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浅析杨陵生态农业科普旅游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农业科普旅游是近些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旅游模式,是将农业发展和生态保护以及科普教育结合为一体的新兴旅游形式。本文主要针对杨陵地区具有特色的生态农业科普旅游存在的问题,从现有的旅游资源以及潜在等待开发的资源入手,对杨陵地区生态农业科普旅游的开发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以沈阳50个科普旅游景点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游客科普旅游产品的认知差异和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发现:游客科普旅游认知整体水平较低;以场馆类景点为代表的科普旅游产品认知度相对较高,这与学界的相关研究观点表现出较大差异性;科普旅游景点类别认知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区位的制约性对景点认知产生重要影响;游客科普旅游景点的认知在不同人口学特征群体间存在显著差异。针对旅游市场认知、需求的现状和差异,提出科普旅游初级发展阶段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3.
江西科普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具有类型齐全,数量众多,交通便利,发展滞后等特点.据不完全统计,各类保护区的面积约47 000平方公里,占江西省国土总面积的28.2%.文章分析了发展科普旅游的必要性,提出了开发江西科普旅游的对策和可行性建议,论述了开发江西11种科普旅游线路,最终实现江西科普旅游“三个一体”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科普旅游是人们在感受旅游活动乐趣的同时获得科学技术知识的一种新型旅游方式,它代表了现代旅游活动的时尚特征和发展主流。文章在分析科普旅游的性质和特征以及价值和意义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科普旅游的发展思路问题。  相似文献   

5.
现代旅游业发展科普事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公民科学素养提高的重要途径。科普知识是种特有的文化现象,能够创新旅游产品、扩展旅游外延、掀起旅游热潮,在旅游文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作用。旅游科普功能的开发要充分利用科技文化资源,把科普教育融入旅游产品,创新旅游文化,使游客充分领略科技的神奇魅力和丰富内涵,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6.
借助区位熵、市场占有率两个指标构建研究模型,对安徽省旅游产业空间分布差异进行定量分析.根据研究模型可以将安徽省旅游划分为四类区域,区域一和区域二是旅游发展的强势区域,旅游市场占有率相对较高,应发挥增长极作用;区域三是旅游业发展的潜力增长区,区域四是旅游产业培育区,应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政策引导,缩小南北两极分化差距.  相似文献   

7.
旅游资源开发中的法律问题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旅游资源开发是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前提。有关旅游资源的评价、规划、开发已经成为研究的重点。但从总体上看,从法律保障的角度探讨对旅游资源开发工作进行有效的规范和约束,切实保证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还落后于旅游资源开发建设的实际需求,亟待立法。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地质公园建设的快速推进,地质公园科普旅游正逐渐成为旅游的热点。以重庆万盛国家级地质公园为例,提出并分析了乡土科普教育、教学实践科普教育、普通游客科普教育3种科普旅游开发模式,以期为我国国家地质公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开封厚重的文化资源为旅游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资源基础,但由于受地理环境、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开封旅游消费市场的构建还不够完善.在郑汴一体化的背景下,构建开封旅游消费市场应集中精力做好旅游文化资源的发掘和整理工作;构建开封旅游购物市场;优化旅游线路,开发休闲旅游项目;以"菊花"为媒,强化旅游促销;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造就一支为旅游消费市场可持续发展服务的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10.
基于精准扶贫视角,将精准扶贫与乡村旅游相结合,借助实地调研法、访谈法,研究了益将村乡村旅游的开发模式及专项规划设计。益将村发展乡村旅游具有区位交通、 自然生态环境和产业资源等优势,但也存在历史文化底蕴缺失、基础设施薄弱、专业旅游人才缺乏等制约。依据社区参与理论和共生理论提出精准帮扶策略,并提出农家乐模式、 休闲农业模式及景区带动模式等三种旅游开发模式,同时对清水鱼鱼塘建设和司背组空心村改造进行了专业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