量和缓解农村贫困人口的收入短缺程度上没有发挥积极效应。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不仅具有较强的当期减贫效应,而且具有长期持续的减贫效应。其降低农村绝对贫困程度的效应要大于降低农村贫困人口相对收入短缺和收入不平等程度的效应。  相似文献   

4.
西部地区金融发展对整体经济增长有着重要影响,但金融发展各要素对城乡经济的拉动又有着明显差异。其中金融发展规模对城市经济的作用明显高于对农村经济的拉动,金融发展结构和城镇经济发展存在格兰杰关系,而金融发展效率指标与城乡经济增长的关系皆不明显。研究认为,提高金融发展效率、优化农村金融结构是促成西部金融发展与城乡经济增长和谐统一的重要政策导向。  相似文献   

5.
农业产业化与农村金融创新的关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秀红 《统计与决策》2012,(10):136-138
作为一种新的农业经营方式和产业组成形式,农业产业化是农村经济深层次发展的必然方向。而金融对实体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农业产业化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作为经济发展杠杆的金融如何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以及两者间如何实现有效均衡是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的重要问题。文章首先对农业产业化与农村金融的关联机制进行了讨论,然后,应用熵权模糊评价方法对农业产业化与农业金融的关联性进行了定量分析,最后给出了基于农村金融创新的农业产业化路径和基于农业产业化的农村金融创新路径的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6.
农村金融的发展 现状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实际上是一种银行业等正规金融与民间借贷等非正规金融并存的"二元金融结构",在农村经济的发展中,以民间借贷为主的非正规金融只能作为一种补充存在,正规金融才是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本文的讨论也仅限于正规金融.  相似文献   

7.
三农问题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长期存在且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而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主要就是资金缺乏,农户和私营企业无法从正规金融获得足够资金支持,而农村民间金融是其有效的补充,但如果不能有效监管引导将导致较大风险.文章运用金融相关方法,借鉴李建军的测算方法,以广东省为研究对象,测算1990~2010年期间广东省农村民间金融规模,揭示广东农村民间融资主体主要是私营经济和工商个体户,广东农村民间金融具有相当规模,需要政府采取相应措施如深化农村金融体制、增加农村金融供给主体、完善规范农村民间金融市场等,从而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8.
东、西部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增长贡献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深化中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必须辨明中国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关系。本文基于中国东部和西部的区域数据,运用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与格兰杰因果检验,对东部和西部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和因果方向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9.
基于新疆农户家庭微观调研数据,构建四元Probit联立方程模型,并运用GHK模拟估计法对农村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供需影响因素进行了有效识别,估计出影响因素对两类农村金融供给和需求的影响效应,发现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和非正规金融组织存在显著的互补关系,并对估计结果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模型估计结果稳健。研究发现:(1)对农村正规金融需求而言,户主受教育水平、家庭生产性固定资产总值等的影响为负,户主是否汉族、是否拥有技能等的影响为正;(2)对农村正规金融供给而言,居住地距农村正规金融机构距离的影响为负,非农收入比重、家庭纯收入等的影响为正;(3)对农村非正规金融需求而言,家中劳动力人数和生产经营投资的影响为负,户主是否汉族、家庭生活消费支出等的影响为正;(4)对农村非正规金融供给而言,是否处于南疆的影响为负,家庭纯收入、家庭获取礼金和获赠所得总额等的影响为正。  相似文献   

10.
非正规金融作为农村中非法定的金融组织所提供的间接融资以及农户之间或农户与农村企业主之间的相互发生的以偿还为条件的借贷行为的直接融资,由于目前农村巨大的资金需求缺口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滞后,信贷资金不能得到有效配置,农村非正规金融必然存在.文章试通过政府金融机构、借款人及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三经济主体之间的逐利行为,利用经典的均衡理论,分析得出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兴起的必然性,且具有自主交易、市场效率和不可操控性等特征.因此,有效引导农村非正规金融,使其与正规金融一起共同服务于农村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农村金融生态环境评价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生态环境对金融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构建了一套农村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湖北省汉川市2007~2009的金融生态环境进行了实际测评.评价结果表明:受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汉川市的金融生态环境状况有较大的波动;法治环境和经济发展环境是影响金融生态环境的最主要的因素.要改善汉川市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必须完善金融业发展的法律和制度环境,实行“金融法治”;加快经济发展步伐,进一步推进社会“诚信”文化建设和征信制度建设,增强政府、企业和个人等各类市场主体的诚信意识,使“信用”商品化.  相似文献   

12.
文章运用我国30个省市2004-2010年面板数据,分别建立东、中、西部地区农民收入关于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的截面固定影响变截距模型,研究分析2004年我国农村金融体系改革以来,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村非正规金融规模的扩大、效率的提高均能促进农民增收;但由于存在区域差异,非正规金融对农民增收的促进程度不同,表现为东部地区作用最明显,而中部、西部地区促进作用略低.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农村金融调研数据的描述统计和Heckman两阶段模型分析,研究表明:在农村,非正规金融多为零星、小额信贷;户主文化程度、家庭收入水平和金融环境对正规金融的选择影响为正,对非正规金融的选择影响为负,资产价值高的农户发生借贷的可能性较小;无论是正规金融还是非正规金融,年龄对借贷需求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劳动力人数则是负向影响,农业收入为主的农户对非正规金融需求较多,以生活为目的的借款对正规金融的借贷需求较少。  相似文献   

14.
蒋玲 《统计教育》2008,(2):44-46
近年来,虽然我国加快了金融体制改革步伐,但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仍然滞后。信贷资金不能得到有效配置,现已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因此,农村非正规金融作为一种民间借贷形式在弥补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试通过政府金融机构、借款人及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三经济主体之间的逐利行为,利用非瓦尔拉斯均衡经典理论,分析得出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兴起的必然性。且具有自主交易、市场效率和不可操控性等特征,说明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正作为一种新型金融体系一员被纳入金融市场主体序列中,政府需对该类组织加以监管和控制。  相似文献   

15.
文章运用平滑转换模型对少数民族农村的减贫效应进行分析,选取医疗贫困、收入贫困与教育贫困三个指标作为主要贫困指标.结果发现,少数民族农村金融的发展并没有缓解医疗贫困,对收入贫困的缓解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在金融发展水平越来好的情况下,教育贫困这个问题将会慢慢得到很好的解决.  相似文献   

16.
文章揭示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对金融发展影响的渠道及效应,并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就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对金融发展的长、短期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要加快中国金融发展,必须重视并利用短期国际资本净流入的正向效应,防范并应对短期国际资本集中性潜逃的负效应.  相似文献   

17.
一国金融结构决定了实体经济面临的金融服务类型与质量,并通过信贷配置功能影响收入分配。基于1996-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以金融发展规模及其结构特征作为门限变量,实证检验了金融结构与收入不平等的非线性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金融结构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在整体和农村层面存在显著的门限效应,但在城镇层面未得到验证。具体而言,随着金融发展规模的扩大,提升直接融资比例对整体居民收入不平等的缩小效应凸显,但在农村层面的积极作用趋于弱化;随着直接融资比例的扩大,金融结构对整体居民收入不平等的缩小效应减弱,但在农村层面得到强化。兼顾金融发展的规模与结构,逐步放开金融市场管制,以提升直接融资比例,有利于降低收入不平等。  相似文献   

18.
文章基于2011—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引入双向固定效应和SYS-GMM估计方法,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并分析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本所发挥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发展水平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本在数字普惠金融促进乡村振兴发展的过程中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缺陷分析与优化方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核心,金融生态环境是金融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文章通过时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病症"梳理和"病因"探析,对打造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进行了职能定位,并提出了优化方略,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提供金融服务.  相似文献   

20.
官兵 《统计与决策》2005,(23):114-116
一、问题的提出与农村金融发展的概念界定 理论上看,农村金融发展在金融发展理论中并没有位置,因为它不过是服务对象和服务地域具有特殊性而已,只需在业务上做技术性调整即可(如小额农贷),与一般的金融发展没有本质区别,因此通常认为农村金融的改革和发展要比城市中的国有金融容易得多.但改革开发以来中国农村金融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却与上述推理恰恰相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