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校堪发现,当今中国台湾国立中央图书馆藏南宋绍兴辛巳建阳陈八郎刻本《五臣注文选》与北宋国子监本《李善注文选》吻合之处数量很少,而且其吻合处多同于早期写钞本《五臣注文选》.由此证明,陈八郎本木记中所谓“监本”并非宋监本《李善注文选》,而是今日已佚的宋监本《五臣注文选》.陈八郎初刊本应是纯粹的《五臣注文选》本,它来源于五臣单注本系统,反映了《五臣注文选》与萧统《文选》的原貌.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尤刻本《文选》被认为是李善单注本的代表,但是将此本和相关版本进行详细比对后发现,它已经严重偏离了李善注。与已知最早的李善单注本北宋国子监刊本相比,仅《吴都赋》一篇,尤刻本就出现了2035字的增注。这些增注不仅来源复杂,而且大部分找不到出处,比较可靠的推测是:尤袤手中有一个李善注本,而这个注本有大量的旁注附在善注之旁。尤袤在刊刻之时,把这些内容作为善注收入了新刊本。总之,尤刻本是一个以李善单注本为名的杂糅了诸本的《文选》注释本,从学术研究层面讲,是一个很不值得信赖的本子。  相似文献   

3.
北宋监本《文选》是宋刻李善注《文选》的第一个定本,该本形成之时对唐抄本《文选》的李善注、旧注都进行了整理.北宋监本整理《文选》旧注有新增、纠谬、补充三种主要方式,但在整理中也产生了讹误、衍文、失注、脱文、粗疏等项失误,北宋监本整理唐抄本《文选》旧注失误的主要原因一是未能广泛搜集李善注诸本,二是校勘草率,因此,对北宋监本《文选》的评价不宜过高.  相似文献   

4.
尤刻本《文选》李善注二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秀州本、明州本以“善同某注”的替代形式删除了部分李善注,导致尤刻本误以为明州本、赣州本的部分五臣注即为李善注,这是尤刻本以明州本、赣州本少数五臣注代替其底本李善注的客观原因。尤刻本明显的增注倾向使尤刻本在其底本李善注与明州本、赣州本李善注之间进行选择时往往选择文字较丰满的明州本、赣州本李善注,这是尤刻本少数作品李善注实为明州本、赣州本五臣注的主观原因。虽然这类例子不多,但它们是尤刻本李善注研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独特现象。尤刻本与北宋监本关系密切,所以,尤刻本李善注多可与北宋监本李善注相互对应。尤刻本部分李善注因无对应的北宋监本与秀州本李善注,它们是否为北宋监本李善注无考。  相似文献   

5.
奎章阁本《文选》五臣注中,有多处音注在五臣单注本中并不存在.经过考证,这些音注全部是奎章阁本所增,且来自于李善注.也就是说,奎章阁本在合刻五臣注和李善注时,将本属于李善注的音注转变成了五臣音注,从而混淆和模糊了两者的界限.  相似文献   

6.
现藏日本足利学校的宋明州本五臣-李善注《文选》,是国内不传的南宋早期刻本,也是现知最早的《文选》完帙刻本。《文选》刻本中李善注系统、本善-五臣注系统均有通告本问世,现在迫切需要的就是五臣-李善注版本。此中秀州本已不传,翻刻本以明州本时间最早,明州本又以足利藏本为最早、最善,无一叶补版,1962年被定为"日本国宝"。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影印该本,正补《文选》研究之急需。本文梳理了《文选》版刻、注释与流传中的历史文化变迁,并讨论了足利藏明州本的重要版本价值。  相似文献   

7.
《文选》成书之后,很早就东传到日本、朝鲜等国并产生巨大的影响,而研究《文选》在日朝两国流传、刊刻、翻译、注释、评论、模拟之学,可以称之为"《文选》东传学"。《御注文选表解》是日本室町时代末期纪传儒菅原和长对李善《上文选注表》的详细解说。"御注"可能是平安时代大学寮博士菅原家的遗说,其注重对语汇的解释以及文义的疏通;而"愚解"是对李善《表》以及"御注"的进一步解释与发挥,其特点是引用了大量典籍对上述文本进行详细注释,还援引当时流行的朱子学对李善《表》进行阐释。菅原和长的"愚解"是当时讲授的讲义,其不但对李善《表》进行分段解说,而且还对此表的结构与写作特点予以详细剖析。总之,菅原和长的《御注文选表解》是现存第一部详细解释与研究李善《上文选注表》的著作,对于研究日本中世纪传儒的《文选》学以及建构"《文选》东传学"都是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8.
南朝梁萧统《文选》,至唐为显学,先有李善注本六十卷,后有五臣注本,仍为三十卷。今行两本合刻之六臣注本及由六臣注本析出之李善注本,均六十卷。至于五臣注本,南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记及,清徐乾学《传是楼宋元本书目》录“五臣注文选三十卷”。钱曾《读书敏求记》亦记,并见《虞山钱遵王藏书目汇编》。晚近日本岛田翰《古文旧书考》云,敏求记载宋刻三十卷本,今不知存佚。四库称未见。钱侗辑释《崇文总目》,据天一阁抄本录。胡克家撰《文选考异》,近人高步瀛著《文选李注义疏》,均未见是书。沪、京、浙大图书馆善本目亦未见注录。今见台北1981年据“中图”藏影印五臣注本,各卷前题“文选卷第某”,目录前题“重校新雕文选”。书前有开元六年吕延祚《进集注文选表》(与今见六臣注本前附同),并两木记,其一谓:“凡物久则弊,弊则新。文选之行尚矣,转相摹刻,不知几家,字经三写,误谬滋矣,所谓久则弊也。琪谨将监本与古本参校试正,的无舛错,其亦弊则新与。收书君子,请将见行版本比对,便可概见。绍兴辛巳,龟山江琪咨闻”。另一记谓“建阳崇化书坊陈八郎宅善本”。辛巳,为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  相似文献   

9.
南朝昭明太子萧统编选的文学总集《文选》,世有李善注《文选》与五臣(吕延济、刘良、张铣、吕向、李周翰)注《文选》两种不同的注释本流传。后来,又有人将李善注与五臣注合刻,成为所谓的《大臣注文选》。五臣往是针对李善注的“释事而忘义”,即只注意解释典故,不太注意疏通文义,于唐玄宗开元年间重新作的注释。五臣注的价值,历来被认为在文献学史上不及李善注。宋人苏武《书谢瞻诗》即称“五臣真俚儒之荒陋者”。今天看来,五臣注确有其迂陋流失之处,但亦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言“其流通文义,亦间有可采”。正因其“俚”,能…  相似文献   

10.
《文选》李善注引用《通俗文》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征引旧籍来注解《文选》是李善注的显著特征,也是李善注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原因。作为我国第一部解释俗言俚语的训诂专著《通俗文》,在李善注《文选》时曾被多次引用,以解决《文选》俗语词的训释。李善征引《通俗文》基本达到了其训诂目的,但也有某些不足之处,如应当征引却未征引,以及个别地方征引失误。考察李善注征引《通俗文》的情况,是完成《文选》训诂问题的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