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3 毫秒
1.
一、关于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周恩来关于知识分子理论的最大贡献是,正确地解决了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第一个明确提出知识分子不是一个独立的阶级,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是工人阶级一部分的著名论断。早在1925年6月,周恩来就针对党内普遍认为知识分子和工人农民一样是一个单独的阶级这一错误观点指出,“知识阶级”的说法不符合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他说,知识分子完全不是一个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有大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而没有知识阶级。压迫者利用知识分子来压迫人,被压迫者也可以利用知识分子来反抗压迫者,因此知识分…  相似文献   

2.
四、一九二○年代手艺工人集体行动之简要分析 墨作是一种传统的旧式行业,徽帮墨工的罢工则是一个典型的手工业工人集体抗议行动。制墨工人具有高度的传统技术,他们是“技术工人”(skilled workers),也同于欧洲史上的“手艺匠人”(artisans, craftsmen),却与工业化时代所产生的现代工厂工人(即“非技术工人”unskilled workers)或所谓“工业无产阶级”(indust rial proletariat)迥然有别。近年来的研究,几乎一致肯定近代欧洲工人运动中,手  相似文献   

3.
曹仲彬同志的《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进性》一文(《社会科学》1981年第5期)指出中国工人阶级是最革命最先进的阶级,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性质的党,自然是十分正确的。但曹文却因此而批评“中国无产阶级有局限性”的说法“站不住脚”,就没有道理了。我认为充分肯定中国工人阶级的先进性与实事求是地承认中国无产阶级的局限性并不冲突。  相似文献   

4.
当代资产阶级辩护士,都异口同声地否认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绝对贫困化的理论,否认无产阶级贫困化的事实,妄图掩盖当前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日益加剧的阶级斗争,模糊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麻痺工人阶级的革命斗志。西德的“新自由主义”者就是这种反动学说的鼓吹者之一。他们抓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德短暂的虚假“经济繁荣”,说什么工人和资本家已经达到“收入均衡化”,生活水平“日趋接近”,西德“工人已经生活得很好”,不存在工人阶级绝对贫困化的问题。达种谬论既与事实相反,也不能动摇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工人阶级绝对贫困化的理论。  相似文献   

5.
市场转型必然导致社会结构发生变化,社会变迁必然带来社会各阶层地位的改变。对某大型国有企业的个案研究表明:无论是主观上,还是客观上,处在转型期的工人阶级的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都在下降,工人阶级内部也出现了分化。就社会地位而言,管理阶层和技术人员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而一般工人的社会地位则呈下降趋势。其原因是转型期社会地位更加取决于经济地位,在工人阶级内部,职业身份对社会地位的影响不如以前那么大。经济地位趋于下降,工人的比较利益失衡;工人的“主人翁”意识日趋弱化,“身份制”不再护身,权力和民主意识普遍下降  相似文献   

6.
赵树海、李俊化同志在《德国社会民主工党是第一个在一国范围内建立的无产阶级政党吗》(《晋阳学刊》1988年第5期)一文中,提出1836年6月在法国巴黎建立的“正义者同盟”“不是一般的工人阶级政治组织,而是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的新观点.然而,笔者通过研究发现,此种观点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工人阶级结构变化与和谐社会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旭东 《贵州社会科学》2007,216(12):105-111
在当代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中国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中变化最大、最深刻的是工人阶级.当代中国工人阶级的变化主要是通过其阶层的变化来体现的.当代中国工人阶级内部由于在经济、政治、职业地位等方面的差异,产生了不同的利益主体,出现了群体分化现象,形成了不同的阶层.当代中国工人阶级的普通工人阶层在经济、社会地位上与社会其他阶层差距越来越大,确立和维护这部分工人群体的权利,努力提高他们的经济、社会地位,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要求.  相似文献   

8.
五四运动发生于大转变的历史时代,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的第一篇章。关于五四运动的革命性质,史学界长期以来是有争论的。去年8月,朱务善先生发表了“五四革命运动是否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一文。文章认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运动必须有无产阶级的领导”,“没有无产阶级和共产党的领导,就不能称之为新民主主义革命”;但“五四革命运动的产生是自发的”;不仅李大钊同志等在北大组织的马尔格斯学说研究会“没有领导五四运动”,而且“五四时期,并没有中国无产阶级参加,到‘六三’才有上海工人起来罢工支援,然而那时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还没有形成,更谈不到无产阶级和共产党在五四运动的领导”;“因为没有共产党没有无产阶级领导”,所以五四运动“不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而只是“为中国民主主义发展开辟了新的阶段的前景”。这就是说,文章涉及一系列发人深思的问题: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五四运动产生的自发性,共产主义知识分子和无产阶级(它的思想、它的战斗力量)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五四运动的革命性质及其历史地位等。本文试图就上述问题提出自己肤浅的看法,以求教于史学界前辈及诸同志。  相似文献   

9.
社会转型期中国工人阶级地位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为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使经济社会运行机制及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中国进入“社会转型”时期,在这一时期经济体制改革与社会结构转型使当代中国工人阶级出现了全方位的阶层分化与整合,不同工人阶层在经济收入、政治权力、文化素质乃至社会评价方面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意味着传统的社会群体利益格局已被打破,新的社会群体利益格局正在逐步形成,工人阶级的地位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考察中国工人阶级地位的分析框架社会地位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东西,各阶层对社会资源的占有状况不同,对社会的获…  相似文献   

10.
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在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舞台上,先后出现过德国的“正义者同盟”(1836年在巴黎建立)、英国的“全国宪章派协会”(1840年7月在伦敦成立)和“共产主义者同盟”(在马克思、恩格斯领导下,于1847年6月在伦敦成立)等工人阶级革命组织。这些组织的性质是不是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是不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我国学术界大致有三种意见:多数同志认为“共产主义者同盟”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少数同志认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只是无产阶级政党的萌芽或雏型;有的同志认为它只是第一个国际无产阶级组织。  相似文献   

11.
吉林市是我国化学工业基地之一。这里有一支抓革命、促生产的工人骨干队伍,他们活跃在吉林地区,深受广大干部、工人群众以及贫下中农的欢迎。人们都亲切地称他们为“老参”,即“老工人参谋部”。 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极大地焕发了工人阶级的社会主义积极性。但是  相似文献   

12.
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它是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五四运动可以“六三”为界,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毛泽东同志指出:“五四运动,在其开始,是共产主义的知识分子、革命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他们是当时运动中的右翼)三部分人的统一战线的革命运动。它的弱点,就在只限于知识分子,没有工人农民参加。但发展到六三运动时,就不但是知识分子,而且有广大的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参加,成了全国范围的革命运动了。”在这场革命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表现出自己强大的战斗力,“上海、唐山、长辛店等地的工人,以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的政治罢工参加了全国人民的反帝国主义斗争,帮助斗争迅速地得到了胜利。”本文着重论述发生在六十年前的,上海工人阶级“六三”政治大罢工的酝酿、展开、特征和意义,结合剖析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在这场运动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13.
<正> 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无产阶级从被统治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布尔什维克成了“无产阶级的直接执政的先锋队,是领导者。”(《列宁选集》第四卷第457页)这一历史性的变化给党的建设带来了许多新问题。列宁作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执政党的领袖,在领导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十分重视加强党的建设,尤其强调提高党员素质。他在《工人国家和征收党员周》一文中,严肃地指出:“徒有其名的党员,就是白给,我们也不要。世界上只有我们这样的执政党,即革命工人阶级的党,才不追求党员数量,而注意提高党员质量和清洗‘混进党里来的人’。”(《列宁选集》第四卷第  相似文献   

14.
列宁曾指出:“无产阶级文化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那些自命为无产阶级文化专家的人杜撰出来的,如果认为是这样,那完全是胡说。无产阶级文化应当是人类在资本主义社会、地主社会和官僚社会压迫下创造出来的全部知识合乎规律的发展。”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基础工作之一是提高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而要提高全体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与灌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观点认为社会主义思想只能从外面灌输到工人头脑中去,并且说这种“灌输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思想,其实,这是一种误解。翻一翻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就可以知道,他们是根本反对向工人阶级搞灌输的。 马恩所以反对向工人阶级进行灌输,是因为他们有一个最基本的信念,那就是工人阶级完全能够自己解放自己。1864年,马克思为国际起草的《协会临时章程》的第一句话就是:“工人阶级的解放应该由工人阶级自己去争取。”以后,马恩一直把这个思想作为他们的一个基本原则。在1879年他们说过:“在创立国际时,我们明确地规定了一个战斗口号:工人阶级的解放应当是工人阶级自己的事情。所以,我们不能和那些公开说什么工人太缺少教育,不能自己解放自己,因而应当由仁爱的大小资产者从上面来解放的人们一道走”。  相似文献   

16.
四、“礼”的属性、结构形态与价值意蕴如上所述 ,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以儒家的“礼”或礼教伦理维系的社会 ,而不是如西方社会那样主要是依靠“法律”(law)治理的社会。与西方意义上的法律作比较 ,我们将会发现 ,夏商周三代的“礼”(法 )似乎是法律 ,但又不仅仅是法律。说“礼”是法律 ,因为它确实具有某些法律的性质和特征 ,且在古代社会承担着调整社会关系、维持秩序之和谐的法律功能 ;但礼又决不是西方意义上的行政法 ,不是习惯法 ,也不是民法 ;说“礼”不仅仅是法律 ,因为“礼”是社会秩序的最佳安排 ,是古代君主专制统治者建构的一…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并开始向无产阶级传播马克思主义时,工人运动中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轻视理论,不相信甚至排斥知识分子的倾向。这是因为,当时工人运动中的不少领导人是一些还不能超越小资产阶级偏见和观念的手工业半无产者,他们对有文化教养的人和知识分子怀着一种本能的不信任。如在德国和欧洲工人运动中有很大的影响的裁缝出身的魏特林就认为,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在内的革命知识分子,“都不是因为自  相似文献   

18.
<正> 在理解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贫困化问题时,有的同志把“无产阶级绝对贫困化”一说视为马列的一贯思想,甚至还以为这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绝对的永不改变的经济规律。我以为这种认识是缺乏分析的。马列著作确实在不少地方提到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贫困化问题。例如,在《资本论》中说:“由此可见,不管工人的报酬高低如何,工人的状况必然随着资本的积累而日趋恶化。”(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第708页)。在列宁写的《俄共(布)党纲草案》中也说:“危机和工业停滞时期使小生产者更加陷于破产,使雇佣劳动更加依赖资本,并更加迅速的引起工人阶级状况的相对的而有时是绝对的恶化。”(《列宁选集》第三卷,第737页)在《资  相似文献   

19.
讨论任何问题,首先要概念明确,并要全面地理解对方的观点。而曹仲彬同志在《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进性》(载《社会科学》81年第5期)一文中,对《试论中国无产阶级局限性》(载《社会科学》80年第5期)的质疑,则缺乏明确的概念,并曲解了对方的观点。 曹文说:“《论局限》作为一篇专门评沦中国工人阶级阶级性的文章,只字不提工人阶级的先进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十分重视对社会“物质基础的形成史”的研究。从十八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在英、法、德、美、俄等国先后发生了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完成了从手工业、工场手工业到大机器工业的过渡。这是社会物质基础形成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恩格斯在一八四五年《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的导言中,首次使用“产业革命”(即工业革命) 的范畴,对这一历史过程作了高度的评价和科学的概括。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在研究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时,详尽地论述了工业革命的经济必然性,阐明了社会的经济、政治变革与生产力革命的辩证关系。这个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在今天看来仍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是批判林彪、“四人帮”“上层建筑决定论”的犀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