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农民自由而全面发展,农民民主权利是其建设起点。由于历史与现实因素的影响,我国农民民主权利没有得到充分实现,客观上阻碍了新农村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应该以教育和引导,提高农民的民主素养;以法制建设,推进农村民主管理;以组织化程度提高,增强农民话语权;以信息化为契机,创新民主的实现形式。以此来实现农民民主权利,逐步完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2.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初期,农村基层政治发展还不够完善,农民政治参与途径还不够健全,因而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不可避免,这是一种体制外政治参与的表现。我们党要更加注重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际的民主权利;积极努力弄清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原因,目的在于采取积极的措施,加强制度化建设并引导农民进行适度有序的政治参与,从而为促进社会和谐、加速新农村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农民所占人口比例巨大,农民的政治认同状况与社会稳定及国家治理能力密切相关。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社会客观条件发生变化,政治认同的影响因素和影响程度也随之变化,农民政治认同的状态亦随之发生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政治认同经历了总体升高、趋向弱化和逐渐强化三个发展阶段。研究发现,农民政治认同呈现如下特征:一是生存理性主导下的利益满足是政治认同的关键;二是社会公正和权利意识是影响农民政治认同的重要因素;三是国家制度、政策和农民政治认同存在着双向互动;四是对宏观政治体系始终具有较强的认同度。而提升农民政治认同的路径则在于:一是完善社会利益结构,满足农民合理利益诉求;二是畅通政治参与渠道,保证农民制度化的政治参与;三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规范基层政权的权力运作;四是提高农民政治认知,奠定农民政治认同的认知基础。  相似文献   

4.
农民政治认同的逻辑——以社会主义为对象分析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孔德永 《齐鲁学刊》2006,3(5):139-143
政治认同是人们在政治生活中产生的一种感情上和意识上的归属感,农民在历史和现实中形成了以生存伦理为认同的逻辑起点、以公正平等为最大的心理诉求、以自身的弱势地位为认同的主要障碍等为内容的认同体系。农民作为俄国和中国等东方社会主义国家中最大的社会群体,他们对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认同与否,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社会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政党只有认清农民特有的生活方式、思维模式及其政治认同的逻辑,才能增进农民对社会主义的认同度,使他们以饱满的热情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5.
政治认同由主体、客体和外部环境三要素共同构成。作为执政党,农民的政治认同是中国共产党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之一。在社会转型期,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发展处于关键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凸显,农民对利益的满足和权利的保护成为核心要求,公平正义成为价值选择,农民对党的政治认同也出现了影响因素多样化、存在层次性与地域性差异等许多新特点,党面临着多方面的考验。因此,提高农民政治认同的正确路径是:构建政治民主、公平公正的价值取向;构建认同的政治文化、促进农民政治社会化;优化国家制度安排,满足农民利益诉求。  相似文献   

6.
社会公正作为人们孜孜以求的一种价值目标,它不仅是社会成员获得社会尊重感和群体归属感的基础,也是政治体系粘合社会成员、建构政治认同与获取政治合法性的重要资源.在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由公权力的不当行使而引发的社会不公表现得越来越为明显且已经成为消解政治认同、引发社会矛盾、刺激民众抗争和制造社会不稳定的威胁之一.因此,如何通过相关制度的建构与完善来规范公共权力的行使不仅成为实现社会公正和增强人们政治认同感的有效途径,而且也成为维护社会稳定、推动和谐社会建设与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7.
论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理论分析和实际情况表明,亿万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在思想认识上和行动上是否把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事关新农村建设的兴衰成败。要牢固地确立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必须尊重和维护农民的民主权利,保障和增进农民的合法利益,鼓励和保护农民的创新精神和创新实践。同时要全面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方能使农民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伟大事业的价值主体和创造主体。  相似文献   

8.
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需切实维护农民民主权利,促进农村发展。为此,应切实增强农民的民主权利意识;建立健全农村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机制,完善农村民主管理制度;贯彻实施三公原则,保护农民的民主权利;加强农村民主制度的建设,扩大农民政治的有序参与;加强民主监督,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民主政治建设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9.
陈威 《理论界》2009,(3):54-55
我国政府在本世纪初提出的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战略决策.它不同于以往的新农村建设,要求政府与农民之间在更高程度的参与型政治文化的基础上建立一种新型的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要求我国政府成为有限政府、法治政府、有效提供公共产品的政府,要求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参与者并在新农村建设中转变成为新型农民.做到这些的政治基础就在于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坚持并进一步践行宪政.宪政能够维护政府与农民的新型关系,保障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本文认为,要保障新农村建设的政治基础,就应该进一步加强宪政建设,转变政府职能,保护农民的权利.  相似文献   

10.
从农民权利看待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范毅 《学术界》2006,1(5):7-18
农民权利问题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问题。农民的各种权利是否得到尊重,是新农村建设得失成败的最终衡量标准。从农民权利看待新农村建设,实质上就是以人与公民的基本权利去看待新农村建设。它要求我们必须在新农村建设中,通过改革与创新,努力消除长期以来农民在经济、政治、社会方面的各种权利贫困,唤起农民权利意识的觉醒,保障农民基本权利的平等,强化对农民权利的宪法保护,建立健全农民的维权组织,充分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1.
农民政治认同不仅是农村社会政治稳定的保证,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重要基础。目前我国农民政治认同的基本状况是:对我国的政治制度、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执政党及政府有较强认同;对各级党组织和政府的认同是分层次的;农村社会中一些不和谐现象影响农民的政治认同。农民政治认同主要受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因素影响。提升农民政治认同,需要改善农民生存状态,切实保障农民权益;规范基层政权的政治权力运作;保证农民制度化的政治参与;推动农民政治心理的现代性变迁。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农民政治参与对于新农村建设有着积极的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农民政治参与意识、效能感总体偏低,农民合法性政治参与组织化程度较差,还存在着大量的非制度化政治参与,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培育新型农民,发挥农民政治参与对新农村建设的积极作用,合理安排和积极引导与新农村建设相协调的农民政治参与,将有利于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3.
社会公正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实现社会公正既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也是促进社会和谐的根本条件之一.实现农村社会的公正是构建和谐新农村的必然.马克思社会公正思想是实现农村社会公正的思想源泉.构建和谐新农村的根本是以人(农民)为本,核心内容是平等自由,关键是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4.
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功能及其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出现职能定位模糊以致功能逐渐弱化的现象,这对新农村建设难以起到引领作用.因此,当务之急是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各项功能,重构乡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模式,领导农民走农业产业化、乡村治理民主化与法制化、文化发展现代化、社会发展和谐化的现代发展之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农村.  相似文献   

15.
新农村建设与农民平等权的法律保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民应当与其他社会主体享有平等的法律权利,但从整体上看,农民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平等权都存在严重的缺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从落实农民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平等地位和平等权利开始。文章分析了农民平等权缺失的现状及成因,并结合新农村建设提出了保障农民平等权的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16.
石效民 《理论界》2008,(3):30-32
在新农村建设中,社会主义政治和谐不仅是题中应有之义,而且对整个新农村建设发挥着至关重要的方向保障与制度供给功能。本文在对新农村社会主义政治和谐进行内涵界定的基础上,提出新农村社会主义政治和谐包括党的领导的充分实现、村级管理的充分规范、农民权益的充分维护、农民民生的充分保障、干群关系的充分和谐五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实现新农村社会主义政治和谐必须夯实经济基础,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构筑坚强堡垒,加强组织领导;推进村级民主,保障农民权益;保障民生,建立社会安全网。  相似文献   

17.
实证调查启示,后农业税时代农民政治认同的类型悄然地发生了变化,呈现出复合型特征.这种变化从本质上反映了后农业税时代国家与农民的关系所发生的根本性嬗变.农民政治认同类型的复合型特征在短期内不会发生改变,也并不必然地破坏社会稳定;相反,对社会秩序还起着一定的建构作用.因此,理性的态度应该是顺应趋势,加强农民政治认同的相应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构建合理的乡村治理体制.  相似文献   

18.
中央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视为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这体现了国家对农村社会的关注和对农民的关心,然而新农村建设却忽视了乡村的传统民间文化.本文根据田野调查,认为祖辈流传的民间文化对农民的生活依然有价值、有意义.乡村的传统民间文化活动是建构社区和谐的重要文化行为,也是人们强调地方文化认同的表达方式.传统文化的生存主要依靠民间的努力和策略.然而由于长期以来对文化的忽视,乡村文化乃至少数民族文化都被边缘化.西部地区的新农村建设应该尊重、保护并支持植根于历史的传统民间文化和多元的民族文化,只有这样才能构建和谐的农村社会.  相似文献   

19.
谭德宇 《中州学刊》2007,3(6):104-106
农民政治社会化的水平和效果直接影响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只有深入分析农民政治社会化对于新农村建设的意义和价值,准确把握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政治社会化的科学方向,不断创新农民政治社会化的内容和形式,积极构建和改进农民政治社会化的运行机制,才能真正扎实稳步地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20.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是缩小城乡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通过对桂林市9个村庄农民思想政治状况、特点、影响因素及其发展趋势的调查,分析了新农村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五大困境,提出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导向、经济、育人、开发、凝聚五大功能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