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蚂蚁和犀牛     
小朋友,你们一定读过不少寓言吧?比如:《自相矛盾》、《掩耳盗铃》、《刻舟求剑》、《守株待兔》等等。这些都是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它们多采用历史或传说中的人物和事件,来表达一定的寓意。还有一些寓言比如《农夫和蛇》、《狼和小羊》是通过把动物拟人化来显示一定的道理的,国外的寓言作品多以这种方式出现,像大家熟悉的《伊索寓言》就是典型的代表,里面的寓言故事几乎都是动物故事。中国现当代寓言作家向西方寓言作品学习,也写出了一批优秀的动物寓言故事,今天特别选出几篇让小朋友欣赏。——编者的话  相似文献   

2.
寓言的寓意     
寓言,顾名思义:“寓者,寄也;言者,话也”。那么寓言就是“寄托的话”。作者把自己要说的话寄托在一个虚构的小故事里,这种隐含着寓意的虚构小故事,我们通常把它称为“寓言”。正如文章的立意是文章的主脑一样,寓言的寓意也是寓言的主脑和灵魂,衡量一篇寓言的好坏,关健就要看这篇寓言的寓意是否新颖深刻。  相似文献   

3.
蠹,即蛀虫。五蠹,指当时社会上的五种人:学者(儒家)、言谈者(纵横家)、带剑者(游侠)、患御者(国君左右的亲近之臣)、商工之民。韩非认为这五种人不利于耕战,有害于国家,就象蛀虫从内部侵蚀和损坏器材那样,所以称为“五蠹”。《五蠹》是韩非的代表作,集中反映了韩非的法治思想。文章从进化的历史观出发,列举了大量的历史事实,说明历史是不断变化的,现代比古代进步。他嘲弄那些“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的儒生象守株待兔一样愚蠢。文章还从各个角度揭露了儒家宣扬“仁义”的虚伪性和反动性,指出在“当今争于气力”的时代,“行仁义”不但不是保卫国家的办法,恰恰相反是亡国之道。因此他主张用地主阶级的“法治”代替奴隶主阶级的“礼治”。文章在全面阐明法治内容的过程中,对于“五蠹”之首的儒家作了尖锐批判和有力鞭挞。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韩非对儒家学派的斗争是不彻底的,文章的一些观点,如把推动历史前进的功劳归于几个“圣人”,把社会进化说成是人口和财物多少之间的矛盾造成等,也是错误的。但是仅管这样,在先秦的反儒斗争中这篇文章具有强烈的战斗性,它所反映的主张变革的思想对后世的儒法斗争有着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4.
韩非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孤愤》是他代表新兴地主阶级讨伐没落奴隶主贵族及其钻进封建政权内部的奴隶主贵族复辟势力的一篇战斗檄文。在《孤愤》这篇不到两千字的文章中,始终贯穿着一个中心思想,这就是:新兴地主阶级巩固封建政权与钻进新政权内部来的那些奴隶主贵族复辟势力,是“不可两存之仇”,是势不两立的你死我活的斗争。这种思想,在韩非的许多著作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例如他的《五蠹》就明确提出儒法之争是“不可两立”的;儒法两家是“不相容  相似文献   

5.
《察今》选自《吕氏春秋》。《吕氏春秋》是秦始皇的相国吕不韦的门客的集体著作。全书分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余万言。八览每览八篇,六论每论六篇,十二纪每纪五篇,全书共一百六十篇。又称《吕览》。《汉书·艺文志》将其列入杂家类。 《察今》篇系法家言论,与法家大师韩非在《五蠹》中所阐明的“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的观点一致。《察今》强调了因时变法的重要性,说明古今时世不同,制订法令,应明察当前的形势,而不应死守故法。  相似文献   

6.
今本《韩非子》五十五篇,是将内外储说、难四篇夹在中间,它的前后分别放置以议论文。前半部分议论文的中心为“孤愤”、“说难”篇;后半部分的中心为“五蠹”、“显学”篇。前后部分中的故事的展开形式和思想内容有明显差异。这是因为韩非思想是分极为前半的说客派和后半的理论派两派的。各派本有自己的书物,以后被加以再编,使之成为今本的形式。  相似文献   

7.
“天根游于殷阳”章包含两位寓言人物和两处寓言地名。关于人物,天根寓意“不知”,其是《应帝王》首章的真知与天德的基础;无名人寓意“不治”,体现圣人对治理问题的超离。关于地名,殷阳象征“知”,蓼水象征“不知”,二者分别对应于《应帝王》末章的儵、忽,在各自所处的现实环境中皆有其必然性与合理性,浑沌则代表着庄子对二者的统摄。“天根游于殷阳”章以“不知”和“不治”两种应世方式的内涵为主旨,强调应将“不知”升华至真知和天德,实现无为而治,亦应在思想世界中为“不治”保留一席之地,防止形下治理事务对形上精神自由造成拂扰。由“知”到“不知”,再到真知和天德,对这一演进序列的研究有助于揭示庄子思想中人类社会由乱世到至德之世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8.
明末清初的蒲松龄尽毕生精力完成了巨著《聊斋志异》。近代研究者探求其文学价值的颇多,发掘其政治思想的甚少。本文试就该书中所反映出的蒲松龄的反贪思想进行初步概括,以就教于同仁。 一、蒲松龄的反贪思想结构 在《聊斋志异》一书中,揭露贪污腐败现象的有一百二十多篇,因此,反贪是作者最突出的政治思想。作者的反贪思想主要由五个方面构成: (1)贪官即虎狼。虎狼之恶人人皆知,把贪官比作虎狼,足见作者对贪官的憎恨,也足见贪官对人民的危害程度。一方面,贪官们“蠹役满堂,纳贿关说者中夜不绝”(《梦狼》);另一方面,对劳动群众则“催科尤酷,毙杖下者,狼藉于庭。”(《潞令》)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和体验,作者已发现贪官的存在是普遍的,也是凶残的:“窃叹天下之官虎而吏狼者,比比也。即官不为虎,而吏且将为狼,况有猛于虎者耶!”(《梦狼》)  相似文献   

9.
《庄子·列御寇》内有一则著名的寓言,录如下: “朱泙漫学屠龙于支离益,单(殚)千斤之家。三年枝成,而无所用其巧。”自唐代成玄英《疏》谓其寓意为“虽大无益”以来,几无异议。然而,如仔细考察,这则寓言似有其更深的内涵。《列御寇》隶《庄子》杂篇,当作周手笔,但必然代表着庄子学派的观点。“屠龙”的寓言前,有一段庄子后学祖述庄子的话:  相似文献   

10.
韩非是先秦一个进步思想家,是当时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言人。他的自然观也是唯物主义的。这在《解老》、《喻老》两篇中很清楚地表现出来。有人认为,《解老》《喻老》并非韩非所作。《韩非子》《五蠹》篇反对所谓“微妙之言”,《忠孝》篇反对所谓“恬淡之学”、“恍惚之言”。《老子》说:“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又说:“道之为物,惟恍惟惚。”可见《老子》的学说,正是“微妙之言”、“恍惚之言”。韩  相似文献   

11.
刘勰《文心雕龙》中的《隐秀》篇是全书唯一残篇,其中蕴含的文艺思想引起学界广泛关注。寓言作为《庄子》文章的一大特色,内容极为丰富,却历来被作为文学史边缘学科,历代文论家也不曾对其展开专题论说。从哲学基础看,道家之“道”与“自然”及衍生出的辩证思想、“言意之辨”为刘勰提供了养料。从意蕴层面看,“隐”为“隐秀”与“寓言思维”相通处,“秀”为刘勰的理论与庄子的寓言实践共有的创作特点。从艺术风格看,以“自然”为基生发出的素朴与华丽,二者异中有同。对刘勰《隐秀》篇文艺观与庄子寓言思维内涵的互通性作比较阐释,是对刘勰“道心”隐微的开掘,也是打开残篇“隐秀”文学创作理想和庄子寓言文艺思想研究的一次新尝试。  相似文献   

12.
围绕同一寓意而组织起来的若干篇寓言,即同心圆寓言。在对同心圆寓言作了界定的同时,对《庄子》同心圆寓言也进行了分析,认为《庄子》同心圆寓言可分为平列式、嵌入式和公转式三种类型。《庄子》同心圆寓言,既可以形象地表达思想,也能鞭辟入里地进行论辩,还有利于保存寓言珍品。  相似文献   

13.
西周时期用以纪日的“既生霸”、“既死霸”等月相词语的具体含义及当时的纪日方法,学术界迄今无统一认识。而《世俘》与《汉书》所引的《武成》是研究这一问题的最重要的材料。作者近治《逸周书》,发现《世俘》之月相有正有误,而前人多以《武成》之误者校改《世俘》之不误者,于两篇均误者,则又均不以为误,遂悟出导致这一问题研究中出现混乱的原因,故对二篇之误进行了辨正,并对各月相词语含义及月相纪日法提出了自己的新看法。  相似文献   

14.
《周易》是《文心雕龙》寓言诗学的逻辑起点和元范例。《周易》最突出的寓言文本特征是“隐”,所“隐”者为“精义”,所以“隐”者为“四象”;刘勰欣赏由这一表意方式所形成的辞近旨远、精义深隐的风格。《周易》和两汉易学的寓言式思维方式还体现在《文心雕龙》的整体篇目结构上,刘勰希望通过对“大易之数”的认同与仿效使《文心雕龙》与《周易》一样成为天道与神理的寓言。“道”与“神理”等终极观念在《文心雕龙》中的意义并非实质性的,而是功能性的,即让河图、洛书、易象等符号与数字有所寓意。  相似文献   

15.
刘熙载的寓言,现存凡四十二篇,总名《寤崖子》,刊于《昨非集》卷一。这是不该被遗忘的一个“角落”。《寤崖子》借鉴庄周式的寓言手法,思辨性和哲理性极强。其文辨性欲,正名实,去怪惑,通孟荀,辟墨学,讥慎惠,知行并重,法意两取,而归之于崇天机,养太和,被友人誉为“取类得干《易》,博依得干《诗》,敷畅似《说苑》《新序》,非深悉事物之理者其何能为”。“寤崖子”是作者本人晚年自号,据说名此是为“自警”,四十二篇则是历年  相似文献   

16.
(四)《庄子》浪漫主义的主要艺术手段《庄子》反映现实、反映生活的方式,显然是属于浪漫主义的范畴,有其独自的个性特色。首先,是有意识地广泛运用寓言的形式,以说明抽象而深奥的哲理。《庄子》一书几乎是篇篇有寓言,节节有寓言,有不少篇则全由寓言连缀而成。运用寓言之广,在先秦诸子之中绝无仅有。《寓言》篇说:“寓言十九,藉外论之。亲父不为其子媒。亲父誉之,  相似文献   

17.
“歌管楼台声细细,鞦(革连)院落夜沉沉。”(苏轼《春宵》)”金炉香尽漏声残,剪剪轻风阵阵寒。”(王安石《春夜》“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晏殊《寓意》)古人诗中常用迭音词。用了迭音词的诗句,诗的意味,淡者益淡,浓者更浓,读来音节和谐,琅琅上口。而诗里迭词的运用当祖述《诗经》。 《诗经》三百零五篇中,小雅的《南陔》、《白华》、《由庚》、《崇丘》、《由仪》五篇,是所谓有声无辞的“笙歌”,实有的诗是三百篇。除了国风中的《樛木》等七十四篇,小雅中的《天保》等十六篇,大雅中的《下武》等五篇,颂中的《维天之命》等十五  相似文献   

18.
魏正申教授在《辽宁大学学报》 2 0 0 2年第 1期上以《彭泽归田后的陶令真的没有“事功”思想吗———答梅大圣教授》一文中 ,释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常著文章以自娱 ,颇示己志” ,“衔觞赋诗 ,以乐其志”之“志” ,是“以诗文传世”之“志” ,并把立德、立功、立言 ,以及立善与陶渊明的诗文创作等同起来。这样认识陶渊明的文学活动 ,是与陶渊明以诗文来显示、阐释他的独特的崇尚自然的文化性格相违背的 ,陶渊明归田后之“志”决不是“以诗文传世”。  相似文献   

19.
<正> “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时恣纵而不傥,不以觭见之也,以天下为沈浊,不可与庄语,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这是《庄子·天下篇》对庄子学说的基本估价,也可以看作《庄子》其书风格和庄子其人性格的简要概括。《庄子》书中,庄子本人形象出现在一定情节或故事中凡25次,大多见于外杂篇。所记庄子言行,有的也许是真实的,有的很可能是作者所编造。其目的在假借庄子之口以表达某种思想观点。因此,庄子的形象,大多带有寓言性质。和《庄子》中的老子、孔子形象一样,都是作者有意塑造的产物。其中所反映的思想皆属庄周学派,然而形象的客观意义却往超出作者的主观意图,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独立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20.
读了刘勰《文心雕龙》,我觉得文学创作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要有真情实感.否则,便象刘勰在《情采》篇中指出的那样,“为文而造情”,“真宰弗存,翩其反矣.”刘勰这里所说的“情”,即指情思.一部作品的思想内容,也便是作者思想的寄托,情感的体现.这便是说,文产生于情;“五情发而为辞章,神理之数也”(《情采》)人们只有在感情充沛的基础上,才能写得出优秀的作品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