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作者认为,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承和发扬了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基本思想和基本原理,但又有创新,有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1948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了"两个必然"的理论,这是他们运用唯物史观对资本主义发展趋势作出的科学概括.我们既不应否认也不应夸大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暴力革命在"两个必然"中的作用,因为资本主义灭亡和社会主义胜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实际上这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3.
历史上的今天,<甲申三百年祭>①让所有有识之士深刻反思我国历史治乱循环的深刻教训,毛泽东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找到民主是跳出"黄炎培周期率"的新路.今天,又一个甲申年里,党中央在三代领导集体重视农业的基础上,将"三农"问题作为"一号文件"下发,不仅体现了党和政府"以人为本"、代表广大农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先进性;同时,也表现了新一代领导集体对毛泽东思想关于民主是跳出"黄炎培周期率"新路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4.
共产党执政的基本规律是共产党执政必须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具体规律主要有执政主体必须适应执政需要规律、执政客体必须适应执政需要规律、执政方式必须适应执政需要规律和不断实现执政目标规律."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客观要求,坚持"三个代表",必须使中国共产党保持先进性、提高执政客体素质、改革执政方式和不断实现执政目标.  相似文献   

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执政党的政治信用总承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向人民宣示共产党将不断坚持与时俱进、保持党的先进性、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造福于民.这是我们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所得出的必然结论.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到关心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努力用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绩服务于民、取信于民.  相似文献   

6.
<殽之战>是<大学语文>中的重要篇目.本文试就其中"勤而无所,必有悖心"数句的解释提出自己的看法,与专家同好商讨.  相似文献   

7.
从句法结构看“钦定本”《圣经》的文体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钦定本"<圣经>以其独特的文体对17世纪以降的英国语言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现代英译本<圣经>为参照,对"钦定本"中句法结构的运用进行了抽样考察与分析.认为"钦定本"具有语言简洁、文体正式规范、结构精简且灵活多变的文体特征.  相似文献   

8.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应该参照教育部的教学建议,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观点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课程的学科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渗透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课程的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9.
共产主义者同盟和<共产党宣言>是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真正的源头之活水.15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与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的历史是一个互动的进程."马克思的全部理论,就是运用最彻底、最完整、最周密、内容最丰富的发展论去考察现代资本主义."列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与俄国革命和俄国社会主义初期建设的实际相结合而产生的历史性飞跃.毛泽东思想解决了"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怎样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从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的一系列根本问题.邓小平理论基本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中国共产党人乃至世界共产党人长期苦苦求索的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初步地解决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执政党,怎样建设这样的执政党"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党的理论、特别是执政党的理论的伟大创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也是自共产主义者同盟诞生和<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理论传脉的最新成果.在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从低潮中奋起、振兴的征途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重大意义必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愈加充分地显示出来,必将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10.
<诗经>作为周王朝通行的乐歌总集,承载着周王朝的基本思想观念.通过对其中"天"、"德"观与宗族亲和观这两组重要观念的探讨可以看出,<诗经>在当时还承担着宣扬西周时代主题和统治意识的任务.  相似文献   

11.
根据毛泽东在<实践论>中对认识的理解,"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认识模式中包含着一个"是"到"应当"转化的难题.难题的症结在于对"认识"的理解.运用广泛认识论的观点,难题也就迎刃而解,相应地,对"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认识模式也就有了新的理解和表达.  相似文献   

12.
再谈李约瑟及其"李约瑟难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约瑟博士怀着对中国人民的深厚感情,孜孜不倦于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他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做出了实事求是的总结与概括,对世界了解中国,消除误解与偏见作了极好的宣传.他对中国科学技术史的研究不存在"拔高"或"说好话"的倾向.他的<中国之科学与文明>被译成<中国科学技术史>并无不妥.否定"李约瑟难题"缺乏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13.
"清"在<文心雕龙>中被大量引用.它既是文学构成性的概念,又是文学审美性的概念,这种交叉使"清"作为文学理论概念在<文心雕龙>中得以首次确立.这种确立与"清"所表征的审美趣味、美学理想和玄风荡拂的六朝思想文化以及刘勰原道宗经的传统儒家文化精神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李商隐<锦瑟>之所以扑簌迷离曲折隐晦,正源于作者复杂的创作心态,而那种复杂创作心态的深层,积淀着作者郁结日久的"情殇"情结,解开这一情结,对阐释<锦瑟>及与之相关的无题诗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文本分析,从创作心理学角度对李商隐"情殇"情结的形成及其对创作的影响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从数词"三"广泛的表多义入手,阐释了"品"形结构汉字的语义特征,全面列举了<汉语大字典>中可见的85个“品”形单字,分类解析.  相似文献   

16.
从文学形态研究"五四"新文学,他剖文学、自剖文学与民族自剖文学分别从内倾、外向和寓言的角度构建了"五四"主流文学的形态群落.民族自剖文学作为寓言形态在于作家以其民族代言人的身份来对"自我"进行无情的解剖,以期革除弊端,求得新生.民族现代性的焦虑是这类文学的情感焦点.<狂人日记>、<阿Q正传>和<凤凰涅槃>分别从政治、文化的批判向度及构建民族复兴的寓言方面形成了民族自剖文学的独特存在.与这种寓言特征相联系的还存在主题先在或主题的预设,叙事人与民族群体同构关系等特征.  相似文献   

17.
金圣叹"腰斩"<水浒>一说,经鲁迅等学者的考证已为学界认同.然而,周岭于1998年在<文学评论>上发表长文对此定论提出了"质疑".该文经多家文摘报刊转载之后,在学界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本文认为,对某一问题哪怕是已形成了定论的问题提出"质疑",本是正常的无可厚非的学术自由.问题是,周岭一文不仅考据欠妥,而且多有抄袭他人之嫌,却居然在刊物上公开发表,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严重的学风问题.本文对周岭一文的误谬之处进行了逐条批驳,对此文涉及的学风问题进行了严正批评,希望能够以正视听.  相似文献   

18.
<过客>是鲁迅散文诗集<野草>中的一篇.通篇"走"意向贯穿始终,"过客"作为鲁迅心灵世界具象化的形象,它象征、暗示、隐喻了作者于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下的焦灼、彷徨、苦闷,但绝不放弃前行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9.
在很大的程度上,"五四"运动可以看成是报刊诱发的一个新闻事件,因为正是<新青年>等报刊将陈独秀、鲁迅等人对封建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的批判刺激了青年学生的觉醒,从而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做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而"五四"运动之所以能成为全国性的新闻事件,也是北京<晨报>、<每周评论>以及上海<民国日报>、四川<川报>、天津<天津报>等对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及北京青年学生的游行示威等活动积极报道形成了社会舆论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中共中央印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全面系统、完整准确、科学地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高校要充分认识学习<纲要>的重要意义,把握<纲要>的精神实质;发挥高校自身优势,推动高校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深化高校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