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文章在概括地论述19世纪、20世纪世界历史与文明走向的基础上,展望了21世纪人类文明发展的方向。作者指出,中华民族与其他民族复兴和现代化目标的实现以及社会文明的伟大飞跃,将成为21世纪世界历史、人类文化与文明进步的主要标志。  相似文献   

2.
当我们离开20世纪、进入21世纪之时,全世界都关心着新世纪中人类关系的走向,在总结20世纪包括热战和冷战的多次战争经历之后,在向往新的美好世纪的千年情结的推动下,2000年和2001年相继被联合国大会确定为“和平文化年”和“文明对话年”。1998年联大在关于“文明对话年”的决议中“强调在国际关系上容忍至关重要,对话作为达成理解、排除对和平的威胁和增强文明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交流的手段具有重大作用”,“重申不同文明的成就构成人类的共同遗产,是全人类灵感和进步的源泉,欢迎国际社会集体努力,在第三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生产力发展水平、人类自身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出发,论述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的必然性,阐明21世纪是生态文明的世纪。福建省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必须适应生态文明的要求,切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4.
人海和谐:新海洋观与21世纪的社会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进入21世纪,人类社会迎来全面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和空间的“立体海洋”时代,但是人类对生存发展的思路还没有根本转变,人类对生存空间的争夺和对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又再现于海洋,其消极后果已使人与海洋的关系、海洋活动中人与人、国与国的关系更形紧张。因此,人海和谐共处,应成为21世纪人类社会追求的海洋文明理念。其具体内容包括公平分享海洋利益、可持续地利用海洋资源、人与海洋和谐共处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不断探求文明并谋求发展进步的历史。伴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迅猛推进,当今世界遭遇严峻的生态难题与文明发展“困境”。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后,生态文明成为21世纪人类共同的价值选择和人类文明“新形态”,不仅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相依共存、和谐共赢、良性循环、全面发展与持续繁荣的社会文明状态,而且是涉及人类生产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变革的文化伦理样态,彰显出特有的伦理自觉性、生态持续性、整体有机性与和谐共生性。生态文明不仅是人类对工业文明的批判继承与生态化的反思和超越,也是拯救自然并拯救人类自身的伦理启蒙和生态觉悟。  相似文献   

6.
人类由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当下正向生态文明过渡。生态文明孕育并呼唤着生态人生观。作为当代人在困境中的澄明和对传统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主导人生观的扬弃,生态人生观的基本精神将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践履,成为21世纪占主导地位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7.
全球化时代东西方文化关系的演变趋势是对话而非冲突。文明的冲突是人类共同生存的威胁。东西方只有通过文明对话,并在了解自己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反思,才能获得一种高度的文化自觉,才能消除不同文明之间的误解和偏见,21世纪的人类才能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8.
在即将来临的21世纪,人类社会将怎样发展,亚太地区将怎样发展,中国、美国、日本、俄罗斯以及欧盟、东盟将怎样发展,从而将建立起什么样的国际新秩序,这些问题正在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在探讨这些问题之前,首先应指出,所谓20世纪或21世纪等“世纪”云云,不过是表述自然社会和人类社会发展的时间尺度,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形态没有实质性联系。世纪并不等于时代,世纪交替并不等于时代更换,人类社会在20世纪90年代即由冷战时代进入冷战后时代。因此,“进入21世纪后将怎样发展”的设问有很大的相对性。这些问题不妨更改为“在冷战后时代将怎样发展”…  相似文献   

9.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已经进入了21世纪,21世纪是生态文明的世纪,而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农村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改善生态环境,维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大背景下,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因此,高度重视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研究,以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实践,就成为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理论课题.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人类站在一个岔口上,面对着地区性战争冲突、恐怖杀戮报复以及道德败坏、价值观崩溃的双重危机,要促进世界新文明的发展,池田大作先生认为必须依赖东方女性美德。因为东方女性美德对世界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价值,是新世纪拯救人类的良方。  相似文献   

11.
走向21世纪的人类面临着工业文明所导致的一系列问题,提出并施行了将“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协调起来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政府响应并借鉴联合国《21世纪议程》,顺应人类历史发展趋势,根据国情,制定了具有划时代性的政府纲领性文件《中国21世纪议程—一中国21世纪人口、资源与环境白皮书》。这个纲领性文件给出了中国面对21世纪而必须妥善解决的一系列问题的框架。作为现代十大基础科学之一的地理科学因其独特的研究对象和科学理论与方法而对于可持续发展理论和战略的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生态危机催生了生态文明建设。解决这场生态危机最根本的一点,就是人类自我变革。人类过去那些传统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乃至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模式都必须进行变革,要建立一个能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的人类新文明,即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建设的宗旨与任务是:①唤醒人们的生态环境意识,树立新的生态文明与价值观念;②确立与贯彻人与自然或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方针;③协调好人口、资源和环境三者之间的相对平衡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蔓延,世界处在高度不确定性的背景下,我们相聚在世界农耕文明发祥地之一的中国,汇集人类的智慧讨论疫情与世界乡村复兴大事。这场人类与病毒的斗争,正在从根本上改变着21世纪人类文明的发展走向。以生命为代价的疫情,需要人类的反思与觉醒。其中最需要我们反思与觉醒问题之一,就是要重新发现与评估古老乡村文明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岁月在历史的长河中静静地流淌,世纪钟声中人类拉开了又一个千年之门。站在21世纪的门槛上,回望过去,翘首未来,人们不由得会问:我们曾收获了什么?历史的航船又将驶向何处? 人类社会和文明自诞生以来,就不断以加速度向前发展。20世纪初地球上只有几亿人口,但到世纪末,人口已爆炸性地增至60亿,预计21世纪将达到100—130亿。地球,已向人类敲响了最强烈的警钟。工业革命后,社会生产力幅度提高,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裕,可是我们在追求富裕的同时,也在损失我们赖以生存的资源、环境和生态。求富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代人类社会最亟待解决的矛盾。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是一个全球城市化的世纪,也是人类追求可持续发展、推进绿色经济发展的世纪,是生态文明的世纪.厦门市作为沿海经济特区,经济发展迅速.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应关注如何持续推进厦门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要加快建立城市生态文明制度、综合治理城市生态环境污染、并注重发展以闽台地域文化为主的生态文化,力争使厦门成为“经济稳健发展、生活富裕安康、生态优美宜人”的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特区.  相似文献   

16.
环保专家曲格平先生今年6月在日本国际研讨会上指出:现在该是人类醒悟的时候了。工业文明究竟要把我们带向何处?在新世纪里,应该在这颗星球上建立一个新的文明和新的家园。什么是新的文明?曲格平认为,可以叫“绿色文明”或“生态文明”,但其主要特征应是:人与自然重新结盟,人与他人重新结盟,人重新找回失落的自我。人与自然重新结盟。要师法自然,要与自然做朋友,要掌握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21世纪是人类与自然结盟的世纪。人将在大自然中找到生命的价值和真谛。师法自然,无人合一,将是新世纪人类的最高理念。人与他人重新结…  相似文献   

17.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工业化是人类走向进步和文明所不可逾越的阶段。人类社会发展的现实表明,传统的工业文明已经走到了尽头,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找到新的工业文明之路,使人类摆脱目前的困境,走向新的文明。21世纪不仅会成为一个经济发展多元化的世纪,也必然会成为一个文化多元化的世纪。我们认为,通过整合并激活中国优秀的文化资源,创造出新工业文明文化,使这种文化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越来越深地融入到国际社会中,用先进和能得到广泛认可的文化理念,去影响和改造现存不合理和不公正的世界秩序。在实现新工业文明的过程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8.
下个世纪还会打世界大战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统计,5000多年里共发生了14500多次战争20世纪初,世界进入无限化的"总体战争"时代二战后,人类步入有限战争时代当人类从20世纪向21世纪过渡的时候整个世界仍然处在矛盾、斗争和振荡之中问:20世纪即将过去,作为研究世界战争的专家,你对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如何认识?..  相似文献   

19.
一、前一J一口在人类历史上,每一次媒介技术革命都会带来集体的精神狂欢,从19世纪的电报到20世纪的电视、互联网,再到21世纪的博客,都概莫能外。原因在于技术的可能性往往与人类的理想产生了某种契合,而且这种理想又与信息超越时空达到人人共享、从而促进社会民主和人类进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世界面临的各类共同性危机亟需各国秉承文明共存、交流、互鉴的理念加以应对。文明互鉴的作用,不仅体现在它能够消除不同文明圈国家和人民之间的隔阂、误解、偏见,实现人心相通,从而为最低限度和终极意义上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景提供思想和价值观上的支撑,而且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文明互鉴也是现代世界体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种种迹象表明,西方(文明)中心主义已成为制约文明互鉴及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主要障碍。文明平等、包容、交流、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应对人类面临的共同性问题提出的“中国方案”,它在给中国及世界带来希望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