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专业艺术教育是以培养音乐、美术、书法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所实施的专业教育,它以培养少数职业艺术人才为目标.国民艺术教育则是以音乐、美术、书法等艺术手段和内容,以培养大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基本能力为目的、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艺术知识水平的提高为目标的素质教育.可以说,没有一定数量的课时支撑的课堂教学,大学艺术教育质量就难以保证,没有质量的教育是没有生命力的.目前,由于大学公共艺术教育课程设置的未定型,导致了该教育科目教材建设的严重滞后.这三种艺术体现了艺术的共同规律和本质,因此,笔者认为,目前,其教学内容和科目可暂设在音乐、美术和书法等艺术学科之中.  相似文献   

2.
歌唱者的艺术修养大致包括基本声乐技能、音乐素质、艺术领域的综合拓展能力、生活体验与人生感悟等四大方面。基本声乐技能是歌唱的基石,音乐素质是提升歌唱水准的关键,拓展知识领域是提高艺术综合能力的途径,增强艺术感受是提升歌唱生命力的源泉。歌唱者应打下坚实的音乐素质基础,努力拓展自己的综合艺术修养,以保持歌唱艺术的持久生命力。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音乐独特的艺术规律及在释义与表达方面的特殊性 ,论述了音乐同文学、戏剧、美术、建筑诸种艺术的关系 ,其中具有许多共性 ,各种艺术相互渗透 ,推动着各艺术门类的演进。  相似文献   

4.
高等美术教育应强化艺术文化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高等美术教育中重技术轻文化的状况比较普遍,许多学生专业素质及相关专业素质欠佳,人文社科知识匮乏,对艺术的理解也是肤浅的.因此,艺术文化教育这一长期被忽视的领域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在高等美术教育中更应加强艺术文化教育.本文认为可从提高对美术理论课的重视程度;开设相关边缘学科的选修课;开展系列讲座;在技法课教学中应适时进行艺术文化教育这四个方面来加强高等美术教育中的艺术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提高高校视、听觉艺术交叉教学水平来构建并完善音乐与美术交叉教学体系。即从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培养学生对艺术语言——艺术形象的认识以及完善学生的艺术素养等方面入手分别进行阐述,进而对高校视、听觉艺术交叉教学的发展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6.
我国高校的美国文学课程,在培养英语专业本科学生的专业素质方面,是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改革开放三十年来,英语专业本科阶段的美国文学课程在设置体系上逐步走向完善,但也不断暴露出在可操作性、前瞻性、科学性等方面不足的弱点。美国文学课程在设置体系上的这些弱点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高校英语专业的美国文学课程设置应适应目前高等教育的新形势,在课程设置上充分考虑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与英语专业低年级阶段其它课程之间进行一定的包容与兼容;二是课程内部在设置上应进行相应的多元化分类;三是不同层次的高校在美国文学课程设置上应注重自身特点与特色。  相似文献   

7.
数字时代的发展对高校美术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为理论基础,参照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对美术教师的要求,阐述学习型数字艺术教育者应具备的能力和素养,从课程观念、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新时期美术教育专业数字艺术课程建设的具体对策,以期对数字艺术与美术教育的内在融合,构建科学、发展的数字艺术课程理论提供支持和实践参照。  相似文献   

8.
群众性音乐艺术活动对佛山市妇女艺术素质培养和提升有着积极的作用。目前,佛山市群众音乐艺术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科学定位、系统的政策支持及健全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支撑。因此,相关部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有效促进妇女艺术素质的提升:实现资源共享打造本地音乐艺术活动精品;组织妇女专项音乐艺术活动;建立完善的群众音乐艺术创新扶持体系;积极举办群众音乐艺术活动,全方位开展对外群众音乐艺术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9.
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危机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危机产生的根源在于教学内容纯文学化、培养手段和目标单一化、教学脱离实践,改革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新闻学科应成为改革的突破口.新闻写作的内容包罗万象,是连结理论与实践的最佳渠道;新闻工作能极大地提高人的素质和能力,最终会成就大多数人的奋斗梦想.  相似文献   

10.
在当前OBE模式下,如何培养具有符合社会需求能力、素质、知识的专门人才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更应明晰本科人才培养 目标,根据目标确定毕业要求并进行实践课程改革。为了解决当前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人才培养目标千篇一律、课 程设置不合理性、实践教学较薄弱等问题,必须明确基于OBE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工作目标,清晰本科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关 系,落实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实施,构架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最终实现提升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舞蹈这门艺术产生于人们的生产劳动中,并随着人类生产劳动的发展而发展.舞蹈这门集戏曲、音乐、美术等门类于一身的艺术形式,吸收了文学、历史、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门艺术之精华,与人类的日常劳动、生活是永远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2.
高校公共艺术课堂的构建须重视开发地方性"非遗"音乐资源,这不仅符合当地高校的实际需求,更有利于促进地方性"非遗"音乐的传承与保护。本文通过对"非遗"课程的实践研究与理论分析,从四个方面:以体验音乐为中心;创建师生平等对话的平台;注重音乐与人文的融合;有效利用多媒体科技展开课堂活动,明确了将"非遗"音乐引入公共艺术课堂的相关教学问题。  相似文献   

13.
钱学森认为科学与艺术是结合的,技术和艺术是伴生的.他提出科技工作者要有一点文学素养,文学艺术家也要懂一些科学技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都不是简单的结合,而是文理相通、辩证统一的.钱老本人就是一个成功的典范,他是一位科学家,但在文学艺术方面有很高的素养,对书画、文学作品、音乐等方面都有深刻的见解.  相似文献   

14.
音乐传播是音乐流行与储存的前提条件.当代传媒技术的日新月异给人们带来了先进的精神文化和快捷的欣赏方式,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反面的、低级的东西.合唱艺术以传播高雅音乐、提升音乐审美情趣为目标,以学院合唱团为实践基地,课堂、合唱团两方面展开高雅音乐文化传播,可以在高校艺术素质教育中为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服务,进而建设新的艺术素质培养模式,从而达到传播高雅音乐文化、提升音乐审美情趣的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15.
声乐艺术是一门音乐与语言相结合的综合艺术。语言是声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歌曲的旋律大都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语言能直接、准确地传递词曲作者的情感和思想感受,这是其它任何音乐形式都不能与之比拟的。该文从音乐与语言的完美结合——声乐艺术;文学与舞台的双重锤炼——声乐语言;字正与腔圆的辨证统一——声乐理论三方面对声乐与语言关系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音乐素质教育在普通高校素质教育中有着重要作用.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情感和健全人格的培养;有利于大学生团结协助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大学生形象思维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大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普通高校应从以下方面加强音乐素质教育1、真正把音乐教育纳入到高校素质教育的总体规划之中,进行统筹安排;2、努力提高音乐教师综合素质,保证教学质量;3、全面普及音乐基础知识,丰富音乐作品欣赏内容;4、加强课外音乐艺术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7.
从未来社会发展各领域对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人才的需求标准出发,应该对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模式提出新的设想。新的模式对必修课、选修课、艺术实践与教研活动的形式、内容、方法、考核等方面进行新的设计。其目的是紧跟时代发展,抓住契机,放宽眼界,培养出具备综合素质、多种技能且受社会各领域用人单位欢迎的音乐师资,扩宽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就业面并提高就业率。  相似文献   

18.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教师的文化素养内容丰富,其中有三个内容是最重要的,即教师的人文素养、学科素养和教育素养。目前,我国的高校艺术教育师资文化素养存在如下三个问题:第一,人文素养欠缺,综合素质不高;第二,学科观念模糊,知识结构单一;第三,育人观念淡漠,教学能力较低。究其原因,主要是外在环境方面和学科自身方面。提升公共艺术教育师资文化素养要从以下几点入手:一、提高认识,把提升公共艺术教育教师的文化素养作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二、完善措施,加强以提升文化素养为主要目标的继续教育;三、有效激励,将文化素养纳入公共艺术教师评价与考核体系。  相似文献   

19.
音乐与文学从产生的一开始就是结合在一起的,随着社会分工的发生以及人类精神文化的不断发展,音乐与文学逐渐分离开来形成不同的艺术门类。但是艺术门类之间的相互吸收,相互融合,相互借鉴是艺术发展的一个规律。我们分析音乐中的文学因素对于我们深入而准确地理解音乐等门类的艺术规律、艺术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我们进行音乐方面的艺术创作、艺术欣赏实践活动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宾主"最初是作为一种接待礼仪的规则,后来"宾主"的概念引申到文学和美术创作、审美、批评领域中,一般指艺术作品中的主要形象与次要形象的搭配与处理的审美原则,包括主与次、大与小、远与近等二元对立因素,并发展成为中国画创作、审美和批评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范畴."宾主"理念的艺术审美发生问题,主要表现在"宾主"对人类(包括儿童和原始人)"互渗性"障碍的突破,由功利观念到礼仪规范的转化,由礼仪规范到美学观念、原则的转向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