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辛亥革命时期辽宁革命党人的斗争,是以孙中山为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一部分。由于具体条件不同,辽宁革命党人的活动,表现出许多特殊性。在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之际,回顾其斗争业绩是很有意义的。一辽宁自古为东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重心。自甲午迄辛亥,辽宁蒙受甲午、庚子和甲辰三次战争浩劫;封建的政治统治、经济压榨以及连续不断的自然灾害,使人民陷于“赋重年饥欲逃难飞”“不复聊生”的绝境。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日益激化,以致从一九○六年开始当地人民不断掀起各式各样的反抗斗争。与此同时,资产阶级革命派也来到辽宁,其重要成员丁开嶂、朱锡麟等,在兴京(今新  相似文献   

2.
一八九五年一月十七日至三月四日的清军五复海城战役,是甲午中日战争的一次重要战役。这次战役持续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动用兵力之多,均为甲午战争陆战之冠。清人姚锡光在《东方兵事纪略》一书中,曾把日军进攻和固守海城说成是有计划的配合战略全局而“缀我兵力”的  相似文献   

3.
甲午一役,中国惨败,这成了维新派提出系统的变法理论的重要契机。本文通过甲午战争与戊戌变法的紧密联系,指出甲午战争对变法运动的多方面影响,并以甲午战争为界,阐述了“变法维新”由一些进步知识分子的思想主张逐步发展为具有一定群众基础的变法运动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4.
甲午以前清政府外债数额小 ,借期短 ,朝廷东挪西借 ,尚能应付 ;庚子以前外债年偿还额达到 2 0 0 0万两 ,晚清财政处于失衡状态 ;庚子后外债的年偿还额达 4 0 0 0余万两 ,清廷财政不堪重负。晚清外债从无到有 ,从少到多 ,最后导致经济残破和财政危机 ,加速了清王朝覆亡。  相似文献   

5.
甲午战争使列强认识到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德国挑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对日赔款为列强扩大在华权益提供了条件。伴随列强在华权益的扩大,教会势力日益壮大,中国人民反洋教运动也蓬勃发展,义和团运动应运而生。列强联合镇压了义和团运动,这次联合行动为日后日英结盟提供了绝好机会。  相似文献   

6.
对于甲午战争本身及相关问题的研究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焦点,近30年来,中国的甲午战争研究视野不断拓宽,研究逐渐深入,在不同时期形成了数个研究较为集中的领域,无论从研究方法、研究视野,还是从史料发掘,观点创新,都涌现出一大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今天的甲午战争研究不仅仅限于中国近代史研究抑或中日关系史研究,已延伸、扩展到地区史乃至世界史研究领域:一方面,在传统上以中日关系史为切入点的研究基础上又增加、涵盖了近代东北亚国家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等诸多层面,从而使甲午战争研究多维化;另一方面,研究理论与方法呈多样化,除使用传统实证史学、比较史学的方法外,还多运用现代化理论、国际关系学、地缘政治学等相关专业的理论方法进行了交叉研究。  相似文献   

7.
“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重新摄制的彩色宽银幕故事影片《南征北战》以浓重的笔墨,热情地歌颂了毛主席人民战争思想的伟大胜利,有力地表现了人民群众在革命战争中的巨大作用。首先,影片通过人民群众热爱子弟兵、踊跃支前的动人情景的镜头,说明了战争的威力  相似文献   

8.
椎心泣血的时代悲歌──略论清末四大词人甲午前后的感时之作任亮直一百年前,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惨败之后,随之的戊戌政变、庚子之役,使中华民族在灾难的深渊中愈陷愈深。今天,我们重读清末四大词人对这一历史浩劫的悲歌时,仍然会强烈地感受到民族的心灵被劫火灼伤后的...  相似文献   

9.
1894—1895年由日本侵略者挑起的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遭到惨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通过条约,日本向清政府勒索了巨额的赔款,总额达库平银二亿零一百五十万两。这不仅是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的一次空前的战争掠夺,而且也是近代中国遭受凌辱的重要标记。这笔赔款对中、日近  相似文献   

10.
福泽谕吉是近代亚洲侵略思想代表人物之一,他为日本政府设计的"东洋政略"和"脱亚入欧"等征服中国、称霸亚洲的侵略扩张蓝图也对日本走上侵略扩张的道路影响极大.尤其是从19世纪80年代到甲午战争前后,为了实现其"东洋战略",大肆制造侵略舆论,寻找战争借口,美化侵略战争,为战争摇旗呐喊,使其成为甲午中日战争的倡导者与践行者.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说过:“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和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在革命战争年代,我党正是依靠人民群众,放手发动群众,打一场人民战争,终于取得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这一伟大历史任务,并为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是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伟大胜利。  相似文献   

12.
本文考察了淮海战役中人民支前运动的组织和发展过程及人民群众对淮海战役的贡献,并且分析了人民群众踊跃支前的原因.五十年后重温淮海战役中军民团结战斗的感人情景,历史给予我们的启示在于:不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时期,人民群众是真正的铜墙铁壁,只有保持党和军队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我们的事业才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3.
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结束,南丁格尔回到英国,受到人民的热烈欢迎。由于先期回国的士兵们的传颂,她被群众尊为英雄,名声大震。但是她没有因为人民的赞扬而沾沾自喜,克里米亚战争的惨状和对下一步改革的愿望,占据了她整个身心。  相似文献   

14.
笔者认为,清政府顽固地坚持传统的宗藩关系,执行了一条错误的对朝政策,过多地干涉朝鲜的内部事务,极大地损伤了朝鲜人民的民族感情,加剧了其叛清自立的离心倾向。中朝生隙,联盟解体,是导致甲午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新书推荐     
清日战争(1894-1895)宗泽亚/著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1894年清日的战争,清朝用干支纪年的甲午年命名“甲午战争”,清日战争已过百年,在中国人内心深处留下了伤痛和耻辱。从那个时代开始,外来侵略接踵而至,战争的失败也催生了中国新的历史纪元。  相似文献   

16.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毛主席这一人民战争的光辉思想,在辽沈战役中放射出无比灿烂的异彩。当时,辽西广大人民和东北人民解放军,为了实现“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革命目标,同生死,共命运,并肩战斗,涌现出无数的英雄业迹,谱写了一曲曲人民战争的胜利凯歌。但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两面派、叛徒、卖国贼林彪,为了破坏辽沈战役,  相似文献   

17.
甲午战争以后,列强在华强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并加强了经济侵略。与此同时,外国传教士与不法教民相互勾结,霸占土地,拥有武装,欺压平民,横行乡里,而清政府往往袒教抑民。1900年,八国联军又对中国人民进行了野蛮的侵略,战火从京津两地扩大到河北、山西、山东及东北诸省。列强的侵略,使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威胁。广大义和团战士和部分清军则掀起了空前规模的反洋教反侵略斗争,以血肉之躯与八国联军展开了殊死的搏斗,显示了中国人民“民族精神的觉醒”,阻止了帝国主义列强对华实行正式瓜分的迷梦。  相似文献   

18.
自一八四○年鸦片战争之后,我国宝岛台湾与大陆同样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台湾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台湾虽被割让,但台湾海峡两岸人民之间的血肉联系,是任何强力不能割断的。在辛亥革命时期,台湾与大陆人民在爱国、革命运动中遥相呼应与互相支援,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到台湾进行革命活动,台湾人民积极支持或参加大陆的反清武装斗争,并在辛亥革命的直接影响下掀起了驱日复台的革命高潮。这些历史事实充分表明了当时台湾与大陆人民有着休戚相关的共同命运。  相似文献   

19.
刘江永 《百姓生活》2014,(11):57-58
日本明治政府利用甲午战争之机,在《马关条约》谈判前窃取钓鱼岛,其后又利用《马关条约》殖民统治台湾、窃占钓鱼岛50年。钓鱼岛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19世纪末日本的对外侵略扩张。日本当局对包括甲午战争在内的侵略罪行,没有彻底反省和认真清理,是使这一问题至今未得到解决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20.
侵略朝鲜是日本大陆政策的重要一环,而夺占铁路敷设权则是其中的重要手段。日本通过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夺取了整个朝鲜半岛的铁路敷设权,使朝鲜沦为自己的殖民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