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郝茂 《西域研究》2003,(1):84-92
本文以《楼兰汉文简纸文书集成》一书为材料调查范围 ,对魏晋时代简纸文书文字的使用状况作进一步梳理 ,将楼兰简纸文字歧释现象的成因归纳为多草体、多俗体、古体字的干扰和单位整字确定的歧异四个方面 ,从语言文字学的角度列示辞例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2.
吉雨 《学术界》2002,(5):155-161
一、教授读博小议  教授是大学的最高学术层次。硕士、博士都是教授培养出来的。在自然科学和工程领域 ,教授上面还有一个学术台阶 ,那就是科学院院士。已经晋升为教授了 ,再转回头去读博士 ,古今中外实不多见。也许是本人孤陋寡闻 ,坐井观天。国家教委于 1 986年颁发的《高等学校教师职务试行条例》中第 1 0条规定 ,获得博士学位 ,经考察 ,表明能胜任和履行讲师职责 ,方能任讲师。第 1 1条规定 ,获得博士学位且已承担两年以上讲师职务工作 ,经考察 ,表明能胜任和履行副教授职责 ,同时还要具备下述三个条件方能晋升为副教授 ,这三个条件是…  相似文献   

3.
文化,这是一个既普通又深奥的名词。就其定义来说,美国人类学家克罗伯(A.L.Krorber)和克莱德·克拉克洪(ClydeKluckhohn)就列举了一百多种。按权威性的上海辞书出版社的《辞海》解释,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定义:“从广义来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来说,指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尽管如此,作为一个从事十多年文化管理工作的人来说,在工作中思考和积累的一些体会,还想说一说。不说,真有点如鲠在喉的感觉,姑且命名为文化断想三则。一首先说文化的作用。《书经·舜典》:…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文学中,端木蕻良首次表现了父系通过双重血统的转化后,对土地和女性掠夺的母题,这是一个人类由来已久的心理原型。人类,尤其是男性经由双重血统人与神的洗礼以后,就具有了神的特殊资格,可以占有土地、统治女性的母题。在这一母题中,土地是神性的奴隶,拥有神性的男性同时可以随意地奴役女性。更主要的是,端木创作了一个填补文学历史长廊中心理原型空白的丁宁形象。  相似文献   

5.
索绪尔认为文字的唯一存在使命是为了表现语言,但由此造成的一系列问题却让索绪尔倍感头疼。通过对文字的全面考察可以发现:文字并不只是为了表现语言而存在。文字的功能具有二重性,除了有表现语言的显性功能外,文字还有很多隐性的功能,如表达思想、娱乐大众、反映社会文化现象等等。文字的二重性不仅体现在功能上,而且体现在文字的方方面面,如文字系统的二重性、文字形式的二重性、共时和历时的二重性等等。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文化现象考察三则王新华一、古代神的观念及神话的发展汉民族神的观念产生非常早。《周礼·春官·大司乐》:“以祀天神。”注:“谓五帝及日月星辰也。”《易·系辞》:“阴阳不测之谓神。”古代神的观念,最早是以自然界的事物及现象为神。这一点从古代语言文字...  相似文献   

7.
“摸“为妇孺皆知之词。《后汉书·蔡邕传》,“邕读《曹娥婢》,能手摸其文读之。”这个“摸”指以手接触或轻摩物体。“摸”字另一含义,指用手探取。如,鲁迅先生在《彷徨·离婚》中描述道:“庄木三伸手去摸烟管,装上烟。”《孔乙己》和《离婚》中的“摸”字含义雷同,但不等同。孔乙己终于被了举人打断了腿,从精神到肉体彻底摧毁了。“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时已初冬,孔乙己却只穿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沾满污泥的“手”走路。此时,孔乙己已濒  相似文献   

8.
<正> 对中西文化系统上的差异,近代以来,学术界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反复讨论.本文试图从文字对思维、思维对文化的影响方面作一尝试性探索.人们通常把思维划分为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两种,这是因为二者的思维工具不同:形象思维的工具是形象,抽象思维的工具是语言.语言和形象是不同的.二者的关系是:语言是形象的象征性符号,形象是语言代表的意义.而语言用符号书写出来就是文字.文字不同于语言,也不等于思维的工具.但是作为人们最经常使用的交流工具,文字对思维无疑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西方语言的书写形式是字母文字,这种文字既不表形,也不表意,而仅仅表音;也就是说,它完全割  相似文献   

9.
一、用脑环境 1.温度:用脑最佳的环境温度是20℃左右。在这种温度下,大脑处理信息和思考问题的能力最强。当温度低于10℃时,虽然大脑清醒,但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差。当温度越过35℃时,大脑能量消耗增大,容易过度疲劳,烦躁发怒。  相似文献   

10.
张利军 《殷都学刊》2008,29(2):13-18
甲骨文 字像用手按人项部迫其使跪伏,恐其起来反抗而仍以手持其项部,会制服、使之服从之意。可隶写作反,甲骨文中常以之为祭祀的人牲,其来源于战争或某族所献之异族、异国之人,商王用之祭祀祖妣,是以制服的形象献给祖先,供祖先享用役使。通过这种办法来求得祖先神降福保佑。跪伏形象不仅是屈服的遗存,也反映了商代人们日常生活的状态。在跪伏的状态中表示绝对的服从,就能够听候命令,接受差遣。服制之服源于 字的制服之义应无疑意,周人将殷商的政治结构称为“内外服”亦有其渊源。  相似文献   

11.
周启超 《浙江社会科学》2022,(10):123-130+159
一代人文大师尤里·洛特曼的理论建树十分丰厚。我们在这里且对洛特曼在文学学、符号学、文化学领域三个核心命题略作梳理。“文本结构与文本外结构之互动共生”可谓洛特曼理论大厦的主轴,“语言的派生与符号的模拟”与“不同类型文化间的互动与互译”堪称这一大厦的两翼。文本—符号—文化乃洛特曼理论建构的核心话语。文本结构、符号结构、文化结构确乎是洛特曼理论建构的中枢。探讨文本意义—符号意义—文化意义的生成机制应是洛特曼毕生倾心的学术旨趣。  相似文献   

12.
曹定云 《殷都学刊》2011,32(1):8-11
对甲骨文字" "与金文和《说文》相关的字比较后知," "释为巴在字形上是可通的,它是" "字形体的简化。甲骨文字" "是一个象形兼会意字,表现为妇女怀孕即将临产的状况。"巴蛇食象"意指胎生的大蛇能食象。由"巴"的形象和字义后来衍生出不少与之相关的字。  相似文献   

13.
张金光 《文史哲》2008,(3):69-74
《张家山汉墓竹简.历谱》一、二号简为整理者所编之错简,同时整理者亦未能认出二号简乃是独立的年份月朔简即高祖四年月朔简,因之建立在错简基础上的一切结论都是错误的。如南郡地区之归汉,并不是如有的学者所说在高祖五年四月,而是在高祖四年之八月;《历谱》"新降为汉"的记录,并非如有的学者之所谓标志着"王朝交替",而是墓主个人的重大政治历史关节,具有特殊的政治寓意。此《历谱》并非单纯的历谱,而是个人的政治历史人事档。将国事与家事合一,这是当时书写私家历史的普遍的民间版本。  相似文献   

14.
王耘 《江海学刊》2023,(5):39-46
中国古代的文字不仅是几千年来记录文明变迁的工具,其形体构造本身及实际语用也传承着文明原有的基因特质。在瀚如烟海的文字王国里,“点”独树一帜,充分表达了中国古代生命美感话语系统、类型和范畴的本质属性。在中国古代的行为实践活动中,“点”具有单一行动正反两面的双向对冲效果;另外,它不只是空间众相之一,还有“初”始、肇端的含义。“点”在中国古代文化现象中,是一个一般性的全面范畴,掺杂着诸多社会属性,而从一种具有社会属性的外在行为内化为服从个人审美的心灵感受的转换前提,在于建构“点”与意念之间的联动机制。对于中国古代艺术创作的实践活动而言,“点”是需要有“灵魂”的,其“灵魂”正由人类“意念”给予。无论如何,“点”作为中国古代艺术实践活动中的重要范畴,最根本的特性是其动词属性与名词属性的合一。它既是“动作”,也是“文本”,最终酝酿出了一种类似“涟漪”般的,能够不断吐故纳新的,既向四周扩散又向中心收拢的行为模式与审美图式。总体上,当下探讨中国古代文字蕴藏的独特哲思,对于构建当代“中国学派”与“文明新形态”都具有奠基性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甲骨文的北方风名之字当释为"卷",读为"寒".<花东>卜辞的从"(采廾)"从"豕"之字当释为"豢",是指圈养起来的猪;从"(采廾)"从"兕"之字,亦当读为"豢",是指圈养起来的兕.甲骨刻辞中作为人名、地名或族名的"(采廾)",当即<说文>的"(阝卷)",地在山西安邑境内,今山西夏县一带.作动词的"(采廾)"字,可读为"遮阑"之"阑".  相似文献   

16.
人的普遍尊严概念被作为人权的概念基础,但它本身却包含着两个两难困境。儒家有关人的价值的论述,通过将人的尊严看作是成就,而非简单的自然馈赠,避免了上述困境,开通了人的基本尊严与其他尊严之间的联系,并超出了作为责任的道德,进入了创造艺术人生的境界。  相似文献   

17.
李中华 《文史哲》2003,(1):44-54
冯友兰是 2 0世纪最著名的哲学家和哲学史家 ,其思想影响几代学人 ,在海外也有重大影响。他用生命作燃料 ,延续和光大中国传统文化之火。  相似文献   

18.
2008年11月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薛克诚哲学文稿>一书,可以说是我的哲学理论生涯的一个小结.我的人生历程比较简单,也比较顺利,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  相似文献   

19.
传播与文化息息相关,其中传播技术的内在特征直接塑造了一种文化的呈现形态,这点从文字、电话、手机、电视、网络等传播媒介对文化的影响中可以找到证明。  相似文献   

20.
任何一个民族都是先有语言,后有书写语言的文字。女真族自然不能例外。这里先讲文字后讲语言,是为了说明上的方便。文字是有形的,而语言是无形的。有形的例证鲜明,无形的论据困难。先说女真文字,它创制于十二世纪初年,当时相邻的契丹族(辽)和汉族(宋)早已有了文字,阿骨打遂命完颜希尹和叶鲁在契丹字和汉字的基础上制成了女真文字,并接受了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