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新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关于东方社会非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理论的产生,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和深刻的理论机缘;列宁发展了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并将其变为现实,通过实践进一步印证了它的科学性;立足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实践,对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进行深刻的反思,一定会获取新的理论启示。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对非资本主义道路的设想与东方社会主义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俄国社会在古代类型公有制基础上,以世界市场为中介,通过非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设想,是马克思晚年对人类的卓越贡献。东方落后国家通过非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步入社会主义社会已有70多年的历史,从理论上反思马克思晚年非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设想与东方社会主义实践得失成败的内在联系,将会加深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理解,也会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晚年提出的,俄国等东方落后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是马克思在晚年对社会主义认识的一个飞跃.极富理论创新精神,鲜明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提出"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又一个重大创新发展.邓小平总结社会主义运动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根据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国情,正确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样一个重大的根本问题,开辟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辉道路.这同样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江泽民总书记的"七一"讲话,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光芒,贯穿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凝结着时代精神和全党智慧,展示了我们党与时俱进的思想品质和尊重实践、尊重群众的科学精神,从历史发展规律和时代进步要求的高度,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作了全面、深入的阐述,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进行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又一次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础。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经济环境发生了变化,劳动价值论受到了新的挑战。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现实并没有脱离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分析框架。只要我们不断结合新的实践,在坚持的基础上发展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生命力就不会终结。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与邓小平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的探索傅永军一东方社会理论是马克思在晚年以东方社会经济文化较为落后的国家(俄国、印度、中国)为研究对象,总结出来的关于东方社会历史发展、现实状况以及未来走向社会主义的理论。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  相似文献   

6.
在马克思留给后人的珍贵遗产中,有许多思想对当代中国的社会改革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其中关于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思想尤为显著。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时期,我们反思马克思思想史上这一重大课题,一定能从中获得不少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具有生命力的根本体现,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竭动力。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有效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开创了中国革命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道路,形成了丰硕的理论成果。面对新的使命和新的实践,我们必须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指导新的实践。  相似文献   

8.
正马克思曾经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①而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程来说,所谓的"彻底"首先就是要求准确表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但遗憾的是,某些教材却不能做到这一点。例如,某教材~②环仅存在混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马克思主义时代发展的问题,把属于时代发展的东西混入基本原理,而且未能准确表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限于篇幅,本文仅举其中的少量例子,来谈谈准确表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传统社会主义观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通过对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的揭露和批判,对未来社会设想和推断出的一系列理论原则。这些理论原则与现实中的社会主义实践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从而造成了现实社会主义实践中遇到了许多困难,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对传统社会主义观进行了深刻地反思。提出了中国是社会主义,但还处在不发达的初级阶段;改革既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手段,又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计划和市场本身并没有社会制度的属性,都是资源配制的一种方式;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本质诸要素中具有首要意义等一系列科学社会主义的新的理论观点。第一次比较系统地正确回答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后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理论是马克思晚年研究东方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理论成果,对于落后国家在发展道路问题上的探索,一方面可以提供方法论上的指导,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不是单线型的,而是呈现多线型的多样性统一,另外,对待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绝不能生搬硬套,因为马克思的理论学说是与时俱进、不断深化的科学思想体系;另一方面对今天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必须正确认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扩大对外开放,吸收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以跨越资本主义制度"卡夫丁峡谷"为主旨的东方社会理论,其实质是马克思思考东方社会现代化道路问题的理论成果。东方社会理论把社会主义看作是能够同时解决东方社会的前资本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问题,使东方社会走上现代化的现实性力量。其在社会发展的思维方式上破除了历史的单线进化论,体现出反对西方中心论的基本论点和理论特色。在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现代化实践中,毛泽东和邓小平从真理的趋同上实现了两者的前后呼应,并对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作出了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文艺与社会的关系,是文艺发展规律的重大课题之一,它的能否正确解决,直接关系着社会主义文艺的成败兴衰。对这个历来列入禁区的问题的直率提出和自由讨论,是我国文艺界思想解放的成绩,是文艺研究认真探索文艺规律的良好开端,因此作为一名文艺爱好者,从关心我们的文艺创作和文艺理论的前途出发,我不避浅陋地拟从人类社会童年时期文化这个角度,对文艺与社会的关系作些粗略探索,以与同志们共同研讨。关于理论研究,马克思有一段人们熟知的名言:“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①按我的理解,事物的“根本”就是指它的最根本的属性,亦即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矛盾和特殊本质。任何一种事物由萌生到成长,无论经过多少繁复纷纭的变化,产生过多少扑朔迷离的幻相,它的最根本的属性,它的内在本质却始终不会改变和消失。否则,它就失去了独立存在的意义,而融入它事物了。  相似文献   

13.
在落后的东方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新的时代课题。马克思揭示了人类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趋势,也留下了晚年关于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理论遗产。后发展国家在建设社会主义中必须借鉴和吸收资本主义文明成果,是马克思东方社会主义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原则。社会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的扬弃和超越。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形态的演进以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为基础。资本主义的历史过渡性,在于其是这样一个矛盾过程:它所创造的奇迹般的现代生产力最终成为其自身的否定因素。大工业的社会化生产力和私人占有制的矛盾,构成了资本…  相似文献   

14.
东方社会理论揭示了东方社会不同于西方社会的性质以及发展道路。晚年马克思在探索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过程中,提出了东方社会有可能超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构想。本文从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角度,分析了研究马克思关于东方社会的理论著述以及中国的实际,探讨了社会主义中国超越资本主义发展完整阶段的起点和条件。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其历史地位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东方社会主义理论。东方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马克思晚年的飞跃,即在西方发达国家社会主义构想的基础上,提出了东方落后国家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构想;第二阶段是恩格斯晚年的飞跃,即根据新的历史环境,提出了东方落后国家革命胜利后,不能盲然地搞“国家社会主义”的忠告;第三阶段是列宁晚年的飞跃,提出并开辟了“新经济政策道路”,即必须把经济建立在市场、商品基础之上;第四阶段是邓小平当今的飞跃,提出并领导中国人民实践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模式.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东方社会主义理论的最新发展。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生成具有深厚的历史逻辑、科学的理论逻辑和鲜明的实践逻辑,是马克思晚年思想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历史发展的脉络到思想资源的吸收再到东方国家的践行,东方社会理论的科学性正在时代发展的洪流中逐步验证。今天,重新探索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尤其将东方社会理论置于当代中国语境下,能够在守正创新的基础上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基本遵循,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可行性思路,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东方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东方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东方落后国家或民族的革命、建设的实际问题,形成适合东方各国实际情况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并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赋予其东方区域的特色,使之成为东方形式的马克思主义。文章重点从革命进程中马克思主义东方化的理论与实践、社会主义探索中马克思主义东方化的理论与实践、社会主义建设中马克思主义东方化的理论与实践以及社会主义改革中马克思主义东方化的理论与实践四个方面论述马克思主义东方化的发展历程及基本内涵。马克思主义东方化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东方区域的运用和发展,又是其运用与发展的成果。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理论与世界历史理论,具有较为重要的时代意义与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自由主义和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在价值观上的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当代自由主义批判在指向上是模糊的 ,但它与马克思主义在价值观上的矛盾却无从掩盖。这种矛盾既表现为社会立场上的对立 ,又表现为理论观点的殊异 ,聚焦在它们对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道路所作的根本不同的评价上。中国自由主义的哲学基础是抽象人本主义 ,只有具体的、历史的实践唯物主义才能提供正确解决中国现代化问题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19.
恩格斯晚年对东方社会历史命运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方社会的历史命运,不仅是马克思晚年的思考焦点,同时也是恩格斯晚年探索的中心课题之一。马克思认为,东方社会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前提是吸收资本主义一切肯定成果并且东西方革命互补。恩格斯晚年鉴于资本主义的和平发展和东方社会公有制因素的进一步破坏,断言如果离开了百方发达国家革命成功后的榜样,东方社会主义道路将十分艰难。他告诫东方人民在革命成功后.不要“冒失地投入自上而上的国家社会主义的试验”,这对反思社会主义的实际历程,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在新时期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 ,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最大贡献就是对社会主义本质在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现形式作了成功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总结 ,解决了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这就是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 ,把马克思主义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