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代沟与传统     
《可乐》2007,(10)
我和你相差十几岁,但好像弹指一挥间。我出生在炕头,你出生在医院。我吃的是高粱米、棒子面、地瓜干,你吃的是麦当劳、方便面、营养套餐。我玩泥巴、捉蛐蛐、用小刀刻木头枪,你玩变形金刚、养芭比娃娃、滑旱冰。  相似文献   

2.
代沟与传统     
我和你相差十年。十年是弹指一挥间。我出生在炕头,你出生在医院。我吃的是高粱米、棒子面、地瓜干;你吃的是营养套餐、麦当劳。我玩泥巴,捉蛐蛐,用小刀削木枪;你玩变形金刚,养芭比娃娃,滑汗冰。我爬树、上房、跳墙、游河;你练书法、弹钢琴、学英文。放学路上我上蹿下跳,和伙伴  相似文献   

3.
立志当医生,无奈于医生治病救不了命我1971年出生在北京延庆,是农民的儿子,叫张继元。24岁那年我在苏州医学院毕业后,分配到当地国有医院做外科医生。医院地处繁华地带,大楼林立,人气较旺。我是从小就想当医生的。我一岁多的时候得了皮肤病,农村叫黄水疮,家里没钱买药吃,亲戚朋  相似文献   

4.
邓迭云 《社区》2014,(29):59-59
哥嫂初添了小天使,正上班的我只得请了半天的假,直奔医院而去。两小时后,我在医院的门口下了车,向前望去,喜形于色的哥哥早已在门口等我。尔后哥俩快步地走到了嫂子休息的房间。一进门,我便看到嫂子虚弱地倚靠在床上,带着一抿微笑专注地打量着旁边躺着的小天使。我忙不迭地走到小天使的身旁,嫂子也亲切地向我寒暄起来,尔后便聊起了小天使的出生和养育。  相似文献   

5.
边伟 《社区》2003,(12)
我出生在60年代末那个动荡的年月,父母从天津来到四川支援三线建设。共同的人生理想和境遇使他们结合在一起,我的降生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转变。出生后没几日,我的眼球便开始膨胀,很快便大得超过了成年人的眼睛,医生迅速地诊断为这是先天性青光眼。在那个时代,这是非常难以治愈的眼病,最后失明的可能性相当大。焦急的父母带着尚不晓事的我立刻回到了天津。来到这个世界还不到一个月,我便在天津眼科医院做了第一次大手术。我妈妈后来对我说,醒来后我哭了好长好长的时间,真可谓惊天动地。我现在很少流泪,也许在当时就已经把眼泪透支了吧…  相似文献   

6.
正半夜里在床上睡不着,想到婆婆觉得很温暖。几件小事记录下来:宝宝出生后四天去检查黄疸。医院里都是人,婆婆怕孩子被传染上病,不肯进医院,抱着孩子站树阴下,等我排队排到了她才进来,一站就是一早上。我怕她累,让她进医院找个背人的地方休息,她怎么都不肯。宝宝脾气急的时候就乱挠自己。婆婆把宝宝的手放在自己脸上,说:宝宝不抓自己,宝宝生气就抓奶奶。  相似文献   

7.
戚兴林 《社区》2003,(13):30-31
尽管丹麦人对城市建筑显得十分“抠”,然而,对婴幼儿却十分关心。在丹麦,专为婴幼儿建造的大医院,每个社区至少有两三个。孕妇在临产前的1个月内,都可免费住到这些大医院中去。因为那里设备齐全,孕妇可在那里享受到特别的照顾,包括饮食、起居、医疗,还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观风景、听音乐,对婴幼儿进行“胎教”。婴儿出生以后,有单间供母婴同住,医院还让新妈妈们在一起交流初为人母的感觉,让她们交流育儿的经验。在一家社区妇产医院里,一位年轻的新妈妈对我说:“我父母都在国外工作,经济条件比较好,平常家里的一切都由保姆全包了,我是衣…  相似文献   

8.
白桦 《源流》2006,(10)
我与我同时代出生的所有人一样,出生、成长于战乱,尔后正如一切落叶乔木那样,都不能绕过秋冬而永远留在春夏。我惟  相似文献   

9.
父亲的心     
《北方人》2006,(2)
灾难,在我未出生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我出生的时候就与众不同,苍白的脸色和淡淡蓝色的眉毛让一些亲朋纷纷劝慰我的父母,将我遗弃或者送人。但我的父母却坚定着我是他们的骨肉,是他们的宝贝,用丝毫不逊色的爱呵护着我,疼爱着我。  相似文献   

10.
蒋方舟 《可乐》2008,(9):39-39
纵然伤心,也不要愁眉不展,因为你不知道谁会爱上你的笑容。我妈对我的失望应该是从我一出生就开始的。我出生之前,她给我选定的诨号是"蒋美丽",这既寄寓了她对我的殷殷期望,更因为她想被叫做"美丽的妈妈"。结果,我一出生,她就失望地给我改了名,知道我不洁白美丽,就只能鼓励我自强不息。  相似文献   

11.
"我能够活到今天,是妈妈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回忆起70多年前的经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会长钟南山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我是在南京出生的,出生后没多久,我家就遭到日本飞机的轰炸,房  相似文献   

12.
小儿滨滨出生在美国印第安那州,刚出生时,屁股上、后背上有许多大块的“青”。当时,我们为他选了一个对亚洲孩子很有经验的儿科医生。医生解释说,这叫“蒙古斑”,在亚洲孩子中很常见,长大了自然会消失。实际上我在国内多多少少也听说过,经他一解释,也就更放心了。因为是剖腹产,在医院住了四天才回家(正常生产在医院只住一天,每天的花费约10,000美元,保险公司付大头)。后来回国探亲,就把孩子留在老家交  相似文献   

13.
聋猫安安出生在我家里,她的爸爸妈妈是不同品种的波斯和暹逻。我原本并没有打算让她的爸妈相好, 当我知道猫的爱情是无法阻挡的时候,我便带着安安的爸爸去做了绝育,但那时候安安已经在她妈妈的肚子里了,我也就欣然等待她的出生。是偶然来家中作客的朋友发现  相似文献   

14.
不当出生问题的起因往往是产妇到医院进行产前检查,但医院在检查过程中对产妇可能存在的风险未及时告知或未建议进一步检查等,使产妇以为自身孕期状况良好,而后却产下患有先天性疾病、残疾或畸形等问题的缺陷儿。不当出生之诉在英美法系中多以侵权方式处理,在中国的司法实践中存在请求权竞合的问题,产妇或以违约为由起诉医院违反了医疗服务合同的义务,致其丧失了选择终止妊娠的机会;或以侵权为由起诉医院侵犯其知情权和优生优育权。不同的处理模式最终的结果也会有所差异,相应地在权利保护上也会大有不同。  相似文献   

15.
回顾与展望     
我是一个历史科学工作者,回顾起来,使我走上这条路并对我有影响的,在解放前有两个因素。一是家庭影响,我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的家庭。一九二八年我出生时,父亲在太原国民师范学校任化学教员。我进了国民师范小学部,抗战开始时,我九岁,连跳班已念完了高小一年级。父亲尽管是理化教员,但很奇怪,他很培养我学文史方面的东西。以前的理科教师文科底子也很  相似文献   

16.
我1955年6月出生在河北省石家庄市,那时父亲郑洪升是解放军石家庄高级步兵学校的哲学教员。我父亲只上过3年私塾,他如果要将当教员的职业持续下去,需要刻苦自学。从我出生起,见到最多的场面,是父亲趴在桌子上看书写字,父亲是抱着一岁的我看完《资本论》的。  相似文献   

17.
尹燕青 《新天地》2012,(8):52-53
说不明白是否巧合,1953年出生的我,在53岁那年经历了一次生与死的考验,屈指算来,我患癌症距今已走过了6个春秋。按照医学界的说法,癌症患者只要度过临床治疗后5年这道坎,也就进入了安全期。此刻,迎着灿烂的朝阳,回望那些与癌症抗争和共存的时日,我的心也洋溢着新生的喜悦。坦然应对2006年3月,我在做针灸时,偶然发现腹部长出一个比拇指稍大的包块,不痛也不痒,随即到医院检查。第一次磁共振,医生看了许久,竟未拿出结果。两天后通知我再做一次增强检查,这次是会  相似文献   

18.
《北方人》2008,(4)
我所说的"50后",是套用"80后"的说法,即上世纪50年代出生的那一代人。我出生在上世纪50年代末期,是一个典型的"50后",与同龄的朋友谈起我们这一代人时,大家无不感叹,这一代人经历了太多的磨难。  相似文献   

19.
正我的父亲出生在浙江农村,上世纪50年代考上大学,是那个时代中国主旋律的杰出代表。他学好数理化,从此走遍天下,建设四个现代化,遇见什么都不怕。我爸40岁时,我出生了。记得我小时候,他经常慈爱地把我叫到身边:马丁过来,你知道什么叫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吗?你站好,瞧你吊儿郎当的样子,坐没坐相,站  相似文献   

20.
《北方人》2008,(6)
于我而言,本世纪下半叶的头一件大事,自然是我的出生。由于我的出生,世界开始以一个前所未有的角度被观察,历史以一个前所未有的编排被理解,意义以一次前所未有的情感被询问。尽管这对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